本文摘要:近年来,吉林省梨树县积极挖掘黑土地资源禀赋,打好政策引导、主体培育、绿色发展、品牌强农、市场开拓系列组合拳,探索走出了一条棚膜产业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 坚持抓棚膜经济的方向不改、劲头不减 梨树县发展棚膜经济起步于上世纪70 年代,先后历经生产队
近年来,吉林省梨树县积极挖掘黑土地资源禀赋,打好政策引导、主体培育、绿色发展、品牌强农、市场开拓系列组合拳,探索走出了一条棚膜产业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
坚持抓棚膜经济的方向不改、劲头不减
梨树县发展棚膜经济起步于上世纪70 年代,先后历经生产队集体探索建设、农户自发零散发展和政府引导规模跃升等阶段。 从2016 年开始,以梨树镇高家村为核心带动周边6 个村屯,扩建新建“棚膜蔬菜万亩生产基地”,全县棚膜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叫响了“南有寿光,北有梨树”的口号。 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有各类棚室3.25 万栋,年产蔬菜水果32.37 万吨,利用全县1.03%的耕地,产出了占农业总产值6.09%的经济效益。
园艺师职称论文范例: 果树园艺技术与果树营养诊断方法探讨
梨树县始终把发展棚膜经济作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来抓,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做到领导力量不减弱、发展思路不“变调”、产业布局不调整、支持政策不松劲。 先后出台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文件5 个,不断提高政策“红利”,县本级财政累计投入棚室建设补助资金2500 万元,在全省率先开展棚室建设“政银担”、贴息贷款、保险补贴等金融服务业务,累计撬动信贷资金1450 万元。 此外,还在用地、用水、用电以及规模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规范保障全县棚膜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梨树县已形成了以梨树镇、喇嘛甸镇为中心,辐射24 个村(屯)的棚膜经济区域发展格局,打造成为吉林省重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
因地制宜优选棚膜经济发展模式
梨树县棚膜经济发展时间跨度较长,生产经营模式各异,蔬菜种植品类多样。 在产业发展引导上,梨树县充分尊重各类经营主体的意愿选择,帮助农民算好“经济账”,努力释放棚室生产的最大经济效益。 对早期建设的塑料大棚,引导农民加强维护修缮,选择覆盖透光性能好的“无滴膜”,推行“四层覆膜”保温技术,通过春提早、秋延后,平均每亩大棚年收益3.5 万元。
对新建土堆温室,引导农民在冬季极寒天气利用热风炉、加热板等设备,保障棚室内正常生产作业,实现四季生产,主要种植白菜、菠菜、油麦菜等速生叶类菜和错季果菜,全年可生产3~5 茬蔬菜,平均每亩土堆温室年收益5 万元。 对建设新型材料日光温室,主推高举架、大跨度、冬季生产无须室内加温的建设模式,主要种植大樱桃、草莓以及有机叶类蔬菜等,开展休闲采摘、体验观光、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平均每亩标准温室年收益8 万元。 目前,全县各类棚室生产利用率达98.3% 以上,全县冬春季蔬菜自给率达到12.5%。 棚膜经济已成为全县的“绿色银行”,让农民实现四季创收。
奏响棚膜经济绿色发展主旋律
针对当前消费者对“菜篮子”产品特别是蔬菜供给的高端化、品牌化需求日益增大的实际情况,梨树县不断推进棚膜经济“三品一标”建设,探索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路子。 注重品种培优,依托省内农业科研机构,重点培育具有区域传统优势的“梨树甜瓜”“九月青豆角”等系列优良品种,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扩大优良品种种植规模,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加快品质提升,积极争取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蔬菜绿色高质高效项目,整县推行棚室蔬菜绿色生产模式,建成棚室蔬菜全程绿色生产示范基地,实现有机肥替代化肥。
强化品牌打造,依托棚室蔬菜水果生产,全县认证(登记)有机、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17 个,重点培育“梨树九月青豆角”“梨树甜瓜”“胜利葡萄”等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出“十家堡六之维草莓”等一批企业产品品牌。 扩大标准化生产规模,严格黑土地保护,棚室生产实行化肥、农药“双减控”,全程推行生物防虫技术。 以梨树镇棚膜蔬菜万亩生产基地为示范,辐射带动全县棚室标准化生产面积3 万亩以上,化肥用量同比减少15% 以上,有机肥料施用量提高20%。
推进棚膜经济由产供销向销供产转变
梨树县注重发挥市场在棚膜经济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开拓线上线下“双轨”市场营销渠道,逐步形成了供求信息发布、价格走势分析、价格风险预警、以销定产保供保障机制,引导小农户有效对接大市场,提升整体抵御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 开展农超对接活动,十家堡镇六之维棚膜园区年生产草莓270 万斤,全部产地直供长春市16 家连锁超市,平均市场批发价格15 元/ 斤,而且供不应求。
培育产地田头(村头)市场,在全县棚膜蔬菜生产核心区,由政府公益建设3 个产地批发市场,培养本土经纪人300 余名。 创新电子商务交易,返乡创业青年董伟领建“大烟筒村电商服务中心”,通过拼多多、淘宝等线上网络平台,向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错季销售“梨树九月青豆角”等棚室蔬菜,单日线上订单稳定在1000 单左右,年交易额1700多万元。 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有各类电子商务平台67 个,线上销售地产棚膜蔬菜水果份额约占总产量的11.3%,培养了一大批高端消费群体,提升了梨树蔬菜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实现了“种得好,更要卖得好”。
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示范作用
梨树镇高家村远离县城,玉米是几代农民的传统“铁杆庄稼”,农民收入长期维持在全县中等偏下水平。 2006 年,村党支部原书记高华等6 名党员干部,率先新建2 栋塑料大棚种植豆角,当年每户纯收益2万多元。 在党员干部的先行先试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建棚种菜,现在高家村平均每户3 栋大棚,全村1012 人口平均年收入3.2 万元,全村九成家庭购置了轿车。 近年来,在高家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集体新建了梨树蔬菜展览馆、万亩棚膜参观展示台、蔬菜人力资源市场等,集中培育打造了享誉省内外的“白色海洋,绿色工厂”棚膜经济产业集群。
截至目前,全县32 个30 亩以上规模园区中,有7 个建立了“党支部+ 合作社+ 农户”生产经营模式,有21 个由党员干部领建,村民在身边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度大幅提升。
“十四五”期间,梨树县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贯穿乡村产业发展全过程,发挥好山好水好黑土农业资源优势,讲好“吉字号”品牌故事,实现由“大粮仓”向“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转变,不断提高吉林优势特色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棚膜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打造黑土地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样板。
作者:刘丰艳 张春祥 孙瑞 侯柏森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28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