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这篇网络文化建设论文投稿发表了网络文化背景下档案服务的实践,档案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记载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文化,建立国家档案资源工作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论文介绍了网络文化建设视角下智能档案服务的理论与实践,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化档案利用的
这篇网络文化建设论文投稿发表了网络文化背景下档案服务的实践,档案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记载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文化,建立国家档案资源工作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论文介绍了网络文化建设视角下智能档案服务的理论与实践,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化档案利用的需要。
【关键词】网络文化建设论文投稿,网络文化建设,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应用
国家各级档案馆的服务社会的宗旨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广大高校师生及科研人员希望档案馆根据课题研究方向提供文化资源支持,同时也需要参考档案馆的各种文献资料来佐证并更新已有的知识架构,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使实践教学达到从“语言”向“视觉”转变,使档案馆文化资源的开发应用成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教育第二课堂的有效助力。
一、档案文化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现状
档案是一种具有独特价值的文化资源,它记载了国家、民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经过认真筛选后可留存、追溯的集体记忆。国家档案资源建设工作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国家档案局于2008年提出了加强“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方针,是一个有关我国档案资源体系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可见党和国家对于国家档案馆的资源体系建设的关注与重视。可预测未来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应是档案文化建设方向和档案信息化方向。近年来,历史档案文化资源在网络上随处可见,特别是与历史文化相关的内容与形式尤为活跃,如红色文化资源、各大视频网站的档案文献纪录片、网络电视中的档案类电视栏目、各种网上展览等。以上海档案信息网为例,其专题档案展览有“辛亥革命在上海”、“上海•红色记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档案展”、“解放之路——庆祝上海解放六十周年档案图片展”、“潘汉年档案图片实物展”、“抗日战争与上海档案图片实物展”、“毋忘一•二八——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七十周年图片展”等多项专题展览。
网上档案展览利用数字化突破传统档案资源的时空限制,可以实现长期、全天候、远程查阅,为传播和利用档案文化资源提供了新途径和新形式。基于各种网络电子传媒对档案资源的传播与应用的深入挖掘,作为档案工作者必须转变工作思路,主动在互联网+时代实现档案文化资源与国家网络文化主流价值观相融合,实现档案文化资源开发与网络文化时代共同繁荣。因此,如何在互联网信息社会时代,将传统档案资源开发为满足主体需求的数字档案专题资源是每个档案人要面对的新课题。
二、网络文化建设视角下智能档案服务的理论与实践
习近平在2016年4月19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李克强也多次强调要求推动政府数据共享;2016年国务院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也将组织构建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等方面的工作,这些都为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应用研究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随着“互联网+”成为一项国家战略、“互联网+档案”成为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应用的新方向,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应用必将呈现出多元化服务方向,使我国档案文化资源进入集约整合、全面互联、开放共享、协同共治的新阶段。本课题所讨论的内容是可以向广大高校师生及公众开放利用的档案文化资源网络信息化建设问题,涉密档案文化资源开发与应用问题暂不涉及。全国各级档案部门已经积极开展档案数字化工程,档案数字化正在改变人们存储和利用档案资源的方式与途径。
首先,“互联网+档案”视域下,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化建设将实现将档案部门的传统介质档案充分转化为数据化资源。完成了档案数据化,也就意味着实现了对档案资源的电子文件归档、目录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使各种档案资源进入了计算机可处理的数据世界,基本实现网上基于关键字匹配的普通档案资源检索体系。其次,实现对档案文化资源的智能化检索与个性化服务。区别于对传统档案资源检索与应用,在“后检索时代”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应用的重点是档案资源数据个性化推荐系统与档案资源智能检索系统的建设。个性化推荐系统可以通过收集用户的兴趣偏好,进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资源与技术进行个性化计算,将数据推荐给用户,并引导用户主动发现自己的信息需求。
目前,档案文化资源的个性化推荐系统的研发较快,研究成果具备较好的实现基础,大大促进了建成智能档案文化资源检索系统,以便实现档案文化资源智能化检索的目标。再次,基于安全身份权限认证基础上的档案文化资源远程应用与开发。对于非专业网络档案文化资源用户而言,一般难以根据自身需求快速找到所需目标档案资源。“互联网+”视域下的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就是要解决这个关键性的应用难题。因此,实现对使用档案文化资源的用户身份权限的远程认证,从而形成安全有效的档案文化资源网上远程应用平台。在实际应用中,档案资源所有部门可以参考借鉴一些相近学科领域的远程身份认证工作开展的较为成熟经验,建成符合自身行业特点的用户远程身份权限认证系统。远程网络平台可以是网站、微信、微博、手机APP客户端等多种形式,以方便档案用户的多种需求。
实际上,对网络平台、档案微信、微博的开发与应用是国家各级档案部门“互联网+”要求下投入较多的形式,但是,当前对于广大高校师生比较常用的档案微信、微博等平台建设大都没有触及档案文化资源远程应用这一领域。所以,目前仍无法使档案资源远程应用真正进入“互联网+”教育模式。最后,也是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所在,档案部门秉承着服务社会的宗旨积极探索档案文化资源与其他文化领域的系统外部对接理论与实践,打破部门及资源间系统数据交换的壁垒,实现档案资源应用部门对相关档案文化资源的准确快捷调用。
通过准确的把握广大高校师生的文化教育需求开发出合适的资源平台与技术,简化师生利用档案资源过程,真正实现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所倡导的服务目标,档案文化资源应用实现“单点登录、全网通办”。目前,我国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局限在各部门、各领域内部纵向实施,跨行业、跨领域之间的数据交换还存在各种障碍。
只要国家没有采取统一的全国数据库模式,就无法真正形成全国联网的档案专题资源库。所以,档案部门需要积极依托网络信息系统间数据集成接口技术,使各档案部门的档案文化资源能够方便快捷有效地为社会所需部门及个人用户所用。因此,我们高校师生也希望国家各级档案部门顺应时代发展的文化教育需要,推动档案文化资源数据库开发与建设,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在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引导下,各级档案部门要加速搭建档案文化资源共享的互联网平台,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向美国、法国等国家学习先进经验,加大馆际间数字档案资源的整合,打破资源远程利用壁垒,实现互连互通,形成门类齐全、规模化的档案资源群,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化档案利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田伟,韩海涛.“互联网+”视域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四重境界[J].中国档案,2017年第10期.
[2]薛匡勇.国家档案资源建设再探索[J].北京档案,2014年第12期.
[3]杨佳.信息化背景下国家综合档案馆的角色定位与发展策略[J].档案时空,2017年第4期.
[4]王玉珏,刘佳欣.国外档案馆跨界合作模式及启示[J].档案学通讯,2017年第2期.
作者:林晓丹 单位:哈尔滨金融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16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