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激活了媒体转型,也推动了信息的快速而有效传播,特别是自媒体的盛行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形成了大家都有话筒大家都是记者的传播生态。其中,传受双方的互动性不断增强,信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在此背景下,新闻图片
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激活了媒体转型,也推动了信息的快速而有效传播,特别是自媒体的盛行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形成了“大家都有话筒”“大家都是记者”的传播生态。其中,传受双方的互动性不断增强,信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在此背景下,新闻图片的传播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对新闻事件的多图、多场景、多角度呈现,不但增强了新闻报道的视觉冲击力,还能让受众对新闻事件一目了然,提升了新闻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削弱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因此,需要优化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图片互动传播,塑造良好的传播生态。
新闻图片互动传播的特征
在媒介融合“纵深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新闻图片的传播呈现出新特征,如传受互换、病毒式传播、粗糙化传播等特征。
传受互换。新媒体时代,不仅是媒体间的关系改变了,就连传受双方的关系也有了质的变化,许多传统意义上的受众慢慢开始转变为新闻图片的生产者。“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也让他们在特殊情况下发挥着专业记者都难以取代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他们不仅是新闻事件的见证者,还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例如,2019年发生的“响水盐城爆炸事件”爆炸时的现场图片就是亲历者用手机拍摄并上传于网络上的,这些图片随后被各大新闻媒体使用,成为新闻图片。
病毒式传播。当前,各种新兴自媒体的繁荣也为新闻图片的病毒式传播提供了媒介土壤。当用户觉得其拍摄的图片有价值、有意义的时候,就会主动在社交平台上进行分享,最终通过人际关系链形成“病毒式”传播,推动新闻事件获得广泛的社会关注。2018年,在广东特大暴雨中,无数网民就通过自己的手机拍摄了暴雨画面,第一时间上传到了微信、微博平台上,并通过人与人的互动得以广泛传播,其中不少图片还出现在了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中。
粗糙化传播。当前,人们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但笔者更倾向于将这个时代称之为“泛图时代”。因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浏览或者传播不计其数的图片,其中很多图片都难以达到新闻图片的要求。这是因为在多数情况下,身处新闻现场的当事人都是那些没有摄影功底的普通人,他们只能做到简单记录和快速分享,这就导致拍摄的图片无论是构图、光影效果还是人物关系的交代都不够全面,有些图片画面甚至都是模糊的。这种业余化的内容生产也导致了粗糙化的新闻图片传播。
新媒体时代新闻图片互动传播存在的问题
尽管新闻图片互动传播为新闻媒体带来了更多的流量,也满足了受众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但在传播实践层面依然存在着传播失范问题、侵权问题和泛娱乐化问题。
传播失范问题。新媒体环境下,受众逐渐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其对新闻图片的认识以及对图片背后新闻事件的看法,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进而引发网民互动,形成舆论热点。但新媒体环境下许多有争论的新闻图片在传播时已经触及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甚至有传播者使用假照片做假新闻。例如,曾经火爆网络的“深圳最美女孩”当街为流浪老人喂饭的举动温暖了无数人,但经媒体事后调查发现,整个事件是一场有策划的商业炒作,创作者通过摆拍的方式冠以吸引眼球的标题,欺骗大众的爱心,最终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有些网友得知真相后表示“再也不会去相信这个世上还有所谓的善良”。可见,这种失范问题已经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导向。
侵权问题严重。在自媒体盛行的当前,从业者之间侵权现象严重,盗图、抄袭现象屡禁不止,不少传播者为了实现个人利益,对他人生产的优质原创作品进行抄袭,并标注成自己的原创,新闻图片的版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同时,除了从业者之间相互侵权外,在新闻图片传播中因侵犯肖像权和隐私权而引起的法律纠纷举不胜举,新闻图片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也成为重要现象。此外,也存在图片著作权的侵权问题。很多网民都喜欢将一些网络流传的图片通过PS后进行二次传播,但这样可能就完全改变了新闻图片原有的真实性,也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权。2017年10月18日,台湾艺人林志颖在自己的微博上发了一篇致歉声明,为自己几年前所发的一条微博公开道歉,并做出了赔偿。而事情的起因则源于2013年林志颖在其个人微博庆祝粉丝数达到2100万时,配发了一张自己的光头照,但这张被PS过的照片的原作者朱庆福在2016年将林志颖告上法庭,称林志颖侵犯了自己的作品修改权、署名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该事件最终以朱庆福胜诉而告终。
泛娱乐化问题。新闻图片的互动传播是一种口语化、感性化的传播,尤其是在“泛图时代”,受众对感性的、直观的新闻图片更感兴趣,新闻图片开始呈现泛娱乐化传播的趋势,一些新闻图片过度强调那些具有较强刺激性的犯罪新闻、花边新闻、娱乐新闻等,严重破坏了媒体生态。但以快速消费为主的新闻图片报道,对深度新闻报道形成了巨大冲击,受众长期沉溺于庸俗的图像文化中,过度追求表层的视觉冲击和感官刺激不利于信息核心价值的传播,也导致了新闻报道的浅薄化。
新媒体时代新闻图片互动传播的优化
新媒体时代新闻图片的互动传播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效益空间,面对新闻图片互动传播存在的现实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优化,以寻求新闻图片互动传播的健康发展。
坚持内容为王,提高专业水准。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是媒体报道质量的保证,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图片加上新颖的表现形式,更能得到受众的认可。当前的新闻生产呈现出专业化与业余化的双重特征,就新闻图片的业余生产而言,由于业余拍客的专业素养低、拍摄技巧差,这就需要加强对拍客的培训,不断提高其新闻图片拍摄水平,以确保新闻图片的精准性和专业性。就新闻图片的专业化生产而言,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摄影记者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甚至出现了“新闻摄影死亡”的言论,但这种“死亡”更多的是指传统新闻摄影工作方式的“死亡”,并非新闻摄影行业的真正消亡。因此,不管是专业新闻摄影记者还是业余拍客,都需要提升利用新闻图片进行报道和叙事的能力,增强专业水平,为受众提供有思想、有深度、有内涵的新闻图片。
加强技术创新应用,深耕社交文化。在做好内容的同时,新媒体时代的图片传播还需要考虑到社交元素的重要性。新闻传播者需要学会了解读者,与读者多沟通,加强与他们的互动,让他们成为媒体的粉丝,最终形成社群。同时,新闻媒体应与时俱进,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应用,积极实践探索新传播方式,让受众在传播过程中与媒体深度融合,从传播中获得认同感、参与感、归属感。例如,2017年7月末,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的“军装照”就是这样一款参与性极强的现象级新媒体图片产品,获得了10亿浏览量,引发了网络热议,是新媒体时代新闻图片传播的重要典范。
加强政府监管,净化传播空间。面对新媒体时代新闻图片互动传播的问题,政府、新闻媒体和受众等相关主体,要尽快形成合力,从法律法规、行业监管、受众自身素养等方面入手,积极寻求有效的规制手段和路径。具体来讲,我国各级政府应以《网络安全法》为根本依据,结合实际逐步构建覆盖面广、规制性强的法律法规。各大新闻媒体也需要担负起审核职责,成立专门的新闻图片鉴别团队或机构,加强对新闻图片的筛选和过滤,及时剔除那些虚假的、不专业的新闻图片。广大受众也需要做到自律,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如微博上的“辟谣联盟”“点子正”等,都是网民组成的专门揭露虚假新闻的组织,它们在优化新闻图片互动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只有通过多管齐下、多方努力,才能解决新闻图片互动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新闻媒体方向评职知识:新闻传播专业论文快速发表的方法
很多作者通过论文加急、论文转让等方式快速获得论文,还有的可以通过与杂志社编辑沟通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与不着急见刊的作者调换刊期,解决论文发表晚的问题,详情可咨询发表学术论文网在线客服。关于新闻传播专业论文发表可以参考专业的新闻类论文发表网站。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0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