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文学期刊论文浅析音乐表演的几个关键问题> 正文

文学期刊论文浅析音乐表演的几个关键问题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8-01-13 16:44

本文摘要:音乐是什么?为什么人们越来越喜欢音乐?什么样的音乐能够打动人们的心灵?如何在音乐中注入灵魂,从而打动听者? 音乐表演是一种器官运动,也是一场内心世界的运动,是表演者内在思维活动和表演形态相协调的过程,为表现音乐内涵、表达情感的过程。成熟的表演技

  音乐是什么?为什么人们越来越喜欢音乐?什么样的音乐能够打动人们的心灵?如何在音乐中注入灵魂,从而打动听者?

  音乐表演是一种器官运动,也是一场内心世界的运动,是表演者内在思维活动和表演形态相协调的过程,为表现音乐内涵、表达情感的过程。成熟的表演技巧就像是人的四肢,真挚的情感仿佛是人的大脑,鲜明的表演风格便是人的五脏六腑,将三者糅合在一起便形成了音乐表演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发表学术论文网

  一、成熟的技巧让表演充满自信

  技巧能力和表演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成熟的技术,再绚丽的曲调都无法展示。如古筝曲《临安遗恨》中的快速指法演奏,若是没有平时一点一滴的基本功练习,不可能在快速旋律中一气呵成地达到音色统一、节奏整齐、旋律正确、情感抒发。一个音在用指尖瞬间发出去的力量时,是需要从手臂贯穿到手腕再贯穿掌关节,再从掌关节贯穿到手指尖,最后所有的力量凝聚在指尖,控制有数的情况下,以指甲触碰琴弦面的噪音最小面迅速弹拨出去,看似极其简单的练习,却是古筝演奏中音色最重要的保证。

  陈善平教授说过一句话:“专业和非专业的区别就是听音色,专业的讲究音色和特点,非专业的盲目追求讲究考级级别。”好的演(奏)员能将一个曲子反复练习几个月,确保正确的方法和音色统一。而非专业的习者能将一个曲子在一周内学完,表演得毫无意境。同样声乐表演亦如此,歌唱时喉结处会有一个气息支撑点,气息通过声带到达支撑点,而这个点确实需要长期的摸索练习和自我感觉悟出来。这个支撑点可以使表演者的声音和气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喉头自然松弛、放松,不挤压声带,随之喉咙也打开,不会有发痒、想咳嗽的感觉,气息便能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贯通,为声音更好地服务,进而获得充分的声腔共鸣,这样表现出来的音色体现了“通彻” 、“明亮” 、“放松” ,使人愉悦。而没有经过专业细致练习的学生,音色好的靠本钱唱歌,音色不好的靠声嘶力竭的不科学唱法,长期使用原声,造成声带损伤,有的声带小结,有的甚至因为损伤疲劳造成音色更变不再能唱歌,这样的事例非常多,也是很值得基本功练习的学生参考学习的。

  技巧的学习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加以正确的方法,方能达到一定的成效。着名的音乐表演艺术家吴雁泽老师曾说过:“一天不练功,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功,同行知道;三天不练功,观众知道。”所以古人有云“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在日常的学习中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天的练功,严格地按照正确方法,精益求精,培养自己健康良好的心态,提高适应各种表演环境的能力,同时加强艺术修养,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通过坚持和不懈努力,在“硬实力”上大做文章。

  二、真挚的感情使表演灌注灵魂

  建立成熟的情感接收器是表演者必学的,也是必须要学好的一门艺术,所有的感官运动都是接收到表演者的大脑神经系统控制,将声音、动作、表情、节奏等和谐在一起。每个刚刚登台表演的人都会经历舞台怯场的问题,有些人在私下表演得非常棒,可上了台却会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有的手脚不受控制,感觉整个口腔异常干燥,于是出现表情不自然、跑调、忘词、节奏和音乐不协调之类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仅仅是新手,甚至连经验丰富的演员有时候都会在应急情况中措手不及。

  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解决心理障碍。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不怕出洋相,不惧怕专家,在表演的时候做到“不要脸” “目中无人”。不因为新的场合而胆怯,不因为不自信怕别人笑话,不因为曾经的失误而徘徊,潜意识里告诉自己是这个音乐里的主人翁,这是一个故事,让听众们知道故事的内容,是我在表达。自然地放松表演时的各种器官和感官,下意识地培养情感接收器。

  情感是心灵触碰的真实反映,情绪反映了情感,喜怒哀乐都时刻影响着表演者和观众的情感接收器。在表演前,充分了解音乐的内涵,将自己融入到作品当中,通过对表演人物的分析、对时代背景的深入研究,集中精力,进入角色,激发表演的欲望,一气呵成。俗话说“表演容易,表情难”,就是说,按照规定要求,正确的演奏、演唱很容易,但是融入作品、把观众带进情绪中却不容易。我国着名的艺术家郭兰英老前辈在“纪念周总理诞辰11O周年” 的时候演唱《绣金匾》,她走上台,远远地对着周总理像鞠躬,虽然她的演唱已不再如从前,音色已经不再甜美如旧,但是却字字唱透人心;她含泪的演唱,不仅表现了她对总理的无尽思念,也深深感染了台下的观众。这样的用心歌唱,让人动容!

  其次,气息的练习和表演时的心情是一体连贯的。比如一个平时练功不勤、临时抱佛脚的演员,在大场合的室外表演,考虑返听是否良好,上台前还在默记歌词的时候,他的情绪能淡定如水吗?他的呼吸肯定是不均匀的,他的气息肯定是急促不定的,其表演的结果可想而知。

  气息的训练应视作品的风格而定。如演唱《风含情水含笑》这首歌的时候,气息就不可过于奔放,应控制好情绪——气息过弱,发出的音色没有厚度;气息过强,会破坏整个作品的柔美度,表现不出女性声音的甜美和柔情。如果演奏古筝曲《将军令》这类刚强有力的曲目,则需要配合节奏调节气息,在一个爆发点产生能量,使指尖的力度集中发力且音色统一有力,有弹性而无杂音,从而更好地从音质上增强表演气场,让观众感受到气韵和技术的汇通。

  总之,表演者应将熟练的技能技巧结合平时的环境培养、气息锻炼、情感接收器的顺畅投入,在实践中不断地改善自己、更新自己,将多样化的表演风格呈现给观众。

  三、鲜明的风格让表演使观众过目难忘

  每一个作品都有一个鲜明的个性,每一个演员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为什么我们经常听了现代流行歌曲后,还是觉得经典老歌更为传唱?为什么现代的歌曲无论是民族歌曲还是流行乐都是一个套路一个模式?

  原因很简单,好的音乐都是音乐丁作者长期深入群众,长年待在劳动第一线,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丰富民间素材,根据当地的民俗特色、当代背景创作的极具特色的音乐,一听就能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音乐、哪个作曲者的创作手法,传唱度特别高。如宋祖英的《辣妹子》,甜美的音色、浓郁的地方特色,让人一听就知道这是宋祖英的歌曲;如彭丽媛的《我们是黄河泰山》,音域宽广,在抒情部分音色柔美婉转,在歌颂部分音色坚定厚实,极具大气风格的演唱让人久久难忘。相反近几年旋律优美、动情动人的音乐越来越少,词汇是越来越华丽,MIDI制作设备是越来越完善,可是大部分音乐缺少了风格,丢失r灵魂,千篇一律的旋律处处可听,造成了审美单一疲劳。所以,形成鲜明的风格是表演者的艺术最高端。

  首先是创作。在发扬和传承传统音乐写作的基础上,大胆想象、改革和再创造,无论是表演形式还是曲调风格.甚至于风格混搭。如宋祖英和周杰伦合作的《本草纲目+辣妹子》,就是风格上的华丽转身,一首极具四JtI风格的民族音乐,融人流行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动感混搭风,在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支持并且刺激了众多作曲家的灵感。不少经典曲目也被二次、多次改编,如古筝弹唱《小河淌水》(原云南民歌)、古筝与小提琴《犯罪高手》(根据国际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歌曲改编)等等。近年涌现HJ一批反响不错的作品。

  其次是表演。每年全国各大院校都培养m一批批专业的学生走上艺术道路,呵每个人的音色、个性、对作品的理解也不同,在表演的过程中就会形成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流行唱法、戏曲表演的类别。有的善于表达情感,在舞台上较为活跃,互动感强;有的为人作风严谨,表演中字句相扣;有的韵味浓厚,扣人心弦,这些演唱在无形中形成r风格上的差别。

  因此,应根据个人的条件选择适合的类别,加以勤奋学习,并加强自身的表演实践,深人生活,丰满充实自己的艺术特色,摸索研究适合自己的轨道,真正地在表演中形成个人特色。

  再其次是音乐欣赏。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信息资源的大量涌进、欣赏审美学的不断提高,笔者深切地感受到唯有大量接收新鲜题材,观摩各地表演形式,深入基层、深人群众,发现并且挖掘宝贵的地方特色文化,继承传统、精益求精、创新创优,研究音乐内在多样化,才能在艺术血脉中注人青春和活力,在艺术形象上塑造出典型。因为音乐的作者和表演者的审美体验、理想、艺术意境是完美演绎艺术灵魂的必要前提。

  音乐艺术世界的魅力是无人可以用言语叙述的,人们需要音乐,需要真情实感的艺术,在具有“灵魂”的音乐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情怀。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