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当代大学生学习态度倦怠调查研究——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 正文

当代大学生学习态度倦怠调查研究——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06-02 11:49

本文摘要:【摘 要】学习倦怠主要指学生长期学习所呈现的身心疲惫状态,这不仅会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还会影响教育的质量,不利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故而本文就针对当代大学生学习态度倦怠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可以找到问题发现的根源原因并加以解决,以此更好的实现人

  【摘 要】学习倦怠主要指学生长期学习所呈现的身心疲惫状态,这不仅会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还会影响教育的质量,不利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故而本文就针对当代大学生学习态度倦怠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可以找到问题发现的根源原因并加以解决,以此更好的实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倦怠

社会心理科学

  当前,父母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十分焦虑,很多家长也开始质疑学生能否在大学教育中真正学到实用的知识‍‌‍‍‌‍‌‍‍‍‌‍‍‌‍‍‍‌‍‍‌‍‍‍‌‍‍‍‍‌‍‌‍‌‍‌‍‍‌‍‍‍‍‍‍‍‍‍‌‍‍‌‍‍‌‍‌‍‌‍。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是主要职责,学习一方面关系着其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生日后的职业选择和职业道路。

  一、研究目的

  虽然国内外倦怠研究较为常见,但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十分有限,国外在研究中主要采用三维度模型,但该模型主要针对职业倦怠,研究成果存在明显的差异,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和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及对策并不十分清晰。对此,相关部门需进行更加细致和深入的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学习倦怠表现和影响因素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相关部门需探究新时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并立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探讨解决学习倦怠的主要对策。

  二、研究工具

  (一)开放式问卷

  开放式问卷调查中调查问卷的题目有:您就读的专业和所处的年级以及学生是否喜欢本专业?对专业内容是否感兴趣?您对现阶段所学的内容是否感到厌倦?若是,请具体阐述并分析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若不是,请说明周围同学出现学习倦怠时的主要表现;简要说明依然对专业学习保持浓厚兴趣的主要原因;立足自身列举导致学习倦怠的主观因素,并说明克服学习倦怠的有效方法,同时列举本人在学习中使用的方法。

  (二)正式问卷

  基于开放式调查问卷的数据,参考研究中可信度和有效性较高的调查问卷,选择过往调查问卷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题目,初拟调查问卷,随后选择10个大学生测试,并向参与调查问卷的同学征求意见和建议,邀请专家就调查问卷内容进行适度的调整,征求专家及辅导员的意见,随后及时调整调查问卷当中的题目,使调查问卷的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从而提高调查问卷的准确性,增强其可参考性。正式问卷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标题

  调查问卷的标题需带有大学生学习倦怠字样,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维和思路,避免对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构成负面影响。

  2.指导语

  本部分简要的说明了此次调查的目的和动机,希望大学生积极配合,且指导语中要明确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和动机,希望参与调查的学生能够认真答题,配合完成问卷调查。具体内容为:

  同学你好!

  该调查问卷主要为了了解本校大学生日常学习情况,该问卷为匿名调查问卷。因此,您无需填写联系方式和姓名,给出的答案仅用于研究,无对错之分,而且也不会对您个人的成绩和发展产生任何影响,请您在认真阅读题目后,结合自身实际如实填写调查问卷,感谢您的积极配合。

  3.被调查者的概况

  被调查者概况主要由被调查者的性别、就读的专业和年级组成。

  4.调查问卷题目

  调查问卷由三部分构成,其一是学生的性别,所在年级和就读专业。其二是调查学生学习倦怠的概况,以生理机制、心理机制及行为表现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其三是调查影响大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思想的因素,主要分为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三项。

  5.开放题目

  开放题目主要是对初步调查中答案是“没有”的同学进行进一步调查,从而明确问题内在的动因,并且也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初步调查中答案为“有”的同学的内心活动和真实想法。

  6.结束语

  再次感谢被调查者的积极配合。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

  在开放式问卷调查中,发放的问卷共325份,收回的问卷有320份。针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了解到,回答出现倦怠现象的大学生占72%以上,回答未出现倦怠现象的大学生占27%左右。其中回答出现倦怠现象的大学生中,有3.7%左右的学生回答很少,有1.8%左右的学生回答一直,其余学生的回答都是偶尔。这足以说明现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倦怠的情况,只不过程度不尽相同。而将本次调查结果与以往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本次调查的相关数值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且在深入研究过程中了解到,导致大学生出现倦怠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个人、学校和社会因素这三种。

  (二)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问卷调查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现有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模板,共分为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这三个维度,共20道题。每道题目均分为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五个答案,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且每个答案对应相应的分值,得分越高者说明学习倦怠现象越严重。本次调查中得出的最终得分为2.953,属于中等范围,说明目前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还不是十分严重,不过仍需加强对其重视,以免倦怠现象的加剧。另外,在对三个维度实行打分时了解到,行为不当得分最高,其次是成就感低,说明学生在情绪控制上还是具有一定能力的,而行为上的控制则有待加强。

  1.性别差异

  在对比分析成就感结果时看出,男女生在成就感低这一项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男生分值普遍低于女生,而其他维度的分值则较为一致。

  2.年级差异

  年级不同,学习倦怠现象的程度也存在差异。对调查结果研究可知,一年级新生的学习热情较高,存在的倦怠现象较低,占总比例的48%,高年级学生出现的倦怠现象较为严重,占87%左右,毕业生则会存在明显的成就感低现象,倦怠比例占67%左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为:一年级新生刚入学,对新环境的好奇心较强,再加上高中学习底子打的比较牢靠,学习干劲较强,不容易出现倦怠现象。而高年级的学生在逐渐升学中,原本的热情被逐渐消磨,新鲜事物也相对较少,再加上管理上的松懈,很容易出现学习倦怠现象。而对于毕业生而言,其面临着就业问题,对于知识的认知也有了新的感悟,所以学习劲头又重新燃起,相应的倦怠现象要较其他高年级的低一些。

  3.专业差异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直观了解到专业差异对于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的影响较为明显。学习热情最高的专业应该是文科专业,而学习热情最低,最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的专业则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文科专业的实践操作较少,不容易造成学生情绪上的波动,而医学专业不仅涉及到较多的专业知识,实践操作也较为频繁,学生学习压力较大,情绪波动较为明显。

  四、导致大学生出现学习态度倦怠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1.当代社会尚未形成尊重知识,爱惜人才的良好氛围

  目前,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与薪资待遇亟待提升,再加上一些不良社会舆论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对知识的价值和学习的意义产生怀疑,进而极大地削弱了其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产生学习态度倦怠的问题。

  2.就业压力过大

  国内高校的盲目扩张,这使得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就业压力。为增强人才竞争优势,学生将大部分精力都投放在应试考试与资格证考试方面,甚至占用必修课学习时间,由此,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热情。而社会中、职场中的复杂的裙带关系,也使学生对依靠知识武装而获得好工作的思想观念产生怀疑,最终出现学习态度倦怠的问题。

  (二)学校因素

  目前,各高校的教学体制仍存在各种各样的突出性问题,而这也是导致当代大学生出现学习态度倦怠的主要因素。

  1.教学管理不到位,学习氛围较淡

  相较高中阶段备战高考的紧张氛围,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较为轻松,且大多数高校对学生的日常管理缺乏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最终产生了学习态度倦怠的问题。

  2.大学阶段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学习压力过大

  大学阶段的课程数量膨胀化,但教学内容重复,这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趣不足,出现厌学情绪。

  3.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化,致使学生丧失兴趣。

  (三)个人因素

  1.学习动机影响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同,或谋求好工作,或出于个人兴趣,或遵从父母安排等。但多数学生都是为了谋求好工作而参与学习的。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极易受到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

  2.缺乏积极主动性

  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行为都缺乏积极主动性,一旦没有人监督,难以保持自控力去主动投入学习‍‌‍‍‌‍‌‍‍‍‌‍‍‌‍‍‍‌‍‍‌‍‍‍‌‍‍‍‍‌‍‌‍‌‍‌‍‍‌‍‍‍‍‍‍‍‍‍‌‍‍‌‍‍‌‍‌‍‌‍。由此可知,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3.对专业课程缺少兴趣

  当代大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关键是获取专业知识。专业不仅决定了课程内容设置,而且对于人才培养目标也有着极大的影响。但多数学生在填报志愿时,未能全面且深入地了解专业内容,反而推给家长或老师替代其作决定。从家长的层面来说,可能只是单纯地了解各专业的宏观发展形势,缺乏深入了解,盲目跟风填报;从老师的层面来说,可能会为招生补贴而填报志愿。由此,导致学生在进入专业院校后,发现专业内容与个人兴趣爱好不相符,进而丧失学习兴趣,产生抵触心理。

  五、消除大学生学习态度倦怠的具体措施

  (一)针对社会影响因素的应对措施

  1.创造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环境

  社会环境是导致大学生出现学习态度倦怠的主导因素。多数学生进入高校求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综合能力,以便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一份有稳定收入和社会保障的工作,实现自我价值。

  2.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会影响大学生的求学之路

  当前大学生的专业选择标准是,社会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学生就会选择对应的专业。通过社会结构的影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故而社会要为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创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通过社会舆论效应,引导民众注重科学技术,尊重知识分子,提高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与薪资待遇,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岗位,促使其对学习保持积极主动性;其次,构建完善的用人机制,保证大学生就业的公正性与公平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各基层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优势,全面推行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与晋升机制,促使大学生进一步明确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端正学习态度,调动学习积极性。

  3.创建完善的人才认定认证体系

  社会必须转变对应届毕业生的歧视,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复合型人才受到高度重视,为此,用人单位希望应届毕业生兼具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大学生为满足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不得不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参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活动。然而这种重考证、轻实践的个人发展模式并不值得推崇。长此以往,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不断降低,大学成为混文凭、忙考证的临时场所。为此,社会必须转变对大学生的认知思维,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完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针对学校影响因素的应对措施

  1.加强校风建设,健全管理制度

  各高校需加强校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调整学习方法。另外,各高校要完善教学管理体系,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完善教学内容,激发主观能动性

  目前,各高校的教学工作仍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单一化等问题,这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出现学习态度倦怠的问题。鉴于此,一方面,要合理选择课程内容,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知识塑造人才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适应能力、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各高校需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演练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其实践技能水平,强化综合素质。

  3.优化教学水平,调动学生积极性

  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整体教学工作质量。目前,多数专业教师仍以板书讲授模式为主。而这种刻板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甚至是浑浑噩噩度过课堂时间。教学手段单一化也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态度倦怠。由此可知,优化专业教学水平,是各高校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高校可针对专业教师实行系统化与专业化培训,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等。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教师管理机制,对在职教师与资深教师予以考核,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与发达国家的系统性、综合性教师培训体系相比,国内高校的教师培训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良好发展,提高就业率。

  (三)针对个人影响因素的应对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各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其中的某个动机较为强烈,该动机也会约束其它动机的发展,进而主导学生的学习目标。

  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为此,高校需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使其保持持续性的学习动力,在学习兴趣的驱使下,不断攻坚克难,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此外,部分大学生不懂得如何安排课余时间,并造成大量的时间浪费。为此,各高校要注重思政教育工作,改善学生的思想水平,消除学生急功近利的理念,鼓励其实现人生价值。再者,各高校还需增强学生对国家的使命感与民族荣辱感,明确学习的意义,有目标的向前奋进。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大学生通过专业的学习,可以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形成全面的价值体系。学生的学习行为要具备独立性与自主性,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消除学习态度倦怠的现象。另外,各高校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全面了解本专业课程体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等内容,从而明确学习方向,增强学生的专业归属感与认同感,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结语

  总之,大学生学习倦怠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改变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学校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且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调整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进而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使其在日后的学习中始终不忘学习的初衷,真正地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

  心理咨询师论文发表知识:社会心理学论文题目有哪些

  参考文献:

  [1]张耀庭.新时期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J].理论观察,2015(01).

  [2]郝梅,徐海生.高职生一般学业情绪与学习倦怠的关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5).

  [3]易阳.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倦怠感状况之间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3(09).

  [4]刘晶.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01).

  [5]田丽.大学生的学习倦怠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13(01).

  [6]裘帅帅,金芳芳,杨阳.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作者:张 宇 张茹粉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2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