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系统科学在书籍设计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正文

系统科学在书籍设计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5-29 10:56

本文摘要:摘要:伴随行业精细化和复杂化程度的加深,书籍设计实践面临逐渐复杂、多元的变化,吕敬人教授提出的书籍设计观点与系统科学中的原理有一定的契合点。以系统科学中的整体性、目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等原理分析书籍设计实践,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的观察视角,同

  摘要:伴随行业精细化和复杂化程度的加深,书籍设计实践面临逐渐复杂、多元的变化,吕敬人教授提出的书籍设计观点与系统科学中的原理有一定的契合点。以系统科学中的整体性、目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等原理分析书籍设计实践,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的观察视角,同时为书籍设计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书籍设计;编辑设计;整体性原理;目的性原理;层次性原理;开放性原理

书籍设计

  20世纪40年代先后产生了系统科学的一般理论,如贝塔朗菲建立的系统论、维纳创立的控制论和申农创建的信息论。钱学森为中国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指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1]10。系统科学是研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演化和调控规律的科学。邹慧君提出“设计的基石不是繁复的计算,而是要求设计者具备创新性思维能力、科学哲学原理、系统科学原理、人文科学和美学等”[2]。应用系统科学原理有助于“寻求设计整体综合最优”[2]。

  书籍出版知识:参与书籍出版会在编委写上名字吗

  目前系统科学与艺术设计相关的研究有包装设计[3]、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4]、面塑品牌实践[5]、汽车广告设计[6]等,系统科学对设计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在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中,艺术学科门类的一级学科设计学包含视觉传达设计,书籍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内容之一,吕敬人认为书籍设计包含三个层面“装帧(BookBinding)、编排设计(Typography)和编辑设计(EditorialDesign)”[7]IV。

  完成一本书的流程由选题策划、文本定位、构思设定、书籍设计、修正审核、统筹设计、印刷生产、成书发行和反馈等环节组成,书籍设计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从系统科学原理出发,探寻书籍设计实践与系统科学原理的内在逻辑,为设计师及书 籍设计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

  1书籍设计与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书籍设计在当下,已从“封面设计”“美化书衣”的观念发展到内涵更为全面整体的装帧、编排设计和编辑设计等观念,书籍设计是一个由装帧、编排设计和编辑设计等要素组成的系统。(1)装帧要素,“即书的封面、选材、印刷工艺阶段,也就是所谓保护功能、外观审美和商品宣传的装帧设计”[7]196。包括美学、装帧学、印艺学、结构、材料、商品心理学等子要素。

  (2)编排设计要素,“编排设计又称二维设计,是平面概念上的图文元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设计驾驭,就是把文本、图像、空间、色彩放在一个二维平面上进行非常好的协调制作,形成有效的阅读传达并体现审美价值的设计”[7]196。

  包括文字信息传达设计、信息视觉化设计、图像信息传达设计、字体应用、网格设计、明视觉距离等子要素。(3)编辑设计要素,“编辑设计,是将信息进行有序编织的逻辑思维过程,是掌控视觉化信息在阅读时空中的流动轨迹,做到既准确还原文本,又提升与丰富文本的阅读品质,即构成如何传达信息的设计语法的确立,并产生多主语的活性化设计过程”[7]196。

  包括阅读设计、文本解读、分析与重构、文本信息视觉化架构、视觉信息传达语言与语法等子要素。系统科学的整体性原理是指“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新功能的有机整体,各个作为系统子单元的要素一旦组成系统整体,就具有独立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能,形成了新的系统的质的规定性,从而表现出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8]205。由装帧、编排设计和编辑设计等要素按照一定规律组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书籍设计系统,会产生部分要素之和没有的功能和性质。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三种:(1)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书籍设计的整体效果大于装帧、编排设计和编辑设计等要素之和;(2)整体等于部分之和,即书籍设计的整体效果等于装帧、编排设计和编辑设计等要素之和;(3)整体小于部分之和,即书籍设计的整体效果小于装帧、编排设计和编辑设计等要素之和。当第(1)种“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或第(3)种“整体小于部分之和”情况出现时,书籍设计系统会出现涌现(Emergence)。

  整体与部分差值就是涌现,涌现是各个部分按照系统一定的组成结构方式相互作用产生新的特点和规律。当装帧、编排设计和编辑设计等各个部分按照不同的方式结合后,书籍设计整体性质具有不同于各个要素的新属性和新功能,如果书籍设计按照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会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涌现。如果系统中各个要素按照无序、杂乱的结构组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特性和功能得不到发挥,相互削弱或者抵消,则会产生“整体小于部分之和”的涌现。

  书籍《茶典》用现代设计语言演绎《四库全书》中的茶书,并精选中国历代“茶”主题相关的书画作为插图,在营造的氛围中感受多维度的阅读体验,为读者提供诗意阅读的信息传递空间,在视觉上看到整体摊平的内页和插页,在触觉上感受古朴的茶文化,在翻动书籍的过程中听到诗意悠然的乐章,多种感官品读中国悠久的茶文化,经过优化设计的各个部分,共同营造了整体的阅读体验空间,“具有感染力的书籍形态一定涵盖视、触、听、嗅、味之五感的一切有效因素,从而提升原有信息文本的增值效应”[7]V。这里提到的“增值效应”即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涌现。

  2编辑设计与目的性原理:还原文本,品质阅读

  系统科学的目的性原理是指“组织系统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一定的范围内其发展变化不受或少受条件变化或途径经历的影响,坚持表现出某种趋向预先确定的状态的特性”[8]239。以编辑设计为系统的目的性可以理解为,编辑设计系统在将信息进行有序编织的逻辑思维相互作用过程中,坚持表现出准确还原文本、提升阅读品质等趋向预先确定的状态的特性。

  在编辑设计过程中有八个切入点:(1)主调设立,目的是传达主题信息;(2)信息分解,目的是通过整理归纳资料,寻找信息内在的联系,使主题及内容条理化、逻辑化,为创造可传达的信息元素做准备;(3)符号捕捉,目的是使全书有秩序,形成统一的风格;(4)形态定位,目的是找寻符合表达主题的最佳形式,形式需要适应阅读功能,体现文本内容的精神;(5)语言表达,目的是在诸如信息逻辑、图文符号、书籍五感、材质性格等语言中找寻适合主题的书籍设计语言,促进书籍与人交流;(6)物化呈现,目的是掌握纸张个性、工艺流程等书籍物化过程,体现设计的理念;(7)阅读检验,目的是在内容与读者之间搭建桥梁,体现阅读的本质;(8)书籍美学,目的是体现和谐、对比之美。其中(1)(2)(4)是为了更好地准确还原文本,(3)(5)(6)(7)(8)是为了更好地提升阅读品质,促进编辑设计实现准确还原文本,提升书籍的阅读品质。

  2.1准确还原文本

  通过文本解读,对所编辑主题内容的分析与重构是一个“调度信息在时间与空间中陈述的过程”[7]197,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切入点都是以“还原文本,品质阅读”为中心目的。主调设立、信息分解、形态定位的目的是促进文本还原,在科学、技术、社会、艺术、文学、儿童等不同类别的书籍中,关注焦点、服务群体、信息内容、设计手法和叙事方式等方面是不同的。每本书籍的作者离不开所处时代的语境,通过编辑设计表现书籍的特点,更好地统一时间、人物与事件等元素。

  如获得2019“世界最美的书”荣誉奖《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选定“江苏老行当百业”的主题是第一步,通过整理材料,将信息分解细化为衣饰、饮馔、居室、服侍、修作、坊艺、工艺、游艺八类老行当,通过阅读和体悟作者的文字内容,书籍设计师与作者共思考,使二者的思想逐渐融为一体,准确突出所写对象的特色,记录了桃花坞年画、古法造纸、玉雕、竹刻、纸塑、磨刀剪、绞脸等老手艺,书籍形态定位为手工装订的12开本,设计师周晨为了做到更好地还原历史内容,选用色调暗淡的仿古图工纸,采用手工装订工具纸钉,粗糙的毛边使用冲击钻打磨,页码设置借用中国古代民间广泛使用的计数方式苏州码子,内文中文字与图片使用不同的材质表现,书籍形态的“手工装订”与书籍内容的“老行当的老手艺”很好地匹配,最大限度展现民间朴素的民俗风情,还原江苏老行当的精神风貌,实现准确还原文本的目的。

  3编排设计与层次性原理:结构决定功能

  “要想落实整体性,首先要注意把握层次性,从逻辑上说,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10]。系统科学的层次性原理为“由于组成系统的诸要素的种种差异包括结合方式上的差异,从而使系统组织在地位与作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等级秩序性,形成了具有质的差异的系统等级,层次概念就反映这种有质的差异的不同的系统等级或系统中的等级差异性”[8]217。编排设计主要有空间和时间等子层次(图7),在具有等级差异性的编排设计子层次中,每个层次的结构是连结设计要素和设计功能的桥梁,文字、图形、色彩等设计要素通过空间层次、时间层次等结构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书籍。

  4装帧与开放性原理:开放促进发展

  系统科学的开放性原理指“系统具有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系统向环境开放是系统得以向上发展的前提,也是系统得以稳定存在的条件”[8]228。2005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装帧的解释是“装帧,指书画、书刊的装潢设计”。装帧是装潢、装饰,为书籍打扮与包装。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逐渐与外界进行大量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很多优秀的设计师并不满足于书衣的外在打扮,逐渐突破“美化书衣,营销市场”的观念,向书籍设计的方向转变。“开放性是‘技术-文化’系统的本质属性”[12],在与文化、技术动态的开放交换过程中,书籍装帧通过不停地突破传统形态得以发展。

  结语书籍设计是一个逐渐向整体和综合方向发展的过程,也是对编辑设计、编排设计和装帧等局部要素逐步优化的过程。编辑设计通过优化主调设立、信息分解、符号捕捉、形态定位、语言表达、物化呈现、阅读检验和书籍美学等方面实现“准确还原文本”与“提升阅读品质”等目的。编排设计将组成书籍的空间和时间层次按照有序的结构排列,重构文字、图形、色彩等设计要素,满足人类各种不同的功能需求。装帧在开放的技术、文化环境中演化出多元的形态,促进装帧及人类文明的发展。局部要素按照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促进书籍设计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涌现,满足读者对书籍多种功能的需求,并超越物质为读者提供诗意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钱学森.论系统工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邹慧君.创新始于设计设计推动深入的自主创新———创新及其实现方法学思考[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1,27(2):1-7.

  [3]傅兴,董雅.基于系统科学语境下的包装设计[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3):275-277.

  [4]吴利锋.以工作室为载体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J].设计,2018(24):106-108.

  [5]宋晓华,张慧朝.系统科学视域下的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隰县面塑品牌实践[J].系统科学学报,2020,28(3):101-105+136.

  [6]段荣娟,冯麦伦.系统科学视阈下的汽车广告设计[J].系统科学学报,2021,29(1):123-127

  [7]吕敬人.书艺问道吕敬人书籍设计说[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作者:张慧朝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6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