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儿童散文的教学价值、内容及策略> 正文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儿童散文的教学价值、内容及策略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6-22 11:43

本文摘要:摘要:散文,作为部编教材中非常重要的文体,不仅具有常规的教学作用,更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阅读散文,有助于学生积累更丰富的人生经验、学习更多元的表达方式、养护更真诚的精神世界。散文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经验的积累、语言的品析、情感的体味、表达的揣

  摘要:散文,作为部编教材中非常重要的文体,不仅具有常规的教学作用,更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阅读散文,有助于学生积累更丰富的人生经验、学习更多元的表达方式、养护更真诚的精神世界。散文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经验的积累、语言的品析、情感的体味、表达的揣摩展开。散文的教学可以从情境导入、品析语言、体味情感、揣摩表达、拓展延伸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儿童散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儿童散文教学

  浦漫汀教授在他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中给“儿童散文”下了这样的定义:儿童散文是写给少年儿童,适于他们阅读欣赏的,包括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抒情、议论等篇幅短小,文情并茂的一类文章。[1]由于散文的篇幅短小、精巧,再加上散文特别擅长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 人生价值取向,在现行的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编者在一至六年级共编选了90多篇散文。例如四年级上册共27篇文章,就选入了12篇散文,占比达44.4%。由此可见,散文的阅读与教学,在教材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好散文,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文学论文投稿刊物:《散文百家》(月刊)创刊于1989年,是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美文精品集。名家大手笔,新手小作品,品味人生,感受生活。百家百味,百感交集。一篇篇精美的散文,汇聚成优美的文集,恰似一条条优美的小河,汇集成波澜起伏的大海。

  一、儿童散文的教学价值

  散文,作为部编教材中非常重要的文体,不仅具有常规的教学作用,更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散文的篇幅短小,题材广泛,表达方式自由,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能表达真实的情感。散文的这些特点,恰恰与儿童的天性、心理特点、生活经历较为贴近。引导儿童阅读他们读得懂且值得他们阅读的散文,能够丰富他们的人生经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获取精神的滋养与智慧的启迪。

  (一)题材广泛,有助于积累更丰富的人生经验散文的天地比任何一种文体都要广阔、自由。散文的题材广泛,大到宇宙人间,小到一棵草,一只虫子,皆可成为散文写作的对象。学者钱穆说,散文之所以被重视,是因为它最容易表现人生。阅读散文,可以帮助儿童打开更辽阔的经验空间,丰富儿童的人生经验。

  (二)书写独特,有助于学习更多元的表达方式散文不光内容丰富多彩,书写形式也是别具一格,它通常借助一些细小的东西,折射更深邃的世界。一件小事,一个物件,甚至一种声音,一个动作,都可以写成文章。个人以为,理想的散文是“在一粒沙子里看见宇宙,在一朵野花里看见天堂”,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五年级上册梁晓声的《慈母情深》,母亲的一些平常的举动,却让读者感受到了强大的情感力量。

  一些经典的散文篇章,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别致生动的表达方式,值得儿童反复体味。比如刘亮程的散文《对一朵花微笑》,他说:“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这么有趣的句子,会让孩子会心一笑。原来形容一朵花的开放,除了说“花儿绽开了笑脸”,还可以如此形容。带着孩子阅读这类富有语言趣味,具备文学感觉的散文,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语言与表达能力。

  (三)情感真诚,有助于养护更真诚的精神世界散文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真诚”,作者在文字里真诚地再现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好的散文,不雕琢,不做作,如清泉自然流淌,能给人以精神滋养,带来美感的享受。经常阅读这样的文章,触摸作者真实的想法与思考,有助于养护儿童更为真诚的生活态度以及更为真诚的精神世界。

  二、儿童散文的教学内容

  散文阅读教学在语文课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但教好散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教师在教散文时,往往忽略了散文最根本的特点,没有把散文当作散文来教,只是按部就班,顺着认识生字新词,通读全文,串讲课文的流程进行,教学方法陈旧老套,没有抓住散文的特点展开课堂互动对话。王荣生教授在《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和对策》一文中认为:“散文阅读教学,要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要让学生“理解、感受‘这一篇’所传递的作者的认知、情感”,“理解、感受‘这一篇’中与独特认知、情感融于一体的语句章法、语文知识”。[2]

  笔者对这一观点深表赞同。所以,说到散文教学,第一步就应该解决散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要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我们都知道散文题材广泛,散文的背后都站着一个真诚的作者,作者的心思、想法等秘密都组织在一字一句里。好的散文不仅会营造一个有意味的情感世界,还给读者打开一个优雅的语言世界。基于散文的特点,我们在充分细读的基础上,要深入了解所教的“这一篇”散文的独有的味道,准确判断“这一篇”散文的教学价值,结合小学生的经验、认知及心理等特点,再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编者的意图等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一般情况下,散文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下面几项内容展开:第一,经验的积累。此处的“经验积累”,是指向对“这一篇”散文的整体把握,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借助文字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人、事、物、景等,让学生借助阅读“这一篇”散文打开视野、积累经验、丰富见闻。第二,语言的品析。有人说,散文是语言的艺术。散文跟小说相比,它的语言离诗更近。散文的语言,适合学生涵泳、品析,以便从小培养他们敏锐而美好的语言感觉。

  第三,情感的体味。比起小说,散文更是一种真实的记叙。散文贵在“有我”,有作者的情感在里面。王荣生教授也说:阅读散文,不仅仅是知道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而是通过这些所写的人、事、景、物触摸写散文的那个人,触摸作者的心眼、心肠、心灵、心怀,触摸作者的情思,体认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所以,在散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对作者情感的体味,要触摸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第四,表达的揣摩。散文的表达如行云流水,看似无形,实际上好的散文依然有自己的行文线索。在散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能够引导学生理出这样的一条线索来,循着作者的写作地图,获取发现的乐趣,从中体会作者排兵布阵的奥妙,习得表达的技巧。当然,这几方面的内容,在一节课中不一定都涉及,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三、儿童散文的教学策略

  散文的教学策略很多,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可以罗列出很多。下面的几种策略,是笔者在散文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的方式。

  (一)情境导入,激发儿童阅读期待散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应该散发文学的味道,营造富有审美意味的课堂氛围。在课堂导入部分,教师要能够通过一定情境的创设,唤醒儿童的学习兴趣。情境的创设,可以从题目入手,也可以从作者入手,或者引入与内容相关联的音乐、图片等,总之,要能激发儿童的阅读期待。

  1.紧扣题目,激发阅读兴趣散文的题目,往往就像一扇窗户,推开这扇窗,可以调动学生去探究文章内容的兴趣。比如,张学青老师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便是从题目入手:这个题目很特别,它特别在哪里?引导学生发现题目是由三个词语和间隔号组成的。于是,张老师进一步描述:题目是什么?“题”是额头,“目”是眼睛。额头和眼睛对一个人的相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题目在一篇文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三个词语既然出现在题目中,一定是非常重要的词语。我们今天不妨就从题目中的三个词语出发走进这篇课文。简短的导入,却能一下子抓住孩子的心,激发起他们研究文本的兴趣。

  2.设置悬念,激发阅读欲望散文教学的“情境导入”部分,可以巧设悬念,让学生产生一种急于了解原因或知道答案的心理。比如我校的青年教师倪宝玉参加赛课,执教五年级上册的《父爱之舟》,上课伊始,她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吴冠中是我国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可他却说———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一位大画家却难以画出一艘小渔舟。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去寻找答案吧!如此导入,让孩子们一下子就有了阅读欲望。

  (二)品析语言,培养儿童敏锐语感维特根斯坦认为,一个词作为符号,其身躯似乎是死的,是什么让它活起来,是“使用”才让它活起来。品析语言,实际上是抓住一些有特色的、用得巧妙的语句,在具体的语境中,借助朗读、比较、辨析等方式来体会语言的独特魅力。

  (三)体味情感,陶冶儿童道德情操古人说,言为心声,散文最能表达作者的心声,我们要能带领学生读懂这颗“散文的心”。就像梁实秋先生在《论散文》中所说的:一切的散文都是一种翻译。把我们脑筋里的思想、情绪、想象译成语言文字。[3]那么,我们就要借助细节描写、想象画面、联结生活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读懂作者的情感,感受美好的情思。

  (四)揣摩表达,优化儿童言语能力

  不少教师认为教学“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主要就是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主旨。对于这一观点,笔者持不同的看法。因为很多优秀的散文,其形与神都是不散的。优质的散文,看似漫不经心地在表达,实际上是有其内在的规定性的。所以,散文的教学除了带领学生感悟文章的主旨与传达的道理,还应该带领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优化自身的言语能力。

  1.揣摩独特表达“风格即人”,这一观点特别契合散文,比如鲁迅的冷峻,梁实秋的淡定,汪曾祺的朴实淡雅。可以说,每一个散文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去领悟作者的独特表达。比如,教学朱自清的《匆匆》,大家会认为主要是带领孩子们认识时间如何宝贵,如何珍惜时间。这样的主题,高年级的孩子一读就懂,根本不需要我们讲。教学这篇散文,我们要讲授的更多的是朱自清在“这一篇”散文里的表达,他是如何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写得生动的。在朱自清的笔下,无形的时间有了脚,无形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这些化无形为有形的表达方式,我们应该带着学生去反复揣摩。

  四、结语

  散文在部编教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体,它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价值、内容与策略。带着学生阅读散文,能够帮助孩子打开更辽阔的经验世界,学习更多元的表达方式,养护他们更为真诚的精神世界。同时,研读散文,找准散文的核心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也能提高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享受散文课堂所散发的文学气息。

  当然,目前,很多一线教师在进行散文教学时,还存在一些误区,常见的有下列几种:①重词句训练,忽视文体特点;②重解读主旨,忽视揣摩表达;③重阅读策略,忽视情感体验。这几点“忽视”,在我们以后的散文教学中应当“重视”。总之,我们在进行散文教学时,应从散文的本体特点出发,挖掘散文特有的教学价值,找准散文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可以借助情境导入、品析语言、体味情感、揣摩表达、拓展延伸,来带领学生读出散文独有的味道,领略散文特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80.

  [2]王荣生.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和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1(9):51-57.

  [3]梁实秋.论散文[C].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99

  作者:邵龙霞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7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