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得益于各类沉浸式活动在我国开展,大众对于沉浸式这个词已不再陌生。 沉浸式这一概念涉及范围广泛,包括沉浸式博物馆、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展览等。 本文主要围绕沉浸式戏剧这一概念展开,整理分析上海地区近几年各种不同类型的沉浸式戏剧的发展,并
【摘 要】得益于各类沉浸式活动在我国开展,大众对于“沉浸式”这个词已不再陌生。 “沉浸式”这一概念涉及范围广泛,包括沉浸式博物馆、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展览等。 本文主要围绕沉浸式戏剧这一概念展开,整理分析上海地区近几年各种不同类型的沉浸式戏剧的发展,并对其与传统艺术传承的关系进行思考。
【关键词】沉浸式戏剧; 传统艺术; 上海
沉浸式戏剧(Immersive Theatre)又名浸没式戏剧、浸入式戏剧、沉浸式剧场等等,这一戏剧模式由美国戏剧理论家理查·谢克纳的“环境戏剧”引申而来,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剧场固定的舞台和观众席位,从物理空间上打破了“第四堵墙”,让观众也成为了舞台及表演的一部分。 其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观众与演员之间的距离,让观众更为全身心地投入甚至参与到戏剧表演中,加深观众对于戏剧的理解及体验。
戏剧文学论文: 消费经济时代戏剧影视文学的特点及欣赏探微
除此之外,沉浸式戏剧还融合了先锋戏剧的艺术特点,诸如偶发戏剧、生活剧场、特定场域表演等舞台形式。 近几年,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提升,戏剧成了越来越多的观众休闲娱乐、提升文化修养的活动,观众对具有更为多元的演出形式及充沛的情感表达的戏剧也有更多期待。 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对新兴的艺术形式具有更为敏锐的嗅觉,因此,沉浸式戏剧便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开花。 越来越多的沉浸式戏剧亮相上海,在不断的尝试中为传播新式艺术、继承传统文化贡献了力量。
沉浸式戏剧首先在国外获得了一定的人气,这股“戏剧潮流之风”渐渐蔓延到国内。 近几年在上海上演的沉浸式戏剧总数不算多,但各种类型的剧目均有涉及,总的来说概括为三种类型:引进剧、改编剧以及原创剧。
一、引进剧
引进剧是指剧目是由外国引进,通过适当的修改与精进以契合中国观众的审美与需求。 上海版《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2016年首演,可以说是由外国引进的最成功的剧目,它带动了中国沉浸式产业的发展。 英国实验戏剧公司Punchdrunk首先创制了英国版《不眠之夜》,艺术总监菲利克斯·巴雷特(Felix Barrett)认为在传统的舞台剧院模式下,观众的感官体验只局限于听觉和视觉,他希望能使观众参与到戏剧的实时活动中,成为戏剧发展的一部分。 在《不眠之夜》上演之前,该公司还实践了诸如《樱桃园》《俄狄浦斯王》《仲夏夜之梦》等沉浸式戏剧演出,具有较为充足的经验与熟练的操作技术。 上海版《不眠之夜》沉浸式戏剧由Punchdrunk与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SMG Live)联合制作,在保留了原始创意的同时进行了本土化的创编。
在场景的布置中,上海版《不眠之夜》将静安区北京西路一座废弃的六层建筑改造为戏剧的发生地,量身定做出一家具有独特风情的“麦金侬酒店”,在英国版复古典雅的场景设置外,还加入了一些东方特有的场景,例如中药铺、弄堂、竹林及坟墓等,在故事情节上,还特意加入彩蛋,演出中国传说“白蛇传”的故事情节,此外,还包括中国籍演员的使用以及旗袍式戏服、中式婚礼等创新性设计。
上海版《不眠之夜》自2016年推出至今,几乎场场门票售罄,受到了观众极大的热爱与追捧,同时也为中国沉浸式戏剧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切实的指导。 在上海版《不眠之夜》火爆约两年之后,SMG又联合制作方魔童戏剧公司(Les Enfants Terribles)创编了上海版沉浸式戏剧《爱丽丝冒险奇遇记》(Alice’s Adventures Underground),由文学著作《爱丽丝梦游仙境》改编而成。
观众不仅可以扮演爱丽丝,穿梭在神奇的仙境空间之中,与各样角色开启互动剧情,还可以自主选择身份路线,由此开启不同的奇幻探索之旅。 此外,由于故事本身的童话性质,主办方还设置了潮人场与家庭场两个场次,根据观众年龄阶段的不同配以趣味性的戏剧表演,可以说是将观众的体验放在了戏剧设计的核心位置。 该剧在三年的时间里,演出超过1600场,8万多观众前来欣赏。 除了演出,该剧还设置了丰富的线下活动,将爱丽丝这一童话形象深入到上海文娱活动的各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品牌影响力,也拓宽了其发展空间。
此外,SMG还与英国秘密影院(Secret Cinema)联合出品了上海版《秘密影院:007大战皇家赌场》,“秘密影院”是伦敦兴起的一种全新的观影模式,观众事先不知道看什么影片,在购票后会收到包含戏剧时间、地点及穿着要求的电子邮件,并在指定时间赴约一场神秘的戏剧。 之前秘密影院曾设计戏剧《布达佩斯大饭店》《银翼杀手》《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等,结合沉浸式戏剧模式与新颖的观剧模式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戏剧文化。 除了上述作品之外,还有由比利时先锋实验剧团Ontroerend Goed创编的戏剧《金钱世界£¥€$》,它不同于观众只能跟随剧情运动的戏剧,可以让观众操纵剧情,在绝对的“第一视角”下走进神秘莫测的资本世界,亲身感受金融战场的真真假假、尔虞我诈。
二、改编剧
改编剧是指戏剧由中国创制,但剧本是由原有的书籍、电影或是戏剧段落改编而成。 上海的第一部改编沉浸式戏剧是《梦想之船泰坦尼克》,该剧由上海平方文化主办、缔梦文化出品,首演于2017年。 该剧根据电影《泰坦尼克号》改编,观众化身为游客,在黄浦江上乘船亲身体会Jack与Rose壮烈凄惨的爱情故事。 观众需身着礼服,可以参与舞会与晚宴,还可能经历缅怀逝者的守灵之夜、充满惊喜的求婚、为“幸存者”举办的庆祝派对,或是寻找被偷的“海洋之心”钻石等等,故事情节充满趣味。
如果观众不想参与到剧情中,也可以单纯地作为游客,欣赏夜景或是与才貌双全的演员聊天,怎么度过游船上的时光完全由观众自主选择。 该剧中场景的选择完全契合了原作,观众也不再有语言、地域的隔阂,在放松身心的旅程中便欣赏了一个耳熟能详的爱情故事。 在这样的改编沉浸式戏剧获得尝试后,2019年改编剧在上海蓬勃发展,这一年出现了改编越剧《再生·缘》、改编舞台剧《华亭唱宋-侬好苏东坡》及《华亭唱宋-寻寻觅觅如梦令》。
《再生·缘》由上海越剧院青年团演出,讲述的是奇女子孟丽君的动人故事,是上海第一部传统戏曲与沉浸式演出结合的戏剧。 在越剧表演中创造性地加入了小提琴、吉他和三弦,将吉他与尹派唱腔相结合,将三弦与范派唱腔相结合,以小提琴映射孟丽君。 此外,剧中还新加入了一个以原著作者口吻幻化而来的人物形象——缘生,代观众向孟丽君本人探寻其内心世界,引领观众了解孟丽君的所思所想。 这样的创新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目光,同时,这样的方式也为传统戏曲的弘扬与传承提供了新思路。
改编舞台剧《华亭唱宋-侬好苏东坡》与《华亭唱宋-寻寻觅觅如梦令》是《华亭唱宋》系列剧目,这一系列由上海自圆奇说工作室创作设计,表演场所在豫园中的海上梨园。 这两个剧目分别讲述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和“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故事,融合话剧、诗词、书法、音乐、舞蹈等多重文化艺术形式,以两位文人的第一视角展现其丰富多彩的诗画人生。 剧目的成功演出为观众了解宋朝人文提供了途径,也以此激励原创者创作更多《华亭唱宋》系列剧目。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经典沪剧《芦荡火种》也以沉浸式戏剧的面貌在故事发生地沙家浜重新亮相,以春来茶馆、芦苇荡等实景展示,为观众们重现了那个腥风血雨的时代。
三、原创剧
原创剧为全由中国剧作者创作的戏剧。 上海的第一部沉浸式戏剧便是2015年的原创剧《消失的新郎》,剧中观众被要求戴上面具,参与一场真实的婚礼,通过跟随不同的人物去寻找主人公“新郎”消失的真相。 导演何念借鉴了英国版《不眠之夜》的剧本设置,放弃传统“舞台”的概念,拉近观众与演员之间的距离,让观众亲身参与剧情。 剧中还设置了许多观众互动环节,例如随机让观众扮演新娘新郎的亲朋好友,以此更加还原戏剧本身的场景。 原创沉浸式戏剧《寐》由开心麻花旗下品牌梦现场出品,结合了魔幻的多媒体灯光秀与动感的电子音乐。
它在剧情上是一部“反乌托邦”的科幻作品,探讨了是否能将更多睡眠时间让位于工作和娱乐的问题,充满科技感与未来感。 而原创剧《迴家》是由必应创造旗下“Plan B Lab”出品的沉浸式悬疑剧,它在90分钟的时间里,呈现出20条故事支线,观众可以在8个风格不同的场景中切换,探索每一个空间的故事内容。 该剧主要通过一家人的故事来探讨人性,观众以亲历者的身份,共同进入故事剧情,一起经历、互动、体验,直到解开所有谜团。
四、沉浸式戏剧与传统艺术传承
在上海的沉浸式戏剧发展过程中,从模仿到实践,从改编到原创,一系列的尝试使得沉浸式戏剧在上海为大众所接受与喜爱。 展演于上海的沉浸式剧目,有不少结合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或艺术形式,在新的表演及呈现方式下,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越剧、沪剧等传统戏曲形式融合了沉浸式戏剧,一个是剧场演出,另一个则是实景演出,在当下戏曲演出受众面窄、剧本老套等情形下,寻找到了新出路。 沉浸形式的加入,令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戏剧,喜爱传统戏曲的人得以更加深入角色、更加进入剧情,收获不同于以往的观剧体验,而不常观看传统戏曲的人也可能因为新颖的演出形式对剧目产生兴趣,由此获得了解传统戏曲的机会。 从这点来说,传统艺术在沉浸式戏剧形式的加持下,得以创新发展,充实其内容、丰富其形式,以此完善自身,避免被时代淘汰。
而《华亭唱宋》系列剧目选取了中国古代文人为主人公,兼容传统诗词、书法的古典雅韵,配以话剧、音乐与舞蹈,构成别出心裁的舞台形式,为各样观众带来了视听盛宴,同样也有助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展现灿烂悠久的中华传统艺术。 因此,沉浸式戏剧这一新兴的演出形式有望促进传统艺术的推广,在融合其他艺术形式的过程中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减少年代隔阂,扩大观赏群体。 此外,这样的融合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大众思考传统艺术中的“精华”与“糟粕”,适时合理地依据时代特征删减增加,以此升华其内涵,为其存在与发展寻求更多的思路与空间。
在笔者看来,沉浸式戏剧于上海发展短短几年便获得了戏剧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强大的感染力可见一斑,足可谓是后起之秀。 在模仿和借鉴的过程中,本土的创作者也逐渐意识到了传统文化艺术在其中的影响力。 如何将饱受称赞的演出模式与传统艺术相结合,并探索最大的可能性仍然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快速发展的当下,我们能否借以“沉浸式”,使一些或许已经暗淡了的传统文化艺术再现其“第二春”呢?
参考文献:
[1]林依媛.观众体验视角下沉浸式戏剧制作研究——以上海版〈不眠之夜〉为个案[D].星海音乐学院,2020.
[2]杨子涵.中国式沉浸——沉浸式戏剧在中国的成长[J].艺苑,2017,(01).
作者:黄晗婧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8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