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跨文化交流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以汉服为例> 正文

跨文化交流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以汉服为例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12-16 11:08

本文摘要:【摘要】 汉服作为中华历史源远流长的民族服饰,千年来影响着整个东亚汉文化圈。 而汉服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却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和服作为日本的传统服饰,不仅在日本国内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在世界各地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是日本文化的特色代表之一。 本文希望用跨文化

  【摘要】 汉服作为中华历史源远流长的民族服饰,千年来影响着整个东亚汉文化圈‍‌‍‍‌‍‌‍‍‍‌‍‍‌‍‍‍‌‍‍‌‍‍‍‌‍‍‍‍‌‍‌‍‌‍‌‍‍‌‍‍‍‍‍‍‍‍‍‌‍‍‌‍‍‌‍‌‍‌‍。 而汉服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却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和服作为日本的传统服饰,不仅在日本国内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在世界各地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是日本文化的特色代表之一‍‌‍‍‌‍‌‍‍‍‌‍‍‌‍‍‍‌‍‍‌‍‍‍‌‍‍‍‍‌‍‌‍‌‍‌‍‍‌‍‍‍‍‍‍‍‍‍‌‍‍‌‍‍‌‍‌‍‌‍。 本文希望用跨文化的视角,通过借鉴日本和服的普及程度及经验,反观汉服复兴中存在的问题,为汉服的复兴和传承提供新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和服普及; 汉服复兴; 传统文化; 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服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汉服,是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值得继承和发扬。 在今天全社会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氛围中,理性地分析事物的本质,探讨汉服文化传承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瓶颈”,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操作上,都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更好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1]

  一、汉服发展的现状

  当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越发重视,在20世纪初期,开始了一场以汉服回归为出发点,以复兴华夏文化为目标的汉服复兴运动。 经过短短十几年对汉服文化传承推广的努力,“汉服”一词的知名度空前提高,汉服运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汉服展示推广的形式和渠道日趋多元,汉服文化内涵挖掘、传播也在不断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普及速度迅速

  近年来,各大新媒体平台飞速崛起,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开始了解汉服并认同汉服,中国汉服产业发展不断加速。 在年轻人群中,汉服爱好者基数不断扩大,已具备一定的规模,特别是在一些较发达的省会城市,经济基础好,市场消费基础大,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高增长的潜力。 随着“汉服热”“国潮风”“古风审美”等潮流兴起,汉服这一小众市场正逐渐走向大众视野。 [2]

  (二)汉服相关活动频繁

  汉服文化受到更多年轻人的青睐,为传统服饰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掀起了“汉服运动”的高潮。 如今,各地为带动汉服特色产业发展,开创各种文化节或国风漫展等活动,除了每年的大型汉服盛会,例如“中国华服日”“西塘汉服文化周”“中华礼乐大会”“国风大赏”等之外,在哔哩哔哩漫展票务上发布的大小汉服活动每年都超百次。 频繁的汉服活动吸引全国各地喜爱汉服的人们前来参观,并且不断地吸收各个年龄阶段的群体,扩大汉服影响力与曝光率。

  二、汉服发展存在的问题

  汉服运动至今十余年,仍存在许多问题且不断地遭受外界批评质疑。 尽管如今也有个别相对有影响力的汉服活动,也出现了少数在日常生活中坚持穿汉服的实践者,但他们仍会在穿着汉服的时候面临侧目白眼,这是因为大多数人们依旧不了解汉服,认为这是奇装异服,是在日常生活中出现 的“非日常”的服装。

  (一)受众圈层固化

  从汉服受众的年龄层面上来说,目前认同汉服、喜欢汉服、愿意穿汉服的大都以年轻人为主,其他年龄段的依旧很少,受众面很局限。 通过社团和网络,大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认识和了解汉服,迅速成为汉服运动的主力军。 [3]但走出校园,放眼社会,又有多少中老年和幼儿群体知道汉服、了解汉服,甚至愿意身着汉服走上街头。

  其次地域差异,也是阻碍汉服普及一大重要因素。 汉服资讯发布的2020中国汉服之都排名,排在前五的分别是成都、长沙、西塘、杭州、西安,这些代表性城市都处于相对发达地区。 而在我国,在更多的三四线城市甚至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于新事物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实在有限。 汉服虽说是传承千年的传统服饰,但毕竟断承了几百年,只有在近几年在年轻人群中才开始复兴,实属新兴产业,要普及到全国更多的三四线城市,确实不是一件易事。

  (二)汉服设计停滞不前

  各大汉服秀,可以说是当下商家发布新款汉服的有效途径。 汉服爱好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第一时间了解汉服新品。 但综合近一年全国举办的大小秀场,其中所展示的汉服设计都过于舞台化,追求视觉上的华丽、富贵,舞台感效果十足。 但事实上这些华丽的汉服并不适合在日常生活中穿着,可以说是除了舞台秀场庆典等特定的环境条件,不但不实用还非常的累赘。

  通过淘宝搜索能够发现,一些汉服商家,它们的新品很多千篇一律,按照出土文物复刻,无非是换一些配色和花纹,而在样式上却没有多大的创新。 这也归结于汉服爱好者中的“汉服警察”,判断商家的产品是否属于汉服,要看形制是否是出土文物复刻,非复刻以及和时装结合的汉元素服饰不光不算汉服,还会被恶意举报,导致很多商家不敢创新汉元素服饰。

  (三)学术引领薄弱

  当下的汉服爱好者,对汉服应该保持原有形制还是发展一直都在争吵之中。 因为缺乏学术界的相关指导,这些争论演变成了不同派别的骂架。 汉服也开始逐渐脱离人民群众而滑入了二次元文化的范畴之中,使得群众对汉服的印象从民族服饰变成了年轻人的小众个性文化。

  当下,与汉服文化相关的科研论文、学术论坛不多,并且从学术理论上看,依旧围绕着中国古代服饰史打转,和汉服文化发展相关的专著、杂志、论文等都十分难查询。 即使如西塘汉服周、礼乐大会等大型汉服活动的汉服论坛,出席以及发言的人员也大多局限在社团带头人和行业从业人员,学术影响力不强。 所以在缺乏学术界指导的情况下,汉服的理论和实践存在非常多的分歧。 汉服虽然不是什么新的概念,但很多定义都是民间人士赋予的,在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有了时代的局限性。 同时缺乏学术引领,容易造成大师名家对汉服论坛的不重视、职能部门在社会经济发展上的不重视,汉服活动也一直会停留在社团活动的层次。

  (四)政府监管力度较弱

  类似像西塘汉服文化周一样,由政府支持的大型汉服活动寥寥无几。 通过B站等活动宣传平台,可以看出更多的汉服活动,主要都是局限在酒店展。 因为在酒店举办活动门槛低,但汉服活动虽多线上线下影响力都不强,很多活动举办意义不大,部分主办方主要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打着汉服的旗号却没有融入汉服文化,甚至有的活动主办方本身人生观价值观就有偏差,活动导向性错误。 很多活动的主题层次都比较低,甚至有的活动过度夸大汉民族,贬低其他民族,活动缺乏相关部门有效的监管。 政府相关部门对于举办汉服活动,引导大众正确地对待汉服文化的没有相关政策进行思想领导。

  三、跨文化交流视角下的日本和服发展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坚定文化自信。 一直以来,中华文化秉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多元一体格局,不断吸收借鉴异域、异族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始终坚持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开展跨文化交流,为增进中国与不同国家、民族间的理解互信,实现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创造有利条件。 [4]

  汉服运动至今十余年,仍存在许多问题且不断地遭受外界批评质疑。 放眼世界,邻国日本对和服文化传承得较好,已然是多数人的共识,汉服运动的实践者也常会拿日本和服作为参照物。 在如今的现代生活中,日常穿着和服的日本人依旧很多。 即使穿着和服挤公交、挤地铁、上门拜访,周围的人也完全不会投来异样的目光‍‌‍‍‌‍‌‍‍‍‌‍‍‌‍‍‍‌‍‍‌‍‍‍‌‍‍‍‍‌‍‌‍‌‍‌‍‍‌‍‍‍‍‍‍‍‍‍‌‍‍‌‍‍‌‍‌‍‌‍。 在日本,穿和服和穿平常衣服一样,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事情。 在女孩节、婚礼、剑道等场所日本人也会身穿和服。 对于日本人来说,和服既有现代服饰的美丽优雅,也是民族的特色文化,强烈的民族归属感让和服成了每个日本人生活的一部分。 和服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

  (一)日本政府对和服的重视

  在1950年日本颁布的《文化财保护法》中,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无形文化遗产的范畴,和服位列第二条。 还规定每年的11月15日为“和装节”,此外在男孩节、女孩节、烟火大会、婚礼等重要的传统节日和场合也需要穿着和服。 早在2002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决定,在初中阶段进行和服教育,让青少年们了解传统文化,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礼节意识。 [5]

  为了迎接本该在2020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2014年日本提出了[KIMONO PROJECT]的企划案,制作代表196个参赛国家的特色和服。

  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2016年1月4日日本召开第190届国会,由各党议员组成的“和装振兴联盟”成员身穿和服走进国会议事堂,通过身穿和服来表现对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意识。 自此以后身着和服参加国会已成为女性议员的习惯,这种思想也获得了日本政府的首肯,使得每年的国会,不光有这道亮丽的风景线,更多的是带给民众们传统文化传承的信息。

  (二)日本民间对和服的推广

  在日本还有很多民间团体从事着传统服装的推广工作。 “全日本着物咨询协会”就是一个得到正式认证的权威团体。 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制定和服的着装、礼法的相应准则并进行操作指导。 会长山中典士还提出了“装道”一词。 他认为,和茶道、花道一样,传统服装也体现了文化的传承,“装道”可以让人们通过着装和相应的礼仪作法来获得一种身心的修炼,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 在这个协会40多年的努力下,目前日本和服咨询师资格持有者达到10万人,并培养了500多万和服爱好者。 在提倡和服文化的同时,传统礼仪教育也在不断得到重视。 通晓传统礼仪甚至成为进入社会找工作的条件。 经获“全日本着物咨询协会”鉴定合格并获得认定资格者,可以写入简历,为自己进入社会多获得一份认可。

  日本的夏天的和服YUKATA(浴衣)因其穿着方便、款式多样受到年轻人的喜欢,许多服装品牌纷纷设计更适合日常穿着更符合现代社会审美的和服,并在日本流行杂志及综艺上,邀请人气明星为其代言,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四、日本和服发展对我国汉服发展的借鉴意义

  从和服的普及的原因来看,和服的普及不仅仅是日本民众的努力,更是日本国会、议员、政策对和服文化的保护,所以在复兴汉服的过程中,也可以结合民间团体以及政府双方面的力量来共同传承这一优秀的中华服饰文化。

  (一)加强设计上的创新和宣传

  在对汉服进行不同角度的设计时需要怀抱更加开放的心态,避免将自我拘泥于传统的形式框架下,而忽略了汉服文化在传承之处的重要意义和目的。 [6]现代社会,人们大多是被汉服的美丽外观吸引,之后才慢慢接触汉服文化的本质。 还原历史、复刻出土文物的服装设计固然优秀,但也不可否认,当下流行的汉服大多是那些在特定场合穿着的以华丽著称的朝服、婚服、官服等。 而现代社会,这些“华丽汉服”并不能推广普及到大众日常生活中去。

  没有一个文化是停留在回顾历史、复刻还原、原地踏步就可以传承发展下去的。 对服饰进行改良,融入日常生活是服饰衣着发展的必经之路。 每一个时代更迭,日常生活的衣着都发生了变化。 汉服传承到现代,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可以让更多人接触汉服、穿汉服的方式。 设计师可以通过加强符合现代生活穿着的汉元素和时装相结合的服饰设计,突出汉元素服饰穿着的便捷性。 在重要节日可以身着传统汉服,在日常生活可以身着改良汉服。 可以在常服上从配色、花纹、搭配等细微处改良,也可对校服、学位服等制服上面添加汉服元素。 当然,改良汉服是在不违背汉服现有形制的情况下进行,而不是破坏其中的文化以及衣冠体系。

  (二)加强学术和教育层面的引领

  淘宝上形形色色的汉服新品,线下举办的大大小小的汉服活动,社会上的评论都大相径庭,对汉服应该保守还是发展一直都处在争吵之中。 个人审美固然不同,但更多的是对汉服文化认知程度不同。 归根结底,是缺乏学术界的相关指导,因此,提高汉服行业从业人员、高校教师及科研人员对汉服文化方面的科研及课题研究,形成较为统一的汉服文化认知体系,是对汉服的传承和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科研上的研究有助于社会整体对汉服的重视,特别是省级、国家级的课题研究。 同时对于学校教师掌握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融入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汉服文化。

  在形成统一的汉服文化认知体系后,在学校开设民族文化课程,这是普及汉服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开设民族文化课程,可以让广大青少年群体了解、熟悉、接受汉服文化,以及在汉服文化中所体现的中华礼仪文化,对个人的素质修养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影响。

  (三)加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

  汉服的发展,不仅是民间团体的推广,更应该加强政府部门的引领。 政府相关部门应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和优势大力宣传汉服文化,让人们逐渐适应和接受汉服文化,不能主观地将汉服作为小众文化,同时要在提高汉服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向人们正确的普及汉服文化,完善汉服市场行业规范。 推广和复兴汉服文化采取的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而不是一小部分人一昧地自娱自乐,这样难以有效达到传播、推广汉服文化的目的。

  节日是一个民族情感的充分表达,因此在传统节日推广汉服是一个极为便利的契机。 一定的节日会塑造出一定的文化氛围,如果能有效地利用这种文化氛围进行汉服及汉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另外,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定期举办一些大型国风活动来推动汉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实现双赢。 政府和相关部门参与到活动中去,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监管活动,保证活动正确的导向性; 另一方面通过政府的宣传,能够加强汉服活动的影响力,保证每一次精心准备的活动都达到了足够广的宣传力度。

  五、结语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推广中华服饰文化尤其是汉服文化,以高度文化自信激发社会进步活力,是历史和时代赋予的责任和担当,是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组成部分。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人们在领略中华文化,精彩魅力的同时,也要放眼世界,用跨文化交流的视角,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汉服浅谈超越民族主义——论汉服的现代文明性[DB/OL].

  [2]2020年中国汉服行业发展现状、障碍、机遇及建议深度全面剖析[DB/OL].

  [3]郭周卿.当代汉服复兴运动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9,32(05).

  [4]推进跨文化交流的四条途径[DB/OL].

  [5]日本和服文化[DB/OL].

  [6]高昌伟.汉服的审美意蕴与创新设计[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20,(01).

  作者:孙 丹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9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