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女中音咏叹调《信之歌》的演唱艺术处理> 正文

女中音咏叹调《信之歌》的演唱艺术处理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2-02-12 11:48

本文摘要:摘要:在声乐中咏叹调通常是训练和提高综合演唱技巧的重要素材之一,对稳定声音技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维特》中的女主角夏绿蒂两首主要咏叹调也是声乐中经常涉及的曲目。 夏绿蒂所演唱的咏叹调《信之歌》是整部歌剧中的重要转折点,本文着重探讨作曲家在塑造人物

  摘要:在声乐中咏叹调通常是训练和提高综合演唱技巧的重要素材之一,对稳定声音技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维特》中的女主角夏绿蒂两首主要咏叹调也是声乐中经常涉及的曲目‍‌‍‍‌‍‌‍‍‍‌‍‍‌‍‍‍‌‍‍‌‍‍‍‌‍‍‍‍‌‍‌‍‌‍‌‍‍‌‍‍‍‍‍‍‍‍‍‌‍‍‌‍‍‌‍‌‍‌‍。 夏绿蒂所演唱的咏叹调《信之歌》是整部歌剧中的重要转折点,本文着重探讨作曲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为演唱研究做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女中音咏叹调 速度 力度 音色 呼吸

演唱艺术

  咏叹调是西洋歌剧中独唱的一种演唱形式,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后,现专指歌剧中具有人物特征的独唱曲,是歌剧中最动人、最具音乐魅力的歌唱形式。 “在歌剧中,脚本勾画人物的外部轮廓,而音乐则需要展现人物的内在秉性,洞察人物的内部心理。 无论脚本中提供了多么丰富而周到的人物信息,如不经过音乐的过滤、诠释和深化,歌剧人物仍然无法真正获得生命。 ”

  歌剧咏叹调在我们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占有很大比重,更多的学习者具备了一定的演唱能力之后都喜欢去了解和演唱一些歌剧咏叹调,甚至是高难度的咏叹调来证明自己的演唱水平及演唱能力。 歌剧《维特》中夏绿蒂的咏叹调《信之歌》是整部歌剧中极其重要的一首咏叹调,戏剧张力很强,也是整部歌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首咏叹调,是刻画主人公内心矛盾冲突最重要的一幕,也正是基于此,笔者探究这首咏叹调的艺术处理,希望能为声乐演唱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本文主要从速度处理、力度的控制、音色的调整、呼吸的设计四个方面着手进行研究。

  一、速度的处理

  “不同速度和调式音乐所诱发情绪的反应是不同的,快速、大调式音乐比慢速、小调式音乐能诱发个体更为积极的情绪反应。 ”速度是艺术表现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法。 人们在情绪低落时语调、语速都会低且慢很多,情绪高昂时语调会上扬、语速会加快。 咏叹调《信之歌》的速度变换非常频繁,为了表现夏绿蒂内心的挣扎和矛盾,速度时快时慢,最快时的速度达到每分钟132拍。 演唱者在演唱之前应仔细揣摩主人公的内心情感,琢磨作曲家每一次速度变化的意图。

  作品一开始出来要求的速度是“en animant”(活跃的速度),音乐经过简短的几个小节进行之后,速度迅速转变为每分钟92拍的“Lent”(慢的),但并没有按照这种速度进行多久,紧接着又有了新的速度变换,从原来的“Lent”(慢的)速度变成了“Animé”(稍微活跃点),速度变化之多但却仍然没有停下来要求进一步的“Assez animé”,每分钟108拍,不知不觉中已经逐渐把音乐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对音乐速度的要求是每分钟132拍。 这些速度的不断变化,巧妙地把夏绿蒂纠结、矛盾,面对世俗的伦理道德又极其渴望真心所爱而饱受的内心煎熬、坐立不安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整个作品在统一的、整体感很明确的基本速度上,恰当地在某些音符时值上加以巧妙的变化处理。 这种速度的不断变化是为了更准确地符合音乐的内容、人物角色心理等的变化。 换句话说,即速度的自由伸缩可以突出情感内容的表达,加强旋律的感染力,也是抒发人物感情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更能抓住听众的内心。 因此,在演唱之前必须静下心来认真揣摩研究这些速度的变化背后隐藏的情感内容,也就是课堂上教师经常用到的词语“案头工作”,在演唱过程中避免“形式主义”,不能只是简单变化谱子上面的速度记号,更要注重主人公内心情感的矛盾冲突,把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冲突通过音乐的速度、力度、音色等呈现出来。

  二、力度的控制

  力度往往是整个音乐情感基调的晴雨表。 在声音的表现形式上,声音的力度强弱变化与作品所刻画的情感内容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正确运用声音的力度对表现音乐作品内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没有强弱的起伏,乐曲就没有表情。 一首乐曲如同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人的喜怒哀乐会有不同的表情,而且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音乐的力度作为音乐表现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与作曲家所运用的一切表现手段和音乐语言的一切因素不可分割的。 和声和对位里、旋律和节奏里、音色和音区里都有力度的表现。 ”如果只有一种表情,就会千人一面,也就没有喜怒哀乐合理恰当的力度变化。

  力度是情感的流露。 没有力度的强烈对比,演唱就缺乏情感。 真正的音乐是音从心出,情自心发,表情也是内心情感的流露。 咏叹调《信之歌》篇幅很大,随着音乐的发展变化,音乐的节拍、力度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其中的力度变化更是频繁,基本上每一乐句所用的力度大小都不一样。 想要演唱好就必须用心琢磨每一个力度符号,去研究这些力度的变化和音乐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把握音乐的内容情感。 笔者认为,力度的大小只是音乐情感表达的一种外在形式,越是在力度符号较多的情况下,越是需要更多地琢磨音乐的情感内容。 只有这样,我们唱出来的音乐才能尽可能地表达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才能更好地演绎对音乐的二度创作,才能在舞台上更好地绽放。

  三、音色的调整

  音色的变化也是音乐内容变化的重要载体。 “为了更好地提高声音演唱效果,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呈现出动人、真挚的音乐情感,演唱者要加强对演唱音色的分析,认清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价值和运用技巧,以便最大化地发挥音色潜力,促进声乐演唱水平的全方位提高。 ”低声区是女中音声部较易准确控制音量,较易发出柔和清晰而又富有磁性声音的音域。 马斯内创作的咏叹调的起句,大都选择在女中音声部的这一声区,这些起音往往速度偏慢、弱起、节奏平稳并大多以弱或中弱的力度。

  演唱者在演唱时,起声之前要作好情感上的、技术上的充分酝酿,体会人物此时此刻相一致的心情,运用气息控制技巧发出柔和、细腻的音色,必须有较恰当的音色才能刻画出女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 例如,我们若是想表现欢乐、奔放、喜悦的情绪时,一般都使用明亮、开朗而有弹性的音色; 当我们想表现悲伤、失落的情绪时,我们则需要暗淡的音色。 如果我们在演唱作品时不注重歌唱音色的调整,音乐也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咏叹调《信之歌》音乐情绪的起伏较大,因此,也需要我们在音色上做相应的调整,调整头腔共鸣、胸腔共鸣的比例,使其符合情感内容表达的需要。 比如,一开始是夏绿蒂对维特的连续呼唤,音区也在中低声区,夏绿蒂的心情是沉重而复杂的,因此,我们演唱时不能用太过明亮的声音,而要用稍微暗淡、低沉的音色,这就需要我们减少头腔共鸣,加大一点胸腔共鸣。

  但音乐进行到54小节到97小节时,维特在回忆他与夏绿蒂一起度过的幸福时光,夏绿蒂边读信,边沉浸在那幸福的回忆中,音色就要比之前明亮一些,如果还用暗淡的音色,观众就感受不到人物那种幸福的状态,这时就需要我们去增加头腔共鸣,减少胸腔共鸣,声音要在之前的基础的上稍微靠前一些,从而获得明亮欢快的音色。 但最后部分的高潮整个音区都处在中高声区,速度也快了很多,音色却不能用得太过明亮,要有意识地去减少一些头腔共鸣的比例,声音太明亮,夏绿蒂的紧张、恐惧的心情就很难表现出来。 总之,要根据音乐情感内容表达的需要随时调整我们的音色。

  四、呼吸的设计

  “在声乐训练中,气息都是一个绕不开又躲不掉的话题,我们往往都是强调气息,气需要沉下去,不能够浮起来,用气歌唱。 在演唱的时候,往往要用到深呼吸,气息也相当于唱歌的能量,要是没有气息支撑的话,音就会变得特别弱,就像是被虫子蛀空的烂木头。 ”

  夏绿蒂演唱的第一首咏叹调《信之歌》主要是由维特写给夏绿蒂的三封信的内容,以及夏绿蒂边读信边回答信中维特提出的问题构成‍‌‍‍‌‍‌‍‍‍‌‍‍‌‍‍‍‌‍‍‌‍‍‍‌‍‍‍‍‌‍‌‍‌‍‌‍‍‌‍‍‍‍‍‍‍‍‍‌‍‍‌‍‍‌‍‌‍‌‍。 夏绿蒂的情绪随着信的内容不断变换,音乐的速度也是音乐情绪重要的风向标。 如表现忧郁悲伤时速度往往较慢,幸福快乐的音乐往往速度也较为欢快。 这也就促使我们不断调整呼吸,以适应情感表达的需要。

  这首咏叹调也不例外。 咏叹调《信之歌》的第一部分,也就是从第1小节到第29小节,采用4/4拍,这一部分除了第24小节是从正拍上起,其他全部都是弱起,但弱起的方式在这里面有两种:一种是从弱拍起,紧接着进入下一小节的正拍; 一种是从次强拍起。 从弱拍起的主要有第7、8、16、21小节,4/4拍的节奏的特点决定它们的下一拍必定是进入强拍。 但在该首咏叹调的最后一部分,即第98小节到第150小节,也是最具戏剧性的一部分,是全曲的最高潮部分。 这是维特写给夏绿蒂的最后一封信,这封信的内容直接预示了故事最终的结局。 因为我们的呼吸要紧随着音乐的变化,一开始夏绿蒂是沉浸在对维特无尽的思恋之中,笔者认为要采用慢吸的呼吸方法,快速的吸气方式会打破音乐营造出来的思念气氛。

  随着音乐的层层推进、剧情的不断发展,夏绿蒂内心的悲愤情绪在一点点积聚,音乐的速度在135小节再次变成了活跃的速度。 全曲的最高潮到来,夏绿蒂的情绪也极其不稳定,音乐的速度先是快了起来,音区也都在中高声区居多,因此,快速的吸气方法更为跟上音乐的节奏。 但在155小节以pp的力度放在了a1上,音乐的速度再次慢了下来,显然,采用慢吸快呼的方法较为合适。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在演唱作品时要学会随着音乐内容的变换随时调整自己的呼吸方式。

  五、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若想演唱好这首咏叹调,需要每一位演唱者提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不仅要熟悉剧情,了解剧情的发展,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形象以及在剧中的角色内容,了解曲作者的创作背景、曲作者的生活背景、曲作者善用的写作手法,我们还要对曲子本身做足够的分析,能够运用声音的强弱和音色变化去表现各种人物的各种情感,从而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杨燕迪.论歌剧音乐的戏剧功能[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04):6-21+4.

  [2]张丽,潘发达.速度与调式在诱发情绪反应中的作用:来自中西方传统音乐的证据[J].心理学探新,2017,37(06):549-554.

  [3]姚龙婷.音乐表现意义上的力度[J].池州学院学报,2020,34(05):127-129.

  [4]余叶.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20(02):70-71.

  [5]李苗苗.声乐技巧训练中音色与气息的相互关系探究[J].北方音乐,2020(23):61-63.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青年声乐教师专业成长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9GGZ038)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小莉,女,硕士研究生,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9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