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 目的 探討异丙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全身麻醉时对患者机体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0月于台州医院医院产科行全身麻醉患者78例,根据药物的使用不同分为两组:异丙酚组(n=39)使用异丙酚进行麻醉。异丙酚联合右美托咪定
[摘要] 目的 探討异丙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全身麻醉时对患者机体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0月于台州医院医院产科行全身麻醉患者78例,根据药物的使用不同分为两组:异丙酚组(n=39)使用异丙酚进行麻醉。异丙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组(n=39)组使用异丙酚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观测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HR、MAP以及TNF-α、IL-6和IL-10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结果发现,t1时,两组患者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异丙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组HR水平高于异丙酚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4时异丙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组MAP 水平高于异丙酚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发现,t1时,两组患者的TNF-α、IL-6和IL-10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与t1时比较,t2~t4时两组患者TNF-α、IL-6 和IL-10 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同时,t2~t4时异丙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组TNF-α、IL-6 水平均低于异丙酚组,IL-10水平均高于异丙酚组,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产科全身麻醉手术中使用异丙酚联合右美托咪定可以更有效地改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减少炎性反应,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值得临床参考推广。
[关键词] 异丙酚;右美托咪定;产科;全身麻醉;炎症细胞因子
异丙酚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全身麻醉诱导、麻醉状态的维持及患者的镇静、催眠等,但同时它具有呼吸和循环功能抑制等不良反应,可造成动脉压和外周阻力明显下降,且这与该药的给药速度呈正相关[1]。右美托咪定是一种作用强且选择性高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临床上主要具有镇静、镇痛、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以及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作用,与异丙酚不同的是右美托咪定无明显的呼吸抑制作用,是良好的麻醉辅助药[2]。有研究表明异丙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时可以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且对循环系统抑制作用较使用单药时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3-4]。同时近来研究发现异丙酚和右美托咪定除了具有良好镇静效果外还具有抗炎和器官保护等作用,尤其对右美托咪定的抗炎和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已逐渐深入,并对其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提出了多种假说[5-8]。然而,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离体细胞和动物实验中,对异丙酚和右美托咪定抗炎作用的临床研究还较少,尤其关于异丙酚联合右美托咪定对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影响的报道尚少,因此本研究将探讨异丙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全身麻醉时对患者机体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为异丙酚与右美托咪定在临床治疗中的联合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获本院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0月于我院产科行全身麻醉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39例,异丙酚组患者年龄22~32岁,平均(27.30±2.42)岁;体重48~69 kg,平均(58.50±4.42)kg;ASA分级为:23例Ⅰ级,16例Ⅱ级;异丙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年龄20~33岁,平均(26.50±2.84)岁;体重51~68 kg,平均(59.10±4.23)kg;ASA分级为:18例Ⅰ级,21例Ⅱ级。排除标准:无严重的心脑血管及肝肾疾病史,没有接受过多的镇静、催眠治疗史,无药物过敏史,精神正常,术前1个月内未使用影响研究结果的药物。两组患者年龄、体重、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麻醉方法
患者禁食水8 h,并于术前0.50 h肌内注射0.50 mg阿托品(国药准字H34021900),开放外周静脉通道,之后患者经静脉输注500 mL復方乳酸钠进行预扩容(国药准字H20063251)。并于L2~3间隙穿刺,放置约3 cm硬膜外导管;先取2%利多卡因3 mL,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呼吸麻痹及血压下降,后取2%利多卡因15 mL,通过硬膜外导管注射开始麻醉诱导,速度为1 mL/s。协助患者保持平卧位,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对其麻醉平面进行测量,麻醉平面上界应超过T8水平,并予以常规给氧。
异丙酚组:取异丙酚,按60 μg/(kg·min)微量泵注,用药15 min后开始手术;手术结束之前5~10 min停止给药。
异丙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组:手术前10 min,取右美托咪定4 μg/mL微量泵注,并于10 min内输注完,其负荷剂量为0.60 μg/kg,微量泵注维持剂量为0.60 μg/(kg·h)[9]。异丙酚用法同异丙酚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麻醉前(t1)、麻醉10 min(t2)、麻醉30 min(t3)、术毕(t4)4个时间点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t1~t4时间点采集患者静脉血约3 mL静置,3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保存在-80℃超低温冰箱中待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TNF-α、IL-6和IL-10含量[10],ELISA试剂盒购自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的HR水平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F时间=83.04,P时间<0.01),分组与时间有交互效应(F交互=4.74,P交互<0.01)。MAP水平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F时间=189.83,P时间<0.01),分组与时间有交互效应(F交互=9.43,P交互<0.01)。t1时,异丙酚组和异丙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HR、MAP、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2~t3时异丙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组HR、MAP水平高于异丙酚组,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t4时异丙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组MAP水平高于异丙酚组,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在HR的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t1~t4异丙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HR、MAP的波动水平较异丙酚组小。见表2~4。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细胞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的TNF-α水平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F时间=83.04,P时间<0.01),分组与时间有交互效应(F交互=5.34,P交互<0.01)。IL-6水平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F时间=124.59,P时间<0.01),分组与时间有交互效应(F交互=2.87,P交互<0.01)。IL-10水平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F时间=473.99,P时间<0.01),分组与时间有交互效应(F交互=16.59,P交互<0.01)。t1时,异丙酚组和异丙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TNF-α、IL-6和IL-10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与t1时比较,t2~t4时两组患者TNF-α、IL-6和IL-10水平均增加,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t2~t4时异丙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组TNF-α、IL-6水平低于异丙酚组,IL-10水平高于异丙酚组,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5~8。
3 讨论
产科全身麻醉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和恐惧感,即使麻醉效果良好,也无法完全消除内脏牵拉反射等自主神经活动。因此,在麻醉时辅助使用一些镇静、催眠药物是必要的[11]。异丙酚为短效麻醉药,具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且起效快,副作用较少,但易致患者躁动不安,出现循环及呼吸抑制。右美托咪定属于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当其作用于脊髓后角α2受体时,会影响疼痛信号向大脑传递。当作用于中枢蓝斑核α2受体时,会影响感觉神经递质和一些损伤性肽类的释放。右美托咪定用药时患者血流动力学较稳,不会导致循环及呼吸抑制,不会出现躁动不安等副作用[12],但部分研究表明单独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的过程中无法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需要联用其他药物[13-14]。近期有研究发现异丙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或镇静时可以产生明显的效应协同作用,且对循环系统及呼吸的抑制作用较使用单药时小,安全性高。同时有研究发现异丙酚及右美托咪定能够减轻手术时应激反应和发挥抗炎及器官保护等作用[15]。
本研究结果表明,异丙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组在t2~t4时MAP水平显著高于异丙酚组(P<0.05),t2~t3时HR显著水平高于异丙酚组(P<0.05)。但t1~t4时异丙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HR、MAP的波动水平较异丙酚组小,提示联用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炎症是机体应对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本质上来说是有益的,但是不少时候,炎症也会对机体造成损害,当机体遭受急性感染和出現创伤之后会首先产生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引起级联反应,促使IL-6和IL-10等细胞因子产生,造成机体多种炎性反应[16]。促炎症细胞因子IL-6来源广泛,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都能够产生,它能够促进急性炎性反应的发展,与机体损伤程度密切相关。IL-10是一种抗炎症细胞因子,能够影响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产生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17-18]。研究表明异丙酚及右美托咪定分别都具有抗炎作用,例如研究发现当巨噬细胞受到LPS刺激时,给予临床相关浓度的异丙酚能够下调核转录因子NF-κB及TLR4的表达,从而抑制TNF-α的生物合成。
推荐阅读:生物医学领域的论文发表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yxlw/19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