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医学论文》 超声介入在肝脓肿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正文

超声介入在肝脓肿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9-12-16 11:38

本文摘要:肝脏脓腔形成后,传统的治疗方式是实施开腹手术脓肿切开引流术,虽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缺点也比较显著,手术创口大、费用高、恢复时间长且预后较差等。随着超声介入术的发展与应用,微创技术的普及,临床治疗肝脓肿的方式也随之改变,超声引导下经皮穿

  肝脏脓腔形成后,传统的治疗方式是实施开腹手术脓肿切开引流术,虽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缺点也比较显著,手术创口大、费用高、恢复时间长且预后较差等。随着超声介入术的发展与应用,微创技术的普及,临床治疗肝脓肿的方式也随之改变,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已成为当前治疗肝脓肿的首选方式,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因此,本研究选取42例肝脓肿患者,对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与传统开腹手术脓肿切开引流两种治疗方式进行疗效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2例经临床确诊为肝脓肿并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所选病患表现出恶心、呕吐、寒战、发热、腹痛、休克及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所有的病患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按治疗方式的差异将患者均分成试验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

  试验组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53±6)岁;单发肝脓肿17例,多发肝脓肿4例;肝脓肿最大12.1cm×10.1cm,最小3.3cm×2.5cm。对照组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20~81岁,平均年龄(54±6)岁;单发肝脓肿18例,多发肝脓肿3例;肝脓肿最大11.8cm×9.9cm,最小3.7cm×2.7cm。2组病患的年龄、性别构成、临床症状及肝脓肿大小、类型等一般性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数据可用于研究比较。

  1.2仪器:

  使用本院现有的LOGIQ500Pro、LOGIQBOOKXP、Voluson730、GEViv-id3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所用探头的频率为(2~5)MHz,18G穿刺针、BARD穿刺枪、巴德一次性引流管NOD8lpt、培养器以及注射器等。

  1.3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行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如有需要可于术前进行肌肉注射止血药物。同时,给患者予以术前心理干预,消除恐惧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2]。试验组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前行超声扫查以确定脓肿的穿刺点及体内的穿刺路径。

  根据脓肿大小,选用不同的穿刺方式,针对较小的脓肿来说采用两步法,1%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取相应体位,常规消毒并铺巾后在超声引导下穿入18G穿刺针,待有脓液出现放入导丝,后扩皮置入导管引流;脓肿较大时可采用一步法,1%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取相应体位,常规消毒并铺巾,先用手术刀刺破皮肤大约0.3cm,患者穿刺时需屏住呼吸置入导管(穿刺针带有引流管),穿刺路径可带有少量正常肝组织,以防脓液外渗,使用引流袋承接脓液。待次日或第3天脓液引流干净后使用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脓腔(注意观察患者体温变化,以防出现寒颤高热),之后带袋观察,引流袋中无异常分泌物后超声复查,脓肿完全消失,拔管[3-4]。

  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开腹手术脓肿切开引流,主要涉及脓液抽吸及脓腔冲洗等过程,并在术后使用抗生素治疗。全部患者术后实施保肝治疗,给予适量的维生素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适时进行高蛋白与高热量等肠内营养,以调节患者的低蛋白血症以及水、酸碱度、电解质失衡等问题。

  1.4临床评价指标:

  查阅患者病例,记录术后体温及白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一级护理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费用等,并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愈情况及不良反应状况(出血、伤口感染、术后麻醉并发症)进行统计。临床治愈标准[2]:患者的疼痛症状基本消失,体温恢复,血常规正常,超声复查显示脓腔消失或基本消失,且无复发,预后良好。

  1.5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6.0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分别使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组间数据的对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试验组中未出现治疗无效的患者,治疗有效患者2例(10%),痊愈19例(90%),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中治疗无效者5例(24%),有效9例(43%),痊愈7例(33%),治疗总有效率为76%,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8,P<0.05)。

  2.22组的术式成效指标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术后体温及白细胞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一级护理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的不良反应状况:

  对照组病患治疗后有3例出血、2例伤口感染、1例出现术后麻醉并发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试验组中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CT及二维超声显像在肝脓肿诊断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但肝脓肿影像学具复杂多变的特点,不易鉴别,如恶性肿瘤出现液化坏死灶并发感染者,临床表现为腹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等,症状与肝脓肿基本一致[3]。

  因此,实施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依据。肝脓肿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期肝脓肿可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形成脓腔后的肝脓肿壁增厚,抗菌药物难以抵达脓腔,治疗效果减弱,此时,需进行外科切开引流治疗,但该方式具高风险、创伤大、用时长等缺点,不利于患者预后。

  随着超声介入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冲洗、注药及置管等过程均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监测下完成,安全性及准确性高,创伤小,视野清晰,不易伤及其他健康组织,对老年、体弱或病重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来说是一种极好的治疗手段。超声引导下肝脓肿穿刺引流,能清晰地反映穿刺针尖回声和行针方向,较好地把握穿刺点、方向及深度;根据脓腔中脓液量的多少,随时调节穿刺方向与穿刺角度确保将脓液抽尽。该操作方式简便易行,穿刺质量高,病程短,患者痛苦少。

  操作视野清晰,能清楚地观察到脓肿位置及其周围情况,穿刺时可有效避开重要血管与脏器,避免损伤。患者术后即能下床活动,避免了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缓解了患者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有助于快速术后恢复[4]。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效果更佳,手术用时及术后恢复用时短,安全性高。超声介入在肝脓肿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彬,刘沫.超声介入方法在老年肝脓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4):6947-6949.

  [2]郭廷华,彭亚琼,邹密密.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脓肿诊断及引导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5):651-652.

  [3]高越,曹军英,于馨,等.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疗效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5):885-887.

  [4]杨晓伟,于晓玲,程志刚,等.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肝脓肿治疗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4,35(2):109-111.

  医学论文投稿刊物:《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旬刊)创刊于2001年,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瞄准当前生物医学发展的前沿,及时的传播着当前国内外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生物医学进展(包括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应用)的原著,以此来传播现代生物医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前沿领域的科研成果。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yxlw/21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