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医学论文》 儿科新护士换液操作的系统培训> 正文

儿科新护士换液操作的系统培训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02-24 04:19

本文摘要:摘要:目的对儿科新护士换液操作进行专项培训,提高新护士安全意识与应对能力,确保患儿输液安全。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进入儿科工作3年的护士45名设为对照组,2008年1月至2011年1O月进入儿科工作3年的护士82名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上岗带教培

  摘要:目的对儿科新护士换液操作进行专项培训,提高新护士安全意识与应对能力,确保患儿输液安全。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进入儿科工作<3年的护士45名设为对照组,2008年1月至2011年1O月进入儿科工作<3年的护士82名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上岗带教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系统培训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操作示范、角色换位训练与考核、上岗考核等。

  关键词:儿科;新护士;换液操作;系统培训

  医护人员评职论文投稿刊物:《江苏中医药》(月刊)(原名《江苏中医》)于1956年10月创刊,是全国创刊时间最早的中医期刊之一,发行范围覆盖全国各地及世界30多个国家(地区),蜚声海内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中医药》编校质量不断提高,学术地位日益提升,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其以自身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跻身于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医药核心期刊和科学技术一级期刊行列,成为国内外权威性数据库和文摘杂志的固定收录对象。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随着医院及科室的发展,儿科自2004年的1个病区60张床位扩展到2010年底的3个病区140张床位,每年不断有新护士进入儿科临床工作。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最常用的治疗与护理手段,换液是护士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操作,看似简单,但临床工作中许多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都与新护士换液有关。2008年始,我科对82名新护士进行换液操作规范化培训,有效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现有3个病区(新生儿病区、儿科1病区和儿科2病区),3个病区实际开放床位140张。护理人员60人,其中护士56人,护士长4人;年龄21~50(26.45±2.53)岁;工作年限1~32年;学历:本科35人,大专24人,中专1人;职称: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11名,护士39名。每年3月、9月为全院护士轮转科室时间,每年7月为新上岗护士人科时间。因工作3年内护士存在科室轮转因素,故本次研究将工作3年内的护士界定为新护士,均纳入培训对象,其中1年内护士为培训重点对象。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进入儿科工作3年内的护士共82人设为观察组,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进入儿科工作3年内护士共45人设为对照组。两组护士均为女性,年龄、学历、职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1.2.1培训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即护士上岗后指定1名护师职称的老师,跟班学习1周,老师随机讲解换液相关注意事项,护士长随机抽考新护士换液操作,现场纠偏。观察组采用系统培训方法,具体如下。

  1.2.1.1师资选取

  选拔在儿科工作5年以上、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护师以上职称、具有辅导他人的意愿和能力的护理骨干担任老师;同等条件下,担任科室继续教育、护理安全、健康教育的质控组长优先。带教老师每2年选拔1次,根据带教质量与新护士满意度、个人意愿与考核成绩择优录取。每次选拔5名带教老师,2名负责理论授课,2名负责操作演示、1名负责培训前后的理论与操作考核以及临床随机换液操作考核与理论提问,护士长每周随机抽考新护士换液操作与相关理论知识提问。5名带教老师工作均得到大家认可,连任2届。

  1.2.1.2系统培训

  一般情况下,新护士成批进入科室,采用集中培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培训形式;为兼顾临床工作,在新护士人科1周内,利用下午和晚上的时问培训。培训前,对每名新护士进行理论操作摸底考核。

  1.2.1.3理论授课

  ①培训形式:采用集体讲授与师生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前负责理论授课的老师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经科护士长审核并将讲义发给培训对象。②培训时间:新护士入科4d内,利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共16学时。③培训内容:查对制度及其解读,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临床应用,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输液安全告知,儿科常用药物知识(药名、常用量、作用、不良反应、配制方法、配伍禁忌等),补液原则及滴数调节知识,液面调节方法,输液不畅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婴幼儿输液肿胀的识别与处理方法,换液流程及评分标准,换液错误案例分析(包括事件、原因、定性、处理、改进措施)等,根据培训者需求内容可有适当调整。④培训地点:儿科示教室。

  1.2.1.4操作演示与训练

  ①操作演示:操作老师编写“换液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经科护士长审核通过后方可使用,老师在示教室演示换液操作时,对照操作程序,先分步讲解,在强调“做什么”的同时,告知“怎么做”、“为什么做”,对于临床容易忽视的程序着重强调,如核对的方式、核对的内容、查看穿刺部位等,最后再完整演示2遍。培训对象对照评分标准评价老师的演示,采用观摩、提问、讨论的形式,以达到熟悉评价标准的目的,时间2h。②训练:培训对象3人一组,角色互换患者、护士、检查者进行换液操作训练,老师每组轮流查看,现场指导。时间6h,要求每人训练规范换液操作至少10次,直至掌握。

  1.2.1.5培训考核

  培训结束后,一般为新护士入科第7天,由专门的考核老师对培训对象进行理论与操作考试。理论考试采用百分制试卷形式,题型有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考核相关内容涉及如何进行查对、查对内容、输液滴数换算与调节、液面调节方法、输液不畅原因及处理方法、婴幼儿输液肿胀识别及处理方法、换液流程、常用药物作用与配伍禁忌、换液错误案例分析等,≥85分为合格。操作考核对照评分标准进行,并当场给予点评,≥9O分为合格;不合格者再次培训,直至合格后方可上岗。

  1.2.1.6上岗培训与考核

  为强化新护士规范换液,科室规定,经培训合格的新护士方可进行单独换液操作,责护组长每日必须查看组内新护士换液操作是否规范,及时现场纠偏与示范。负责考核的老师及护士长每周有计划地跟班督查每名新护士换液操作各1次,连续4周,记录考核成绩,结果与带教老师及新护士的奖惩挂钩。

  1.2.2评价方法①观察组护士培训前后理论成绩:由负责考核的老师采用百分制试卷在培训前后进行测试,记录成绩。②对照组护士培训后理论成绩:对照组成绩来自于培训后科室口头提问成绩与护理部组织的季度考试中输液有关理论知识成绩,各占50。③护士培训前后操作考核成绩:由负责考核的老师在培训前后对照评分标准进行考核。④护士培训后临床随机抽考,换液操作成绩:观察组由负责考核的老师与护士长对新护士连续考核换液操作4周,成绩各取平均值后,权重各占50,记入考核成绩;对照组由科室操作组长和护士长一起在新护士入科1月后考核1次,记录成绩。⑤与换液有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资料来源于科室历年护理缺陷、事故登记本。

  1.2.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t检验、Y。检验,检验水准a一0.05。

实验对照

  3讨论

  3.1系统培训制定了规范的换液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国内对静脉输液程序有相关操作指南,临床工作中,护士也多训练和考试静脉输液操作,而换液是护士在临床输液中必不可少的操作,在“静脉输液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中,多是“及时更换液体”一句而过,无具体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我科培训使用的“换液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是在结合临床工作反复推敲后制定的,对“静脉输液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是一个补充,能帮助新护士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

  3.2系统培训提高了新护士输液相关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通过规范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反复地训练和严格的培训后考核、上岗考核,培训内容与临床应用有机结合,使新护士在熟悉换液流程的同时,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如药物知识培训,有利于新护士掌握本组液体药物之问有无禁忌、序贯输入的药物之问有无禁忌,不会因知识不足给患儿造成伤害,同时提高了新护士健康教育水平。

  在儿科,调节输液速度是至关重要的,经过培训,新护士能根据输液计划,考虑患儿的年龄、病情、药物性质,给予合适的液体滴速。临床换液常存在滴壶液面过高、过低、滴壶下输液管有或多或少的空气、输液不畅等情况,新护士处理起来不再觉得困难,并会提前干预,满足了临床需求。表1显示,经过规范化培训后,新护士的理论与操作水平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均P%O.01)。

  3.3系统培训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新护士往往是护理差错事故的好发人群。观察组的培训使新护士在掌握相关理论和操作程序的同时,培养了他们认真工作的好习惯,如查对制度的解读配合换液错误案例的分析,让护士深深懂得三查七对、采用2种以上方式识别患者身份的重要性;换液时必须查看穿刺部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输液渗漏等。操作老师的分步讲解与演示告知新护士怎么做、为什么,做强化新护士将操作程序自觉应用于临床,不随意简化操作流程,因而,观察组科室发生与换液有关的护理不良事件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

  参考文献:

  [1]黄行芝,李红艳,潘慧.儿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I,26(7):50—52.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yxlw/21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