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 SARS-CoV-2)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途径,密闭环境下存在气溶胶传播可能,对 医院感染控制和医护安全带来严峻挑战。文章主要探讨在卫生防疫资源,包括消毒剂等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医院消杀防控采 用分级管理、分区消毒、分类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 SARS-CoV-2)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途径,密闭环境下存在气溶胶传播可能,对 医院感染控制和医护安全带来严峻挑战。文章主要探讨在卫生防疫资源,包括消毒剂等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医院消杀防控采 用分级管理、分区消毒、分类处置的方式,对提高消毒灭菌针对性,提升消杀效能,切断新冠肺炎传播途径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分级消杀管理; 院感控制
0 引 言
自 2019 年 12 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 SARSCoV-2) 感染的肺炎( COVID-19) 暴发,迅速蔓延扩 散至全球,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 COVID-19 疫情全 球大流行。国家卫健委明确 SARS-CoV-2 是一种具 有高度传染性,可引起发热、咳嗽、胸闷、呼吸困难 等症状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评估认为人际传播指数( R0) 为 2 ~ 3 之间,军事 医学科学院研究结果认为 R0 可达到 3. 77 [1]。国家 疾控中心明确粗病死率为 2. 3%[2]。
随着疫情的蔓 延,我市及周边地区相继发现了 COVID-19 病例,我 院承担了确诊及疑似病例的诊治工作,对医院感控 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务人员作为这场战役的一线 战士也是最后一道防线,其首当其冲受到感染,如 不能有效进行消杀,将严重影响医疗安全。为预防 院内感染发生,保障诊疗工作平稳有序进行,本文 探究在有限、紧张的卫生资源条件下,建立一种分 级管理,分区消毒,分类处置的消杀方式,采用多种 模式对诊室、病房、医学观察点及院区环境展开全 方位消杀,切断病毒在医院的传播途径,阻止疫情 扩散蔓延。
1 分区分级消杀管理的主要措施
消毒措施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合理开展消毒,避免盲目大剂量使用甚至滥用化学消毒剂, 如此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产生严重的环境 污染[3]。疫情期间医院成立消杀组,组内成员仔细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防控方案( 第四版) 》[4], 根据病毒可能的传播途径及理化性质[5-6],考虑防 护物资[7-8]、消毒用具及消杀人员紧缺等因素,实行 分类管理。消杀组将医院分为诊室及病房、院区、 隔离医学观察点三种类型,针对性采用三级消杀措 施,针对每种环境类型特点,开展分区消杀工作。
1.1 诊室及病房的消杀工作
诊室及病房空间相 对狭小,人员比较密集[9],极易引发院内感染,因此 空气及物表环境的消杀尤为重要。同样,科室作为 医务人员长期工作场所,需要考虑消毒剂远期污染 和对人员身体的影响,尽量在确保消毒效果的基础 上,首选消毒效果好、作用快速、消毒剂本身及其分 解产物不会给环境造成远期污染的消毒剂。
1.1.1 空气消杀
针对 SARS-CoV-2 病毒对紫外线 和热敏感,易被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物灭火的特 点,结合室内环境实际,采用如下措施: ①使用电动 喷雾器,用1000 mg /L含氯消毒剂对各病房、诊室、 候诊大厅、电梯、走廊及行政区域进行喷洒消毒,1 次/d,喷洒完密闭1 h后开窗通风。②为诊室、电梯 及隔离病房等相对密闭的空间安装紫外线消毒灯, 每日早、中、晚各进行 1 次1 h的空气消毒。③为改 善环境质量,增加空气流通,在患者密度较大或通 风不良的环境,增设空气净化消毒机或风扇。
1.1.2 物表环境消杀
当前已经明确 SARS-CoV-2 可在物体表面存活,在非渗透性( 防水) 表面存活时 间较长,要加强可能接触的物表消毒,隔 绝 传 播途径。因此需要针对性采取措施,提高感控质量。 ① 为保证物表环境消杀工作顺利完成,针对医务人 员和物业人员给予手卫生、消毒液配置、消毒技术 方案及防护用品穿脱等培训。②每日对床单位、桌 椅、键盘、门把手、墙壁及地面等每日用1000 mg /L 含氯消毒剂擦拭 2 次,有污染物时随时消毒。
③针 对电梯使用频繁、人员流动性大及人员密集等特 性,一方面鼓励病患及家属使用电动扶梯,另一方 面加强消毒,每日用1000 mg /L含氯消毒剂,对医疗 区电梯轿厢物表擦拭消毒 3 次,非医疗区电梯轿厢 物表 擦 拭 消 毒 2 次。④ 使用电动喷雾器,用 1000 mg /L含氯消毒剂对门诊楼、住院楼、内科楼、 肿瘤楼的一楼大厅及公共等候区进行喷洒消毒,1 次/d。
1.2 完成院区环境的消杀
院区环境可分为公共 区域及医疗废物点,室外环境人群及车辆流动频 繁,但此类区域范围大、空气流通好,因此减少可能 造成远期污染的消毒剂使用。在消毒时着重消毒 医疗废物点,其他区域用较低剂量的消毒剂快速消 毒,避免对人群健康产生不良影响[10]。
1.2.1 做好公共区域消杀工作
①使用防疫洗消 车,用 500 mg /L 含氯消毒剂每周 1 次,沿院区主干 道,对各栋大楼的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对防疫洗消 车遗留的消杀死角,消杀组成员用电动喷雾器进行 消毒。②使用电动喷雾器,用 500 mg /L 含氯消毒 剂,对院区各栋大楼的楼梯进行喷洒消毒,1 次/d。 ③在营区入口安装喷淋设备,用 250 mg /L 含氯消毒 剂每日早、晚下班各 1 次,对来往车辆进行消毒。
1.2.2 做好医疗废物的消杀工作
①为规范医院 废弃口罩管理,医院在门急诊预检分诊处、发热病 区、学生公寓和家属楼等人员进出频繁的地方增设 37 个废弃口罩收集桶,安排专人引导患者及家属将 废弃口罩丢放在废弃口罩收集桶内,并安排经培训 合格的物业人员每日清理。②消杀组成员使用电 动喷雾器,用1000 mg /L含氯消毒剂每日 2 次对院区 所有的垃圾桶进行喷洒消毒。③消杀组成员使用 电动喷雾器,用1000 mg /L含氯消毒剂每日两次对 医疗垃圾暂存处进行喷洒消毒。④患者的排泄物、 分泌物、呕吐物等,用专门容器收集后,直接加入 20 000 mg /L含氯消毒剂混合搅拌均匀,作用 2 h 后 处理。
1.3 医学观察点的消杀
此次 COVID-19 存在一定的潜伏期,一般认为平均潜伏期为 5 ~ 6 d [11]( 总体 0~ 14 d) ,代际间传播 4. 4~7. 5 d [12-13]。目前尚不能 排除潜伏期传染性。为阻止疫情的扩散蔓延,医院 腾空整栋楼,独立设置为医学观察点,为防止观察 点内的交叉感染,制订定时、定点、定人的消毒隔离 制度。
①消杀组成员用电动喷雾器,用1000 mg /L 含氯消毒剂每日 1 次对医学观察点走廊、楼梯进行 喷洒 消 毒。② 医学观察点的每个卫生间配备 1000 mg /L含氯消毒剂喷壶,供使用前后喷洒消毒。 ③医学观察点产生的废物均按医疗废物处理,消杀 组成员使用电动喷雾器,用5000 mg /L含氯消毒剂 喷洒消毒后,送医疗垃圾暂存处。④医学观察点的 化粪池用 20 000 mg /L 含氯消毒剂,按粪药比1 ∶2进 行浸泡消毒 2 h 后再排放。
2 讨 论
2.1 分区管理及分级消杀有效提高院感控制效 率
疫情初期,卫生资源极度紧张,特别是防护和 消杀物资的紧缺。因此,采用科学高效的消杀管理 能有效缓解资源紧张,最大限度提升医院消杀工作 质效。通过采用以上三区分类、三级管理的措施, 在诊断疑似“新冠”患者的情况下,迅速启动应急响 应,并采用分级管理、分区消毒、分类处置的消杀方 式,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院内感染和扩散。
2.2 科学规划院区及科室设置是减少院内感染的
根本 科室、院区和医学观察点在环境通透性、人 员聚集度、污染情况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不同,采 用相同的消杀措施不但容易造成工作低效,也会导 致资源浪费。针对当前消杀工作出现的问题,根本 的措施是完善和优化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等,进行 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按照 “功能齐全、通风良好、方便诊治、满足隔离消毒要 求”的原则进行合理布局; 对收治疑似新冠病毒肺 炎患者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基础上,遵循“医护人员 与患者双通道,清洁区、半污染区与污染区三区不 交叉,人流与物流分开”的原则进行布局。
2.3 加强人员防护是控制院内感染的基础 预防
医院感染的发生,医护和后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和消 毒 工 作 质 量 也 是 一 个 不 容 忽 视 的 重 要 环 节[14-15]。医院工作人员对新发传染病的认知程度 不高和信息不通畅、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和措施不力 等因素成为了医务人员和院内感染传播的重要原因[16]。要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教育,进 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常规培训,定期进行 健康评估。针对 COVID-19 开展技能培训和防护讲 解,加强安全管理,达到双向防护的目的。
2.4 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和训练提升应急保障效能
建立、健全相应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制度和 预案,全面提升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升管理效 能。采用模块化管理提升医院的应急响应能力,相 对固定各类消杀人员,对消毒液配制、消杀器具、消 杀流程等进行定期培训和演练,平时针对不同等级 的病房进行日常消杀,紧急情况可以动员消杀组成 员组成消杀小队,迅速对医院或疫源地开展消杀工 作,尽快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医学论文投稿刊物:《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刊登内容为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各种慢性病、地方病、营养缺乏病,临床各种多发病以及环境医学、工业卫生、计划生育、先天缺陷等方面的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灾害流行病学;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和预防疾病及保健对策;与流行病学关系密切的微生物学、免疫学;控制疾病与杀病原微生物、医学昆虫动物的新技术,新经验。
3 结 语
医院通过采用三区分类、三级管理的消杀措 施,达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就是否存在 过度消毒的问题,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防控 方案( 第五版) 》[17],医院多次组织消杀组成员进行 讨论,尤其是防疫洗消车对院内环境消毒及院区入 口的喷淋消毒时产生的雾滴,易对呼吸系统造成损 伤,消杀组成员根据讨论意见及时调整消毒范围、 消毒液浓度和消毒频次,确保安全有效的完成消杀 工作。此外,本文探讨的是我院在预防医院感染中 采取的分级消杀的经验,存在适应性的局限,同等 级的综合医院可参考借鉴,但不同等级的医院或专 科医院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消杀 措施。
【参考文献】
[1] Yang Y,Lu QB,Liu MJ,et al.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in China[J].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 行病学组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 流行病学杂志,2020,41( 2) : 145-151.
作者:谢 军,林宝丽,张清华,吕奕鹏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yxlw/23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