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政法论文》 简析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现状> 正文

简析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现状

所属分类:政法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9-10-21 10:52

本文摘要:摘要:大学生党员是高校中最优秀最具代表性的学生群体,应在广大学生中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方式,是配合第一课堂教育的重要育人手段,大学生党员作为时代先锋,应承担高校实践育人的重大责任,努力提升社会实践能力。文

  摘要:大学生党员是高校中最优秀最具代表性的学生群体,应在广大学生中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方式,是配合第一课堂教育的重要育人手段,大学生党员作为时代先锋,应承担高校实践育人的重大责任,努力提升社会实践能力‍‌‍‍‌‍‌‍‍‍‌‍‍‌‍‍‍‌‍‍‌‍‍‍‌‍‍‍‍‌‍‌‍‌‍‌‍‍‌‍‍‍‍‍‍‍‍‍‌‍‍‌‍‍‌‍‌‍‌‍。文章从实际工作中通过分析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现状,对完善社会实践能力进行简单浅析‍‌‍‍‌‍‌‍‍‍‌‍‍‌‍‍‍‌‍‍‌‍‍‍‌‍‍‍‍‌‍‌‍‌‍‌‍‍‌‍‍‍‍‍‍‍‍‍‌‍‍‌‍‍‌‍‌‍‌‍。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现状

党员干部之友

  2018年12月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简称《实施纲要》)有关情况。《实施纲要》分为目标原则、基本任务、主要内容、实施保障等4个部分。其中,主要内容部分详细规划中提及了实践育人的实施内容、载体、路径和方法。

  在实践育人的过程中,要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构建“党委统筹部署、政府扎实推动、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着力实施”的实践育人体系,开展“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百万师生重走复兴之路”“百万师生‘一带一路’社会实践专项”等项目,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

  近年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和考察也越来越严格,大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中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何在实践中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如何体现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如何提升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能力和榜样引领作用?是摆在高校思政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高校各级党组织应该考虑的问题。文章拟从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重要性、存在的主要问题、完善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等方面进行简析。

  一、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重要性

  (一)有利于坚定入党信念

  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员组成中,小部分来自于高中党员,大部分源自于在大学期间,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表现优秀,通过入党积极分子推优而来。根据现行发展党员流程,虽然每一名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前都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理论思想教育,但大学生党员仍旧需要以专业学习为主,从而造成大学生党员入党信念不坚定,对党的理想信念学习大多停留在表层而没有落实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学生党员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在实践过程中领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体现,有利于坚定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从而使大学生党员更加细致了解中国国情和社会现状,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中。

  (二)有利于增强责任感

  当前大学生成长生活在一个稳定富裕的社会环境中,同时大多数党员是独生子女,缺乏社会实践的磨砺,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保护的一代,主要精力都应用于学习,对社会了解程度不够,同时缺少敢于面对困难和承担责任的勇气;大学生党员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到社会生活中,通过身体力行的行动,提高认识和辨别能力,培养艰苦奋斗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自我成长

  大学过程是一个自我规划自我学习的过程,需要大学生做好自身规划,尤其是大学生党员,更需要以身作则。当前,大学生党员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较高,但更多体现在理论水平上,缺少实际运用的机会。大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全方位接触社会,能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提升自身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也有利于反思自身不足,不断调整努力方向,不仅在行动上入党,而重要的是做到在思想上入党。

  二、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与理论教育缺乏有效结合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前沿阵地,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较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较多,但在社会实践环节中,只注重形式上的实践,忽略了理论思想教育的辅助和引导作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都是从众心理,只是根据学校要求应付完成相应的工作,然后提交一篇形式化的实践报告。大学生党员对社会实践活动缺乏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认识,未意识到在校期间社会实践活动对未来走上社会的铺垫作用。

  (二)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主题不明确

  目前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主要有参观学习、志愿活动、生产实习、三下乡支教、课题调研等等,其中受众面最广的主要是暑期三下乡支教调研活动,时长为七到十天,每支队伍配备一名指导教师,但出于安全考虑,大多数暑期三下乡活动都位于学校附近,从而造成辐射面较窄且专业性不强,难以达到实践效果,而大学生党员更是跟随在普通学生中进行常规的支教调研活动和与专业相关的参观学习、生产实习活动,缺乏主题鲜明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党员进行社会实践,侧重点应在于深入基层,了解国家政策执行情况以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等,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主题偏移导致大学生党员实践活动目标不明确,教育意义不明显。

  (三)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缺乏连贯性和深入性

  根据大学生党员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情况显示,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横向面缺乏连贯性,在纵向面缺乏深入性。目前,大多数大学生党员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主要集中于入党前或预备期,且实践活动相对较独立,活动之间未有效沟通,从而导致活动重复且单一;同时大学生党员进行社会实践因缺乏专业教师指导和经费支持,更多流于形式,影响了实践活动的具体成效,未达到实践意义。

  三、完善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

  (一)完善制度建设、形成制度保障

  高校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完善考核体系、约束制度和激励机制。在考核体系中,结合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需求,有针对性选拔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党员到相应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并在实践过程中记录好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情况;实践活动结束后,要针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汇报、评审、公示,从而具体掌握每一名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活动信息,以最大程度规避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现象出现。

  当前大学生党员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特别是入党后思想上容易放松,学校应设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具体到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各个细节中,例如社会实践全过程佩戴党徽、大学生党员与实践地支部开展共建活动、大学生党员深入群众中进行理论知识宣传等等;高校在鼓励大学生党员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激励和认可,用实际行动支持大学生党员的实践活动,并着重表扬和宣传优秀社会实践队伍和优秀实践党员。

  (二)明确实践主题、拓展实践空间。实践主题不明,导致实践教育缺乏现实意义。

  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明确实践主题实行校内校外两个抓手,校内建立定点实践平台,校外搭建长期实践基地。在校内定点实践平台建立上,结合大学生党员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特长,实行定岗定责制,在具体岗位上培养大学生党员实践能力和提高其党性修养;针对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周期短地点分散等特点,高校应加大对外联系,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构建校外长期合作实践基地,让大学生党员可以定点定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三)加强实践沟通、深化实践效果

  针对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横向不连贯纵向不深入的问题,高校应加强沟通、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和沟通渠道,扩大对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宣传;选派专业老师进行社会实践指导;同时,加大经费支持,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不影响正常的求学生活;最后,在各项实践活动之后,要加强回顾和反思,总结经验,并展示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树立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青年大学生肩负党和国家繁荣昌盛的历史使命,对国家未来发展和兴衰成败起着关键性作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大学生党员作为佼佼者,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使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摇篮,主要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社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应充分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养,不仅要培养专业知识合格的人才,更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接班人。

  政工师论文投稿刊物:《党员干部之友》(月刊)创刊于1992年,由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主办。办刊宗旨:面向广大党员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交流新时期党内建设的新情况、新经验,颂扬优秀共产党员和各条战线先模人物的事迹,传播现代科技和经济、文化知识,着力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素质的提高。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zflw/20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