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在精准扶贫的决胜时期,总结产业扶贫工作的成效,分析研究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发展特色产业,让 产业增收成为农民脱贫的根本途径,以期为推动产业助推精准扶贫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扶贫;成效;对策 2018年,西峰区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产业扶 贫这
摘要:在精准扶贫的决胜时期,总结产业扶贫工作的成效,分析研究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发展特色产业,让 产业增收成为农民脱贫的根本途径,以期为推动产业助推精准扶贫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扶贫;成效;对策
2018年,西峰区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产业扶 贫这个攻坚战难点,紧盯产业扶贫这个重中之重,积 极探索“331+”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3”:公司 +合作社+贫困户“三方”合作。“3”:“资源变资 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 “1”:建立农业特色产业统一科学的品牌质量管理 体系,解决农户发展产业品牌不响亮、管理不规范、 效益不明显的问题,有效降低经营风险,实现长期稳 定收入。“+”:增加农村集体经济、建立党建联络 员制度),全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转方式,抓 关键,补短板,强基础,全力助推产业扶贫,取得了 阶段性成效。
1 产业扶贫工作主要成效
1.1 依托区域优势,全面精准地谋划扶贫产业
按照省上提出的六大产业,立足区位和资源优 势,按照“东果、南菜、北畜”的产业布局,积极推 广“中盛模式”,突出肉羊产业,紧扣“一户一策” 落实,大力带动发展。同时,扬长避短,着眼短平 快,扶持产业基础好、比较优势明显的畜禽养殖和小 杂粮、瓜菜、中药材种植,推动产业扶贫多元发展。
发展规模养殖户3 200多户,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100 多个。草产业也在不断发展,留存多年生牧草达13.5 万亩,年青贮氨化饲草10万吨。以“全产业链、全价 值链、全循环链”为主攻方向,成功招引甘肃中盛、 正大集团等畜牧业龙头企业,全面推行“龙头企业+ 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采取“两投两收”(企业 投放良种羊,政府投放优质牧草种子及地膜;企业回 收肉羊、回收牧草)和“五统一”(统一品牌、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回收)措施,引导 贫困户到企业务工、建办养殖场、种草养畜。
同时鼓 励贫困户以土地、劳力、扶贫贷款等多种方式入股, 建立农户与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以种促 养、种养结合”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带动900多户贫 困群众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5个、养殖专业合作 社12个,种植紫花苜蓿、玉米等优质牧草1.25万亩, 贫困户户均增收2 000元以上。瓜菜产业以“331+” 产业扶贫模式为主线,以全区15个精准扶贫村为重 点,探索推广效益带动、入股分红、项目带动和农 旅一体等4种产业扶贫模式,同时区上确定每户贫困 户1 370元的产业扶贫补助标准,确保产业帮扶取得 实效。
至目前,全区瓜菜产业扶贫144户,其中:脱 贫户129户、未脱贫户15户,共种植各类瓜菜390亩, 预计瓜菜产业提供贫困群众人均收入1 500元。坚持 “苹果为主、多果并举”的发展理念,创新“合作社 +贫困户”抱团经营和贫困户自主经营两种模式,通 过产业到户项目投放果苗、地膜、农药等生产要素, 对甘肃居立现代苹果产业示范园和110个果业合作社 进行重点扶持,先后把990多户贫困群众聚在苹果产 业链上。通过几年的连续抓促,东部什社、温泉、董 志3个乡镇28个村基本实现了“农民一半经营苹果, 收入一半来自苹果,土地一半栽植果树”的“三个过 半”目标,带动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1 000元以上。
1.2 增强帮带效果,加大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
全区共建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个,其中省 级龙头企业6个,市级龙头企业15个;年内新建农民 专业合作社17个,申报省级示范合作社6家,全国休 闲农庄示范点2处,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 1 250个,家庭农场54个,加入农民合作社成员6 584 人,带动非成员农户14 912户。区级以上示范合作社达到149家,示范性家庭农场9家。全区15个贫困村累 计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18家,其中,产业合作 社103家,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15家。
产业合作社带 动贫困户659户,实现了贫困村合作社全覆盖。截至 2018年底,村集体资金资产总额45 155.245 4万元, 有经营收益的村24个,占行政村总数的24%,比上年 增加了12个,增长率100%,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 入4 497.890 5万元。
1.3 发展农业产业化,延伸农产品加工业链条
通过“组团发展”,极大改变了原有的农业生 产经营、组织管理、市场运行和社会协调方式,实现 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进 一步明确了政府、企业、合作社的职能。政府从原来 的大包大揽、管得过宽、管得过死的产业结构中调整 解脱出来,由参与式引导变为协调式引导,充分调动 群众发展的积极性,避免了政府强制、群众不情愿的 局面。企业和合作社逐渐成为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 整的主体,在产业培育、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上日益 提高。群众变身“股东”和“产业工人”,在取得土 地流转费用的同时,还可获得经营收入、股份分红和 劳务费用,实现了收入的稳定提升。
农产品加工转化 由初级为主向精深加工延伸,农产品加工业年实现产 值8.7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84%。形成以 籽仁加工、果蔬贮藏加工、肉食品加工、粮油加工等 特色农产品加工集群,初步形成了彭原工业园、董志 工业园等农产品加工园区,带动全区种养业生产基地 的发展,在产业扶贫中增加了贫困户就业机会和工资 性收入。
2 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措施
2.1 紧扣脱贫需求,认真完善制定方案
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出台了《西峰区产业扶贫实 施方案》《西峰区推广“331+”农业产业化扶贫模 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西峰区农民专业合作 社发展规划》《西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多个 方案,实现了产业扶贫政策覆盖有发展意愿的所有贫 困户,完成了产业扶贫与“一户一策”数据的对接。
同时,为建立健全“产业上水平”这篇大文章的政策 支撑体系,推动“东果、南菜、北畜、西游”产业蓬 勃发展,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我局拟定了《西峰区北畜产业上水平发展指导意见》《西峰区南菜产业 上水平发展指导意见》和《西峰区北畜产业上水平 发展考核办法》《西峰区南菜产业上水平发展考核办 法》。
2.2 针对技术需求,开展产业扶贫培训
结合我区贫困村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在全区7个 乡镇15个贫困村开展产业扶贫培训工作,围绕“苹 果、蔬菜、养殖”三大产业为主要培训内容,依托主 导产业办班,以点带面,采取现场讲解、答疑解难等 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共完成产业扶贫培训27期18天, 培训1 171人,其中培训精准扶贫户995户。发放果、 菜、养殖书籍1303本,果树管理年历1 720份,发放 培训学习奖品1 485份。
2.3 加强合作社管理,充分发挥带动作用
2018年6月份,利用一周时间对全区1 125个合作 社和15个贫困村合作社建办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特 别是对“空壳社”“挂牌社”“家庭社”进行全面摸 排梳理,准确掌握贫困村合作社运行情况及贫困户 入社情况,共清理出“空壳社”348家。通过摸底调 研,对“空壳社”“挂牌社”“家庭社”等逐一列出 名录,逐项核销整改,不断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财务 社务公开程序,促进合作社规范运行。
3 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存在问题
3.1 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虽然政府抓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已有多 年,抓点示范的力度只增不减,宣传教育引导的办法 措施不断创新,但农民的恋土情结还比较深厚,传统 的小农经济观念没有彻底转变,产业规模化、集约 化、标准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还没有形成,土地流 转难度大。加之新一代农民勤劳致富意识和吃苦耐劳 美德有所淡化,宁愿外出务工,放任土地粗放耕作, 也不愿按现代农业的新模式、新格局创新发展。
3.2 区级财政扶贫资金配套压力大
受宏观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区级财政主 要用于保工资、保民生、保运转。当前扶贫开发已进 入到啃“硬骨头”、攻坚克难的冲刺阶段,更需要有 效的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撑,由于我区没有被列入六盘 山特困片区扶持范围,一些扶贫上的政策、资金和项 目无法享受,仅靠区级财力保障扶贫资金十分困难。加之近年来我区在基础设施、民生领域、城市建设、 园区开发等方面投入力度加大,区财政在资金调度上 捉襟见肘。
3.3 插花型贫困县退出摘帽即被摘除扶贫项目减少
资金渠道的问题 尽管我区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部分贫 困群众增收产业基础薄弱,增收渠道依然不宽,巩固 脱贫成效难度较大,仍需要相关的政策、资金和项目 持续跟进,不断巩固脱贫成果。但目前插花型贫困县 退出摘帽即被摘除扶贫项目,减少资金渠道的问题比 较突出,如交通、水利上的一些项目,贫困县有非贫 困县没有,贫困村有非贫困村没有,省上拨付的扶贫 专项资金也在逐年的减少。
3.4 服务保障不够到位
个别乡镇、部门工作人员服务基层、服务农 户、服务重点产业发展的方式、方法、能力、手段不 够灵活,不能正确面对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倾向于政 府主导、政府投入,不能很好地动员激发群众的自我 发展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导致部分产业政府包袱沉 重。特别是销售渠道的拓宽、互联网营销手段的运 用、流通环节的对接等方面都存在薄弱环节,亟待改 进。
4 农业产业扶贫下一步工作打算
4.1 分类抓好产业扶贫工作
按照“扶贫主攻抓产业、产业深度抓覆盖、覆 盖分类要达标、达标力争见效益”的思路,精准界 定,分类施策,全域全产业推广“331+”农业产业 扶贫模式。在扶贫产业培育上实行分类抓捉,畜牧局 主要抓好牛、羊、生猪以及饲草料种植等畜牧产业培 育,瓜菜办主要负责瓜菜产业培育,农技中心主要负 责中药材、小杂粮、旱作农业产业培育,种子管理站 主要负责马铃薯产业培育,农培中心负责产业扶贫技 术培训,对有发展产业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实施散养 户产业提升工程,测算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规模,制 定并落实产业奖补政策,帮助补齐产业缺额,支持夯 实产业发展基础,帮助农户获得更稳定持久的收益。 对无发展产业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实施互助合作工 程,大力支持发展以养羊为主的“331+”农业产业化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加入合作社,采用入股、务工、 分红等方式开展互助扶贫,培植稳定增收产业,增加 收入。
4.2 进一步扶持龙头企业
严格落实省上出台的《全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 扶持办法》,认真履行职责,吃透政策,下功夫培育 连接市场和农户的龙头企业,让贫困户跟着干,跟着 富。扎实做好企业服务工作,积极配合市发改、财 政、自然资源、税务等部门落实好省上对龙头企业的 贴息补助、用地、电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全 力支持中庆、中盛、正大等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培育 壮大一批特色龙头企业,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实 现上市融资。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各项服 务工作,有效发挥白银今日阳光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 动作用,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精准脱贫。
积 极组建一批龙头企业,在不具备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 条件的地方,鼓励周边龙头企业采取重组、联合等方 式组建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辐 射面广的企业集团,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 和农户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
4.3 抓好合作社建办和规范化建设工作
要切实将合作社建办工作抓在手上,根据我区 出台的《西峰区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创新组建方式,严格规范推进,确保合作社建设按期完成任务。
政工师论文投稿刊物:党建与人才简介主要读者对象: 各级党委和党委工作部门,企事业单位、农村、机关、街道、学校、部队等党的基层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政治工作者及宣传工作者,各级党校、团校、干部学校。
按照“六有标准”(有营业执照、有固定的办 公场所设备、有规范的章程和管理制度、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完整的财务管理流程、有保障社员利益的 分红机制),确保新建合作社覆盖当地种养产业,吸 纳一定数量的贫困户,有一套带贫机制和模式,把投 入到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的一部分量化成股份,把合 作社资金按股份量化到贫困户,确保扶贫产业到村到 户覆盖面。同时,大力推广“331+”产业扶贫模式,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带动合作社发展,使每个 贫困村至少有一个“331+”产业合作社。
参考文献
[1] 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党政视野, 2016(7):44.
作者:任丽娟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zflw/24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