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本文是由 《江西农业经济》 杂志发表文章,一本专业理论刊物。创刊时间是1983年,主要研究农业经济领域的理论问题,促进江西农业经济的发展现此征稿,详情咨询 编辑老师 。 摘要:我国资本要素的扭曲现象已经非常严重,资本利得导致我国劳动者收入的比重越来
本文是由《江西农业经济》杂志发表文章,一本专业理论刊物。创刊时间是1983年,主要研究农业经济领域的理论问题,促进江西农业经济的发展现此征稿,详情咨询编辑老师。
摘要:我国资本要素的扭曲现象已经非常严重,资本利得导致我国劳动者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论文通过扭曲度指标对我国资本要素价格扭曲程度进行测度,解释我国资本要素价格扭曲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提出改善我国资本要素价格扭曲的对策,以期能推动经济体制的深层变革,改变生产要素价格扭曲,从而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资本要素 价格扭曲度 资金定价机制 所有制歧视
扭曲(distort)是经济活动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它不仅存在于不发达的市场经济,也存在于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之中。经济学家通常认为扭曲是指现实的市场失灵与具有完善调节和准确信号的理想模型的背离,这一理论最早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得到发展(Jones,1971)。谭力(2006)根据扭曲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简称PPF曲线)的影响把扭曲分为三类:一、生产无效率和要素市场上非价格性扭曲,这一扭曲在随机前言分析中通常被称着技术效率(TE),它反映在一定的禀赋条件下,实际产出与最大可能产出的差距;二、产品的价格扭曲,这通常由关税、贸易壁垒、生产的外部性、垄断等因素导致;三、要素市场价格扭曲,即某种要素价格与相对于要素禀赋的扭曲。产品的价格扭曲和要素价格扭曲这两类扭曲通常被称着配置效率(AE),反映了在生产由效率的前提下,各产品或要素的生产分配并没有使社会收益或生产总值最大化。我们研究要素的价格扭曲就是要在技术效率(TE)不变的条件下,研究配置效率(AE)。因为要素价格扭曲导致资源使用结构扭曲,进而影响微观经济主体企业的要素使用方式和激素选择。
资本要素价格扭曲的测度
本文通过比较资本的边际产出与其价格的高低来测定扭曲程度。扭曲度=资本的边际产出/资本价格,具体公式如下:
当Distort大于1时,说明资本的价格被低估,此时资本要素价格被负向扭曲;当Distort小于1时,说明资本的价格被高估,此时资本要素价格被正向扭曲;当Distort等于1的时候说明资本的价格正常,未被扭曲。在资本处于扭曲时,即Distort≠1时,,R为资本的使用者得到或额外付出的租金,。两边求导得:
通过distort指标计算,本文得出我国资本要素的扭曲度数值,如表1和图1所示。由表1、图1可以看出我国资本要素价格存在着负向扭曲,即资本的价格相对于其边际产出偏低。从1990-2009年间,这种负向扭曲程度在不断加深,在1999年扭曲度达到了近十年的高端。1999年后资本的扭曲程度在逐年下降,由1999年的20.18倍下降到2003年的14.19倍。但是在2004年后,资本要素的扭曲程度进一步恶化,2009年我国资本要素的扭曲程度达到42.57倍。
资本要素价格扭曲的成因
(一)不彻底的渐近式改革产生的制度障碍与路径依赖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没有明确的改革目标。这场改革史无前例,没有可以参照的对象。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都是在渐近式的改革中,逐步探索出来的。这种探索是建立在不断对旧制度的突破的基础上,但是却又没有彻底否定旧制度,长期以来我们改革中的很多创新是在“只能做,不能说”的情况下做出的,这使得许多改革在当时的法律条件下都是违背当时法律的,从而导致了长期的法律与实践的背离。这些制度障碍和路径依赖使得我国的生产要素市场改革滞后于产品市场改革,使得行政权力仍然主导着生产要素的价格形成。
(二)产权制度不明晰阻碍生产要素市场的市场化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这使得公有制在经济中仍占有大量份额,特别是在生产要素市场、土地、矿山、自然资源、河流等都属于国家所有。
在公有制经济制度下,存在着多重委托—代理机制。首先,国家代表全体国民,拥有土地、自然资源等的所有权,这形成了第一层次代理—委托;其次,国家又委托官员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这形成了第二层次代理—委托。这两层委托—代理机制有效率的前提有两个:一是国家能代表全体国民的利益,且全体国民可以对国家进行有效监督;二是官员能代表国家的利益,且国家可以对官员进行有效监督。如果满足这两个前提我们就可以使公有制的双重代理机制有效率,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国家不仅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官员同样也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因此,公有制下的双重代理机制的无效率,导致要素的所有权在实际上被虚置,这使得使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竞价机制不能发挥有效作用,从而导致生产要素的定价非市场化,进而导致价格扭曲时常发生。
(三)垄断导致生产要素市场竞争不充分
长期以来我国垄断企业的定价机制都采用“成本加成定价发”,这是一种典型的政府定价机制,成本是以政府上报的成本为依据,由于政府通常难以掌握企业成本的完全信息,因此企业往往上报多少,政府批准多少,实质上最终价格是多少是由垄断企业自己决定的。垄断一方面导致企业轻易获得垄断利润,使其缺乏创新的动力,从而效率低下,产业成本居高不下,铺张浪费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导致其他产业成本居高不下,推高全社会的交易成本,造成消费者福利受到严重损害。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1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