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经济论文》 营商环境建设:理论检视、现实困境及路径优化> 正文

营商环境建设:理论检视、现实困境及路径优化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9-12-23 16:46

本文摘要:摘要:打造便利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各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共识性意见。通过对N省Y市营商环境建设的实践观察可以发现,在取得不俗绩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隐忧。而营商环境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创新与提升,包括营造一个健康

  摘要:打造便利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各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共识性意见‍‌‍‍‌‍‌‍‍‍‌‍‍‌‍‍‍‌‍‍‌‍‍‍‌‍‍‍‍‌‍‌‍‌‍‌‍‍‌‍‍‍‍‍‍‍‍‍‌‍‍‌‍‍‌‍‌‍‌‍。通过对N省Y市营商环境建设的实践观察可以发现,在取得不俗绩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隐忧‍‌‍‍‌‍‌‍‍‍‌‍‍‌‍‍‍‌‍‍‌‍‍‍‌‍‍‍‍‌‍‌‍‌‍‌‍‍‌‍‍‍‍‍‍‍‍‍‌‍‍‌‍‍‌‍‌‍‌‍。而营商环境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创新与提升,包括营造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构建完善的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企业的融资环境以及完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财政税收法规政策等‍‌‍‍‌‍‌‍‍‍‌‍‍‌‍‍‍‌‍‍‌‍‍‍‌‍‍‍‍‌‍‌‍‌‍‌‍‍‌‍‍‍‍‍‍‍‍‍‌‍‍‌‍‍‌‍‌‍‌‍。

  关键词:营商环境,创新,经济发展
 

新营销

  营销论文投稿刊物:《新营销》(月刊)创刊于2003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整合业界优秀资源,团聚传媒新锐力量,打造以营销为中心的商业杂志,求索中国市场的解决之道,立志成为中国营销杂志的领跑者。

  从政策文本来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要建设良好的营商环境。从领导人讲话来看,习近平同志于2015年7月在吉林省调研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时强调要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2017年6月13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做出“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

  当前,各地均将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作为其施政重要目标。在此过程中,如何更好发挥各地方政府在其中的角色扮演作用,探寻出行之有效的政府行为路径选择,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有效检视,以政府行为为视角,结合N省Y市在营商环境中的实践案例,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理论检视:营商环境理论基础的一般阐释

  (一)低门槛理论

  该理论认为,当一个地区发展超过预期限制时,就需要开辟新的投资领域以为该地区转型升级做更高层级准备。这就意味着一旦一个地区投资发展限制条件达到饱和程度时,就需要跨过一个基本的、特定的初级门槛,以实现该地区快速发展。这也凸显了地方政府打造营商环境中的逻辑困境,一方面,该地区跨越式发展需要较高门槛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若营商环境门槛太高,则会限制投资者的进入。所以,要想吸引更多外来投资者进入,就必须积极改善营商环境,降低门槛,降低投资者的投资成本。

  (二)仿真国际投资环境理论

  该理论认为,为了使一国或一地区尽快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战略,该地区应该尽可能地模仿并创造国际上最优良的投资环境。韩国、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就是通过创设国际一流投资环境来吸引大量外来投资,从而促进了上述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一跃实现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的目标。这对我们很有启发,通过科学借鉴并充分运用该理论对于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极具战略意蕴。因此,能否更好地因地制宜,创造性、自主性、开拓性、灵活性实现投资政策革新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三)综合投资环境理论

  该理论来源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69年年度报告。该报告提出,投资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受由单一因素所制约与影响,而是受多重因素影响并由多种综合因素组合而成。要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不能单纯考虑一方面因素,而应考虑组成投资环境的综合要素。这其中不仅涉及经济及社会因素,还须包含地理方位、自然资源、地形地貌、人文素养、文化方位乃至政治生态等因素[1]。这对我们很有启发,要想打造一种便利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就必须摒弃单一思维及方法,推出组合拳,加快在政务环境、法律环境、社会化服务环境、融资环境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创新步伐。以使招商引资的企业能够在其赖以生存的阳光、空气、水源及土壤等相关环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二、绩效与隐忧:N省Y市营商环境优化实践考察

  (一)N省Y市营商环境建设取得的成效营商环境既是开放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指标,更是一个地区开展对外经济活动、提升本地区竞争力的核心要义。近年来,处于我国西部地区的N省Y市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营商环境有了显著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目前,N省Y市已经率先成为全国行政审批最为集中、事项最少、环节最简、时限最少、效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1.提质增效,政务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为了实现政务服务(便民)中心的全覆盖,在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N省Y市围绕便民为民的原则,将涉及企业、社会及群众的行政许可审批、公共服务等事项全部纳入其中,采取集中式服务、一站式办理、开放式办公。尤其是“政务云”的推出,它使得企业和群众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实现足不出户就可办妥一切事务。昔日需要来来回回、往返多次地提交材料、证照编码、多规合一等业务均可在网上全程办理,极大方便了企业和居民,也大大提升了政府的办事效率,更是树立了政府部门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与信誉。

  此外,“政务云”另外一大优势与特点是通过建成的相关行政审批资源数据库,成功实现了与市场监管、税务、海关、公安、民政、人社及卫生健康等部门数据共享。办事所需相关证件及证明均无须去现场提交,都可通过网上进行实时查询,大大减轻了群众多头提交材料、重复审批的烦琐环节与负担。从而既实现了高效便民的服务,又实实在在地转变了政府职能,改变了机关工作作风,尤其是树立了服务型政府的标杆与典范。

  2.简政放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再提速。为了应对近年来日益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为企业的发展松绑减负,就必须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改革,减少不必要的审批内容、审批环节,进一步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基层放权。在该市行政审批改革提速后,全市政务服务也完全实现了从“群众跑”到“干部跑”再到“网上跑”的三级跳,办事流程全面优化,办理时限大幅减少,办事环节大幅压缩。Y市也将成为N省第一个实现行政审批和公共便民服务网络全部贯通的城市。

  Y市市民大厅本着“应进必进、凡进必办”的原则,把所有审批职能全部放进来,流水线作业,“推开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从2002年到2018年,Y市先后开展了十二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工作。行政许可事项由398项减少到81项,减幅达80%,非许可事项由117项减少到68项,减幅达42%,审批事项累计减少366项,减幅达71%。在清理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同时,还建立健全了行政审批目录管理制度及项目后续监管制度,从而强化了对行政审批的监督制。

  3.提升效能,实现政府机关作风建设长效化。群众接触最多最普遍的就是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因此,机关形象对于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至关重要。正是因为如此,为了有效地克服一直以来普遍存在的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服务态度不佳的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迅速出台了“八项规定”,目的是为了实现党风政风的好转。为了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促进党风政风好转,Y市各级政府狠抓对“四风”问题的整治力度,让领导干部从文山会海和检查考核中摆脱出来,腾出更多精力、更多时间为民办事。

  此外,还对简政放权过程中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明放暗不放等问题进行坚决查处与纠正,对于变现审批、吃拿卡要以及“庸懒散”“肠梗阻”等问题进行重点整治。设立12345市民热线电话、行风电话及开展行风评议,受理群众诉求,答复群众咨询。及时清理办公用房超标、降低“三公开支”,将群众关心并反映的就业、住房、就医、就学等问题列入为民办30件实事之列,取消行政事业收费及行业中介组织收费,247家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

  (二)N省Y市营商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问卷调查以及座谈会的情况来看,N省Y市营商环境虽然与过去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东部发达省市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市场秩序尚需规范与整治,市场监管能力不强。在随机走访调研过程中,匿名受访者均表示,在一些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如药品、食品、农资产品领域还存在不少制假造假行为。工程建设、矿山及土地资源交易、房地产开发领域商业贿赂行为仍然屡禁不止。而政府在上述方面的履职工作尚没有完全到位。这说明在构建亲商、爱商、护商的营商环境过程中,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能力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2.创新性法规缺失,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有待加强。调研情况表明:Y市近年来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招商引资条例修订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但后续工作跟进存在短板。“重引进,轻服务;重投资,轻保障”现象突出。认为投资者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护者占33%,一般情况能得到保障的占51%,不太能保障的占11%。对地方法院在解决民事商事纠纷中非常满意的占11%,满意的占37%,基本满意的占42%,不满意的占10%。这说明亟待出台地方政府投资者权益保护条例。

  3.企业融资成本较高,融资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企业信贷融资难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小微企业更是如此。除此之外,其他如股权、债券、担保、保险等方面的融资渠道尚未完全打通。调研显示,有高达87%的受访者认为企业融资成本较高,融资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11%的人认为一般,2%的人表示不清楚。这表明Y市的融资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

  4.政府税费较多,企业负担较重。在调研过程中,企业经营者普遍反映:在近几年宏观经济整体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企业经营呈现出普遍不景气态势,尽管政府也采取相应减税措施以减轻企业的经营负担,但企业税负仍然较重,成为制约企业脱困的一大因素。认为企业当前税负较重的占56%,认为一般的占41%,仅3%的人认为较轻。这说明政府应视宏观经济运行背景下企业经营情况酌情考虑给予企业减税。

  三、持续创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路径选择

  (一)营造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

  一提起招商引资,一般人的直觉思维是与减免税收、土地供应优惠等方面的问题相关联。其实对于外商而言,他们往往更加看重的是营商环境,包括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务实灵活的市场监管制度等。须知对于外来投资者而言,投资软环境比投资硬环境更为重要,尤其就投资成本与收益而言,包括健康的市场环境在内的软环境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身处“两个一百年”重要的历史交汇期,要想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大目标,必须拓宽视野,以前瞻性思维谋划营商环境的打造。这其中除了继续改善硬环境以外,还要尽最大努力来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首先,要继续加强市场准入制度的建设。我国对外开放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最为活跃的国家,也是外来投资者的一片乐土。中国应该与时俱进地建立起符合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准入制度,尤其是在投资的行业、地域及规模方面应该升级到一个新高度。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加大全方位对外宣传力度,以使外来投资者能够充分知晓相关的法律政策。其次,要加强经济秩序的建设。

  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是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必要保障。这就需要严厉打击那些造假售假、偷税漏税等非法扰乱市场的种种不良行为,而且还要将其计入企业及个人的诚信档案,并通过媒体将其公之于众。不仅使其信誉扫地,难以立足于社会,还能起到震慑及警示教育作用。在这方面,不仅市场监管部门要带头履职、尽职尽责、坚决查处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还要倒逼所有行业协会积极主动担责,加强行业自律行为[2]。最后,要强化电子商务市场的监督。近年来,电子商务遍地开花、方兴未艾,业已成为一种最重要的商业营销模式,但电子商务监管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监管的领域还有待拓展,监管的方式方法还有待改进。面对这样的全新难题,我们必须出台缜密严格的相关细则与实施方案,加大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创新监管的方式,有效地提升监管效能。

  (二)构建完善的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要想打造一种有利于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重要前提与必要保障。因为企业的发展除了其内部的经营、管理、营销等方式与手段以外,外部提供企业发展所必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是其中关键因素。这既是企业自身发展之所需,也是适应全球化社会分工趋势与特点之所需。首先,要为企业发展搭建延伸服务。企业往往由于专注于其自身生产任务的限制、市场营销方面信息不对称以及营销平台的制约,在开展经贸活动与交流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而政府的优势在于其视野开阔、信息全面、组织得力以及执行高效。

  因此,完全能够也应该能够为企业产品走出去助一臂之力。当前,政府应该凭借其掌握的资源和信息,定期或不定期、有计划和有组织地为企业的经贸投资搭建更多且富有成效的产品营销、吸引投资的平台。还要组团参加全国性乃至全球性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经贸投资洽谈会以及高科技交易会,最大限度地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目的和效果。其次,要加强企业咨询服务工作。政府可通过建立法律援助中心或推动律师机构与企业间建立长期、固定的法律战略协作关系,从而为企业在市场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法律思维与法律手段,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尽可能减少来自企业外部所产生的干扰与影响,实现企业专心生产经营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政府还应牵线搭桥,努力促成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及社会组织建立稳定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营销策划、内部管理、对外公关、财务分析、人力规划、团队建设及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事务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最后,要加快社会信息网络建设的步伐。当今社会是互联网时代,加快建设信息网络步伐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特别是建设基于信息咨询与信息共享为特征的互联网平台更是刻不容缓;否则,在一个信息闭塞的信息孤岛的环境中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的目标是很难想象的。这就要求在前期建立的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发展的大潮,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开发适合地方实际情况的财税、金融、法律、人才、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平台,以促使企业尽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优化企业的融资环境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只有建立起发达的金融体系,才能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活力,也才能盘活整个经济局面。所以优化企业投融资环境不但对于企业而言极端重要,而且对于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强大的金融业支持是保障其经济顺畅发展的根基。我国要想在招商引资及营商环境方面有所建树,就必须千方百计地打通融资难这个“肠梗阻”,使企业能够获得信贷渠道与所需资金。

  首先,要加大对企业融资难的金融扶持力度。在现实生活中,之所以屡屡出现地下钱庄盛行、民间借贷风靡这种现象,恰恰说明了我们正常融资渠道出了问题。因此,各类金融机构均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积极对接中小企业。在有效评估金融风险的情况下,加大对其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支持力度,使之能够通过及时充足的金融支持来缓解资金流通中的难题与资产配置中的窘境,从而切实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与后劲。

  其次,要鼓励并支持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对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从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来看,通过建立信贷担保机制是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的路径选择。因此,我国应该在充分调研摸底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外在这方面好的经验与做法,对那些经营前景看好、社会口碑良好但又面临资金缺口的企业,要通过信贷担保机构加大对上述企业的融资担保支持力度。特别是在贷款额度、还款期限以及信用等级评定等方面要采取更加务实而灵活的做法。

  最后,要建立健全风险投资体系。为了给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政策法律制度保障,各级政府应尽快研究出台符合地方实际的投融资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就风险投资主体而言,应以民间资本为主、以国有资本为辅。就投资方向而言,应大力向那些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倾斜,如现代装备制造业、互联网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对于“两高一密集”的产业要逐步通过信贷机制逐步淘汰,从而倒逼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四)完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财政税收法规政策

  在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在我国有效需求乏力与有效需求供给不足并存、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工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要求更为迫切的背景下,为了能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必须坚决打破过去传统意义上粗放式经济发展格局,逐步告别“两高一密集”产业,坚定不移地走新型产业之路,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由于新兴产业本身属性特征,加之处于起步期,因此亟待国家政策方面的扶持与帮助。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与行业的税收支持力度。尤其是在人工智能、“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3D打印、机器人制造、智能数控机床、云计算、大数据、通用航空、生物医药等我国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上,要从优惠税率、所得税减免、投资税收减免等方面加大支持的力度。除了减税降负以外,各级政府还须大力清理和规范阻碍与影响高新企业健康发展的各种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使企业能够真正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地进行创新与创业活动。

  此外,对于重视研发投入的高新技术产业还应给予额外的税收优惠与减免政策,使之能够专注于产品的研发工作。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行之有效的全方位、广覆盖的激励机制。为了更好支持高新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应通过现金无偿赠款盘活企业发展后劲、设立鼓励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基金、通过设立企业互保金开展再担保服务、加大从机器设备采购到技术性支援再到加大培训非财务援助力度来实现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服务范围既包括国有企业,也包括民营企业;既包括大企业,也包括小微企业;既包括内资企业,也包括外资企业。尤其是要将那些能吸纳更多就业人口、引进更多高技术人才的企业以及能引领未来我国产业发展的高端、智能、绿色的企业列入投资津贴重点激励名单。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1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