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内容提要省级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平台的风险防控是实现其运作目标的关键保障。平台风险管理流程的特异点在于管理流程的治理基
内容提要省级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平台的风险防控是实现其运作目标的关键保障。平台风险管理流程的特异点在于管理流程的治理基础、风险识别机制和类风险的结构关系等三个方面;有必要围绕防控主体与机制、资产定价等关键环节,构建分散决策的企业组织结构以应对市场不确定性,提升资本结构的集中配置水平以实施风险管理,聚焦资产定价构建资本结构与企业组织结构匹配的市场机制。加强省级平台风险防控的模式构建和机制培育,要注重在在平台风险防控的模式选择、市场化的风险防控边界确定、资本运作风险防控和职能履行风险防控的体制并行、重视提升平台风险治理能力以及强化平台规范有序的风险应对等五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省级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平台风险防控管理机制
包括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在内的省级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平台(以下简称省级平台),资本投资或运营过程中风险防控的管理工作是实现其运作目标的关键保障。省级平台的风险防控与资本运作高度融合,无论是其业务开展的主要领域和操作手段,都具有极为显著的风险应对色彩。优化省级平台的风险管理,是提高其资本运作效率的题中之义。
资本论文范例:人力资本、后发优势与地区经济协同发展
一、省级平台风险管理框架分析
省级平台的风险管理,就是针对资本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市场、运营和权益类风险,在识别、评估的基础上,应用市场化手段,对风险因素以及由此可能形成的风险损失进行针对性、预防性管控,对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应急性、控制性管理的全过程。
总体而言,平台风险管理既有一般企业风险管理的共性,也有自身风险防控的特异性。从共性来看,平台风险管理必然要遵循从风险预防、识别、评估、应对等既定的管理流程。从特异性来看,平台的风险管理在整个管理流程中更倾向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流程,但由于平台的特定功能性目标,管理流程上各个环节的重点必然会有所调整,以符合平台履行资本功能的需要。具体来看,平台的风险管理流程存在以下特异点。
首先,管理流程的治理基础与金融机构有差异。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基础是一系列核心的、共同的制度设计,例如对资本金的限制性要求等。法人治理结构对风险管理有影响,但更为关键的影响是核心制度要求。这种情况与金融机构共同的业务范围有直接的联系。而平台的法人治理结构对风险管理有全方位和关键性的影响。平台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必须首先考虑治理基础问题。其次,风险识别机制与平台的功能实施直接相关。平台针对市场、运营和权益等类风险展开的风险识别,本身就与直接针对具体风险因素和事件进行识别的风险管理流程有较大的区别。
平台有必要根据功能性目标将明确风险事件可能出现的领域进行区分,在各个风险“域”中再确定类风险的种类,并形成不同领域、不同类型风险的识别标准,包括重要性水平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开展的风险识别,才能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流程框架中得以展开。
第三,类风险的结构关系决定风险评估标准。平台在风险识别基础上开展的风险评估,既要评估风险因素转变为风险事件的可能性,还必须在资本运作的高度,评估类风险之间的结构关系并做出策略性判断。这一判断是风险评估标准形成的前置条件。市场、运营和权益等类风险在平台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市场环节和不同的功能性目标侧重点上,其重要程度是不同的。例如在市场出现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下,市场类风险就较为突出,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风险评估,就必须更为关注市场类风险,并对市场类风险向运营类和权益类风险传导或转变的机制进行预判。 二、省级平台风险管理的体制基础分析
平台风险管理要能够有效实施,除开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流程外,有必要将风险管理融入平台运作的全过程,对其进行充分的制度支持和资源保障。这是风险管理能够对平台资本运作形成积极支持的关键所在,也是平台风险管理的体制基础关注的重点内容。
三、省级平台风险管理规则分析
风险管理是高度融合于平台资本运作的管理过程。平台的资本运作就是要充分发挥增量和存量资本的带动和联接作用,提高单个企业的资产经营效率,进而提高以资本结构为纽带形成的企业群体的整体功能。风险管理是服从于这一运作目标的管理子过程,其目标就是要提高资本运作效率和提升资产经营的安全性。要实现管理目标,省级平台的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管理规则。四、当前省级平台风险防控的工作重点基于以上分析,当前省级平台风险防控要注重把握以下要点,做到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构建有针对的平台风险防控模式,充分发挥平台风险防控的体制“枢纽”作用。
(一)平台风险防控的模式选择
从风险防控角度看平台的组织设计,有不一样的认识。同样是监管方—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平台—国有企业的双重委托代理结构,未必有同样的资产风险结构。平台可以选择将风险防控的重点内部化或者通过市场化手段外部化,并由此形成迥异的风险防控组织架构。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金融机构模式。即平台类似权属企业的龙头,是风险治理主体,风险管理分散于各权属企业。这种模式相当于实体类国有企业彻底金融化,本身存在的风险及其传导方向显而易见。与当前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趋势和国有资产分类管理的客观态势均不符合。因此在实践中,对于形成类似模式的平台要注意评估其恰当性,高度重视此类平台本身作为风险源的防控问题。
第二,集团公司模式。平台是风险治理和风险管理的综合体,各权属企业是风险防控的组织手段。这是目前在大型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情况。也是由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改制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平台最可能出现的情况。这种情况相当于照搬了目前大国有企业集团资产管理的现实做法,缺乏实质性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响论国有经济的主导力量定位——《宪法》第条的规范诠释[J].现代法学.2016()
[2]汪立鑫,左川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共生发展关系——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J].复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段宏磊.竞争政策适用于国有企业的限度与法制重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
[4]刘玉平,牛晓燕国有资本重组中的企业价值评估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2(11)
[5]徐忠.“明股实债”与国有资本管理[N].第一财经日报.2018.1.8.
[6]胡迟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监管的新发展与强化对策[J].经济纵横.2017(10).
作者:杨志远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6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