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助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与京津翼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共筑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菱形地理空间。在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向的新形势下,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存在的主要
摘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助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与京津翼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共筑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菱形地理空间。在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向的新形势下,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建设世界级的城市群内部合力有待提升,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面临挑战,产业集聚发展规模和发展能级有待加强。为了积极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未来应突出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引领作用,以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共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以新兴动能的培育共建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国际门户枢纽的打造共建全国改革开放新高地,以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共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关键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城市空间形态;产业一体化;西部经济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变化大势,聚焦重点区域,站高谋远、精准施策,先后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有力推动我国区域发展实现全局性、整体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一个新的战略部署,特色更为鲜明、定位更为精准、内涵更为丰富,为推进成渝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锚定方向、绘就蓝图、找准路径。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助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战略,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构建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菱形地理空间,有效促进各类高端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加快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高质量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应精准把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最新趋势,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立足成渝地区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动人才、资本、产业、技术、平台等各类生产要素加速汇聚,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演进的四个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就成渝地区发展先后作出了系列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先后经历了探索、启动、发展、成熟四个阶段,从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呈现出区域发展战略的合作关系日益紧密、创新作用逐渐增强、协调性有力提升、可持续性增强等特征。党和国家提出的系列区域发展战略具有高度的全局性,旨在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需要通过准确把握成渝地区发展战略的演进阶段及特征,以更高标准助力成渝地区一体化发展,在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加快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1.1区域战略的探索期: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城市发展方针指引我国城市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城市群发展[1]。自《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出台以来,成都和重庆作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的两个“极核”城市,立足各自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突出拓展优化空间,吸引了更多高端要素的聚集,进行了更为广泛、深层次的区域发展交流合作。
2007年6月,国家明确在成都和重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各项领域的体制改革,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区域发展战略的区域性和空间属性逐渐增强,标志着成渝地区的发展上升到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层面。统筹城乡发展符合城乡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问题,有利于逐渐改变我国城乡差别、促进科学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的发展目标。
在这个发展阶段,成都和重庆在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发挥了率先实现突破和引领示范的作用,逐步建立起更加成熟稳定、更加系统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培育壮大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构建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基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理模式。
1.2区域战略的启动期:成渝经济区建设
2011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再次集中展现了国家对成渝地区发展作出的重大布局,这是对区域战略的进一步深化拓展。作为西部经济发展最具活力、最为强劲的地区,成渝经济区的资源承载能力强、产出效率较高、综合实力强、人口和城镇分布密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系列显著成就。该规划涵盖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城市服务功能、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为成渝经济区建设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从当时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来看,建设成渝经济区是符合经济发展趋势、深化区域合作的必然选择。在这个发展阶段,推进成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基于区域内的产业功能、体制机制、人才建设等进行整体规划,以一体化空间共生发展模式整合各类高端要素资源,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构建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切实肩负起成渝两地辐射带动西部地区的重大使命,在培育壮大新动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1.3区域战略的发展期:成渝城市群一体化
城市群作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是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其特征体现为空间结构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体系更为合理、优势资源加速汇聚,有利于培育发展新动力、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拓展国际交流合作,进而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西部地区探索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径、新模式,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标志着进入了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阶段。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有着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充分体现在城市群内部的各个城市之间可以通过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形式不断加强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推动城市群内部各个城市实现一体化发展。其中,经济要素的流动是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这个发展阶段,成渝城市群旨在建立更为完善的区域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和健全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等,以发挥两大极核城市引领辐射作用为契机,按照以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的发展思路,激发成渝城市群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的支撑性、引领性、战略性作用,不断培育壮大国家级城市群,在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担当、激发新状态、实现新突破。
1.4区域战略的成熟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习近平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2]。2020年1月,中央首次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新概念,将成渝地区发展的战略目标定位为“一极两中心两地”,全面开启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征程,标志着成渝地区已进入了区域战略的成熟发展阶段。
一般而言,经济与城市战略存在一定的关系,经济是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城市战略为经济发展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成渝地区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人口、资源、资金、技术等高端要素的汇聚地,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创新创造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可以助力西部地区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建设内陆开放型新高地。在这个发展阶段,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一体化战略的更高级形态,是新形势下持续优化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体现,可充分发挥城市群的集聚效应和互补作用,强化区域协同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引领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和新的发展动力源,从而助力提升城市群的发展质量和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国际合作水平和全球竞争力。
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问题与挑战
从成渝地区发展战略演进的四个阶段可以得知,其战略目标、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及重要举措呈现差异化,是一个逐渐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演进的动态发展过程。与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等世界级城市群相比,成渝地区面临城市群内部发展合力不足、带动辐射作用有待加强、产业发展能级和规模亟待提升、人口和产业分布密集、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等问题,需通过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大对外开放、培育壮大产业新动能等措施,推动成渝地区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快速前行。
2.1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合力有待加强
随着国际生产力和城市化水平的高度发达,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已逐渐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一种以城市群为地域空间组织形式的城镇密集区域伴随而生,成为汇聚国际国内经济发展高端先进要素的重要载体。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率先提出了大都市圈(即城市群)的概念,认为世界级城市群是在经济全球化大格局中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具有极强综合实力和世界影响力的发展空间单元。
一般而言,发达的世界级城市群应满足四个条件。一是超大的发展规模。城镇人口至少达到2500万,经济规模总量达到万亿美元级。二是完备的城镇体系。拥有一个或几个国际性城市并逐渐形成若干个都市圈,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的东京、名古屋和大阪等。三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拥有一个或多个国际贸易海港、国际航空港及国际信息港作为城市群对外联系的枢纽。四是重要的发展极核。作为国家乃至国际经济重要的核心区域,应汇聚若干世界级产业和跨国大型企业。与世界级的城市群相比,成渝地区在打造城市群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提升之处。
一方面,成渝地区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公共服务有待优化提升,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较为滞后,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核心城市的发展能级和竞争力偏低,产业基础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区域间未能形成较为强劲的发展合力。另一方面,立足优越的地理条件、独具特色的生态系统、深厚的文化底蕴等比较优势,成都和重庆是最具潜力发展成为世界城市的。
当前,成渝两地的互联网信息产业已初步掌握部分核心技术,但两个城市的竞争意识较为突出,存在“你追我赶”的发展局面,其优势资源、先进要素、产业结构未能在短期内实现有效的整合利用,难以发挥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促进效应。对标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模式,成渝地区建设要明确其发展目标,在体制机制上实现创新突破,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等系列重大战略机遇,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共赢。同时将资源优势快速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强化成都和重庆的国家中心城市功能,持续壮大城市实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以便在引领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2产业集聚规模效应和服务能级有待提升
世界级城市群作为提升全球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能够快速引领全球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全球产业变革、产业链优化的动力源和领跑者,汇聚了众多高端技术和世界领先企业。以美国西海岸城市群为例,洛杉矶主要发展科技、娱乐、旅游、制造业等核心产业。其中,美国西海岸城市群的制造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占据着全球制造业的设计研发和品牌营销两端,在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生物医学工程、微电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工业等核心产业保持领先优势,聚集着世界级的产业头部企业和创新企业。
由于成渝城市群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起步较晚,受限于其核心城市集聚发展、小城镇规模较小,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企业品牌知名度不高,尚未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链。装备制造业、芯片制造等优势支柱产业仍处于高端产业的中低端环节,虽已拥有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但仍然存在部分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受限问题,在规模化、特色化、聚焦化以及选择重大项目的严密性能方面仍有待加强。因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加快提升产业基础和产业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补短板与锻长板相结合,汇聚优势资源、优势产业,重点培育壮大一批本地化的世界级品牌企业,增强城市核心功能和服务能级。
2.3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存在一定的挑战
世界级城市群是在众多城市群之中和在全球区域经济格局中具有重要竞争力与影响力的城市群,是衡量和代表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3]。实际上,世界级城市群不仅以开放创新汇聚全球高端资源,而且快速成为了各种“国际一流”的集聚地和世界资源、经济、贸易、市场的控制中心。其中,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核心城市作为国家和全球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大型跨国公司全球性和区域性总部为平台,加快汇聚全球高端智力资源,服务于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具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其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均占据重要的位置。
3高质量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策略选择
重庆、成都两大国家中心城市是成渝城市群的绝对中心,对于协调与整合城市群资源、带动城市群全域协调发展起着关键引领作用[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5]。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旨在加快形成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利于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发展潜力。
高质量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强化顶层制度设计,以改革创新释放发展新动能、新空间,在基础设施网络布局、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和对外开放格局共建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4结语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概念先后经历了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的完善和提升,其发展进程已步入了较为成熟的阶段。这是新时代国家赋予成渝地区的重大使命和政治任务,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的政治智慧和战略格局。“十四五”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之一,旨在全面提升城市群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将在制度保障、政策红利、放管结合、资源配置、产业升级、对外开放等方面得到国家大力支持与鼓励。
经济论文投稿刊物:《西部论坛》(双月刊)创刊于1989年,是重庆工商大学主办、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承办的经济管理类学术刊物,坚持“立足重庆,服务西部,面向全国”的办刊宗旨,以质量为立刊之本,突出创新性、前瞻性和应用性,促进理论创新。
当前,高质量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应重点聚焦“一极两中心两地”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更高站位、更高层次、更加深入系统谋划区域协同发展。同时,要积极调动各方的创新性和创造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将成渝地区打造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参考文献:
[1]吕文静.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政策演变、规律总结及发展趋势[J].开发研究,2019(3):33–39.
[2]习近平.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J].求是,2019(24):4–9.
[3]王伟.深化京津翼协同发展迈向世界级城市群[J].前线,2020(5):58–61.
[4]李林.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引领成渝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J].重庆经济,2019(6):52–59.
[5]李月起.新时代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策略研究[J].西部论坛,2018(3):94–99.
[6]李后强,石明,李海龙.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圈群”特征探析[J].中国西部,2020(5):1–10.
作者:郑正真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7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