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经济论文》 公共安全网络舆情特性解读与应对机制研究> 正文

公共安全网络舆情特性解读与应对机制研究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8-03 10:37

本文摘要:摘要: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传播具有内容微散化、服务利基化、节点多重化等特征,进而使得舆情应对具有场景多元化、手段智能化和力量合成化等特性。舆情发酵增加了公共安全事件的影响烈度和广度,公共安全事件中舆情应对的重要性凸显,因此,对舆情危机的管控

  摘要: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传播具有内容微散化、服务利基化、节点多重化等特征,进而使得舆情应对具有场景多元化、手段智能化和力量合成化等特性。舆情发酵增加了公共安全事件的影响烈度和广度,公共安全事件中舆情应对的重要性凸显,因此,对舆情危机的管控难度以及舆情应对不力可能引发次生危机应有充分的认识。各级政府尤其是公安机关在应对涉公共安全网络舆情时,一定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依法引导、有理有力”“积极面对、互动沟通”“公开透明、准确真实”等原则,克服衔接不畅、思维守旧、能力不足、协调不周等弊病,积极统筹创新警务、主动警务、融合警务、智慧警务、规范警务、精准警务等综合资源,找准定位、精准发力,切实解决好舆情背后的群体观念及利益冲突,才能切实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和网络舆情应对水平。

  关键词:公共安全;网络舆情;公安机关;舆情应对

公共网络安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人身财产损失,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而且也滋生了“方方日记”“口罩危机”等大量网络舆情乱象,妨碍了疫情防控大局,影响了士气民心。随着我国迈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安全稳定风险压力更为突出,各级政府在面对诸如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安全风险挑战时,如何努力增强危机处置能力,全面提高网络舆情应对水平,科学化解舆情背后的观念利益冲突,让百姓生活更安宁、网络空间更清朗,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新命题新考验。

  网络媒体论文投稿刊物:《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本刊立足安防行业面向公共安全。关注行业管理,解读政策思维,架构安防产业发展战略,分析安防产业政策走向,引导安北冰洋市场健康发展建设,推动安防产业与持续发展。

  一、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特性解读

  以电视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主要靠新闻媒体的主动采编发送,公众基本处于被动的信息接收状态。而新媒体时代,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移动通信等新技术的应用,信息的传播已经突破了主客身份、地域空间和传播媒介的限制,更突出互动的新方式、技术的新融合、产品的新交叠等特征。所以,有人提出“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1]

  (一)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

  1.内容微散化

  新媒体时代除了专业媒体的信息生产外,更多的海量“微信息”产生在微博、微信、微视频等网络平台,并以几何速度向外发酵扩散。一方面,这些微信息多源自发布者的身边事件,内容简短、主题凝练、观点性强、时效新鲜,直接反映了发布者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另一方面,这些微信息发布便捷,形式灵活,内容丰富,话题分散、广泛,关系泛在,加之各平台间自由的评论、转发和分享机制,更加速了信息的分化、传播和社会影响。以微博为例,据统计,“截至2020年月,微博月活用户达5.11亿,日活用户2.24亿。

  特别是疫情期间,微博用户日均查看疫情信息161亿次,3.7万个政务微博以及3000多家媒体微博发布权威信息607.6万条,发起3万场疫情直播,观看人次超30亿。与此同时,2020年微博认证的政务机构账号数量超过14万个,其粉丝总数突破30亿,所发布微博的总阅读量超过4500亿次”[2]。

  2.服务利基化

  利基(niche)是指针对企业的优势细分出来的市场,这个市场不大,而且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服务。产品推进这个市场,有盈利的基础。企业在确定利基市场后往往是用更加专业化的经营来获取最大限度的收益,以此为手段在强大的市场夹缝中寻求自己的出路。“利基是更窄地确定某些群体,这是一个小市场并且它的需要没有被服务好,或者说有获取利益的基础”[3]。

  传统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是单向、无差别的,无法照顾到单一个体的需求和兴趣,而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则充分实现了大数据背景下的私人定制服务,信息的产生和推送更加凸显个体权重,特别是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的发展,其定向推送的利基化服务特点,极易成为引发网路舆情的引线;同时,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信息门槛被消弭,信息内容的新颖性、图文视频的趣味性、事件性质的敏感性、关联群体的广泛性等成为决定舆情热度的关键因素,受众有了更多自主选择信息接受渠道和内容的权力,也给了他们信息筛选、解读和二次加工传播的机会,可能引发的舆情风暴也因此变得更难预测预防。

  3.节点多重化

  传统媒体发布信息有严格的编审程序,受众对信息二次加工散播的能力和渠道十分有限,所以能最大限度地维护所传播信息的真实性。但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是以分节转发、社交评论的形式接续扩散,作为信息节点,每个受众既是接收者也是发布者,众多传播节点的分发,使源头信息在逐节扩散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被稀释、误解和歪曲的可能。另外,自媒体信息本身就是发布者个人观点的主观表达,内容、质量和观点均未经严格审核,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从源头上就难以保证,且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社交群体既能一键转发分享,又能再次编辑删减,复杂的网络环境和网民心态,很容易导致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失真或偏轨。

  (二)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应对特性

  新媒体在突破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也产生了独有的信息生成和传播形式,直接影响着新时代舆情应对的方式与特性。

  1.应对场景的多元化

  新媒体时代,随着“纸面媒体”向“桌面媒体”,特别是向“指端媒体”的加速转型,公众更加关注贴近生活的微信息,“流量”成为媒体的生存法则,信息碎片化趋势加剧。舆情应对场景变得更加复杂多元,一方面作为社会公器的传统媒体发挥着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监督社会、传承文化的核心作用,承担着客观真实报道、信息质量把关、坚持正确导向的主体责任,能确保公众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中始终听到“主旋律”、看清“大方向”;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由于信息发布的便捷性和随意性,从而使得个人化的表达很容易成为社会舆论的主导”[4],普通个体在特殊场域的激发下也能引发舆论热潮,影响事件走势。

  因此,舆情应对过程中,舆情管理者一方面要继续借助传统媒体守稳主战场,同时也要充分重视对热搜头条、双微指数等自媒体数据的监控,及时搜集、研判热点信息背后的民意倾向、利益纷争等深层影响,提前做好预警预测,防止个体事件的扩散激化。

  2.应对手段的智能化

  面对海量信息,新媒体时代的舆情预测、把关、评估、应对显然已不可能再寄托于人力形式,必须要充分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辅助参与。“在舆情预测方面,依托大数据技术,记录网民思想、行为等海量信息,可以进行个性化、细节化、即时化的分析,开展多维关系验证,进而在巨大的‘长尾’舆情环境中,准确捕捉能够引发舆情‘蝴蝶效应’的信息,预知未来的舆情走势和传播特点。”[5]通过设置“关键词”“敏感议题”等大数据参数,可以实现对舆情信息的海量捕捉、实时跟踪和精准筛选,并借助人工智能手段对信息进行分类归集、除余降噪,自动研判其性质、等级和趋势,辅助决策。另外,“依托大数据技术,还可以精准捕捉单一网民的诉求……进行私人定制式的精准引导,实现舆情应对的智能化。”[5]

  二、公共安全事件对网络舆情应对的难度加持

  公共安全是指“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以及公共生活、生产的秩序,不为突然发生的、自然或人为引发的灾难事件所损害或威胁。”[6]公共安全事件包括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提及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均会对公众生命、健康、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害,属于公共安全事件含义的范畴。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尤其新冠肺炎疫情使群众就业、生活空间受到持续挤压,加之新闻媒体不当宣传和境内外敌对势力诱导干扰,由公共安全事件引发的舆情风暴时有发生,对社会稳定和网络空间秩序均造成明显影响。

  三、公共安全网络舆情应对的理想范式与存在问题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手机网民规模9.86亿”[11],网络问政、网络社会治理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习近平同志曾专门指示“要把握主导,壮大网上正能量;要加强舆情跟踪研判,主动发声、正面引导,强化融合传播和交流互动,让正能量始终充盈网络空间。要把控好整体舆论,努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要加强网络媒体管控,推动落实主体责任、主管责任、监管责任,对借机造谣滋事的,要依法打击处理。”[12]所以,做好网络民意分析、网络舆情处置无疑是各级政府需要时刻关注的重要任务。

  四、公共安全网络舆情应对中的公安角色定位与策略建议

  网络舆情诱因多元、传播迅速、影响广泛,往往是社会矛盾在网络空间的直接映射。面对公共安全网络舆情多发态势,如何找准问题、精准发力、治标治本,不断健全网络社会综合防控体系,努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既是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更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点任务。作为人民卫士,公安机关既是平安中国建设的主力军,也是网络社会治理的压舱石,必须想在前、干在先,不断推进网络舆情应对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让人民群众在公共危机中能及时找到“主心骨”,接收“正能量”。

  。2021年春节前后山东烟台连续发生两起金矿安全生产重大事故,引发舆情危机,当地政府在全力救人的同时,迅速开展事故调查,依法对40余名相关责任人员追责问责,并迅即在全省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有效阻止了舆情的进一步发酵蔓延。二要明明白白精准解答好群众质疑。维护公共安全势必要对公民个人行为进行适当约束、限制甚至是利益侵损,群众产生怨言或者抵触情绪实属正常,民警执法不仅要“压”更要“引”,要尽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争取群众的最大理解和支持。

  “骑电瓶车带头盔”政策的出台伊始,群众十分抵触,网上反对声音很大,但是各地公安机关通过事故照片、科普视频、对比实验等方式告知公众戴头盔的好处,并通过有奖答题赠送头盔、说服教育延期罚款等方式减少公众疑虑,很快取得公众支持。三要真真切切精准服务好群众需求。可以通过移动警务、智能识别等技术,借助短信、微信、微博、微视频等方式,点对点、面对面地向目标群体提供新闻信息、安全提醒、办事指南等服务,切实让群众少跑冤枉路、少吃闭门羹、少看冷面孔,用真诚服务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参考文献:

  [1]廖祥忠.何为新媒体?[J].现代传播,2008(5).

  [2]北京日报客户端.微博用户报告:月活用户5.11亿年轻化明显[EB/OL].(2021-03-12)[2021-02-10].https://baijiahao.

  作者:陈燕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7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