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经济论文》 浅析快递短信称呼用语> 正文

浅析快递短信称呼用语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10-12 10:21

本文摘要:摘要:快递短信称呼语是一种比较新鲜的语言现象。这个现象与大众生活之间的距离很近,体现了当今社会大众的文化心理和对文化的接受程度。从大众的角度出发,快递短信的称呼语成为一种流行和时尚,它早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关键词:快递短信;称呼语;语

  摘要:快递短信称呼语是一种比较新鲜的语言现象。这个现象与大众生活之间的距离很近,体现了当今社会大众的文化心理和对文化的接受程度。从大众的角度出发,快递短信的称呼语成为一种流行和时尚,它早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关键词:快递短信;称呼语;语用现象

快递物流信息

  称呼语指的是交际双方在交流时用来指称对方的词语。不同的称呼语一方面反映了交谈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的不同,另一方面表达了说话者对听话者不同的思想和感情。在服务者与顾客交流的过程中,服务者使用恰当的称呼语能使交易双方产生情感的共鸣,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反之,服务者使用不恰当的称呼语就会引起双方的不快,导致交易无法顺利完成,无法达到好的交际效果。近年来,快递短信层出不穷,其中“包裹体”尤为流行。

  下面的例子都是常见的“包裹体”。启禀陛下:“微臣已将您的宝贝封存,并派锦衣卫某某星夜兼程,连滚带爬地运送皇宫,请陛下一定御笔亲收。”启禀皇上:“臣已将贡品委托某某速递马不停蹄押运上路,不日即可到达。满意请赐好评!祝吾皇万福金安!”女侠:“您订购的宝贝已经成功被速递镖局接镖,正在送达,敬请女侠验镖查收。”主银:“我已风尘仆仆到达您的城市,请主银来救我呀。途中若没有及时地和我见面要联系卖家哦。”亲:“您拍的商品,已由某某押出,现在快递正在奔向您,途中若无劫匪二至四天到达。”

  快递论文范例: 消费者权益保护基于快递行业浅析

  主人主人:“我是您的小包裹,已通过某某物流已经出发,车上好黑黑,好想早点来到您身边。”以上短信所用的称呼语都是将“顾客—服务者”的关系转换为“陛下—微臣”、“皇上—臣”、“女侠—镖师”、“主人—仆人”。这类型的称呼语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融合在一起,联系顾客和服务者的现实状况,达到了满意的交流效果,受到了大众的追捧。“包裹体”所用的称呼语流行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言语的调节功能

  在社会交际行为中,言语主要具有两大交际功能:言语的承载功能和言语的能动的调节功能。言语的承载功能是指言语可以承载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言语调节功能可以促成言语交际行为的效益最大化,即在一定限度内促进和协调交际任务的顺利完成,从而提高言语自身的效用。“包裹体”所用的称呼语流行的根本原因离不开言语的“调节功能”。称呼语使用的成败直接影响着交际效果的好坏。在交际者双方交流的过程中,恰当的称呼语的使用,既能达到不错的交际效果,又能使交际双方的思想情感达到高度的统一。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发生变化:一种变化是以前使用的词语现在已经不用或者现在出现了以前没有的词语,这种变化都是大众可以感受到的明显的变化;另一种变化就是许多词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这样的变化在大众认知范围内并不是那么明显。走进理发店时,许多人都比较反感店员称自己为“小姐、美女”。例如:店员如果这样说:“小姐,剪头还是洗头呢?”如果走进店里来的是一位老年人,理发店里的店员大多数都比较年轻,这样称呼对方为小姐就不大合适。

  而且“小姐”这样的称呼语现在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带有不尊重人的意味,没有达到应有的交际效果。“美女、帅哥”这样的称呼本身就带有轻佻的意味,引起大众的反感。如果对方的长相确实不大出众且内心敏感,这样的称呼会被认为是一种讽刺。

  “美女、帅哥、小姐”这样的说法在当下确实已经不大适合当下的社会氛围。还有一种情况,在递送快递的过程中,快递员并不了解对方的性别,服务者和顾客之间并没有面对面的交流。这样在发送短信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尴尬的情况。例如:快递员:“你好xxx小姐,请下来取下快递。”顾客:“不好意思,我是男的。只不过我的名字比较女性化而已。”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交际双方需要寻找新的称呼语来代替旧的称呼语。大众为了改变尴尬的局面,达到最好的交际效果,就会对称呼语有新的需求。他们在传统文化中寻找符合情境和时代的称呼语或者创造出新的称呼语。

  与此同时,不符合人们要求的称呼语也会被放置下来,人们不会使用它,久而久之,它就会逐渐退出语言的舞台。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人们又会想起它,人们赋予它新的含义,它重新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在历史上。在崇尚礼貌文明的和谐社会中,人们力求称呼语多一些“人情味”,少一些“火药味”。“包裹体”所用的称呼语有一定的生命力,它使交际双方充满“人情味”,达到了最大的交际效果,得到了大众的喜爱,被广泛使用在快递短信中。

  在现代社会中,词典中没有明确规定快递服务者应该怎样使用称呼语,使用怎样的称呼语。在快递短信称呼语的使用这个方面,词典中的确是有缺失的。把递送快递的人称为“快递员”,但是对于快递的主人,确实没有准确的称呼语来指称对方。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称呼语,其中最普遍的就是“亲”。语言的缺失推动人民大众去探究新的称呼语来满足这个行业的需求。从言语效果出发,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力求省力、大方的交际效果。

  上面所用的称呼语都是两两相对的词语,简洁明了,大方得体。人们追求在最少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工作效益。同样,快递服务者需要递送的包裹比较多,为了更快完成工作,他们力求与顾客简单交流并且传达出自身对顾客的尊重和亲近,他们以最小的言语代价来得到最大的言语效果。“亲,包邮哦!”“亲,这件衣服打九折哦!”这里的称呼语“亲”就达到了省力的效果。随着快递打包和快递的递送过程工作量加大,需要尽可能节省时间,快递员从淘宝商家这里获得了灵感,也用上了“亲”这样的称呼语。这样的称呼语确实简便快捷。在当今社会中,生活节奏加快,称呼语也会随之改变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二、传统文化的影响

  任何文化都是历史的积淀,没有历史的积淀就没有文化,语言也是不折不扣的历史的积淀。称呼语和称谓语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称呼语是当面打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称谓语则是对他人介绍用的表示身份的词语。

  《现代汉语词典》认为,称呼是当面打 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称谓则是由于亲属或别方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得来的名称。上面所举的称呼语的例子都与文化息息相关。中华文化重视礼仪,将“顾客—服务者”关系转化为君臣关系、主仆关系这就是对中华文化的吸收和利用。这类称呼语没有君臣、主仆之间不平等的那层含义,表现出的是臣对君的尊重、仆对主的尽心服务这样的一种关系,将服务者和顾客的关系类比为这样的关系。

  其实在古代“君、臣、大侠、娘娘、小主、奴婢”这类更接近称谓语,现在被借用成了称呼语。“君主、陛下、娘娘”这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比较单一,表现出的是对持有尊贵身份的人的尊重。现在这样的词语原有的意思并没有消失,只是它多了一项称呼语的意义,主要表现出的是服务者对顾客的尊重。以上所举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把中国古代比较常用的称谓语借鉴为称呼语。综上所述,这类快递短信称呼语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今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礼仪,尤其是“抑己扬人”的传统由来已久。

  一些“鄙人、小人、臣下、微臣”这样的称谓语都带有一种“抑己”的意味;而“君上、陛下、阁下”都带有“扬人”的意味。今天的快递所用的称呼语“娘娘、主人、皇上、陛下、女侠”这类的词语都含有“扬人”的意味,实际上表现出的是对顾客的尊重,同时也表现自己的谦虚和礼仪周到。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快递短信中出现这样的称呼语是必然的结果。在今后的语言发展中,称呼语会大量借鉴传统文化,同时加入现代的元素;或者是出现一些大众新造的词语,这样的新型称呼语是传统与时代碰撞的结果。

  三、人们猎奇心理的表现

  “包裹体”的称呼语流行离不开人们的猎奇心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欣赏新奇、刺激抓人眼球的表达方式。他们在不断探索语言的使用,创造出新的词语,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年轻人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咆哮体”、“卖萌体”这样的语言形式的出现就是年轻人追求新奇表达方式的一种体现。在快递短信中也是如此,快递员和顾客的共同创新导致了这样的称呼语的出现。从文化心理方面分析,称呼实际上是对双方身份的认同,人们在对双方的身份和背景有认知的情况下,才会有合适的称呼语出现。在递送快递的过程中,快递服务者只是了解顾客的地址和姓名,除此之外,对顾客一无所知。

  在和顾客交流时,为了得到对方的认可而且不显得尴尬,就要选取双方都了解且都认同的称呼。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新的称呼语就是一种比较常见且符合文化认知心理的行为。网购群体中有一部分老年人,他们对现在的新型语言的了解毕竟有限。为了使受众更加宽泛,得到更加人的欢迎和认可。从传统文化着手,快递服务者和受众都在寻找合适的词语来代替即将被淘汰的词语,满足双方的文化心理。

  实际上,猎奇心理一直隐藏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人们在寻找称呼语时,有时会借鉴其它国家的文化用语用词。这个国家和自己国家的文化是一定有相通之处的,或者自己国家的人普遍都接受或者接触过这个国家的文化。例如“亲”这个称呼,快递短信称呼“亲”是从淘宝商家对顾客的称呼那里得到的灵感。实际上,淘宝商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韩国的文化影响。在韩国,“朋友”被称为“亲故”,“亲故”是音译,这里的“亲”受到了“亲故”的启发。

  加之中国文化里本身就有“亲”这个词语,慢慢就被人们当作称呼语来使用,一方面表示亲密,另一方面表示友好。这也是称呼语产生的一个途径。在上面所举的快递短信的称呼语的例子里,“主银”就是对方言的运用。东北方言中的“人”读作“银”。在国民认可度较高的情况下,大家都觉得这样的发音比较逗趣,引发人们的猎奇心理。于是就有人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和他人交流,因此就出现了称呼语“主银”。“亲”一方面受到了外国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淘宝称呼语的影响。称呼语来自本国方言或者受到其他国家文化的影响,这也是它的一种独特的来源。

  四、称呼语的特点及未来

  称呼语要稳妥表达交际双方的情感,保证意思传达到位。语言的使用一定要慎重,许多滥用语言的行为实际上是对语言的不尊重。如果交际双方分不清对象和场合,他们所使用的称呼语就无法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完成交易。例如“爸爸—儿子”、“相公—娘子”、“母上大人—不孝儿”这样相互对应的称呼语组合没有恰当地表达出“顾客—服务者”之间的关系,也没有体现出对顾客保持服务之心的尊重。虽然这样的称呼语很独特,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称呼语一般要求要在保证恰当使用的前提下再来寻求其中的独特的意味。

  “爸爸—儿子、相公—娘子、母上大人—不孝儿”都太过强调亲缘关系,而顾客和服务者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因此快递短信所用的称呼语也要适当表现出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关系,即体现服务者对顾客服务的心和对顾客真诚的尊重。在选取称呼语或新造称呼词语时,一定要掌握好尺度。随着快递业的发展,许多称呼语被大众和媒体认可,广泛使用在报刊文章和日常生活中。

  例如:“亲,今天的蔬菜大减价哦!”、“亲,电视剧马上开始,不要走开。”、“亲,欢迎来信说出你的经历、你的想法。”。这样的称呼语现在随处可见,它正在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交流方式。另一方面,它也体现出了现代人追求简单、大方的文化思维方式。总的来说,现在比较流行的称呼语仍然是“亲”,其它的例如“娘娘、陛下、主人”这样的称呼语仍然比较小众。这就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现象。

  这实际上是一种从众心理,“亲”这种称呼语的使用是从网购行业逐渐地扩展开来。人们逐渐接受这样的称呼之后,其他行业的服务者也开始使用,最后就变成了全民 流行的称呼语。对比之下,“亲”这样的称呼语更加反映出服务者和顾客之间的亲密关系。“亲”在《新华字典》中有七种释义,大概可以分为四类:血缘关系;本身的、自己的;感情好、关系密切;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

  第一种“亲”的解释,即“血缘关系”在它的含义是不断扩大的。从最初的“父母”扩大到“有血缘关系的人”,最后变成“婚姻关系、夫妻关系”。总地来说,“亲”都表现的是一种亲密、亲切的关系,这样的词语恰好可以表现出服务者对顾客的友好态度。相比“陛下、娘娘”这样的称呼,汉语中“亲”这个称呼属于比较积极的表现方式,因此使用的范围更广,影响更大。未来一定会出现许多新式的流行称呼语,在使用的同时仍然需要思考这样的称呼语使用是否正确合理,表达的情感是否合乎人们的思维方式。称呼语所体现的文化意义浓厚。

  自从电视剧《甄嬛传》的流行,大家开始关注“娘娘、小主”这样的称呼。甚至有一段时间,“甄嬛体”流行了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快递短信所用的称呼语的流行。“陛下”这个词语在影视剧中经常见到。实际上,“陛下”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今陛下兴兵义、诛残贼.....”,“陛”本是“帝王宫殿的台阶”,最后引申为对帝王的敬称。“陛下”本就表现出的是至高无上的身份,在这里用来称呼“顾客”是比较合适的。综合起来看,快递短信所用的称呼语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以及现代文化中的相关词语,这类词语有可能是称谓语,可能是用来表示尊称的词语;二是方言读音;三是词语的重叠。

  每种称呼语都有 自身独特的魅力。一般情况下,每条短信中新兴的称呼语都是一组相互对应的词,这组词可以表现出双方身份的差距,服务者对顾客的尊重。快递短信所用的称呼语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快递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变化很快的行业。许多新的称呼语会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这样的现象体现出了大众对文化中语言的探索和实际上所拥有的的变通能力。大众对语言的内涵和交际功能确实是比较关注的,这一点值得提倡。在探索的同时,人们需要对称呼语有谨慎的思考。

  称呼语的流行离不开“从众心理”,在遇见新的称呼语时,接受者在一笑而过的同时需要仔细思考这样的称呼语是否符合当前的文化氛围,是否与本身就存在的词语意义有所不同;或者对称呼语的来源进行探究,这样才是受众应有的态度。每一种称呼语都有不同的文化意义,受众的年龄和文化认知都是有差别的。服务者要寻找符合广大消费层要求的称呼语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一部分称呼语确实没有受到大众的认可,这也是正常情况。在当今社会下,人们要善于接受,也要善于反思,大众要客观地对待称呼语。

  参考文献:

  [1]向明友,朱迈青.论言语的社会交际功能——经济分析语用学探究之二[J].外语学刊,2001(01):81-86.

  [2]姜望琪.中国语言研究传统与语篇语义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02):97-102.

  [3]宋振华.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0(03):98-103.

  [4]庞海芬.英语与汉语音系统对比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6.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新华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3.

  作者:谢晨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8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