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经济论文》 以品味语言为主的散文教学探析> 正文

以品味语言为主的散文教学探析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10-13 09:26

本文摘要:内容摘要:散文是中学语文教材选文的主要选文类型,散文教学也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导类文类。 优美的语言是优美散文的立足点,散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欣赏文本语言描绘的画面,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等方面来品味散文的语言,从而有

  内容摘要:散文是中学语文教材选文的主要选文类型,散文教学也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导类文类‍‌‍‍‌‍‌‍‍‍‌‍‍‌‍‍‍‌‍‍‌‍‍‍‌‍‍‍‍‌‍‌‍‌‍‌‍‍‌‍‍‍‍‍‍‍‍‍‌‍‍‌‍‍‌‍‌‍‌‍。 优美的语言是优美散文的立足点,散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欣赏文本语言描绘的画面,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等方面来品味散文的语言,从而有效地达成散文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散文教学 品味语言

散文教学论文

  现阶段不同版本语文教材中散文选文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因而,散文教学也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地位‍‌‍‍‌‍‌‍‍‍‌‍‍‌‍‍‍‌‍‍‌‍‍‍‌‍‍‍‍‌‍‌‍‌‍‌‍‍‌‍‍‍‍‍‍‍‍‍‌‍‍‌‍‍‌‍‌‍‌‍。 散文可谓最单纯的语言艺术,作者用语言进行艺术创作,优美散文的立足点就是优美的语言。 因此,散文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对散文语言的品味。

  文学论文发表知识: 散文诗上半月文化类期刊征稿

  一.中学语文散文

  散文可以多个层面上来理解:“广义散文,是指一切不押韵的文章; 中义散文,理解为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和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和抒情性的文体; 狭义散文,专指抒 情散文。 [1]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散文,“一般指的是狭义散文和中义散文的交叉体,具有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 ”[2]中学教材中的散文按照内容和表达方式基本可以分为三类: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按照时代可分为两类:现代散文与古代散文。 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散文都或具有典范性,或具有时代性的特点,同时都是文质兼美。

  二.阅读教学中,品味语言的必要性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

  长期以来,语文教育界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有着不同的认识,2017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给予了全新界定。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3]新的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表述中特别强调了汉语言文字及其应用构成了语文学科的基本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课程性质的表述文字共278个字,就有9处指出了“语言”,这个语言涉及到多个层面的,有对语言的理解、语言的积累及语言的运用; 有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意义; 有语言与言语区别; 也有语言与文化的关联。 而散文教学面对的就是一篇篇的文章,文章作为成篇的书面语言形式,就是作者对语言运用的结果。 可以说,每一篇文章,尤其是入选到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质兼美的散文,都是含概着作者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我们都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品味,对文章语言的品味的过程就是语言实践的过程,在这语言实践的过程,学生们可以积累一定的言语经验。 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那么通过长期地、层面地品味文章,学生们在感受作者语言风格与特色同时也就有效地把握祖国语言的特色与运用规律,进而在经后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中也就能运用语言。

  (二)语文课程的任务

  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与评价的一个重要的依据,现阶段,不管是低学段的语文课程标准还是高年级的语文课程标准都特别强调了阅读,尤其指出,学生对文学作品阅读,要重视对文章语言的品味。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多处对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的把握与体验做了明确要求。 2017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的品味也是从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等多个维度进行做了说明与要求。 例如,在阐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时,课标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而且课标还强调,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文化、思维与审美三个方面的基础。 同时,课程标准还在课程内容方面强调,课程标准在多个学习任务群中都专门指出了对语言的品味。 例如,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中就指出要反复阅读品味,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

  课程性质决定了课程的目标与内容,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已给我们的阅读教学要重视品味语言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因此,在散文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对文章语言的品味,我们要通过品味语言来感受文章的形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审美体验,从而达成散文教学的目标。

  三.中学语文散文教学中品味语言的策略

  “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是互为统一的,言语内容的存在需要言语形式的呈现,言语形式必然表达言语内容”。 [4]因此,“品味语言”其中就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既要把握言语内容,又要学习言语形式,换言之,就是在阅读教学时不仅让学生从课文中获取思想、情感、道德、文化等信息,也让学生认识课文如何运用语言来负载信息,从中内化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表达技巧,积累语文感性经验,提高语文能力。 学习言语形式也是语文阅读不同一般的文章阅读的关键所在。 [5]

  (一)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意

  文章是由语句组成,文中重要语句指的是某些语句在文章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句子,包括对文章结构、内容和主题等几个方面。 语句对文章的结构上的作用有总结合全文、过渡、引起下文,等等; 语句对文章内容的作用往往指是的是蕴含丰富的语句子; 语句对文章主题的作用包括对主题的提示、揭露和点明。

  比如散文《故都的秋》,这篇文章的标题“故都的秋”这四个字,它们的语义在工具书的解释上就很简单,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就指导是某个地方的秋天,可是如果把它们带入到文本中,其意蕴就丰富得多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问“同学们,作者这里写的就是北平的秋天,那么为什么不以‘北平的秋’为题呢? ‘故都的秋’与‘北平的秋’,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同学们带这个问题的思考去细细品味作者用“故都之秋”所蕴含的深刻含意,在对标题的品味中就能明白,“故都”两个字在指出描写的地点是当时的北平,同时,“故”字有一种眷恋,“都”字很容易让人想起“国都”与“都城”,因而这个字更含有一种文化底蕴。 “秋”字点明了写作内容,也就是对秋天的描绘,“故都”与“秋”结合一起,自然让你容易解读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就是通过对故都——北秋天的描绘,抒发作者对曾经住过的,作为国都的北平城的深切的眷念之意。 这样学生们通过对“故都”两个字的品读就把握了本文的情感基调,进而对正文的学习也就顺畅多了。

  (二)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

  文中精彩的语句指的是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运用了独特而巧妙技法的语句。 包括句式的选择、修辞使用、用词的准确、表达方式的多样,等等。 《故都的秋》一文,郁达夫为了表现他对对北平故都的眷恋,自己对淡泊心境的追求以及对秋文化的珍爱,在文章的技法上也是独具匠心,作者调动了多种使用语言的技法,从而使文章富有表现力。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庭院秋景图”时,可以带领学生品味作者描写秋天的技法,感觉郁达夫独特的语言风格。 在庭院秋景图中,作者是以较为隐含的方式来表现“故都”。 如文中的椽“破屋”、”破壁腰”,就暗示了历史的变迁,这一“破”字给作者带来了沧桑与悲凉,让人感到到十足的秋意。 另外,作者为了描绘那独特的北国之秋,调动各种感官来写秋,有通过眼睛看到的秋天的颜色:有碧绿的天色,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的牵牛花,有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文中还有作者听到的秋天的青天下训鸽的飞声。 这里作者通过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的动来衬托出北平秋天“静”的特点。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这些精彩的语句,师生能共同鉴赏到作者笔下的独特的秋景图,同时也能学习作者描写秋景的技法,从而达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目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品读《故都的秋》中对比手法的语句,文章开头与结尾都是以南国的秋与北方的秋相形成鲜明对比,在对比中,映衬出北平的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文章开门见山地写出了北国的秋总特点——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接着以江南的秋作对比,作者是杭州赶到青岛,再从青岛到指出江南的秋“草木凋得慢,运用对比、比喻的技法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情感表现得更加的深沉。 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文章中对比语句的赏读,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把握作者笔下独特的秋,尤其是能体会到作者对故都秋的眷念之意。

  (三)欣赏文本语言描绘的意境

  散文的意境是指一些生活图景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起的境界,或者说氛围。 散文的意境是散文的生命与灵魂,也是之所以一篇散文能打动作者的关键所在。 作者在散文创作中所营造的境界或氛围不是完全构的,它通常是建立一定的现实基础上,借助某些动情之物,通过对具体物象的生动形象的描绘从而表达作者主观的意蕴‍‌‍‍‌‍‌‍‍‍‌‍‍‌‍‍‍‌‍‍‌‍‍‍‌‍‍‍‍‌‍‌‍‌‍‌‍‍‌‍‍‍‍‍‍‍‍‍‌‍‍‌‍‍‌‍‌‍‌‍。 作者对物象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因此,读者阅读时,也应该以对文章语言的品味为切入口来把握文章的意境。

  《故都的秋》一文中,作者选取了能体现北平之秋特点的典型的物象:枯萎芦花,生命接近尾声的秋蝉的衰弱的鸣唱,冰冷泉水映衬着的夜月,晚上寺庙的钟声,槐树的落蕊,破屋,破壁腰,蓝色或白色者的牵牛花,等等。 作者通过借助语言对这些典型物象进行描绘,其中悲凉之意便跃然纸上。 教学中,学生通过对这描绘物象的语言的品味自然就容易会到作者所抒发的那份悲凉之情。

  在散文鉴赏中,尤其是现代抒情散文,我们就要以其语言的力量,结合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作背景、语言的艺术特色去分析其特点,探索其背后的意蕴。 品味语言的方法也有很多,无论我们使用什么方法,都要根据文章灵活运用, 在品读体味中将语言深深植入学生的大脑中,达到“品味语言”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邓彤.如何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J].中学语文教学,2011(1):4-5

  [2]王文采.初中散文教学中以“品味语言”为视角的文本解读实践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

  [4]王尚文.语言·言语·言语形式——试论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73-75

  [5]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62

  作者:罗 林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8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