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进入新发展阶段,党中央提出了以国内循环为主、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双循环角度看,高速公路正是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要方式。高速公路产业对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当前高
[摘要]进入新发展阶段,党中央提出了以国内循环为主、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双循环”角度看,高速公路正是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要方式。高速公路产业对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当前高速公路产业还存在供给体系短板、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融合创新不充分、体制机制改革发展环境有待完善等方面的梗阻,一定程度上影响“双循环”效率发挥和交通强国建设。建议从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发展、创新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促进高速公路产业发展,畅通“双循环”,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关键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高速公路;产业
一、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解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在以追求高质量发展为目的的新阶段,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提出的提升整合以往发展战略,拓展发展新空间、寻求发展新方式,解决发展瓶颈的重大突破。新发展格局要求探索畅通国内大循环、贯通国外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现实路径。这一战略决策将是我国未来5至15年发展蓝图的指导理念,为我国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本要义是持续不断的增长动力促进高效持续发展。理解其内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将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构建新发展格局,究其本质是以畅通国内大循环来促进国际双循环,关键是发展,由供给侧发力,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一是要把扩大内需作为首要任务,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培育新兴和高端产业为重点任务,用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二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通过科技的自立自强支撑提升供给水平,做实做优国内市场延伸拓展国际市场,通过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通互动,在充分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推动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构建顺畅的现代流通体系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就是构建顺畅的现代流通体系。双循环意味着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发挥国内的市场规模优势,推动产业发展。循环的本质是互联互通,通达通畅,必须解决“通”的问题,降低流通成本和消除流通障碍是关键。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一是要升级流通体系的“四要素”,即流通主体、流通客体(商品与服务)、流通载体和流通环境的完善和提升,这是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基础支撑;二是要促进流通模式向“五化”转型,即数字化、标准化、集约化、平台化、国际化,这是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
二、高速公路产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型行业,高速公路作为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是现代经济的催化剂。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高速公路产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有效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为构建现代高速公路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高速公路全产业链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载体高速公路产业链长、投资巨大,直接或间接涉及了信息、制造、建筑、旅游、金融、商贸、房地产、传媒、能源等行业。高速公路全产业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仅表现在高速公路建设期的投资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更重要的是投入使用后,运输效率的提高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产生广泛的经济效益。
据测算,每1元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带动的社会总产值接近3元,相应创造国内生产总值0.4元;每亿元公路建设投资可为公路建筑业创造2000个劳动日就业机会。高速公路建设显著改善了运输条件,促进了原材料和产品的跨地区流通,增强了沿线地区与大城市、交通枢纽、工业中心的联系,对改善区域投资环境、提高区域投资吸引力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
(二)“高速公路+物流”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产业高速公路能够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为产业聚集创造条件,在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物流活动最重要、最有效率的载体,高速公路从产生开始就深刻影响着商贸流通业。高速公路的连通以及快速、大容量、门到门运输特点,直接提高了港口、机场和铁路的集疏运能力,对路域范围内工业、农业、商业等的发展提供要素和产品流通的便利性,带动沿线产业群集聚以及土地的增值,而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互通立交以及公路沿线土地等节点具备先天的交通区位优势,在吸引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其集聚的同时,为高速公路物流经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土地资源和交通区位条件。在国外及我国发达地区,物流产业已成为高速公路的重点经营产业。因此,“高速公路+物流”产业在现代流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高速公路+技术”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础支撑高速公路产业链中的信息技术、智能设施、建筑材料、工程施工、装备设备等均属于技术密集型领域,高速公路产业已成为其他产业新技术孵化与推广应用的重要载体,诸多新技术在高速公路行业先行先试,“高速公路+”产业链影响力、竞争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和产业集群。一方面,众多市场主体构成了加速“双循环”要素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微观基础;另一方面,高速公路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为突破双循环“堵点”积累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四)“高速公路+沿线产业”融合发展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动力
高速公路具有灵活高效的特点,其便捷性优于铁路、民航和水运等其他运输方式,利用沿线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生态资源等优势,发挥工程沿线服务区、驿站以及高速公路出入口经济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高速公路与旅游休闲、特色农业、商贸服务、加工贸易、物流仓储等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动力,对于扩大内需、扶贫攻坚和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进一步创新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带动高速公路沿线地区的投资建设,推动经济要素集聚,增加地方就业机会和地方收入,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进而有助于促进区域全面发展。
三、新发展格局下高速公路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高速公路是综合交通网的主动脉,在经济的发展以及区域的沟通和联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区域要素流动的核心载体。构建新发展格局为高速公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要加快构建高质量的高速公路服务供给体系,促进高速公路服务供给能力现代化。当前,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发展处于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转型阶段,面临着一些与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不相协调、不相适应、不相匹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速公路供给体系仍存在瓶颈和短板
高速公路对支撑和引领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先行作用。从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上看,当前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虽居世界第一,但路网总量仍然不足,省际断头路和扩容路依然存在,整体通行能力有待提高,部分重要通道的重点时段交通流量远超平均值,拥堵状况尤为严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速公路规模总量不断增长,公众对高速公路出行的品质要求日益提高,出行规模、距离和频次增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出行价值取向增强,高速公路行业的发展重点也从追求路网规模扩张转向提升路网运行服务质量与水平。
作为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服务经济增长的重要领域,高速公路应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继续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和建设速度,一方面,加快优化和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供给服务质量和水平。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建设成本高和时间周期长,既有设施的能力挖潜工作也至关重要,要着力突破当前供给体系中的瓶颈和短板,通过不断创新,盘活高速公路存量,优化高速公路增量,持续增强高速公路总体供给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
(二)高速公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韧性”已成为概括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特征的重要概念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是稳定生产、畅通循环的重要基石。在高速公路领域,产业链和供应链韧性仍然不强,主要原因在于科技创新在高速公路行业中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创新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部分关键部件、原材料依赖进口。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确保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且能自我循环,巩固提升产业优势,高速公路建设中仍然存在落后工艺工法和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仍未大范围推广,高速公路网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标准规范不完善。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新技术实施手段、建设运营模式、服务提供方式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尚未形成科技创新集成产业链。这是作为高速公路超大规模的交通大国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高速公路行业应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优化自主创新链条,提升高速公路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三)高速公路与其他产业融合程度不强
高速公路产业链长、投资巨大,是供给侧的重要领域。新发展格局下,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要求进一步加强高速公路与旅游休闲、特色农业、商贸服务、加工贸易、物流仓储等领域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产业能级,成为满足产业和消费双升级需求的重要供给者。
当前,我国高速公路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程度还不高,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不匹配。高速公路广告业、物流业、旅游业等衍生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业务尚未开发经营,高速公路与“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旅游、商贸、物流、金融、能源等产业融合不够紧密。高速公路资产运作能力不强,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不高,导致高速公路养护和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国家和银行资金投入,债务偿债压力仍然较大。
(四)高速公路投融资可持续发展机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收费高速公路包括还贷与经营性两种。2019年收费公路统计年报指出,我国还贷公路9.39万公里,债务余额33147.7亿元,收支缺口2514.9亿元,而经营性公路7.72万公里,债务余额28387.6亿元,收支缺口2334.9亿元。高速公路建设资金保障及公路建设债务风险等问题日趋凸显。社会资本进入高速公路领域的有效激励机制尚未形成,省级投融资平台还需要进一步整合提升。
高速公路多头执法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受制于高速公路管理主体分散多元、管理模式不统一等多方面因素,高速公路网管理的高效协同机制尚未建成,区域综合交通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体化的格局有待进一步形成。通过推动供给制度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是促进高速公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主要矛盾由供给不足转向公共服务能力与社会要求不适应,要求高速公路管理要不断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由过去以建设为主向建设、养护、运营、服务并重转型,要求管理制度政策体系更加注重服务、更为高效和精细。
四、推动高速公路产业发展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主要路径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络的完善及管理理念的创新,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公路可实现与数据信息、旅游、观光、现代物流、帮扶带动、资源开发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技术创新、多源融合的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一)持续补短板扩大有效供给一是推进高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扩容增效。启动一批对提升通道能力和运转效率具有关键节点作用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加快打通高速公路省际断头路,消除瓶颈路,完善国家综合运输通道布局。二是加快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依托5G、北斗卫星网络、物联网等新技术,重点推进智慧公路、综合交通出行服务等建设。
(二)提升高速公路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广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材料、新工艺,推动工程技术提升;针对工程设计、施工、管养、材料、装备等全产业链开展技术创新与集成创新,打造以信息化和绿色建造为特征的工程全产业链创新体系。
(三)完善高速公路管理政策制度体系一是重点针对高速公路运营、出行服务等环节,深入开展高速公路管理法规政策研究。二是构建高速公路出行信息采集、共享和应用制度,建立普遍性公益服务与个性化定制服务相结合的高速公路出行信息服务体系。
(四)推进高速公路与旅游、商贸、科技、文化等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一是要强化高速公路与旅游、商贸、制造等产业设施的统筹规划及共享融合。推进基础设施功能拓展和科学合理布局,促进多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在规模、种类、等级、数量、建设时序等方面的协调。二是要完善高速公路与旅游、商贸、科技、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政策法规。
(五)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与旅游、现代物流、帮扶带动、资产租赁、科技服务、景观提升、能源服务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与旅游、物流、传媒、资产租赁、科技服务、景观提升、能源服务等产业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二是加大高速公路服务区衍生产业的开发力度,拓展“服务区+旅游”、“服务区+地方特色”、“服务区+主题”、“服务区+扶贫”、“服务区+智慧信息化”、“服务区+新能源”等模式,增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自我“输血”功能。
(六)推进智慧高速公路与“新基建”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一是提升高速公路科技创新发展能力,推进5G、人工智能等在高速公路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二是促进高速公路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强化信息化智能化支撑引领,构建数字化公路基础设施网络和行业数据资源体系。三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高速公路出行服务的深度融合,提升高速公路行业治理能力和一体化服务能力。
(七)探索创新高速公路与租赁、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一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路交通建设。灵活运用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金融工具盘活用好存量资产,增强公路领域存量资产的流动性,更大程度发挥存量资产作用,稳定和扩大高速公路资金来源,保障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发展资金供给。二是推动高速公路领域基础设施投融资市场化、规范化健康发展。积极探索高速公路闲置资产租赁产业发展,提高高速公路资产利用效益。
五、结语
今年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 局之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起步之年。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现代高速公路产业要紧紧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努力有更大的担当和作为。总的来看,对现代高速公路产业发展的支持保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是积极运用交通科技等技术手段提升“高速公路+产业”供给的配置效率。对高速公路产业发展涉及到的新兴技术要按照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产业化的链条系统布局。发挥产学研合作的优势,重点研究新技术和产业化发展。
二是解决经济循环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高速公路+产业”融合发展环境。不断扩大开放高速公路产业融合领域,在新型融合产业领域里培育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上下游的相互牵引提升现代高速公路产业的竞争力。培育壮大交通运输经济产业集群,形成发展合力,提升发展效益。
三是加大财政政策对高速公路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加强财政资金对高速公路企业的支持,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协调金融机构等部门着力加大对交通领域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升级的中长期金融支持,重点投向高速公路智慧化改造、自主创新技术等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
[参考文献]
[1]刘隽,王业矗,李惠娟,姜英姿.我国公路运输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15).
[2]吴沐宣.关于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转型升级发展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7(17).
[3]逄锦聚.深化理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J].经济学动态,2020(10).
[4]刘志彪.重塑中国经济内外循环的新逻辑[J].探索与争鸣,2020(7).
[5]张杰.中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特征、阻碍和突破[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9(2).
[6]郭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三大现实动力[N].光明日报,2020-08-31(2).
[7]李步前.内需挖潜是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N].经济日报,2020-09-16(11).
作者:熊琦,韦功鼎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9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