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以河南省两所普通本科院校的285名本科生调研数据为研究样本,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大学生主体性培育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为有效加强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大学生主体性培育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主体性培育;因
摘要:以河南省两所普通本科院校的285名本科生调研数据为研究样本,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大学生主体性培育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为有效加强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大学生主体性培育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主体性培育;因子分析;促进因素;阻碍因素
如何提升学生在学习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已经引起了国内高校的充分关注[1]。目前,国内高校教师在从事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时,已经开始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翻转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转变。有研究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大学生主体性培育的困境进行了分析[2],但现有研究多为定性分析,相关的定量研究十分缺乏。基于此,本文在设计调研问卷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影响大学生主体性培育的因素,为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强化大学生主体性培育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本文根据主体性内涵的理论基础,结合相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共设计了35个有关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影响大学生主体性培育的问题项,分别为作为促进因素的20个问题项和作为阻碍因素的15个问题项。对每一个问题项,本文设计了5个等级,分别为1=“毫无影响”,2=“影响较小”,3=“有一定影响”,4=“影响较大”,5=“关键性影响”。本文在确保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面,做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问卷项目中的一部分被其他研究人员使用过,确保了这些量表具有可靠的效度。第二,在工商管理类课程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对工商管理类学生进行了问卷的预调查,并对问卷设计的恰当性进行评估,最后对相关题项进行了修改。第三,使用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数法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信度检验,从而验证了统计数据结果符合要求。
(二)研究样本本次调研主要向河南省两所本科院校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95份,有效问卷285份。其中男生158人,女生127人;大学一年级学生47人,二年级学生90人,三年级学生105人,四年级学生43人。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本文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整理后的调研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绝大多数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均值都落在3~4之间,表明这些因素对于在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和阻碍作用。
(二)因子分析为了科学考察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究竟有哪些因素对大学生主体性培育会产生作用,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上述促进和阻碍因素进行数据分析。
为了评价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是否适用,本文对上述促进和阻碍因素的相关问卷调研数据进行了包括KMO和Bartlett球度检验在内的统计检验。数据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812,相伴概率均为0.000。有鉴于此,本文获得的调研数据完全适用于因子分析。
本文首先对上述促进因素包含的20个问题项相关的调研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采用国内外学者普遍采用的特征值大于1以及方差极大旋转方法完成因子提取。数据分析结果显示,4个新因子(分别为X1、X2、X3和X4,累计贡献率超过70%,具体为71.035%)能够成为原来的20个初始变量的主因子。本文对上述阻碍因素包含的15个问题项相关的调研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同样采用国内外学者普遍采用的特征值大于1以及方差极大旋转方法完成因子提取。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4个新因子(分别为Y1、Y2、Y3和Y4,累计贡献率同样超过70%,具体为74.195%)能够成为原来的15个初始变量的主因子。分别报告了4个主因子的含义、特征值和贡献率、以及因子载荷矩阵等信息。与此同时,本文完成了内部信度检验。数据检验结果显示,本文提取的上述8个主因子的克朗巴哈α系数值均大于0.70,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本文提取的上述因子构造具有一致性和有效性。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就业能力培养因子(X1,43.489%)是促进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学生主体性培育的最主要因子。目前,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多,就业压力逐渐增加,这种压力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积累较好的专业技能,不断开阔自身的视野,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评优评先因子(X2,16.602%)在促进工商管理类课程大学生主体性培养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也说明了学校构建积极的评优评先体系对于在包括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在内的课程学习中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是非常必要的。
外部环境影响因子(X3,5.715%)主要涉及学生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认识到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中所承载的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这也说明了如果学生能够较好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这也有利于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中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倡导因子(X4,5.229%)水平较低,一方面表明可能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倡导不足;也有可能即使教师“苦口婆心”地提醒学生,努力加强主体性的意识培养,但学生所做的努力不够。内部资源制约(Y1,40.155%)对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大学生主体性培养的阻碍作用最大。这主要体现了学生的硬件资源对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大学生主体性培养所起到的阻碍作用。
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越强,学生就会越想要从学校的资源中汲取营养,不断注重彼此之间的知识分享和创造。虽然高校不断加强自身的资源投入,但一些硬件和软件资源储备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学习时间因子(Y2,18.850%)一方面缺乏相对自由的学习时间,阻碍了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大学生主体性的培育,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学生对时间的管理不利,难以推动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大学生主体性的培育。
教学设计因子(Y3,9.795%)主要体现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应用、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存在不足,阻碍了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大学生主体性的培育和发展,这也不利于提升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前期积累(Y4,7.108%)因子主要体现了大学生学习工商管理类课程时,对前期相关课程中所承载的知识没有得到较好的掌握和理解,导致对当时所学习的课程没能进行很好的衔接,这导致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学习时一方面不利于主体性的培养,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对专业技能的系统掌握。
结语
现有相关研究主要对大学生主体性培育的困境进行了理论探讨,相关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两个层面设计了调查量表,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工商管理类课程学习中大学生主体性培育的影响因素,能够为提升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大学生主体性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焦炜,荀丽玲.基于课堂观察的大学生主体性发展问题探析———以兰州大学本科课堂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9(6):71-77.
[2]张华峰,史静寰.走出“中国学习者悖论”———中国大学生主体性学习解释框架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8(12):31-38.
作者:魏月如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9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