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 当前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人权话语的对外传播,不仅是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人权话语体系的关键,更是中国争取国际人权话语权的重要环节。要想有效达到对外传播中国特色人权话语的目的,需要全面掌握当前中国特色人权话语对外传播契机的国际与国内形势,正确分析当前
摘 要: 当前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人权话语的对外传播,不仅是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人权话语体系的关键,更是中国争取国际人权话语权的重要环节。要想有效达到对外传播中国特色人权话语的目的,需要全面掌握当前中国特色人权话语对外传播契机的国际与国内形势,正确分析当前中国特色人权话语在对外传播中仍处于被动地位的外部与内部因素。在此基础上,中国特色人权话语的对外传播的具体路径可围绕“传播内容、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方式”四个维度来进行。
关键词: 人权话语; 对外传播; 有利背景; 挑战因素; 可行路径
引言
中国历来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通过一系列举措全面推进、促进、保障和发展人权,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空前的重大成就,中国人民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中国的人权成就虽有目共睹,但仍常遭美西方国家非议,中国在国际上仍难以真正掌握人权话语权,其根本原因在于当今国际人权话语体系为美西方国家所主导,国际人权规则解释权被其所垄断,国际人权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仍被其所掌控,且中国尚未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强有力的人权话语体系,在人权评判上仍受制于人。〔1 〕
当前,美国联合其盟友仍不断地操纵国际舆论、制造各种人权议题,不遗余力地肆意指责、歪曲、抹黑、污名化中国,例如此前的“新疆棉花”“新疆光伏企业”等事件。中国人民对此感到十分愤怒,产生了更强烈的人权话语权意识,期待能早日构建出自己的人权话语体系,更及时、更有力地对外传播中国人权好声音,让世界人民真正了解中国人权的真实状况。但是,要想构建起一整套完善且具有影响力的中国特色人权话语体系,并促使国际人权话语体系重构,依旧任重而道远。
况且,要想在国际上全面提升中国人权话语权,仅依靠建立起自身的人权话语体系仍远远不够,还需要积极主动地去争取。如果仅是关注构建自身的人权话语体系而没有注重积极主动地争取,哪怕人权话语体系构建得再完善,那也只是闭门造车、自说自话和独自吟唱,还谈何争取国际人权话语权? 因此,要想扭转当前中国在国际人权话语上的被动地位,最快速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人权话语的对外传播,这不仅是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人权话语体系的关键,更是中国争取国际人权话语权的重要环节。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也应当是中国人权话语崛起的时代。大国复兴,人权话语不能缺席。〔2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并对此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2021 年 5 月 31 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3 〕习总书记关于国际传播的系列重要讲话告诉我们,加强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在人权领域,这也为中国特色人权话语的对外传播提出了总要求和指明了方向。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人权话语对外传播的有利背景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随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世界各种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世界多极化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时代大潮流、大趋势。多极世界的形成也带来了人权多元化的发展,形成了多元的人权话语。与此同时,中国通过走符合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人权事业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并形成了一系列人权新理念、新认知。
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主动承担起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义务,积极参与国际人权事务,努力推动国际人权事业的进步,促使国际人权发展秩序朝着更加合理公正的方向前进。而美西方国家妄想竭力维护其人权话语霸权地位,动辄挥舞人权的“大棒”指责和打压别国,广大发展中国家都希望中国能够带领大家重构一个更加合理公正的国际人权发展新秩序。当务之急,我们要全面了解、分析和掌握中国特色人权话语传播契机的国际与国内背景,这样才能知己知彼,在传播人权话语时获得先机和掌握主导权。这样一来,才能有效达到对外传播中国特色人权话语的目标,真正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人权话语权。〔4 〕
( 一) 国际背景: 国际形势的有利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1. 多极世界中多元人权话语的形成虽然近现代意义上的人权概念和人权理论产生于西方,从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不可否认最先把人权作为理论概括的启蒙思想家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其人权理论也有着不容否认的进步作用,但这套人权理论自身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肯定资产阶级人权的历史作用的同时,批判地吸收了资产阶级先进思想家人权理论的合理因素,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权观,对资产阶级人权观和人权制度进行了科学剖析和深刻批判。
所以,在这套人权理论基础上所构建起来的美西方人权话语体系从一开始就具有很大的偏颇,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某些西方国家利用这套人权话语体系,推行霸权主义,甚至成为意图“统治全球”的工具。人权是一个价值体系,但它却不是一个封闭的和静态的体系,普遍性原则并不排除区域和各国的差异性。人权的普遍性要求一切人,不分国籍、种族、宗教、语言、性别等,都应当享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国际人权宪章为人的底线背书,规定了一些最低限度的人权标准,如禁止种族歧视和隔离,禁止奴隶制和酷刑等,这些对于世界各国普遍有效。我们承认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但基于不同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政治制度等现实国情,各国对人权总是会存在一些不同的认知和解读,保障与实现人权的途径和方式也会有所差异。
从文化多元视角思考,多极世界中应当存在多元人权话语体系。在西方人权理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态势下,非西方文明中的人权发展呈现出了自身特色,如拉美文明、非洲文明等没有遵循西方国家的人权道路,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反抗压迫、争取民族解放过程中提出了民族自决权,在推动本国发展过程中提出发展权等人权话语,形成了多元的人权话语。这些非西方文明中的人权理论和实践构成了世界人权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垄断国际人权话语权的地位提出了挑战。
尽管人权概念起源于西方,国际人权话语的主导权也掌握在美西方国家手中,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及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国际人权理论也跟随发生着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人权理论的多样化。面对美西方国家的人权标准,很多西方文明以外的国家都显得难以接受,这些非西方国家力图摆脱西方式的人权理论解释框架,构建自己的人权话语体系,争取自己的人权话语权。他们采取的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以自身的人权实践来证明,通过数据对比以及统计和各方面权利保障的实质进步来证明其人权在进步,并不像美西方国家舆论所批判的那样子; 二是对于美西方国家尚未解决和出现的人权问题同样进行质疑和指责; 三是不断丰富与拓展人权的内容,试图通过增加人权内容来减弱对自身国家的批评。
2. 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大力支持
20 世纪 90 年代后,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国际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由两极对峙走向多极化的转型期,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后,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联系成了一个以开放的市场为核心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对国际关系的未来走向产生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国家的命运都息息相关、休戚与共,整个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6 〕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享有充分的人权是世界各族人民的价值追求与崇高理想,尊重、保障和实现人权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呼声和普遍共识。
一个国家人权事业的进步离不开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也依赖于各国的和谐共存。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一直积极参与国际人权事务,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各项国际人权事务中均有出色的表现,有力推动了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然而美西方国家无视中国人权的真实状况,多次蓄意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搞反华提案,无端攻击中国侵犯人权,粗暴干涉中国内政。
中国对此予以强烈的回击,并在大多数主持正义的国家支持下,连续挫败美西方国家的反华提案。特别是这些年来,我国开始转被动为主动,积极发声,不仅发布了多份人权报告和人权白皮书,还连续制定出台了四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并且还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权理念,得到了广大国家的认同,国际涉华人权舆论在向我国有利的方向转变。中国连续挫败美西方国家的反华提案,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树立了信心; 中国为国际人权事业所作的积极贡献以及所坚持的原则,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肯定与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参与推动国际人权发展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积极和开放的态度。2017 年 12 月 7 日,习近平主席在致首届“南南人权论坛”贺信中指出,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占 80% 以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权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国情,因此,人权事业的推进也只能按照各国国情和人民需求来进行。中国人民愿与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共同合作,共促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7 〕现阶段美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人权话语体系是不整全的人权话语体系,广大发展中国家都希望中国能够带领大家打破美西方国家的人权话语霸权,重构国际人权话语体系,以维护国际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 二) 国内背景: 人权实践和理论的新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
1. 中国人权事业建设取得全面新进展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迅猛,中国在促进国内人权保障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在推动国际人权治理层面发挥了重要作用。〔8 〕随着中国政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推进人权事业发展,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中国人民的发展权利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实现。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中国人民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人权和幸福。与此同时,“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更是开创了中国人权保障实践的新局面。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人权事业的全面推进破除了制度性障碍。实行全面深化改革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为我国争取国际人权话语权提供了制度自信; 二是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了中国人权保障法治化的基本框架。中国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中,将人权保障贯穿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人权法治化保障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坚持推动人权的法治化保障,将法治作为人权保障的路径,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和自由得到了更加切实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也越走越宽广; 三是全面从严治党为人的自由权利的实现奠定了“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面从严治党从执政层面为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发展权利的平等实现及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提供了切实保障; 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更高水平的人权保障奠定了实践基础。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奋斗,当前我国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必将在更高水平上保障中国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中国政府秉持人权保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不断加强人权保障力度,持续推进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制定、实施与评估,到目前为止已经先后制定、颁布、实施并如期完成了三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2021 年 9 月 9 日,中国政府继续发布了第四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确定了 2021—2025 年国家尊重、保护和促进人权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实践性和行动性,其制定、实施和如期完成,不仅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亦能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同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权发展事业也发生了重心转移,更加注重人权的平衡充分发展,保证人权发展理念、发展布局和发展格局朝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发展权利需求的道路前进,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 中国人权理论研究获得发展新契机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展开人权问题大讨论时,邓小平就指出: “什么是人权? 首先一条,是多少人的人权? 是少数人的人权,还是多数人的人权,全国人民的人权? 西方世界的所谓‘人权’和我们讲的人权,本质上是两回事,观点不同。”〔9 〕
1991 年中国第一份人权白皮书《中国人权状况》首次公开讨论了中国的人权状况,讨论人权的禁区从此得到解放,人权思想开始空前活跃。在中国的人权保障实践稳步发展的同时,中国自己的人权理论研究也在不断增强,人权实践成果丰富的同时,人权理论研究也在不断创新。中国在经历了人权“姓资”与“姓社”大讨论之后,推动人权保障在理论上已经达成共识,学界在人权概念、人权属性、人权主体、人权与权利、国际人权公约、人权与主权、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西人权观念比较、中国传统人权思想、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等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研究,先后涌现出了一系列优秀研究成果。〔10〕
2004 年“人权入宪”后,中国学界更是掀起了人权研究的热潮。此后,中国人权理论的研究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总结历史和结合现实,从本国的历史和国情出发,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积极培育符合自身发展的人权理念,从而形成了根植中国大地、契合中国发展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的人权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大后,更是全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新理论。2019 年 9 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为人民谋幸福: 新中国人权事业发展 70 年》人权白皮书,其中第二章就总结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其基本点包括: 人权是历史的、发展的; 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 人权是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的统一;整体推进各项权利是人权实现的重要原则; 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检验人权实现的重要标准; 公正合理包容是国际人权治理的基本原则;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权的最高价值追求。〔11〕同时,国家大力鼓励和支持人权教育与研究,先后分两批次在高校成立了 8 家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12〕并且在 2020 年底又再次新增加了6 家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13〕
目前,在有关高校已累计设立了 14 家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这些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在人权理论研究、教育培训、资政建言、交流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总的来说,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人权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已经为中国特色人权话语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权的新实践、新理念为中国特色人权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全新素材。党的十九大确认了“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新时代中国特色人权话语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方向。
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丰富的、深刻的人权内涵更是为中国特色人权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导。只有在中国特色人权话语的传播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国内民众和世界各国的反应,并根据传播的效果来研判中国到底应该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权话语体系,然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这样一来,必将能够构建出内容全面、逻辑严谨、层次清晰、解释力足、实践性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人权话语体系。这也将对今后中国人权事业的具体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引作用。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人权话语对外传播的挑战因素
中国虽然在人权事业建设上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在人权保障中也形成了一系列的理念、认知,并向国际社会提供了人权保障的中国模式,但是当前中国在对外传播自己的人权话语时仍处于很大的被动地位,这其中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需要对此进行全面分析以提供应对方案,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中国特色人权话语对外传播中仍处于被动地位的现实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们党的带领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挨打”“挨饿”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得到根本解决。
中国向来是礼仪之邦,文明大国,因此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比较内敛、矜持、含蓄和低调的风格。受此影响,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中国虽在人权事业的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基本上都仍仅是停留在“只做不说”或低调地“做多说少”的层面,“做”与“说”之间存在明显失衡。加之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国官方对人权概念的理解不足,对人权概念“过敏”,这些都导致了中国人权话语不能得到很好地表达,不能很好地将我们做得很好地说出来,人权主张及成就难以被外界认知,这无形中制约了中国人权理念的对外传播,进而导致中国在国际人权对话中发声不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认识到在人权领域上,不能只做不说,认识到中国的人权理论和成就需要让国际社会都能知晓并理解,需要通过不同的形式和让人听得懂的话语推广出去,并且在这过程中还要对人权概念注入中国元素进行阐释,〔26〕积极传播和推介中国人权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成就,不仅要让世界听得懂、听得明白,更要听得进、听得信中国的人权话语。合理的人权话语表达方式,是人权话语体系产生影响力的重要保障。因而,人权话语权所要形成和塑造的,不仅是在人权领域要“说话”,还要“有逻辑有层次有体系地说话”,并且更为重要的是,所说之话要有影响力,不仅有人听,还要能令人听之信服,达到言听笃行之效。
近些年来,我们也在不断地加强中国特色人权话语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国际上了解和理性看待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人越来越多,为中国人权成就点赞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权话语在对外传播中有时仍会出现有理说不出、说不清,说了没人听,听了没人信,信了传不开的被动处境。
之所以出现这样局面,是因为我们的人权话语在对外传播的叙事方式上仍比较传统、保守、不够生动,缺乏传播艺术,我们所讲的与他们想听的没能很好地有机结合,缺乏情感上的共鸣。习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多次强调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好一个故事胜过万千大道理。当前,我们在讲中国的人权故事时,还仅是停留在平铺直叙讲事实的层面,没能很好地将形象、情感、道理融入其中,特别是没能很好地传达出故事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人权话语对外传播的可行路径
新时代中国特色人权话语的传播方向包括两大部分: 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二者互相依存,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缺一不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对内传播好人权可以为对外传播人权增加资格、底气和自信。对内传播人权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宣传教育培养国内民众关于人权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传播人权的主要任务是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人权真实情况的了解,树立和维护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争取在国际社会的人权话语权。
结语
当前,中国已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人权发展路径,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有资格、有底气地向世人讲述什么是中国真正的人权。下大气力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人权话语的对外传播,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人权话语权,正成为新形势下中国特色人权话语对外传播工作的着力方向。在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人权话语对外传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向世界各国讲好中国的人权故事,讲中国人权好故事,传播中国人权好声音,使他们更好地对中国的人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国际上,我们不仅要展示我国在人权事业上所取得的伟大发展成就,更要在国际人权舞台上立自己的人权理论,擅于用中国人权话语讲好中国的人权故事。
同时,我们既要敢于开放,也要积极传播,不仅要敢于开门迎客,让世界各国人民到中国来真正了解真实的中国人权状况,更要积极主动上门传播中国的人权理论和实践成就,理直气壮地同世界各国开展人权对话与交流。正如习总书记强调的: “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 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 ”〔33〕所以,中国的人权故事,我们不仅要讲,而且还要大声地讲,反复地讲,有底气、有自信地讲,大张旗鼓地讲,让世界读懂中国的人权、了解中国真实的人权状况,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立体的、全面的中国人权。就当下而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我们必须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人权话语的对外传播,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以提升中国国际形象,提升中国国际人权话语权,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人权新秩序。
作者:覃恩杰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30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