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俄乌冲突以来,美欧对俄罗斯动用了包括 SWIFT 等一系列金融制裁,给俄罗斯和全球经济都造成了相当的影响。我国金融业面对俄罗斯受到的制裁,应当未雨绸缪。首先,我国要在跨境支付领域不受制于人,一方面要在巩固 CIPS 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参与者的覆盖
摘 要:俄乌冲突以来,美欧对俄罗斯动用了包括 SWIFT 等一系列金融制裁,给俄罗斯和全球经济都造成了相当的影响。我国金融业面对俄罗斯受到的制裁,应当未雨绸缪。首先,我国要在跨境支付领域不受制于人,一方面要在巩固 CIPS 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参与者的覆盖面,另一方面要利用数字货币等工具打造去中心化的跨境支付手段。其次,我国要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话语权,通过加强资本市场建设,特别是碳市场建设,努力促成人民币成为碳排放的定价货币。再次,我国要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金融业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方向,特别是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最后,着力扩大内需不容忽视养老需要,我国要大力发展养老金三支柱体系,积极探索第三支柱与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间的互相促进。
关键词:俄乌冲突;SWIFT;跨境支付;数字货币;碳市场;双循环;小微企业融资;养老金;第三支柱
自今年 2 月俄罗斯在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幅升级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甚至不惜投下了“金融核弹”——宣布将俄罗斯部分 银 行 排 除 在 环 球 同 业 银 行 金 融 电 信 协 会(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Telecommunications,SWIFT) 系统之外。这轮制裁致使俄罗斯出口受到冲击,拖累了俄罗斯经济,加剧了卢布汇率的贬值压力和俄罗斯主权债务的违约风险,进而导致全球能源价格上行和股票市场波动。俄乌冲突也给我国金融业上了一课,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一、SWIFT 简介
SWIFT 是一家国际银行间非盈利性的国际合作组织,于 1973 年 5 月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成立,初始成员是来自 15 个国家的 239 家银行。SWIFT 是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报文体系已成为国际间金融信息数据交换的标准语言,目前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美国纽约和中国香港分别设立信息交换中心以覆盖欧洲中东非洲地区、美洲地区和亚太地区三大区域,共计覆盖了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 1000 多家金融机构。2021 年 SWIFT 总计处理的金融信息数量高达 106 亿条,日均处理报文超过 4200 万条,划拨资金以万亿美元计算。
截至 2022 年 1 月,SWIFT 系统中美元、欧元、英镑、人民币的支付业务占据前四,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 39.92%、36.56%、6.3% 和 3.2%a,虽然仍以美元和欧元为主导,但人民币占比有所上升。SWIFT 本身并不是清算机构,不管理客户的账户和资金,跨境资金的清算由各个币种的清算机构完成,如处理美元跨境清算的 CHIPS(纽约清算所银行间支付系统)和欧元跨境清算的 TARGET2(泛欧实时全额自动清算系统)。
然而由于信息传输是进行清算的前提,SWIFT 成为国际支付清算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尽管 SWIFT 反复声明其独立性,但却难以真正独立决策。SWIFT 作为设立在比利时的公用事业组织,受到比利时和欧盟的双重监管。并且自“9•11”事件后,美国以反恐为名逐步加强了对 SWIFT 的管控,并于 2011 年正式开始对 SWIFT 系统的数据实行监控。自此以来,由于受到美国的施压,SWIFT 先后大面积终止了与伊朗和朝鲜的金融通信服务。美国曾经两次胁迫 SWIFT 切断与伊朗的通信联系。
2008 年,美国以核扩散为借口对伊朗发起金融制裁,禁止伊朗的金融机构使用 CHIPS 开展美元交易结算,直接切断伊朗使用美元参与支付清算,迫使伊朗与美元脱钩。美国在 2012 年进一步推动欧盟通过了第 267/2012 号法案,该法案禁止 SWIFT 等专业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向受到欧盟制裁的伊朗银行提供服务。 SWIFT 因此切断了 30 家伊朗银行的跨境金融通信渠道,使得伊朗被迫成为“金融孤岛”, 严重打击伊朗的石油出口贸易,进而引发伊朗汇率暴跌。
美国通过 SWIFT 对伊朗进行的金融制裁普遍被认为是将伊朗重新拉回伊核协议谈判的重要工具,最终伊核协议在 2015 年重新达成,伊朗金融机构才得以在 2016 年 1 月重新接入SWIFT。2018 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单方面退出了伊核协议,并要求 SWIFT 切断与 SDN 名单中的伊朗银行间的联系。美国单方面的制裁行为并未获得联合国安理会和欧盟的支持,但由于美元在 SWIFT 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SWIFT 接受了美国政府的要求,重新切断了与被纳入 SDN 名单中的伊朗金融机构间的联系。美国对朝鲜的 SWIFT 制裁则更为彻底。2017 年,美国以朝鲜核问题为理由,利用SWIFT 网络对朝鲜实施金融制裁。朝鲜的国家代码被从 SWIFT 系统中删除,相当于在世界的金融通信体系下已经不存在这个国家了。
二、推动央行为核心的跨境支付系统建设
面对 SWIFT 在金融信息传输领域的垄断,以及美欧时不时地以此为要挟,世界各国的跨境金融安全笼罩在 SWIFT 的阴影之下。因此自主可控的跨境支付系统建设成为摆在各国央行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次冲突的主角俄罗斯在面对 SWIFT 的威胁时就不是坐以待毙的。自 2014 年克里米亚事件开始,美国多次威胁将俄罗斯金融机构踢出 SWIFT 系统,俄罗斯便自此开始构建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以作为 SWIFT 的替代方案。根据俄罗斯央行公布的数据,参与 SPFS 系统的金融机构超过 400 家,包括了至少 331 家境内银行,还有来自白俄罗斯、亚美尼亚等地的 23 家外资机构。
2020 年,SPFS 的流量翻了一番,月均消息传输量达到200 万条,国内转账的 20% 以上通过 SPFS 完成。a 但目前看来,SPFS 的参与机构仍是以俄罗斯的银行为主,而在俄罗斯经营的一些主要外资银行,如联合信贷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等都没有加入,这就导致其在替代 SWIFT 方面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出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考量,同时为了减少人民币跨境清算对 SWIFT 的依赖,我国央行也适时推出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CIPS)。CIPS 系统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开发的独立支付系统,为境内外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提供资金清算与结算服务。该系统始建于 2012 年 4 月,分别于 2015 年 10 月 8日和 2018 年 5 月 2 日完成了一期和二期的正式投产,目前已全面支持净额结算模式,并为“债券通”结算业务提供了现券买卖、发行承销、债券回购等业务支持。
CIPS 系统类似于美国的 CHIPS 系统,为本币提供跨境资金清算。清算方式采用代理清算模式,即一部分通过审核的机构可以直接参与 CIPS 的清算,而其他机构则需要通过 CIPS 的直接参与者进行间接的代理清算。虽然 CIPS 是清算系统,但是 CIPS 与我国境内的大额支付系统等类似,将报文系统的信息流与清算系统的资金流同时纳入处理。对于 CIPS 的直接参与者,可以通过专线也可以其他方式(SWIFT)接入 CIPS,也就是说选择专线接入方式的直接参与者无须再通过 SWIFT 系统就可以完成跨境人民币的清算与结算。不过对于间接参与者,仍需要通过 SWIFT 来建立与直接参与者的联系,进而完成CIPS 的清算与结算。截至 2022 年 2 月末,CIPS 系统共有全球 104 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与者 1288 家,其中直接参与者 76 家,间接参与者 1212 家。
CIPS 的境内直接参与者包括了我国的主要银行和金融基础设施(中债登、上清所、中证登、银联、网联、香港金管局等),以及一部分外资银行的中国子公司, 境外的直接参与者则全部是中资银行在海外的分支机构。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CIPS 的交易规模与日俱增。 2021 年,CIPS 的业务笔数达到了 334.2 万笔,业务金额达到了 79.6 万亿元,分别较 2020 年上升了 51.5%和 75.8%;日均处理规模也分别达到了 1.34 万笔和 3 184 亿元。CIPS 的建立一定程度降低人民币跨境清算中对 SWIFT 的依赖,提高了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跨境清算与结算的效率,扩大了人民币的使用规模和范围。
然而目前 CIPS 仍有一些尴尬之处。首先,CIPS 目前的境外直接参与者全部是中资银行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并没有纯粹的海外机构。由于 CIPS 当前的策略以拓展清算账户体系为主,也就是吸纳尽可能多的参与者(包括直接参与者和间接参与者),因此为了减少机构的转换成本,吸引更多机构参与, CIPS 的报文体系兼容 SWIFT 报文体系,并且海外参与者的实际报文体系还以 SWIFT 为主,从而提高 CIPS 的接入率。目前 CIPS 还处在需要借助 SWIFT 来开拓市场的阶段。其次,CIPS 的规模增速虽然很高,但是总的体量还稍显不足。从日均处理笔数上可以看到,当前 CIPS 的处理量依然不到 SWIFT 的 2%,远不足以与 SWIFT“扳手腕”。因此 CIPS 目前尚不具备完全替代 SWIFT 系统的能力,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 CIPS的宣传,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加入 CIPS 体系,进一步提升 CIPS 的处理规模。特别是吸引纯粹的海外机构成为 CIPS 的直接参与者,更全面地覆盖全球的金融系统,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
三、推动数字货币的去中心化跨境解决方案
除了推动跨境支付系统的建设,数字货币也提供了另外一重解决方案。数字货币的核心是区块链,也就是一系列称为区块的信息存储单元按照它们各自产生的时间顺序所组成的链条,这个链条被保存在区块链系统中所有节点服务器上,只要区块链系统的所有节点不同时停止服务,整条区块链就是安全的。区块链中的信息如果需要修改,根据不同的共识机制通常要有半数以上算力(POW 机制)或权益(POS 机制)的同意,而这些算力或权益可以认为是掌握在不同的主体手中,因此区块链中的信息极难篡改。
区块链的另一大核心优势是去中心化,不是只由一个节点去维护和存储这条区块链,而是要将这条区块链分发给所有的节点,每个节点都有一份完整的账本,节点之间可以互相验证账本的准确性。因此也就诞生了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跨境支付结算的网络,例如瑞波网络等。瑞波网络(Ripple)于 2012 年创立了基于区块链的 Ripple 协议(Ripple ProtocolConsensus Algorithm,RPCA),可以为用户提供任意币种的实时跨境支付清算服务。目前已有 55 个国家的 300 多家金融机构加入了瑞波支付网络,a 其中不乏一些具有地区影响力的传统银行,如泰国暹罗商业银行、汇丰集团旗下的沙特英国银行(SABB)等等。但是由于受到监管制约,瑞波网络在我国难以推广。因此,更为可行的方案是由监管方央行直接主导基于官方数字货币的区块链网络。
2018 年,时任央行行长的周小川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金融改革与发展”主题记者会上首次提出了“DC/EP”(Digital Currency / Electronic Payment,数字货币 / 电子支付)的概念 a,之后在央行的主导下“DC/EP”的推进明显加快。截至目前,我国的官方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试点已经形成“10+1”格局,即包括 10 个试点地区(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及北京冬奥会场景,基本涵盖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西部、东北、西北等不同地区。根据 2022 年 1 月18 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的介绍,截至 2021 年底,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 808.51 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 2.61 亿个,交易金额 875.65亿元。
b 试点有效验证了数字人民币业务技术设计及系统稳定性、产品易用性和场景适用性。因此在今年 3 月,央行计划将数字人民币试点进一步扩展到天津、浙江(杭州、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等)、福建(福州、厦门等)、广州、重庆等地区。数字人民币的阶段性试点成功也给予了央行信心,可以利用这一工具来开展去中心化的跨境支付结算。在 2020 年 12 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官网发布了总裁余伟文的一篇题为《金融科技新趋势——跨境支付》的文章,这其中便透露了香港金管局正在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研究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境支付的技术测试。
c 而在 2021 年 4月 1 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问题时提到,在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的支持下,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香港金管局、泰国中央银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联合发起了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CBDC Bridge)的研究项目,旨在探索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央行数字货币对跨境交易全天候同步交收。d 根据研究成果,各参与方将评估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在跨境资金调拨、国际贸易结算及外汇交易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由多国央行主导的,基于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的跨境支付结算网络已经有了一定的雏形。这一网络大致可以认为是一个由通过各国央行审批下辖银行所构成的联盟链,参与的银行可以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完成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跨境交易结算。
四、积极优化资本市场与碳市场,提升人民币的国际话语权
除了打造各类跨境支付清算途径以外,进一步拓展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力,努力提升人民币的国际话语权也是提升我国跨境金融安全的重要一环。首先是推动外汇储备货币的多元化。这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提升人民币作为各国官方外汇储备货币的占有率。自 1944 年《布雷顿森林协议》签署至今,美元一直是全球份额最大的外汇储备货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2021 年底美元占世界各国官方外汇储备货币的 58.81%,远远超过排名第二的欧元 20.64% 的占比。
除了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外,美元受到全球各国信任的另一个原因是,作为美元发行方的美联储所宣称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压力的影响,只依赖经济原则和数据行事。不过随着美国频繁使用金融制裁这一武器,各国意识到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受到威胁,导致美元开始面临全球的“信任危机”。进入 21 世纪以来,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所占份额呈现了下降趋势,从 2000 年的 71% 下降到 2021 年的不足 59%,这背后体现的正是各国央行推行的外汇储备多元化。值得注意的是,美元流出份额的近四分之一流向了人民币,人民币在 2021 年底的全球外汇储备占比中达到了 2.79%,人民币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不过这与我国经济体量的全球占比尚不匹配。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我国2020 年的 GDP 全球占比达到 17.37%,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我国 2020 年进出口贸易的全球占比分别达到了 14.19% 和 10.50%,与这些数字相比,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的占比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我国的外汇储备结构也要进一步推行多元化。国家外汇管理局几乎没有透露过我国的外汇储备结构,仅在 2018 年的年度报告中披露了 1995 及 2014 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结构变化,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占从1995 年的 79% 下降到了 2014 年的 58%。由此可见,我国的外汇储备多元化是走在国际前列的。但是我国目前外汇储备中的美元占比依然过高。我国应该进一步降低美元在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增加黄金储备和石油及其他大宗商品储备,转向多种形式混合的外汇储备模式。
其次是通过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吸引离岸人民币投资,增强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力。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20 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 28.39 万亿元,其中,经常项目收付金额为 6.77 万亿元,占比 23.8%;资本和金融项目收付金额 21.61 万亿元,占比76%。具体而言,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跨境融资收付金融分别占资本项目收付金额的17.7%、 76.4% 和 4.3%。从历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趋势可以看到,经常项目也即贸易结算带来的人民币跨境收付规模虽有所扩大,但更主要的增量规模来源于资本和金融项目,尤其是证券投资。离岸人民币投资我国境内资本市场重要载体 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同样快速增长,RQFII 的投资额度自 2011 年初始获批时的 200 亿,增长到了 2019 年 9 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取消额度限制时的 6933 亿,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55.8%。RQFII 的覆盖范围也在快速扩大,参与 RQFII 的国家与地区也从初始的中国香港扩大到外管局取消试点地区限制时的 20 个,境外投资机构共计 222 家。而随着外管局取消 RQFII 的投资额度限制以及试点国家和地区限制,境外投资机构可以更为便利地投资境内证券市场。
五、打造“双循环”发展格局,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
近年来,西方主要国家民粹主义盛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逆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因此我国在努力打通国际循环的同时,提出了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做出的重大调整完善,是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因此国家不断强调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方向,然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却被频繁提及。
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 2018 年第十届陆家嘴论坛上发表的主旨演讲《关于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几个视角》就提到,截至 2017 年末,小微企业法人约 2800 万户,另外还有个体工商户约 6200 万户,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贡献了全国 80% 以上的就业、70% 以上的发明专利、60% 以上的 GDP 和 50% 以上的税收。a根据央行的统计,自 2018 年以来我国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新增贷款金额和占比不断提高,2021 年共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 4.13 万亿,占比达到了所有企业新增贷款的 34.4%;普惠型小微企业授信主体超 4400 万户,占比达到约 29%。
可以看到,虽然小微企业取得贷款的比例不断提高,但与小微企业对我国实体经济所做出的贡献比例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我国的银行类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并将更多的小微企业纳入普惠金融的授信面,努力让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力度真正与其贡献度相匹配。
六、结论
面对国际社会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经济逆全球化浪潮席卷,我国已经制定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俄乌冲突以来美欧对于俄罗斯的种种金融制裁,也给我国金融业敲响警钟,坚定信心贯彻落实“双循环”这一新发展理念,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方面要畅通国际循环,这就要求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安全保障。首先,我国必须加强跨境货币支付清算的安全保障,不仅要加强 CIPS 体系的宣传与建设,同时也要在数字货币桥等领域打造多元化的跨境支付手段。其次,我国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使人民币成为全球重要的投资货币,这就依赖于扩大境内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境外合格投资者的参与。尤为重要的一点是,我国要抓住“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历史机会,建设起全球性的碳交易市场,努力促成人民币成为碳排放的定价货币,提升人民币的国际话语权。
另一方面要强化国内大循环,金融业要发挥资源配置和资金交互的枢纽作用。首先,我国要强化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决心,重点着力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上,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实现小微企业融资的增量和扩面。其次,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养老需要不容忽视。我国要加快推动个人养老金账户体系建设,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养老金机构入市,真正建立起我国养老的三大支柱。努力解决好以上两点是建立起居民财富与实体经济双向促进的金融循环的关键。
作者:芮 萌 龚 铭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30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