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高中教育教学类职称论文发表(两篇)> 正文

高中教育教学类职称论文发表(两篇)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8-03-15 11:41

本文摘要:下面是两篇关于高中教育类职称论文范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项目教学法对数学教学的应用,通过多角度多理论方法的联合运用提升教学效果。第二篇论文介绍了高校教育学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论文就当前我国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以帮助人们认清我

  下面是两篇关于高中教育类职称论文范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项目教学法对数学教学的应用,通过多角度多理论方法的联合运用提升教学效果。第二篇论文介绍了高校教育学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论文就当前我国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以帮助人们认清我国教师教育现状。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项目教学法对数学教学的应用》

  摘要:中职数学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只是一种教学方法,需要充分意识到它的优势与操作方法,同时要注重多种理论方法的联合运用,提升教学的效果。具体操作上需要充分的依据实际情况展开,提供学生所需的个性化教学操作,优化最终成效。

  关键词:中职数学;项目教学法;应用

  一中职数学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

  中职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院校学生有一定差异,在学习能力上相对匮乏,缺乏学习自觉性与较高的智力水平,甚至较多程度上属于无法进入普通高中就读的落榜学生。随着我国中职院校在政策的鼓励下不断扩展招生数量,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也有持续下滑的趋势。尤其是当下普遍有大学就读潮流,每个家庭都尽可能的让学生能够持续读到大学毕业,而就读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属于家庭没有能力提供较好的就学条件,自身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困生群体。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力较弱的状态,同时没有培养起较好的学习状态与习惯,学习效率相对较低,学习成效差。甚至在数学的学习上处于盲目的死记硬背,无法做到灵活的运用,同时日常也没有足够的学习训练,对于知识掌握的纯属度欠佳。

  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价值没有充分的认识,缺乏学习动力。同时教学上没有严格的考核,对于学生学习的激励性不足,甚至没有对自身未来职业规划有清晰的了解。同时大部分学生更注重专业课学习,认为其他非专业课程的价值不大,不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中职数学学习中。较多学生认为数学知识只要掌握传统初中与小学的基本知识就可以,其他数学知识理论应用较少,缺乏实用性。

  (二)教师缺乏合宜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上,教师缺乏规范的教学考评引导,没有传统高中的升学压力,教学上相对松散。教学方式相对陈旧,没有充分意识到时代发展的变化,无法有效的通过学习喜爱与接受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更多的采用灌输式的方式将数学理论传导给学生,但是没有意识到学生接受能力有限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做充分的激活,更多的让学生进行沉闷传统的知识记忆,无法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无法关注到学生的兴趣,从而无法提升学习成效。师生之间也缺乏有效的沟通了解,教师无法有效的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与心理情况,从而无法有效的针对性学生情况做因材施教的教学。教学中也没有注重知识内容与学生不同专业情况做针对性结合,数学知识与现实结合度不足,或者缺乏对现实情况的理性运用,对现实运用的背景条件设置过于的理想化与不切实际,无法让学生更好的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与工作中。

  二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项目教学法最早源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学习理论,主要集中在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充分的理解,同时要在实际操作中去学习,而不是呆板的接受灌输性的理论知识教学。要让学习有一定的目标感,在朝着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不断的吸收知识与完善自身知识体系。通过项目为教学载体,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与能动性,有效的在项目学习中提升自我。

  三项目教学法应用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一)提升学习效率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较高的抽象性,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传统教学并没有将抽象的知识与具象的现实做有效结合,导致学生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没有有效的解析各种知识原理运用技巧与运用条件,学生在中职数学知识学习中无法有效的掌握知识内核,实际应用能力弱,甚至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而运用项目教学法,则可以更好的通过项目为载体来更好的训练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同时优化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升知识吸收的有效性。项目教学法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通过兴趣引导让学生对知识吸收有更强的理解渗透能力。同时更加注重对知识吸收技巧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运用方法,减少自我摸索导致的时间消耗,通过合理的教学规划让学生更快的掌握数学实用内容,提升实际运用能力。

  (二)督促教师提升教学质量

  传统教学方式相对枯燥沉闷,而采用项目教学法,更多的可以促使教师改善自身教学形式与手段,优化教学质量。充分的让教师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围绕学生的需求做教学开展,加强师生互动,促使教学更好的落实到实处。

  四中职数学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运用方法

  (一)注重项目选择

  中职数学中项目教学法应用首先需要做好项目的选择,项目本身并不是随意处理,需要充分依据学生情况与课程内容要求而定。要充分考虑项目可实施性、目标、成效等,要将项目与课程内容做紧密联系,让课程主体内容做项目的设计选择的基础。将有关知识进行项目构建,同时要注重项目本身操作的趣味性,做好师生沟通,依据学生的情况做好对应的安排。多涉及社会热点话题,多关联学生喜好的生活话题与娱乐话题。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趣味性、活跃性的教学安排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参与度。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项目教学的主要过程,教师更多处于引导与安排的角色,不可替代学生去处理。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开发想象与思维能力,能够依据现实情况做更多元化的思考与项目解决。让学生了解项目解决的复杂性、多样性,自发的寻找问题与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多分析、多总结,从中体会到知识更加深度的内容。在学生思维进入到一个死角后,需要给对应的点拨指导。对于学生间项目处理公有的问题要做好对应的提示,在项目执行前与执行过程中需要给与一定常识与技巧的提示,避免学生学习进入死胡同,让学生在前人经验技术的支持上更便捷更多的开发更强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让学生培养更为专业的学习能力与习惯。要保持项目教学较为开放的环境,要解放学生思想,避免传统死记硬背,要发挥学生对理论知识更为活跃的思考与想象。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有关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与可能性,自发的从中去理解知识与运用知识。不能单纯的依靠教师去全盘灌输,要发挥主动思考能力。

  (三)注重教学评价与总结

  项目教学法不仅仅集中在过程,更需要注重最终的成果评价与总结。评价工作要因材施教,甚至需要配合分层教学理论开展,依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做出差异性与针对性的评价。评价的目的主要是达到激励学生以及总结成果的功效,让学生在项目教学法的操作过程中有对应的积累,提升教学成效。要依据教学过程与成果做师生互动交流与讨论,让教学经验得到积累,有便于后续教学的开展。同时也是对学生更好的了解,学生也可以更好的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与方向。

  (四)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要注重多种理论知识的结合,应该充分意识到中职数学教学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多种教学理论与资源的结合,不仅仅是要运用项目教学法,更需要运用兴趣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的联合运用,从而优化整体教学效果。要意识到教学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做针对性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充分适宜学生实际需要。要让教学更加的趣味、实际,避免传统照本宣科的局限,提升实际生活的融入渗透,从而有效的让教学更为鲜活。教学方法是多样化,需要对学生与行业教学情况做个体化的设计。学校也需要做好对应多样化的评价,让教师的创新教学与优化教学行为得到认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上,从而达到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结束语

  中职数学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属于较为适用与先进性的教学方法,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同时也需要依据时代发展而不断的优化提升。在具体操作上要做好对时代的了解与学生的了解,这样才能发挥因材施教和与时俱进的效果,避免教学的陈旧与滞后状况,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杜菁菁.中职数学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究[J].新课程•下旬,2016,(5):124.

  [2]王雪娇.中职数学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5):200-200.

  [3]陆金菊.中职数学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6):105.

  [4]招林.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6,(2):66-68.

  作者:龙利香 单位:湖南省株洲市幼儿师范学校

  《高校教育学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教育政策,以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有一定的时间,从改革的效果来看,学生的教育现状有一定程度的改观,但在师资建设方面,还有待完善,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对教师的培养机制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教师培养制度的反思,理清教师培养与高校教育学课程设置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教学实践与教师教学技能之间的关系,使教师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教师在素质教育推广中的价值和作用。本文主要就当前我国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以帮助人们认清我国教师教育现状,重点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希望对高校教师培养体系的改革有一定参考价值,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质的新时代教师。

  关键词:教育学;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改革

  引言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日益密切,同时也加剧了彼此之间的竞争,特别是知识人才方面的竞争,这就使得教育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话题,而师资力量一直是影响教育教学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在素质教育推行中所起的作用更加突出,因此必须重视对教师的教育和培养。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在教师招聘环节已经有了很大的变革,教师的培养已经不再是师范院校特有的权利,很多非师范高等院校也成为培养教师的重要场所,面对这样的情形,对教师人才的教育培养体系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教师资源的质量。但从当前我国高校对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师教学实践状况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教师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的提升,进而对学生的教育和教学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针对对教师培养的教学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教育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分析

  1.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育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教育学课程设置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教育不仅是一项知识性工作、更是一项技术性工程,需要教师拥有一定的教学实践技能。但在很多高校中,并没有将教育学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这就大大降低了教育学课程在教师培养体系中的影响力,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因而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的专业基础不牢固,教育教学技能如何提高?再者,专业授课教师没有全面认识到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教育基本概念等教育理论的传授,忽略了教育学课程在培养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研究方面的功能,致使培养出的教师人才虽然知道该教给学生什么,却不懂如何将这些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对课堂的掌控能力也较差,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对学生的人才培养也会产生以一定负面影响。

  2.课程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落后,教学实践训练流于形式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之外,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但在教师的教育体系中,很多高校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教学大多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关注较少,教学方式多是“满堂灌”,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得不到有效激发,这样就容易使教学与时代脱轨,学生在成为教师以后创新能力也不会太高,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如此,高校在教学实践环节的设置也非常不妥,当前的高校一般在大三或大四才开展学生的实习工作,要求也不十分严格,很多学生只是将实习作为顺利毕业的保证,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这就使得教学实践停留在形式上,达不到真正的实践效果。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有充分的实践课时做后盾,但实际上,教育实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学生根本得不到实质性的锻炼,积累的教学经验也有限,毕业之后,还得重新适应。

  3.课程理论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不能有机结合,学科指导性严重减弱

  教育学课程是适用于所有学科教育的一般课程,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是帮助学生构建教育思维、培养教育能力的重要指导性课程,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学科,也要结合具体学科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从当前我国教育教学现状来看,教育学课程与专业学科教学并没有实现有效衔接,这就大大降低了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了学生对教育学理论知识的吸收,不利于教育思维体系的构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及时更新,对学科动态的把握不到位,再加上缺乏把教育学课程与专业课教学有机整合的实践能力。在进行学科教学时,就难免力不从心,使得教学效能减弱,影响人才培养效果,等到这些学生毕业之后进入教育系统内,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时,就会缺乏有效的指导。

  4.教育理论缺乏与中小学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

  众所周知,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知识素养,更要具备教育教学的技能和教学艺术。因为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会学生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更要以身作则,教会学生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才。所以,教师的教育理论必须与教学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标准,广大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素质教育观,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但从实际的教学状况来看,很多教师的教学理论基础非常薄弱,教学实践能力也有待提高,不能满足当代教育教学的需求。当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学科自身的不足,也有对教师培养的教育体制的问题,要打破这种局面,就必须综合各种因素,以加强教育学理论与中小学的教学实践为导向,全面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教育学课程与教学实践改革任重而道远,应采取有效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科学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从课程的性质上看,教育学应当是高校教师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教育类课程中的基础和灵魂。高校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念的培养与教育学课程性质和开设的质量有直接的联系。从教学目标的定位来看,既要有认知目标,又要有情感目标、态度方面的目标,还要有教育技能目标。教育学课程性质的明确,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定位,有重要意义。首先,它能够提高教育学课程的影响力,加强学校对教育学课程的重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它有助于专业课教师将教育学课程与专业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教育学课程的重要指导作用。再次,它能够加强学生对教育学课程的学习,从而加固基础教育思维体系的构建,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技能提供理论支撑。

  2.拓展教育理论课程的范围,提高未来教师的教育综合素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对教师培养体系的不断开放,为了保证未来教师的教育素质,这也对教师的培养机制有了更多元的要求。传统的教师培养机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课程的设置到教学理念,都应该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改革。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对教师的培养也应该更加开放,不断拓展教育课程设置,特别是教学实践课程,吸收国内外先进教育思维,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加强教育层面的合作与交流,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首先要拓宽教育理论课程的门类,更新学生的教育理念。如中外教育思想史、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比较教育等等。其次要开设教育方法论方面的课程,以提高教师工作的专门化、现代化水平,如教育管理学、教育科研方法等等。第三要开设教师技能技巧类课程,如教材研究、教育问题研究、教学技巧、电化教育技术等课程,使学生能尽快适应教育工作。第四要加强教育实践,切实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并保证教育见习的落实。

  3.加强与学科教学实践的结合,充分挖掘教育学课程的实践价值

  教育理论能够给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知识基础,为教学实践提供教育理念支撑,规范教学实践的行为,因此,教育理论对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教师专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师培养机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教师的需求,特别是教育学课程理论与专业课的实践活动逐渐疏离,一般的教育学理论对专业课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越来越小,这就给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4.加强高校教育理论与中小学教学实践相结合

  理论的研究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高校教育学课程的设置就是更好的研究教育理论,为以后的教学实践奠定基础,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并不尽如人意,很多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这是因为社会在不断发展,很多新问题、新挑战也会出现,而教育理论也应该与时俱进。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认知心理学、批判后现代主义等理论,充分发展为新的教师教育思潮。专业发展学校的改革实践有力地推动了美国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也为我国解决教育理论与中小学教学实践脱节问题提供了典范。因此,高校应该加强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让教育学理论在指导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完善,促使未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加强教学反思,在推动学科教育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教师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国家应该将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摆在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大对教师培养的投入,同时还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将教师的培养纳入到新课程改革的行动中去,实现同步发展,对教师培养机制不断革新,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关注教师培养的各个环节,从高校教育学课程的设置到中小学的教学实践,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革建议,在加强教育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学实践,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教师,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宛霞.高校教育学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改革势在必行[J].赤峰学院学报,2011,3(12).

  作者:陈丽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推荐阅读: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河北省教育厅主管,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正式学术性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15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