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程序设计课程的基础教学目标和考核评价> 正文

程序设计课程的基础教学目标和考核评价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8-04-19 16:18

本文摘要:这篇教学论文投稿发表了程序设计课程的基础教学目标和考核评价,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在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通过改革来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论文明确了应用型大学程序设计基础课教学的培养目标和途径,让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这篇教学论文投稿发表了程序设计课程的基础教学目标和考核评价,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在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通过改革来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论文明确了应用型大学程序设计基础课教学的培养目标和途径,让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景德镇高专学报

  关键词:教学论文投稿,翻转课堂,程序设计基础,教学改革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中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大致分为三类,分别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科性或单科性专业性应用型大学或学院、多科性或单科性的职业性技能型院校。[1]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强,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目前程序设计基础课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进度统一,不能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需求;内容多,课时少,多媒体课堂只能观看,不能适时操作,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②考核评价方式侧重于对知识技能的评测,难以准确评价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以及计算思维能力的掌握情况。根据教指委(2013—2017)2016年1月发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3]确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目前程序设计基础课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对程序设计基础进行了全方位改革,以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满足学生二级考试、各种大赛的社会就业需求。

  一、确定程序设计基础课教学目标与课程内容体系

  针对目前程序设计基础课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教指委(2013—2017)2016年1月发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3],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程序设计基础课教学目标,“通过更新(Up-date)学生的社会就业及专业本身所需要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提升(Upgrade)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即“双U”(Update&Upgrade)教学目标。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理念,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就业需求,通过调研与分析,确定具有专业特色的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理工科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的课程内容体系,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以传授二级考试知识点、培养计算思维方法和应用能力为主线,每章以引例为线索,贯串了最新二级考试的知识点和考点,讲解详细系统,通俗易懂,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每章最后都有综合应用,凸显程序设计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学生工程师认证、技能大赛、二级考试需求就业技能的“即时效应”,带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创新应用能力的“长远效应”。

  二、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不仅仅是能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个性化学习时间的一种手段,它更是一种全新的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的“混合式学习”方式,是在以“B-Learning”为标志的教育思想指引下,对课堂教学模式实施重大变革所产生的成果[4]。针对前面所述传统教学模式下程序设计基础课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共同制作的系列“微课”资源共享,比网络上的其他视频更有特色和针对性,并且可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平等的、授课质量更高的教育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实现个性化学习,有助于对不同专业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采取差异化教学,有效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整体教学效果。实现了“双主”教学理念,让学生自主地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翻转课堂”的知识内化环节,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提升(Upgrade)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有助于实现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双U”教学目标。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将改变目前传统程序设计基础课教学现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它充分体现了“双主”教学理念,为实现程序设计基础教育的“双U”教学目标提供了保障。2016—2017年第2学期,在智慧树平台建立配合翻转课堂教学的《程序设计基础(VB)》教学网站,网址为:网站上传了全部教学团队录制的15分钟左右的微课和习题等,通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课前通过智能手机观看微课,自主学习。为了约束和管控学生观看微课,在微课中设置了弹题,并能看到每个同学观看微课的进度。在观看微课时,只有答对了弹题,才能继续往下进展。

  当发现有的同学看微课的进度没有进展,可发消息提示,督促学生自主学习。为了评测学生观看微课自主学习的效果,每章都设有章测试,测试成绩作为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20%。图1是第4章控制结构部分学生的章测试成绩分析图表。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后,在课堂上可进行知识点的串讲、问题讨论、习题讲解和进一步提高,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教学团队通过一学期的翻转课堂模式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受到了学校领导和专家的好评,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认可。课程结束后,有30%的同学报考全国计算机VB二级考试,并且通过模块大作业的综合训练,综合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采用“多维一体”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它将督促学生巩固复习所学知识,也将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起到导航作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所以,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要考核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加强各个教学环节的管控。采用基础知识测试+综合应用能力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既能督促学生掌握课程中应掌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基础知识测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了避免期末突击应付考试,以满足学生工程师认证、技能大赛、二级考试需要为引擎,围绕着工程师认证、技能大赛、二级考试考点,采用网络考试的方式,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模块考试(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常抓不懈的督促作用,为综合能力的测试打好基础。而综合能力的测试通过提交模块设计大作业的形式,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程序设计方法的掌握程度。学生期终成绩=课堂成绩×70%+平时模块大作业(3次)×30%,课堂成绩=(微课学习+章测试)×30%+期末统一监考考试×70%。

  四、结束语

  经过两年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程序设计基础课教学改革实践,明确了应用型大学程序设计基础课教学的培养目标和途径,在培养了学生计算思维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满足了学生二级考试等社会就业需求,以满足学生二级考试等“即时效应”带动了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长远效应”,成效明显。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3):5-9.

  [2]李凌霞.“慕课+翻转课堂”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6):136-138.

  [3]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07):5-16.

  作者:孙中红 翟金刚 王刚 刘启明 单位: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推荐阅读:《景德镇高专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6年,由景德镇高专主办。本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传播和积累一切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16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