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高中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成绩,还关系到学生理性思维的形成。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随着物理教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物
摘要: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高中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成绩,还关系到学生理性思维的形成。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随着物理教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物理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思维能力;培养方式
开展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在知识讲解的基础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思维能力加以训练和培养,以保证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积极地启发和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其积极地深入思考,逐步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或者求异思维,即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通过比较、扩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高中物理有着较强的系统性、理论性、综合性和实验性。如果只依靠教师传授相应的知识,讲解有关的例题,那么学生就很难形成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思维模式,容易导致解题思路单一、套用公式的现象,很难做到举一反三。如果能采用发散性思维对问题加以思考,那么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来看,可通过这几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激发兴趣法
高中物理学科的知识内容比较多、范围也比较广,很多物理定律都很抽象,从而导致一些高中生对物理产生畏难心理,缺少学习的兴趣。对此,教师要积极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形式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比如,在讲授有关物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联系日常生产生活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真深入地思考,使其思维能力活跃起来,通过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比如,在讲解重力知识时,就可以问问学生去过游乐场吗?在坐海盗船和一些高空设备时,上升和下降有什么不同感觉?如此激发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就更加顺利了。
2.实验引导法
物理学科的实验性特征是十分显著的。对于物理课的学习,实验过程是所需具备的课堂辅助,如果缺乏了实验辅助,课堂教学的氛围就会出现枯燥、乏味的现象,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发散性思维也是建立在多样化的实验情境下的,注重物理學科中的实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的思路更为灵活,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为深刻的领悟,有利于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3.习题培养法
物理教学中习题教学很重要,通过习题能够有效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高中物理习题的重要特征就是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解,就是一个题目可通过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解法或思路进行解答。部分物理习题通过常规思路很难解答出来,这时候如果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可能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多变就是在学会相应题目解题方法的前提下,题目已知条件变化或对题目进行相应的拓展和延伸,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地变化思维,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思考进行解答。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能够充分地训练学生触类旁通的思维,从而提高其发散性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培养抽象思维,重点要在形成物理概念和建立物理规律的教学中完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高中物理主要还是研究力、光、电、热、原子等物理现象,而物理概念是这些现象中某一类的共同本质属性的反映,物理规律是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得到的。所以,重视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关键是抓住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引入”和“推导”。如果教师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计、引入和推导,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引入”的方法有:实验引入法、类比引入法、现象引入法、问题引入法和逻辑推理引入法等几种方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点都是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概括,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使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和提升。
比如问题引入法,教师设计一些同教学内容联系密切的想象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形成思考和探究的习惯。比如,在讲解“机械振动”的知识时,向学生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假设沿着地球的两极钻出一个洞,在某个物体由北极没有初速度地落入到这个洞后,会进行怎样的运动?这是一个非常大胆富有科学想象的题目,学生们听后都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从而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激烈讨论,产生多种答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维 使学生们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及振动条件,运用相应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找到准确答案。通过这样的讨论,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积极性空前高涨,思路大大地拓宽,在潜移默化中有效提高了抽象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应用逆向思维
应用逆向思维,可以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人们的思维活动,按照思维程序的不同,一般分为两种:按事物发展的过程先后,从起因分析推断事物发展的结果,称为正向思路;按相反的程序称为逆向思维,即从事物发展的结果追溯起因。可从五个方面进行逆向思维:研究对象的逆向思维;条件的逆向思维;思维程序的逆向思维;因果关系的逆向思维;光路可逆的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在物理教学中处处时时都可进行,并结合正向思维开展,这样促进创新思维的效果会更好。
2.采用开放式教学
改革传统教学,适当地采用和引入一些更具发散思维的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按照“马登理论”,学习的本质就是鉴别,又由于鉴别依赖于对差异的认识,因此,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扩展变异维数。由于开放题不仅具有多种可能的解答,也具有多种可能的解题方法,因此开放题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就有效地拓展了学习空间。此外,物理教学也要由“封闭型”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
3.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知识同日常生活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所此开展物理教学的时候,要想有效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水平,物理教师就必须积极联系实际生活。如讲授“研究平抛运动”这项知识时,教师可以把该知识内容同抛铅球相联系起来,利用同实际生活的联系,不仅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还能够奠定良好的物理实验学习基础。
作者简介:刘永刚,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中物理。
推荐阅读:《现代应用物理》(Modern Applied Physics)期刊是由西北核技术所创办、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和国防工业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物理类学术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19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