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内容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永恒主题。 深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以爱国主义思想理论为核心、以典型爱国事迹为切入点,注重依托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时代文化中的爱国元素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深化国家认同。 【关 键 词】文化; 爱国主
【内容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永恒主题。 深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以爱国主义思想理论为核心、以典型爱国事迹为切入点,注重依托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时代文化中的爱国元素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深化国家认同。
【关 键 词】文化; 爱国主义;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处、最根本、最永恒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同志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 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1]作为人才培养基地,高校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一环。 2019年1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南开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充分强调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其中,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占网民整体的46.8%。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阵地。 在网络语境下,爱国主义教育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3]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就需要重视爱国文化元素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引领力,提高当代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同感。
教育论文范例:立足新时代辅导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实践研究
一、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核心,增强思想性和引领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出重要指示。
(一)根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关于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关系,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4]一方面彰显了爱国主义教育对于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民族历史和文化元素对于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 只有深深扎根在中华民族的灵魂血脉中,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才是独特、鲜活且具体的。
(二)本质: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辩证统一
关于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4]这就意味着,当代爱国者也应当是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一代人,突出强调了厘清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三者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重要性。 “凝聚爱国主义共识必须有文化认同这个承接面。 ”[5]换言之,坚定“四个自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切面,注重培育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认同成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内容之一。
(三)外延: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有机结合
关于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关系,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 ”[6]尤其是在全球化趋势下,立足于国内外形势发展、坚持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有机结合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因此,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深深扎根在民族土壤中,更要立足于世界之林,从国际视野的高度将当代大学生培养为忠诚的理性爱国者。
二、以爱国事迹为切入点,提升吸引力与感染力
(一)出发点:紧扣当代大学生群体特征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面向当代大学生开展的,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学生的实际需要,才能切实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话语体系呈现出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自说自话表达日趋明显、图像话语需求强烈的新特征。 [7]与之相对应,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也应注重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与互动性,围绕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特点、紧扣学生诉求,进而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参与度、接受度与认同度。
(二)着力点:实现宏大的爱国主义叙事“生活化”
政策方针、思想路线等理论论述通常具有高度抽象性与概括性,而当代大学生群体惯于接受的话语表达则多呈现出具象化、生活化的特点。 如何将宏大的爱国叙事具象为“接地气”的爱国行动就需要借助典型事迹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一是围绕学生关注的时事热点,以交流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爱国教育中来; 二是结合人民英雄的爱国事迹,树立榜样力量点燃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是借助“国庆节”等节日仪式,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爱国文化活动中来,通过培养爱国仪式感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三、以爱国文化元素为依托,强化传播力与影响力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如何更好地依托爱国文化元素凝聚当代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高度认同成为深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节点。
(一)丰厚滋养: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爱国元素,凝聚民族认同
习近平同志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当代大学生民族归属感、认同感与依恋感的重要路径,更是深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路径。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团结各族人民”、“心系国家命运”、“维护祖国统一”与“反对殖民侵略”五种情怀。 [8]厚植这五种家国情怀对于深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如何厚植家国情怀就需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爱国元素,通过传统节日庆典、爱国文化活动、爱国主题教育等方式营造浓郁的高校爱国文化氛围,引导当代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对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认同。
(二)信念源泉:结合红色文化中的爱国元素,深化国家认同
红色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烙印,传承红色基因对于实现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红色文化中的爱国元素开展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深化国家认同、坚定理想信念、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取得实质发展。 一方面,红色文化承载了党和人民的革命史、奋斗史和英雄史,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刻领会红色文化的魅力有助于强化其民族意识与爱国意识; 另一方面,红色文化是党和国家长期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障,结合红色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深化当代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三)发展脉搏:探索时代文化中的爱国元素,坚定文化自信
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时代的爱国主义内涵具有差异性。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时代文化的核心表现。 加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对于引导当代大学生将自身发展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自觉担当起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民族文化蕴含着时代文化的深厚底气,先进文化彰显出时代文化的发展脉搏。 探索时代文化中的爱国元素以深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形成文化自觉、深化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在互联网技术革新、国内外形势发展、价值体系多元化等多重挑战下,当代大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形式的接受度与认同度相对较低。 因此,更应当高度重视爱国文化元素,进一步深入开展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通力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合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使爱国主义成为全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力量、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01).
[2]华羽.把小我融入大我[N].光明日报,2019-01-30(02).
[3]赵华珺.以互联网思维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J].人民论坛,2018(24):122-123.
[4]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2).
[5]韩振峰,王蓉.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形成、内容及实践路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0(02):50-55.
[6]习近平.中国人有国际视野和胸怀将量力承担更多责任义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03-20(01).
[7]郝文斌,黄嘉富.提升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话语感染力[N].中国教育报,2019-09-19(05).
[8]刘宗武.用好思政课堂主渠道 培养大学生爱国之情[J].教育教学论坛,2017(36):34-36.
作者:钟淇棋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4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