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新时代高校专业教师的育人能力建设> 正文

新时代高校专业教师的育人能力建设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3-18 10:30

本文摘要:摘要:全面提升高校专业教师的育人能力,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是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有力抓手,是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坚实保障。作为高校专业教师育人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对学

  摘要:全面提升高校专业教师的育人能力,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是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有力抓手,是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坚实保障。作为高校专业教师育人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对学生的价值塑造是核心,知识传授是根基,能力培养是归宿。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高校专业教师的专业育人职责有待明确,育人意识有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有待夯实,思想政治素养有待提高;专业课程思政能力有待锤炼,育人方法有待改进。为确保实现专业课程的育人目标,全面提升专业教学育人效能,高校专业教师必须深入理解课程思政内涵,明确育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个人思政素养和文化素养;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思政元素,丰富创新教学设计;关注时政热点,优选思政教育资源辅助专业教学;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建立师生全程、实时良性互动机制。

  关键词:高校专业教师;育人能力;课程思政;价值引领

高校专业教育

  高校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高校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2019年3月,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广大教师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在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的同时,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这不仅为思政教育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也对其他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基于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从提升高校专业 教师育人能力的重要意义、构成高校专业教师育人能力的基本要素、高校专业教师育人能力的现状分析以及育人能力的提升路径四个维度,阐释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专业教师的育人之道,探讨新时代高校专业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一、提升高校专业教师育人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推动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做出重要部署,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2]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才能适应新时代、赢得新时代、领跑新时代。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3]因此,高等教育强国要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先行实现。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的战略制高点,教师是制高点的制高点;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教师是根本的根本。[4]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5]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高校立德树人实效,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全面提升所有学科专业教师的育人能力。面对新时代新要求,高校专业教师必须主动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全面提升开展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把专业育人与国家发展、民族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立德树人贯穿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新时代专业教育教学方法,基于专业特点不断提高育人本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有力抓手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回归教育教学本位,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6]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构建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的评估体系,通过强化立德树人基础、指标和制度建设,加强学校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审核,引导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五育并举”培养担当民族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真正让立德树人落地生根。[7]我国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着力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高校专业教师的育人能力是关键因素。

  高校专业教育教学必须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导向,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专业教育教学始终,引导学生树牢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学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深度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德育要素,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回归教育教学本位,以德立身,以德施教,才能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只有不断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坚持把专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才能有效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社会主义办学质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在专业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专业教师队伍。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同志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8]2016年9月,习近平同志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并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广大教师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9]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四个统一”的时代要求: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10]“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统一”明确了新时代教师的角色定位和努力方向,对高校专业教师队伍的育人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专业教师不仅是学生专业学习上的导师,还是学生思想品格的塑造者和精神成长的引领者。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很强的示范性,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高校专业教师要把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专业教学全过程;充分践行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不断锤炼和锻造育人能力,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坚实保障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要求。要持续完善育人体系,健全育人机制。为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更加科学的导向、更为多样的资源、更加灵活的方式。[12]

  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不仅能有效解决学生发展的各类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也是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13]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这是我国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国标》以突出“学生中心”为第一原则,同时,突出“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目标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14]

  二、高校专业教师育人能力的基本要素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15]因此,对学生的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正是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专业教师育人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

  三、高校专业教师育人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专业育人职责有待明确,育人意识有待增强

  目前,高校协同育人体系构建还处在探索阶段,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专业课与思政课相分离的情况。部分专业教师尚未完全意识到德育工作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育人意识,对专业教学的育人职责定位模糊。在自身固有教育观念的束缚下,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视作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认为专业课教师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专业领域知识,而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党政干部、团干部、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不够重视,结果造成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割裂。而专业教学中价值引领和育人导向的缺失,不仅影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同时也限制了专业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

  当今社会的利益多样化、价值多元化、教育国际化、观念开放化时刻冲击着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进入“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越来越容易,但随之而来的知识选择、价值判断和为谁服务的问题却越来越突出。[18]专业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头戏,大多数学生在专业课程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最多。如果专业教师的育人目标不明确,只重教书不重育人,很可能使学生误入一心成才、无法成人的歧途。如果专业教师不重视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学生很可能在多元价值的冲击下迷失自作者:尤芳舟我,无法进行正确价值观的构建,更不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二)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有待夯实,思想政治素养有待提高

  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专业教学的育人实效。一般来说,高校专业教师在求学期间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在岗前培训中培养了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然而,专业教师毕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熏陶,与思政课教师相比,专业教师的思政理论基础不够扎实,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思政理论知识的能力比较欠缺。加之很多专业教师忙于教学、科研,往往容易忽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直接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熟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不到位,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得不到提高,难以在专业教学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部分专业课教师也试图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但由于思政教育理论基础薄弱,很难从传统专业知识结构中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目前,高校跨学科专业的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人文社科类专业教师与自然科学类专业教师之间的育人合力尚未充分形成。广大专业教师更需强化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注重与其他学科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的交流探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提升专业教学的育人实效。

  (三)专业课程思政能力有待锤炼,育人方法有待改进

  目前全国各地高校的专业教学普遍还是依托教材展开,这意味着专业教材仍然是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第一来源。众所周知,除了一些特定学科,传统的专业教材以介绍专业知识为主,缺乏鲜明的价值导向。如果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不够、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很难精准定位、挖掘和提炼思政要素。况且,即便明确了育人要素,如果不能将其润物无声地融入专业知识体系,仍然无法发挥专业教学的隐性育人功能,最终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游离在专业教学之外,无法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长久以来,很多专业教师习惯于课堂上的输出式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偏向单向价值输出,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缺乏师生沟通,无法确保育人实效,难以实现育人目的。

  事实上,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内心所向才是专业育人的出发点,只有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服务于学生,真正了解学生的专业困惑、思想困惑、价值困惑和人生困惑,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有导向性地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切实提高专业教学的育人效能。课堂教学以外的独立学习时间,是决定学情差异的关键所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的育人能力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高校教育论文范例:高校教育专业实验室开放的原则与定位

  鉴于此,教师可以借助线上教学功能,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比如,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访谈、线上问卷以及线上交流会等,通过这些举措,一是可以 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以便不断优化改善教学设计,二是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确认课程育人实效,三是可以帮助学生排除学习困扰和障碍,督促和激励学生完成课外学习任务,四是可以促进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培养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奋斗,2020(17):15.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6.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4]中共教育部党组.开启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新征程[N].光明日报,2020-10-06.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6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