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本篇文章是由《 教育科学论坛 》发表的一篇教育论文,(月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四川省教育学会)和四川省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杂志。 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科技文阅读题,选用的无论是社会科学
本篇文章是由《教育科学论坛》发表的一篇教育论文,(月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四川省教育学会)和四川省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杂志。
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科技文阅读题,选用的无论是社会科学文还是自然科学文,其难度都不算大,但考生们在这一块上的成绩却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对此,笔者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不少考生在做科技文阅读时存在着一些误区,而正是这些误区,导致考生无法在此块取得理想的成绩。为此,本文结合考生经常出现的误区,来做一个“病例诊断”,希望考生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借鉴。
核心兵法:
病例一:一叶障目,不能立足整体
【病症】不少考生在做科技文阅读时,往往容易忽视对原文材料的整体把握,而更看重出题点所在文段,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病因】考生犯这样的错误,实际上是盲目追求快速阅读的心理造成的。其实,能够快速阅读固然很好,但保证阅读的质量更为重要。一般来说,科技文阅读的做题时间控制在15-18分钟较为合适,超出这个时间会影响其他题目的作答;而少于这个时间则有可能没弄懂整体文意,导致在理解上产生偏差。此外,出题者在出科技文阅读等阅读类试题时,往往是立足于文章整体的。所以虽然题目中考的是对文章中的某些词语或句子的理解,但是它们都是和整个文章密切相连、息息相关的,如果为了求快而只重点阅读相关的词句,必然会在理解上产生偏差。
【处方】要解决这种“病症”,考生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对于科技类文章阅读,做题之前要通过阅读能初步地概括其主旨,辨识材料的行文思路,进而对整个材料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总体的认识,为进一步理解关键词句、解答题目打下基础。
2.在整体把握阅读材料时,思维要积极灵活,高度集中。若想加快阅读速度,也不是不可,但一定要注意方法。比如可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地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把握整体文意。在逐句快读的过程中,要特别留心一些关键词、关键句。关键词主要包括:文章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对说明新知识、新发现、新理论等形成、发展过程及作用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等。如“目前”、“将会”、“已经”、“最……”、“除……之外”、“大概”、“也许”、“可能”、“其”、“这”、“与此相反”、“如此”以及那些表示事物之间发展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关键句则主要包括:表明文章或文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要点句,表明结构层次关系的连结句以及使用双重否定、疑问语气的句子。经验告诉我们,这些关键词、句往往是阅读理解的突破口,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3.一遇到上文所提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就要把速度稍微放慢下来,认真、仔细地阅读,并且一定要注意动笔把它们画下来。只有圈定好了关键信息,在后面做题时才能迅速准确地回到原文做对照。
病例二:鱼目混珠,捕捉不住信息
【病症】一般地说,在一些科技类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不是直接表露出来,而是隐含在材料的关键句段中,有待考生捕捉发现。而有的考生恰恰缺乏捕捉准确信息的能力,鱼目混珠,以致落入命题者设置的圈套,作出错误的判断。
【病因】考生为什么会缺乏捕捉准确信息的能力?一是审题不仔细,对于题干的要求,甚至对其中带有启示性的意思领会不了,或者产生误会;二是由于对原材料既不能迅速形成整体意识,又不能深入分析,故而归纳概括的内容不能抓住主要内容和实质而有失偏颇;三是不能把握材料和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善于将选项进行比较等。
【处方】要解决这种“病症”,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审题干,明要求。首先 北京论文应反复琢磨题干,多读两遍,力求全面细致,明确答题范围(如题目规定“从全文来看”一般都要联系全文的主旨)和答题角度,好使答案与要求高度一致。题干限定了考生答题的内容,指示了思维的方向,审题时切不可大而化之。题干一般是问文中说了什么或没说什么,要么选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要么选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或对某一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或是推断正误的一项。要特别注意“不”、“是”、“正确”、“错误”、“属于”、“不属于”这类词语,注意明确题干的陈述对象(有些选项原文有这句话,但与题干陈述对象不一致也是错误的),可用笔直接在题干上打着重号标明。
2.巧对应,重比较。筛选准确的与选项、题干对应的原文信息,筛选出的原文可以是一句、一段,还可以是几段甚至全篇,关键是要找准与选项对应的地方。找准对应的内容之后,就要进行比较分析。比较时要注意严密、准确。科技类阅读,重点是考查准确的认知、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必须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判断的全称、特称、单称,语气的必然、或然,时态的未然、已然、将然,条件的充分、必要,组成的主次,集合的相容、不相容等,准确把握推理方式。根据上下文整体把握词句的含义,还要善于前后比较参悟,并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普遍到特殊来正确判断、推断。
病例三:交错混淆,整合错误信息
【病症】科技文阅读常会在材料中体现一些新知识、新信息,并要求考生正确接收和处理这些信息;而有的考生在做科技文阅读时缺乏“原文意识”,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不能把握住信息的表现形式,交错混淆,整合出错误信息,导致答题错误。
【病因】考生之所以会出现交错混淆、整合错误信息的情形,一是考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真正读懂原文,分不清哪是主要信息,哪是次要信息;不能将隐含的或潜在的信息整合出来。二是分辨不清选项和材料之间的差别。特别是一些容易忽略的细微之处,如一些副词,像“一切”、“大概”、“预计”等,从而在辨析选项中的内容和材料中的内容时出现错误。
【处方】首先要明确其内在的考查目的:准确的认知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考生在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时,务必要准确地把握问题,明确问题“问什么”。有以下一些情况需要注意:
1.有的问题需要考生提取的信息比较简明,涉及的范围较小,这时就可采用直接摘取法,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把文中重要的词语或短语摘取出来即可。摘取时要注意把握住说明对象的内涵和外延,以防偷梁换柱。在科技文阅读中,大多要求筛选主要说明对象或文章说明、论述的概念,这类题目多以客观题出现,要求考生从四个选项中挑选出一个正确的或不符合文意的。
2.有的问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大,干扰信息比较多,这时就需要考生理清思绪,认真对其进行分析。比如在一篇文章中,提出同一观点的地方可能相距较远,或者能支持某观点的句子、例子相距较远,并不聚在一处,阅读时要善于寻找遥远的信息,并把它们拉近,使其聚在一起。高考命题往往有“下面几句都能说明××的一项是”,就是考查这方面的能力。又如有些文章的信息藏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如副标题、注解、文中的括号内、文中的摘录句里等,在这些不显眼的地方可能隐着重要的信息,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漏掉。这也是我们在阅读时需要注意的。
3.对于有些实在理解不了的语句,就需要根据上下文意思来整体把握其含义。还要善于前后比较参悟,并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普遍到特殊来正确判断。此外还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筛选材料时应有整体观念,不要只盯着题目随意缩小答题范围,更不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在阅读科技类文章时,只要做到心平气和、按部就班、仔细严谨、逐点清理,选出正确的答案是不难的。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4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