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思政教育创新是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顺应高等职业教育以能力为目标的教育观点的要求。积极促进思政课与专业课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实现高效课堂,是每一个思政课教师的努力方向。
思政教育创新是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顺应高等职业教育以能力为目标的教育观点的要求。积极促进思政课与专业课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实现高效课堂,是每一个思政课教师的努力方向。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宗旨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宣传出版部门大力支持下,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市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展示平台,引领着各院校的科研工作日新月异,每年被评为全国高职成高学报核心刊物。
摘要:近些年国内改革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关于实用型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高职院校是人才教育的一大构成部分,在教育部大范围推行素质教育的蓝图下,主动配合国家政策,为了达到高职思想政治(简称“思政”)教育的素养教育而展开了一定的讨论与探究,对促进高职思政教育达到素质教育有着特别关键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
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如何针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帮助他们尽快实现由高中生向大学生直至社会人的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确立学习目标和奋斗方向,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责任重大。
一、思政教育改革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下简称“《修养》”)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内容,该课程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亦寄予厚望,并提出了“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要求。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时态,面对高职教育创新和进取的状态,面对年轻的大学生团体,面对新型的各种媒体,我们必须真正地理解到,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容易达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的。虽然容易做到 “进教材、进课堂”,却不容易做到“进学生头脑”。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把思政课程融入高职院校教育规划里面,可以让学生早早地形成合理的思想道德观念,日后加入社会、改善社会的时候,和别的社会团体养成和睦的融合性,为和谐环境的打造贡献微薄之力。
不过,现阶段有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都出现一个同样的难题:思政教育的设定基本上没有任何改变,把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淹没,而且课题并没有因为高职学生学科的不一样而展开不同的规划。正是因为以上问题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对思政课丧失了爱好与激情。经过对部分高职院校进行调查研究,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一般运用理论疏导、按书重复的方法,缺少一定的研究与改革。
1思政课考核方法与学生修养行为之间的矛盾
高职院校的学生掌握思政课的基本理论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其精神实质,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用这些基本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所以,思政课成绩的考核不能单纯由一张试卷决定。在成绩考评时应更加突出其过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应进行系统综合考评。
2思政课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主动性之间的矛盾
过去思政课教学一直沿用的是老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的理论传授方法,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有睡觉的,有说话的,甚至还有所谓的“三无学生”(无书、无笔、无本)。让大学生去主动地听,主动地想,主动地做,才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根本方法。
3思政课理论体系与部分学生片面注重技能之间的矛盾
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片面地理解到高职院校上学,只要掌握技能就行了。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上述思想在大学生中蔓延是非常可怕的。教育部教职成〔2011〕12 号文件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 所以,高职院校学生应该深刻理解思政课的精神实质,并用这些基本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
三、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改革方法探讨
1改变理念,摸清思政教育和专业学科之间的关系
思政课程不是独立地生存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体制里的,它是和专业学科有着紧密关联的。只有把思政课程完善地融入高职院校的教育体制里面,和专业学科构建更为紧密的关联,并根据学生自然情况的不一样展开差异化规划,才能得到更完美的授课成果。另外,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同样在教学观点上有着根本的相关性。两者都可以让学生提高对新鲜事物的感受能力,并且把学到的知识用在以后的生活里面,为祖国、社会,还有自己打造出更大的价值。思政教育可以促使高职学生养成完善的职业道德,形成个人魅力,专业教育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实操能力;并且,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有着相辅相成、长短互补的关系。
2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引导决策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的授课应以学生的自身特点为基础展开,增强学生的社会融入感,让学生热爱探索、勤于探索。结合教学活动的进行,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实操能力还有改革创新的能力。如果想达到这些目的,便需要将教学安排按照培育对象的不一样而带有一定的差别。以思政教学为例,以学生的真正需要为目的,以支持高职院校各类学科学生学习为宗旨,提高课堂授课的灵活性。关于那些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部分,应该坚决放弃,高效显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点性,尽量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
3让思政课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
综合《修养》治学,引入社会、生活里面出现的,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的客观事件,联系校园的“校风、师风、学风”改善等活动,以小队为团体推行“校园素养随时拍”“挖掘学校流氓行为” 等行动,在寒假进行“感受亲情、回馈父母”主题实践行动。让学生寻找、拍摄、保存有关的图片,做成PPT,在班上展出并开展演讲和讨论。
4让思政课教学更贴近专业职业
具体做到:①保持各专业思政课教师的相对稳定性;②思政课教师在听取其他教师课程的同时,坚持听取一定数量任课专业的相关专业课,探索不同专业的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③认真研究当前热点事件或政策与任课专业的关系;④鼓励专业思政课教师兼职职业指导课并考取职业指导师资格;⑤结合各专业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做好教学工作。
5让考核方法更贴近修养行为
改变考核思路,将一次试卷结果性考核变为分阶段、分层次的过程动态考核。成绩由课堂出勤情况、课堂发言情况、个人书面作业、小组作业、实践性成果和期末考核等构成。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8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