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道路桥梁养护施工与管理具有现实意义,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道路桥梁病害的预防,减少由病害所引发的安全事故。但是,道路桥梁的养护施工与管理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养护施工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从道路桥梁的实际情况着手,积极开展有针对性
摘要:道路桥梁养护施工与管理具有现实意义,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道路桥梁病害的预防,减少由病害所引发的安全事故。但是,道路桥梁的养护施工与管理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养护施工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从道路桥梁的实际情况着手,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养护施工与管理。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养护
城市道路桥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受到施工场地、路面沉降、桥头跳车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影响桥梁道路的正常使用,因此相关人员应当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相关标准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施工各个环节中的生产要素以及施工方式进行合理地调整和协作,在保障桥梁道路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对项目进行合理地养护,提升桥梁道路项目的总体质量,为城市交通运输以及城市联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1 路桥施工技术分析
1.1基础施工
基础施工是路桥工程施工的重点部位,主要针对地基施工技术运用进行控制:第一,地面推平,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选择合适的垫层材料,严格精致砂浆面厚度,防止两端桥头与桥身出现落差,造成跳车现象;第二,对软地基的处理,一般可以采用载预压法或排水法,或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来选择合理的处理措施;第三,通过基桩强度的增加、侧向流动抗性的提升,来防止回填材料挤动造成的位移问题出现。
其次路桥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在路桥路基施工期间,施工人员需要注意对导致路桥路基病害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把握,之后在施工期间对于这些危险因素加强防控,便可以提升路桥路基施工作业质量,其中水对于路桥路基施工质量造成的威胁非常大,需要施工人员在作业期间对于路基填土含水量进行良好把控,如果检出路基填土含水量超标,要对地基进行优化处理,提升路基稳定性,降低含水量。当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包括换填法、夯实法、超载预压法等多种,这些方法作用于路桥软土地基处均有着理想的改善地基性质与提升地基稳定性的作用,需要施工人员结合此次路桥工程地基施工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相应的软土地基处理办法来应用,还需要施工人员做好路桥路基施工地区的排水设施建设工作,促使工程施工期间的降雨及地下水均可以从排水设施处全部排出,防止发生地基与水长时间作用下的失稳情况。
1.2路面施工
在工程路面施工技术控制方面,施工人员要注意路面施工的强度、承载能力要求,若路面存在施工质量问题,易导致路桥工程路面裂缝、不均匀沉降等病害发生,威胁道路行人的人身及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路桥路面施工期间需要施工人员对于用于路面施工的材料质量进行提前测试检查,确定材料不存在任何质量问题后,用于路桥工程路面施工当中,之后待路桥路面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施工人员需要在靠近施工现场的地方选取长度约100 m的路桥进行路面施工试验区段作业,对于试验区域自然环境下的力学物理性能指标水平作以检测,确定路面施工性能达到要求后便可以开展实际的工程路面建设施工。
1.3回填施工
路桥施工进行回填时,应当参照施工标准,例如台背回填要进行分层填筑且控制各层的压实厚度在15cm以内,结构物回填则应该清晰标识且在梁梯安装梁式轻型桥台,对程操作则是柱式、肋式桥台的常规操作。回填施工技术必须要综合考虑回填现场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形式的桥台结构,按照不同施工工序进行回填。在回填施工的具体过程里,不仅要做好防水工作,同时还应及时做好封闭工作。另外,为了后续检查维护工作,在进行锥坡回填作业时,要与台背回填同步开展,并将锥坡与检修平台相连接。
1.4道路排水
对于道路排水细节问题的处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及时检查排水管道质量,以免使用劣质产品导致渗水问题的发生。在施工前、施工中都需要进行排水管道的质量检查。如果发现其中存在质量问题,则应立即处理。第二,处理好填料接口连接处。施工人员要根据工程实际合理选择管道的连接方式、填料种类型、焊接方式。尤其是要处理好焊缝接口,合理选择填料。常用的内侧填料有油麻、橡胶圈。其中油麻的弹性、抗弯曲性比较好,而弹性、挡水性比较好。外侧填料有石棉水泥、膨胀水泥、铅和铅缄等。
第三,在填口施工中,施工人员要认真清理接口,保证内部接口位置处无杂物。同时,还要依据填口材料合理选择施工工艺。随后在完成填口施工后,施工人员还需检查砂浆饱满度是否符合标准。第四,应同时完成砂浆涂抹、氧化、压光收浆工作。若是在施工中遇到了地下水,则应及时完成砌筑、勾缝处理工作。第五,在连接管道与井之时,施工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做好润湿工作,随后再进行刷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面,施工人员都要保证抹面符合质量要求,不会出现渗漏问题。
2 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及养护技术措施
2.1规范管理施工材料
为了实现对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材料的规范管理,确保所应用的施工材料性能可靠,防止质量存在问题的材料应用于施工中,施工机构需要做好以下两点:其一,针对施工材料,建立相应的质量检查机制,同时应保证此机制的执行力与落实性,施工材料要进入施工现场前,应对其实施全面检查,同时对其功能特性进行检查,切实做好施工材料的性能评估工作,由此保障施工材料质量达标,进而促进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管控水平的提升;其二,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机构于实践期间需充分关注施工环节施工材料的有效控制,同时在具备良好专业能力以及具备大量实践经验的管理与控制人员的配合下,进行施工材料的合理应用的分配。
2.2桥体裂缝的治理
在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质量问题一定要倡导预防为主的理念。尤其是桥梁裂缝问题的产生,如果桥梁工程完工后其表面结构出现开裂现象,即使对其结构进行了加固和处理,仍无法将其恢复至原有的结构形态。所以,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就应加强裂缝问题的预防及处理工作,通过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度,合理选取水泥原材料,降低水化速率及水化热,将桥梁裂缝问题降低到最小化。同时,混凝土模板的拆除工作需要在混凝土内外温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进行拆除,以防温差过大产生热胀冷缩现象,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问题。对于混凝土高频振捣过程中出现振捣不均、漏振的问题,需要施工人员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能有效增强混凝土的预应力,通过精准计算混凝土构件中预应力数值,提高整个桥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及质量的保证。
2.3制定质量保障体系
在道路桥梁施工中,要根据施工经验,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施工规范和施工流程,深入分析施工可能出现的质量风险,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约束施工行为,要求相关施工人员遵循施工质量保障体系中的相关规范制度,根据施工标准和施工流程实施作业,避免由于人为失误造成的施工质量缺陷问题,提高道路桥梁施工的有序性和规范性。同时,要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细化,在各个施工阶段构建对应的质量保障体系,符合施工实际情况,控制人力消耗和物力消耗,加强质量管理,实现分工明确,防止施工质量管理的盲目性。
2.4施工方法的控制
施工方法的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施工设计图纸、项目的组织设计流程以及施工技术等方面。城市道路桥梁项目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项目的整体质量有直接地影响,也决定了施工流程是否能够完整、有序地衔接。在我国多数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均存在因施工方案以及施工技术选择不合理而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导致施工单位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工程项目,影响其在市场中的形象和地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
2.5加强桥梁道路的日常养护管理
养护工作是否有效和项目的使用年限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日常养护工作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对桥梁道路项目养护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桥梁道路养护制度,二是加大对养护工作资金的投入力度,只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才能保障养护的工作得以顺利实施。最后借助先进的养护技术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上报支相关管理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实施维护。
2.6对桥梁道路实施预防性养护
相关部门应当将预防性养护工作纳入本地区道路桥梁日常养护工作当中,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科学的预防性养护方式,将消除桥梁道路路面坑塘作为主要工作目标,加强对路基排水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工作。全面落实不同季节的桥梁道路养护工作,及时安排施工内容,组织技术人员开展生产活动。
桥梁建设论文:磁测法测试钢结构桥梁的焊接残余应力
3 结语
总之,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比较复杂,且涉及到内容比较多。在施工中若不注意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就有可能造成质量问题,影响到道路与桥梁工程的使用。所以,施工人员一定要结合施工实际,熟练技术操作,同时还应加强路桥施工养护,有效延长城市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杨陆军.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应用研究[J].山西科技,2018,33(1):133-134,138.
[2] 陈灵.探讨路桥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对策[J].四川水泥,2019(7):216.
[3] 马彦林.浅谈公路桥梁伸缩缝病害的成因及防治[J].绿色环保建材,2018(6):116,119.
[4]辛洪凯.道路桥梁的养护技术与措施分析[J].农家参谋,2018(18):201.
[5]王宇.道路桥梁施工管理养护及加固维修技术[J].交通世界,2018(13):138-139.
[6]韩丽华.新形势下提高道路桥梁养护质量的措施[J].交通世界,2018(Z2):64-65.
[7]王敏之.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养护管理与质量控制分析[J].四川水泥,2018(11):45.
[8]韩玉成.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与养护管理方法研究[J].交通世界,2018(22):154-155.
[9]戎晨.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及养护管理措施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08):227-228.
作者:于海波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zlw/27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