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纵观当今世界森林业的发展趋势,森林环境的修复已成为各国的工作重点。本篇林业副高职称论文为了促进中国森林环境的尽快修复,当前紧要的任务是结合国情建立有效的森林环境修复对策,并付诸于实践,做到早行动早受益。只有通过这些途径,才能够彻底改变目前
纵观当今世界森林业的发展趋势,森林环境的修复已成为各国的工作重点。本篇林业副高职称论文为了促进中国森林环境的尽快修复,当前紧要的任务是结合国情建立有效的森林环境修复对策,并付诸于实践,做到早行动早受益。只有通过这些途径,才能够彻底改变目前中国的森林现状,最终使森林环境得到修复并且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发挥森林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可以发表林业副高职称论文的期刊有《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季刊)创刊于2002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主管、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为提高林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密切联系林业改革和发展、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服务。主要报道林业管理科学和林业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及时反映林业经济管理、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以及林业成人教育领域学术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
近百年来,主要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了 大量自然生态系统的退化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遭 到了严重破坏,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森林 等都不同程度的被砍伐、开垦和用于城市发展等。 地球上森林面积仅剩18 亿hm2。据联合国的最 新报告,目前世界森林仍以每年1600 万hm2 的速 度减少,其中人类每年砍伐1000 ~ 1200 万 hm2〔1〕。改善环境、修复和重建受损的森林生态系 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1 中国森林的现状及经济效益
据第5 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现有林业用地 面积26329. 5 万hm2,森林面积15894. 1 万hm2, 森林覆盖率为16. 55%; 森林资源中活立木总蓄积 量为124. 9 亿m3。人工林保存面积居世界首位, 20 世纪90 年代,全国植树造林以年均500 多 万hm2的速度发展; 进入新世纪,随着6 大工程的 启动实施,造林绿化速度迅速提升,2002 年造林 面积首次超过667 万hm2,达到747 万hm2,其中 人工造林660 万hm2,飞播造林86. 3 万hm2,另有 迹地更新35. 3 万hm2、封山育林316. 6 万hm2,林 业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目前,全国人工林保存 面积达4667 多万hm2,居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 人工林面积的26%〔2〕。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实力 不断增强,我国林业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经 济效益。全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4090. 5 亿 元〔3〕。
2 中国森林存在的问题:
2. 1 土地沙化
我国是世界上受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 一,多年来,我国采取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措施植树 造林,防沙止漠,延缓沙化扩展。但由于乱采滥 挖、乱砍滥伐、滥用水资源等人为因素破坏,我国 土地沙化仍呈不断扩展之势。目前,全国沙化土 地面积达到174. 3 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8%,受 沙化影响的人口达4 亿多,由于沙化每年直接经 济损失540 多亿元〔3〕。
2. 2 国有林业改革和发展步伐缓慢
一半以上的国有林场基础设施落后,甚至存 在着不通路、不通电、不通电话和吃水困难等问 题,职工生活相当困难,不少国有林场经济困难, 处于“半休眠”状态;
2. 3 森林资源保护薄弱
一些地方超限额采伐,无证采伐,乱砍滥伐林 木,非法运输木材等现象依然存在。近几年,我国 森林病虫害年发生面积都在666. 67 万hm2 左右, 形势非常严峻。
2. 4 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缺陷
主要表现为缺乏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方面的 宏观引导,缺乏对市场主体尤其是广大农民的有 效服务。
2. 5 科教兴林和人才强林方面的情况还不适应 林业加快发展的需要。科技原始创新能力薄弱, 优秀拔尖人才尤其是科技将才偏少等仍是亟待解 决的问题。
2. 6 法律不够健全,执法不严,立法滞后,不少林 业法律法规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需要; 执法不力,多头执法,交叉执法,执法过程中重权 轻责、以罚代刑的现象普遍存在。
3 森林环境修复的生态学理论研究
3. 1 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和流域内,依靠 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组织和自调控能力的单独作 用,或依靠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组织和调控能力与 人工调控能力的复合作用,使部分或完全受损的 生态系统恢复到相对健康的状态。生态修复的基 本原理是通过生物、生态、工程的技术和方法,人 为的改变和切断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或过 程,调整、配置优化系统内部及外界的物质,能量 和信息等流动过程和时空次序,使生态系统的结 构、功能和生态的潜力尽快成功地恢复到一定的 或原有的乃至更高的水平〔4〕。
3. 2 生态修复原则
生态修复应该遵循三大原则: 一是自然法则, 即依据自然规律,依靠自然的力量,适当施加人为 活动,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二是社会经济技术原 则,即可采取的措施在技术上科学、经济上可行, 且使公众可接受和参与; 三是美学原则,即贴近自 然,恢复的生态系统给人美的享受〔5〕。
3. 3 森林环境修复的内涵
在最大限度利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借助现 代化的科学技术,对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森林生 态系统的破坏进行修复,退耕还林,加大林地的保 护措施,最终使森林生态系统达到平衡。
3. 4 森林环境修复主要研究内容
( 1) 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因,如引起生态退 化的干扰因子类别、关键干扰因子、干扰的频率和 强度以及干扰的空间格局等;
( 2) 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如森林生态系 统退化的空间范围、类型、退化程度、历史过程、退 化速度与退化趋势等;
( 3) 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修复的可行性评价,如 生态修复的自然条件的、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 技术的可行性,修复区的生态条件、工程与技术等 的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影响与风险,修复重建的 生态不确定性等〔6〕。
4 我国森林环境修复的对策与途径
4. 1 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体系
森林资源调查是我国林业基层单位掌握其森 林数量和质量,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合理制定 采伐限额和生产计划,建立和更新森林资源档案, 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森林资 源调查指标体系包括: 气候与水文调查、生物多样 性调查、空气质量调查、森林景观资源调查、生物 量调查和湿地资源调查等。森林资源监测工作是 林业的基础性和先行性工作,是林业发展建设过 程中不可缺少的极其重要的环节,它在宏观掌握 全国或区域性各类资源( 包括水湿地、荒漠化土 地、野生动植物资源等) 的动态变化,预测发展趋 势,分析变化原因,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等方 面起到重要的作用〔7〕。
4. 2 “适地适树”是森林环境修复的主要途径
林业是生产周期长的种植业,如果生产布局 不合理,树种选择及技术措施应用不当,不仅会造 成经济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延误了时间。遵循 “适地适树”造林不仅符合生态自然规律,而且也 易达到技术经济条件的许可,一般经得起经济效 果方面的检验。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尽快的 达到森林环境的修复〔8〕。
4. 3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力
林农贫困是现代林业的最大障碍。科学技术 作为第一生产力,将从经济格局到产业结构,从物 质生产到精神文化等方面改变林业的面貌,是林 业得以显著提高其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 并在流域和区域层次上合理布局、实现与其它相 关行业协调发展的主要依靠。这就需要以机制创 新为动力,以技术创新为途径,加快生物技术、新 材料技术、木材加工技术、信息技术等技术成果的 研究、应用; 尽快突破森林资源保育、林产品加工 利用等关键技术瓶颈,并处理好传统技术的继承 与高新技术开发的关系。与此同时,应与林农脱 贫致富奔小康的原则相结合,发展高效经济林、竹 林及科技含量高的木浆造纸业、林产化工业、人造 板业、森林绿色食品业、森林旅游业等,实现规模 经营,形成生态优先,并兼顾社会、经济功能的新 型林业生产力发展布局。
4. 4 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
森林环境的修复必须以人为本,从部门办林 业向社会办林业转变。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应发 挥其引导、支持、服务、协调的作用,使社会各部 门、广大群众以及科技人员广泛参与林业的经营 管理。一是提高认识,真正落实公民义务植树的 法律责任。对那些完成绿化任务确有困难的,应 允许以资金投入的方式履行法定义务。二是尽快 出台鼓励单位和个人绿化荒山、治理荒漠化的造 林管护及经营管理政策,不断深化林地产权制度 改革,保护林业经营者尤其是造林大户的合法权 益。三是积极引导农民以林地使用权、林木资源、 资金或劳力入股作为合资、合作的条件参与林业 经营,把闲置的林地资源和富余的劳动力资源都 充分利用起来,从而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增加林农 收益〔9〕。
4. 5 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健全的政策法规
世界林业发展的经验证明,良好的社会经济 环境以及对林业的政策扶持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条件,并且对于森林环境的修复也将起到重 要作用。对于森林产业来说,政府对林业的投入 是十分必要的,而投入的大小又决定着森林资源 的培育、林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因而,要加快林 业发展,尽快的修复,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 挥政策、法规的保障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条 件,为森林环境的修复以及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保 驾护航〔11〕。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11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