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经济下的农林产业结构调整_《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12期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4-05-08 15:50 本文摘要:注:本文摘自《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12期,作者:林莉 【摘要】:我国党和政府惠农富农强农政策的实施使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林业的发展仍然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
注:本文摘自《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12期,作者:林莉
【摘要】:我国党和政府惠农富农强农政策的实施使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林业的发展仍然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在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要求下,农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将被赋予新的内涵和要求,并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我国整个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支撑。
农林产业结构与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相同的经济总量基础上,较为合理的产业结构更能够使各种生产资源得到比较合理的配置,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低碳经济正是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资源环境的合理发展的内在统一。因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调整农林业产业结构,使整个农村社会生产与社会总需求相适应,是目前农村工作中急需探究解决的战略性问题。
1低碳经济下农林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我国新的发展环境下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它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以能源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核心。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能够促进各种资源和资本、劳动力的合理配置,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对经济效益、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从而构建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的发展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共赢。因此,要想在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在各个领域内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推动农林业经济的发展就必然要求农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同时,农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农林业产业结构是指农林业经济中产业组成各要素的构成和诸产业部门之间质的联系和量的比例关系的总和。农林业的产业结构既包括农林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的关系,又包括农林产业内部资本、资源、劳动力的协调配置关系。在低碳经济的要求下,农林产业结构的调整还包括了对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和生态后果等因素。因此,调整农林业产业结构就是要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效率的基础上构建起能源节约、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
农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还包括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的生态化。低碳经济背景下农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要求农林业产业系统内部各部门间及产业间的发展协调,并把此发展建立在产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基础之上。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指要在一定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下,实现供求结构的均衡和各产业部门内部及整体的协调发展,并要求能够取得结构效益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而产业结构的生态化需要建立产业生态链,能够利用高新技术实现能源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碳的排放,形成生态产业。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2低碳经济背景下农林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林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农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据很大的比例,林业则起步较晚,整个产业发展不平衡,使得农林业的发展更加注重追求经济增长的目标,而忽视应对发展方式粗放、能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农林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2.1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
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农业占有大量的劳动力、土地资源,却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按照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律,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应当逐渐增加,而第一二产业的比重应适当减低。然而,我国的农村工业化水平相对落后,未能发挥农林业的比较优势,农村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整体实力不强。
2.2政府未能充分指导监督。
政府未能充分发挥对农林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管理机制创新不够,观念落后,思想保守,经营机制不灵活,不能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2.3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农村的企业不能按照节能减排的标准进行生产,政府对农林产业结构的调整监督管理不足,使得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污染。
2.4农林产业发展程度低,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
农林基地零星分散,各个农户个体经营运作,主导产业不明确,不能充分利用区域的优势和特色,农林业的经营水平较低,产量不高,没有根本摆脱原始的、粗放的、低水平的增长方式。
2.5农林产业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配置作用。
农林产业对市场需求分析不够准确,缺乏对良种、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加工、销售的组织与协调。小型产业大量存在,既没有充分利用农林业资源,又造成环境的污染。
2.6农林业发展没有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
科技对农林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撑不够。农林产业对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不能及时引进新品种、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相对滞后。农林业产品的深度开发不够,产品附加值低,未能构建农林产品的产业链。
3低碳经济背景下农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应对措施
为了实现农林产业结构调整的低碳之路,实现农林经济的发展,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三个目标,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农林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问题:
3.1调整三个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要加大发展服务业的力度,提高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通过对结构的不断调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对产业建业结构内部及其主导产业进行调整。发挥比较优势,在提高农林业发展水平的同时,集中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使农村工业化水平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3.2构建市场化的农林产业体系
十八大指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因此,加强农林产业的市场化建设,利用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调整农林产业的粗放和污染问题。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建立完善行业区域间的交换机制实现各方利益的协调发展,从而克服区域农林业经济的瓶颈制约。
3.3发挥技术在农林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引进发展低碳技术,加快高新技术在农林业中的转化,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在各行业,各区域淘汰旧技术,倡导自主创新,积极研发新技术,利用高技术和低碳的适用技术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4发挥政府的引导管理职能
政府要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引进低能耗、低污染的企业进驻农村,集中资金,建立专项资金投入到低碳循环产业的建设中来。政府对能够低碳循环发展的重大项目给予积极的引导支持,通过资金、税收、政策来引导其发展,创新政府的管理服务机制,通过建立节能减排问责制推动政府发挥其管理监作用。
3.5推动农林产业的集约规模发展
围绕农林产业化经营农村的新型产业,推动劳动技术密集型农林产业和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的发展,大力发展具有低碳循环特征的产业,将农林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多样的、兼顾区域专业化分工和综合性发展的模式。通过物质和资源的多层次分级利用,整合产业内部的资源,发挥其集中规模的优势。
3.6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手段规范产业结构调整
恰当的运用法律、行政的手段进行调整,通过建立节能减排指标检测机制和污染排放考核体系促进农林产业的大中小型企业严格按照标准排放二氧化碳等污染物。
4结束语
农林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生产资料重新配置的过程,在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市场的有效调节,政府的积极引导监督,法律法规及行政手段的合理利用,推动农林经济领域的低碳环保产业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发展、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三个相统一的目标,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结构调整发挥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杂志信息】:
《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全国发行的学术期刊.黑龙江省轻工业联合会主管,黑龙江省轻工设计院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23-1581/TS.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2945;邮发代号:14-139。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收录期刊。
【投稿须知】:
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
3、所有文章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具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格式.
4、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
5、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格设计要合理,推荐使用三线表.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1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