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再次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再次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在治理水资源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并提出了水资源管理保护和利用的主要目标。以小兴凯湖为例,研究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新背景下,如何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确保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水资源;保护管理;小兴凯湖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纳入“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后,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同时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在治理水资源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并提出水资源管理保护和利用的主要目标: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 700亿m3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 m3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重点流域和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湿地面积不低于5 333.33万hm2。
党的十九大郑重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过去以GDP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如何在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新背景下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确保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生活的主要目标,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1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危机
1.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亿m3,居世界第4位,但是人多水少,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非常不均衡,表现为南方多、北方少,夏秋季多、冬春季少。水资源数量短缺、水资源质量污染严重、水环境生态恶化等问题十分突出,已經成为影响我国解决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因素,即水资源数量和质量均已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无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截至2012年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 100 m3,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二是水资源利用效率不容乐观,大田漫灌、超采地下水现象还比较普遍,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0.7~0.8的高效利用水平;三是水资源无法保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每年全国水资源缺口达500多亿m3,城市中有2/3缺水,农村还有3亿人没有解决饮水安全;四是水环境质量恶化,水生态功能区仅有46%合格;五是流域水资源过度利用,黄河流域开发利用率为76%,淮河流域53%,海河流域超过100%。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人口城镇化、规模化集聚,水资源需求量将在长时间内持续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过度索取水资源将导致水生态系统面临崩溃的边缘,直接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1.2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质量恶化《201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对全国18.9万km的河流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全国Ⅰ~Ⅲ类水质河流长度比例为64.2%,Ⅳ类水质12.9%,Ⅴ类水质5.7%,劣Ⅴ类水质17.2%。在监测的103个主要湖泊,2.7万km2水域中,水质为Ⅰ类的占0.5%、Ⅱ类占32.9%、Ⅲ类占25.4%、Ⅳ类占12.0%、Ⅴ类占4.5%、劣Ⅴ类占24.7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中营养化湖泊32个,占31%;富营养化湖泊71个,占69%。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对全国23.5万km的河流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Ⅰ~Ⅲ类水质河流长度占76.9%,劣V类占9.8%,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是主要的污染因素。在监测的118个湖泊,3.1万km2水域中,水质为Ⅰ~Ⅲ类的湖泊有28个,占23.7%;Ⅳ~Ⅴ类的69个,占58.5%;劣Ⅴ类的21个,占 17.8%。湖泊富营养化状况评价结果表明,中营养化湖泊占21.4%;富营养化湖泊占78.6%。
十八大做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后,经过5年的治理,水资源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全国Ⅰ~Ⅲ类水河长比例由64.2%提高到76.9%,劣Ⅴ类水河长由17.2%下降到9.8%。但是全国湖泊水环境质量仍然令人堪憂,经过5年的治理,水质富营养化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Ⅰ~Ⅲ类水质的湖泊由58.8%下降到23.7%,Ⅳ~Ⅴ类水质的湖泊由16.5%上升到58.5%,水质恶化趋势十分明显。
2基于生态文明的水资源保护管理制度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保护管理形势,为彻底扭转水资源保护的被动局面,我国先后从国家层面上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从多方面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确保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战略的实施。
2.1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提出了“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严守水资源保护的“三条红线”:一是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 000亿m3以内;二是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 m3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三是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严格执行水资源保护“四项制度”:一是用水总量控制,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包括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严格实施取水许可,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二是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包括全面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三是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包括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四是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
2.2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从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多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加强用水需求管理,以水定需、量水而行,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促进人口、经济等与水资源相均衡,建设节水型社会。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和产品,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城市节水,推进企业节水改造。积极开发利用再生水、矿井水、空中云水、海水等非常规水源,严控无序调水和人造水景工程,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水平等。
2.3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把河长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和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河长制确立了6项重要任务,全面覆盖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一是加强水资源保护,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二是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三是加强水污染防治,明确河湖水污染防治目标和任务,统筹水上、岸上污染治理,完善入河湖排污管控机制和考核体系。四是加强水环境治理,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按照水功能区确定各类水体的水质保护目标。五是加强水生态修复,推进河湖生态修复和保护,禁止侵占自然河湖、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六是加强执法监管,建立健全法规制度、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2.42017年全面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鉴于水质污染和恶化问题越来越突出,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重点从流域水污染保护治理、城市污水处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3个方面加强水资源保护。
2.52017年党的十九大确定了新时期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主要目标和方向新时期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主要目标和方向是“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
3水资源管理保护生态指标评价体系
在不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环境评价方法主要采用物理参数和化学参数,极少运用生态参数。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水资源健康评价,更应该采用生态指标评价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实践,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不仅要采用物理和化学方面的基础指标,还应包括个体、种群、群落等多尺度的生态指标,以及为人类社会提供服务的质量与可持续性的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指标[1-3]。水生态系统是一个内、外因素互相作用的综合体,其水资源状况受各种内外环境因素的制约。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应包括人类、社会、经济指标和水体维持自身健康指标2个方面[4]。笔者以小兴凯湖为例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水资源管理保护问题。
推荐阅读:国家级可发表水资源类期刊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19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