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乡村文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要求,推进乡村文明建设,需要借助标语传递正能量。标语作为看得见的景观,能够为乡风文明建设树立风向、注入驱动力、提供评判标准,有选择性地发布标语,是乡村地区重要的价值引导方式。标语具有明显的规范性,也是
[摘要]乡村文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要求,推进乡村文明建设,需要借助标语传递正能量。标语作为看得见的景观,能够为乡风文明建设树立风向、注入驱动力、提供评判标准,有选择性地发布标语,是乡村地区重要的价值引导方式。标语具有明显的规范性,也是社会治理的常见选择,近年来乡村标语问题仍待重视,尤其是标语内容粗俗、标语编排失范、标语场景欠妥、无用标语尚存、广告标语混杂等问题的上演,对乡村文明建设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挑战。确保乡村标语真正“达标”,需要从严审核标语题材,强化标语规范程度,注重标语宣传场景,清理过期失效标语,整治广告标语乱象,通过营造良好的标语环境,树立乡村文明新形象。
[关键词]标语;乡村文明;社会治理;价值导向
乡村老师评职知识:乡村教师能不能参与课题
首先需要乡村教师确定可申报的课题,也需要大家时刻关注课题申报通知,以及单位下发的课题指南,小编也提醒大家一定要尽早的作好申报课题的准备,毕竟乡村课题申报名额是有限的,指标也会少一些,只有早作安排才有机会参与其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1],加快推进乡村现代化进程。相应地,讲好乡村振兴故事,推动乡村文明建设,需要强化应对措施,包括标语宣传等。标语作为看得见的景观,是指为达到宣传、动员、参照等目的,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将行动主题或意图告之于众的口号。其中,地方公共组织(比如基层政府)和群众自治组织(比如村民委员会)便是主要的标语发布主体,受广告“策略主义”的驱动,部分商家也会通过标语展现企业文化或推介优势产品,但其广告标语的发布要接受官方的指导与管理。
标语能够反映一个区域、行业的文明形象,尤其是官方宣传标语,更是抓实工作的常见选择。一直以来,学界通过“研究各个历史阶段的标语,如长征、文革、改革开放时期等,剖析官方政策指向;通过不同场域的标语分析,如政府、农村、医院、学校等,亦可观察社会文化特色”[2]。遗憾的是,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标语问题时有发生,并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与过去相比,基层工作重心已转向乡村,乡村标语到底存在怎样的问题,如何才能确保标语的规范性,则是乡村文明建设需要重视的问题。在此,将围绕有关状况展开分析,进一步论证研究的价值。
一、标语之于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标语就像一面镜子,虽是细节,恰也细微处见精神,折射出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品位和文明形象,展示着整个社会的大文明”[3]。标语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导向性,标语一旦公之于众,将引导或教育广大群众学标语,“对标”做出选择。乡村文明将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在乡村振兴进程中,贯彻落实各种新思想、新策略,无疑需要强化标语宣传氛围。对乡村文明建设而言,标语将提供风向、驱动力和评判标准。
1.标语为乡村文明建设树立了风向。通常情况下,官方标语主要围绕工作要务或整改措施而进行设计。标语能够引导群众知悉正在开展或即将开展的工作事务,指明实际行动的方向,激发群众学标语、向前看,达到学中做、学做结合的效果。不仅如此,对乡村地区的不良行为也将起到矫正作用,让不同的个体找到自我、回归正轨,不至于迷失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标语就是一个“标杆”,为乡村文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参照物”,有助于避免或减少随波逐流的盲从现象。标语既可能因问题整治而生,也可能是为了更好地弘扬某种理念,其结果都是为了树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标语是社会文明的缩影,重视标语就是重视文化氛围,哪怕标语平平淡淡,只要向好向善的理念得以表达,依然可以见证乡村文明的气息。
2.标语为乡村文明建设注入了驱动力。标语不仅有明确的行动风向,还将为乡村文明建设提供动力。标语虽然是一种口号,却是推进工作的动力所在,比如,“扫黑除恶,人人有责”这样的标语,不仅要求人人参与,更是要求“从我做起”,甚至要“从现在做起”。标语体现的是乡村文明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具有文化内涵的标语,将引导更多的人做出表率或先行一步。近年来,乡村地区攀比、懒惰、豪赌等不良之风比较突出,这当然要建立有效的引导机制,其做法之一便是借助标语宣传来规范社会秩序,不断为乡村文明建设提供动能,积极推动社会的进步。研究也指出,“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有赖于多元化的手段和渠道来系统性地整体推进”,强化标语宣传便是其关键的选择[4]。或许,这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但不会影响标语潜移默化的效用。透过标语可以看到不同事物所倡导的理念,而且,从标语发布之时起,它的驱动力就随之而生,包括其强度也将从中得以体现。
3.标语为乡村文明建设提供了评价判定标准。标语虽然是简短的一句话,但它释放的却是实际行动的标准,或称之为一种行动准则。标语宣传的目的是让民众认同并接受它,将题中之意运用到实际行动中去,如果标语内容充满争议,必然缺乏明确的价值导向。标语能为乡风文明建设划清善恶、是非、美丑、对错之间的界限,让民众明白该做什么,要做什么,做什么才有利,如何做才不会发生偏离,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将在标语内容中得以体现。标语不需要拐弯抹角、含糊其辞的表述,而是以“说一就是一”的定论,直接告诉民众可取可信的评价依据,从而避免似是而非的困局。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不排除部分标语是乡村治理经验的再现,但它仍然是解释、评价、推断有关做法的参考因素。其实,标语的判定标准越清晰,越容易推进乡村文明的进程,因为,清晰的标语将使人看清文明行动的何去何从与取舍。
二、乡村文明建设中的标语问题及表现
标语在乡村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已经得以论证,任何公布的标语都有其目的性。一直以来,乡村地区的标语不同程度地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比如,过去“农业学大寨”的标语,就为群众战胜困难提供了强劲的力量。那些被人熟知的部分经典标语,在社会动员期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依然需要重视标语作用的发挥。标语变迁能够见证乡村变迁,变迁进程中的标语内容与题材越发丰富,也迎合了乡村文明建设的需求,不过,标语问题也在不同程度地上演。
1.标语内容存在粗俗现象。乡村文明建设中的标语内容,应坚持健康有益的原则,才能渲染良好的社会风气。从实际暴露出来的问题看,部分标语并未突显这一原则,而是以粗俗的“语态”公之于众,标语的导向功能则会弱化。部分乡村标语有待推敲,有的标语还存在暴力倾向,这与“改陋习,树新风”活动的要求不相符合。比如,“谁地里着火拘留谁”“上午烧秸秆,下午就拘留”[5],此番表述可以警示群众不要贸然采取行动,但其内容却暗藏着不和谐的意味,具有较强的前因后果关系,论断缺乏对行为外部因素的考量。事实上,有的结果未必来自“前因”。
不仅如此,有悖于道德的低俗标语同样存在,比如,“乱搭乱建全家短命”“不出义务工全家无祖宗”“人畜不分居又无子孙又无妻”[6]。诅咒的语气自在其中,类似的标语无不刺眼,大煞乡村风景。标语能够动员群众看、学、做,不可否认部分标语公布公开之初,确实是出于干好事、干成事的目的而进行的“标准化设计”。终因未把握好分寸,乡村地区的标语暴露出了荒唐的一面,致使标语的非文明现象从中而生,甚至还因此卷入了网络舆论的旋涡。
2.标语书写排版不够规范。语句书写讲究格式规范、整齐美观,标语的发布同样如此,问题在于,当前的乡村标语却存在不规范的一面。个别地方的标语内容就出现了错别字。比如,某农村的墙体标语显示,“‘消除男女歧视,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促’字出现了明显错误(口下多了一横)”[7]。又如,在黔东南清江苗寨,当地挂出的一副标语内容为“积极推进农村坏境卫综合整治,营造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8],“环”字写成了“坏”,标语表达的是“环境卫生”还是“环境卫”依然存在疑点,包括标语之后没有注明落款单位。
作为最常见的汉字而非生僻字,却存在书写有误的现象,有的标语短短的一句或一行就出现多个错别字。即便是一幅简短的标语,也能以小见大,小问题当然也是大问题。又如,有地方打出“‘举报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有奖’这一标语,在展牌上被拆分为两行文字进行印制,结果变成了以‘举办毒品违法’‘犯罪行为有奖’这种雷人的标语出现在路边”[9]。个别标语不存在错字漏字问题,但随意排版确实影响阅读效果和文明景观,这便是标语排版失范的又一体现。事实表明,标语不仅仅是确保内容完整,跳行、短句、标点符号等问题也不可忽视。
3.标语出现场景尚有不妥。一般情况下,标语会出现在广场、村(居)委会、公路沿线等区域,也可能向其他地方拓展阵地,但都会出现在相对显眼的位置。乡村地区的标语公布之后,标语周围环境的变化,同样会影响其宣传效果。有的地方打出标语后,对其背景与环境关注不够,从而出现了内容不全、字迹不清等现象。较为明显的是,一幅“宣传标语牌的‘普及邪教知识’中的‘知识’两字刚好被一种类似爬山虎的藤蔓遮挡住了,过路群众看到的是‘普及邪教’四个字,这样就很容易产生歧义”[10]。
不仅如此,“有的横幅、标语……经风吹日晒雨淋,就会出现掉字、残破的情况”[11]。如果标语出现的场景不当,很可能成为民众的笑柄,标语的宣传力就会面临折扣。标语贴出以后,因恶搞或人为破坏,标语也可能变得残缺不全。作家梁鸿的调查就发现,梁庄小学停止办学以来,空置的教学楼成了养殖场,学校围墙已经被涂上“梁庄猪场,教书育人”的“标语”[12],这显然与文明校园的背景明显不搭配,乡村标语的出场背景便是问题聚焦中的“大背景”。
4.过期标语仍有残余成分。标语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随着工作重心和主题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乡村既往部分标语确有留存的价值,比如,“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就不存在失效的说法,还利于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即便如此,不少标语还是会失去“时效性”,尤其是工作重心的转变,“过期”标语将难于继续发挥功用。过去,农村计划生育标语随处可见,“只生一个好”则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主基调,为了达到控制人口增长的目的,一些地方还打出“宁可血流成河,不能超生一个”的标语[13]。时过境迁,有关标语依然是“看得见”的景观,姑且不谈标语内容是否妥当,但继续出现在乡村地区的墙体上,则与当前正在实施的全面二孩政策明显存在冲突。乡村老旧标语一定程度地存在,势必会混淆群众的是非观念,难于让群众全面及时掌握新动态。标语是基于新思想、新举措而传递出来的信号,如果新旧标语混杂出现,新主张难于深入传播,以标语促成新风气的转变就会面临阻力。
5.部分广告标语有失大雅。随着农村市场活力的增加,以及交通提供的便捷性,众多公司、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纷纷下乡开发市场,乡村地区的广告标语随处可见。乡村地区的广告用语并非完全欠妥,乡村产业如火如荼推进,乡村旅游倍受欢迎,依赖广告途径突出地域优势,还可以吸引客友投资、观光,借此可以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各种广告在进入乡村时,部分商家为突出宣传效用,广告标语已偏离乡村文明的理念。在此过程中,农村“广告到处张贴,就像‘牛皮癣’,很不美观……一些广告内容夸大其辞,容易误导农民;有的广告内容假冒名牌产品,销售的却是伪劣产品”[14]。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一些失雅的语句也进入乡村,包括乡村忌讳的表述,正在玷污乡村文明形象,严重时已经伤风败俗。对于部分农民而言,他们难于辨别广告的真假,还可能将其视为官方支持、官方鼓励农民参与的措施,其结果不免会对官方宣传标语和乡村文明建设存在冲击。
三、乡村文明建设中标语问题的应对策略
标语不仅是一种语言,也是一道文明景观,标语“达标”是乡村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话题。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标语的点缀,同时,标语又是乡村文明建设的一张宣传名片。尤其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应充分体现出标语的要务、要义、要略,展现乡村文化魅力与文明形象。针对当前乡村标语问题,有必要采取措施加以对待,确保乡村文明建设取得实质进展。
1.从严审核标语的内容与题材。标语并不需要高深莫测的语句,要确保标语功能的发挥,就必须让标语切合主题。通常情况下,标语会遵照押韵、对仗手法,语句朗朗顺口,这并不代表所有标语都遵循这样的做法,也没必要完全刻意这样做。如前所述,标语主要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向大众呈现,从中可以直观理解标语的主题与要旨,为便于让人记住或消化,标语的内容不宜过长(特殊情况除外),或者尽量简单明了,但中心要点不可淡化。同时,积极引导乡村文明建设,标语的创设要突出文化底色,确保标语题材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标语宣传不是猜谜语,也不都需要借助华丽的辞藻加以修饰,当然,如果能够提炼出经典的语句,亦将丰富标语的基本内涵。标语本身具有文明属性,标语的内容应恰当、得体,并经审核认可后才纳入宣传议题之中,杜绝想到什么就发布什么的乱象,做到从严把好标语选材关口。
2.高度重视标语编排的规范性。标语不是随意选取字词组合即可,也不是随意编排就张贴。如果标语存在错字或语病,难免会受到网络热议,甚至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各基层主要负责人或主要部门,在标语印刷排版期间,不仅要确保格式工整规范,还要确保前后、上下、左右字体匀称协调,防止阅读理解出现字句不通的现象,尤其是字数的增加,或出现图文并茂时,标语编排体例还要讲究匹配性。作为官方或组织宣传标语,应在标语之后标注发布主体或单位,不仅可以凸显标语的标准价值,还能让人明白标语发布的正规性。标语在公布之前须经过审核,确保标语的要点和意义得以表达,如果发现问题还可以纠正后再公布,做到字字句句不走样、不变味,让标语从一公布就赢得“好口号”的称赞。重视标语书写与排版的规范程度,事关乡村文明形象的构建,也将强化干部的宣传责任意识,使其将小标语当成大任务来对待。
3.确保标语“安身之处”免受干扰。如果标语背景受到影响,当需做出净化处理,包括掉落现象都应积极修复,保证标语宣传有效。让标语始终传递正能量,绝不只是简单发布标语、打出横幅即可,后期可能出现的问题依然不可小视。标语通常出现在人流较多的地方,标语的发布要结合标语的内容及其导向来确定其背景与场景,有必要考虑让标语高出地面一定的距离或远离道路,切忌将标语张贴在隐蔽之地,或仅仅为了方便而随处布局。正式标语应确保主题突出、内容显目,必要时还应在不同场合挂出相同的标语,其目的不仅是让标语能被看到,还要让标语广为流传,为标语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对于因开展重点工作、中心任务而精选的标语,还需在集镇宣传窗口及公路沿线大量布置,让标语传递狠抓任务落实的力度,确保工作推进期间免遭破坏。此外,针对已经发布的标语,如果发现背景或场景问题要及时应对。
4.适时清理铲除不必要的标语。除了具有保护价值的标语以外,其余过时标语应当考虑清除,这是工作跟进、内容更新的基本选择。清除标语并非全盘否掉所有标语,尚未替代的标语应考虑是否有保留的必要,涉及安全、环卫、教育等领域所倡导具有深远影响的标语,则可适当保存或刷新。否则,应采取措施清理“废标”,或者,根据需要挂出新标语,这样才有助于焕发新气息。过时标语的功能已经弱化,尤其是时代主题的变化,必将导致标语内容的变化,只有清理处理问题标语,大大改善乡村文明风貌,才不会让关注者在标语丛林中不知所措,还能积极引导民众做正确之事和该做之事。当然,一些地方还通过显示屏打出滚动标语,此举更容易更新或替代标语内容。
5.积极整治商业广告标语乱象。推进乡村标语问题的治理,离不开多元“治标”主体的参与。乡村良好精神风貌的形成,需要基层干部的大力引导,并对各种不良标语加以监督和管控。各地应规范商业广告进入程序,发现不良商业广告或标语时,可依法销毁或责令对方拆除。必要时,官方还应发布处置商业标语问题的标语,对商业广告乱象进行精准治理。对于农民而言,要积极扮演乡村文明建设的使者,自觉抵制恶俗性、乱发布、不规范的口号,保护权威性、公益性的宣传标语,以强化参与整治力度。帮扶单位要改善文化帮扶力度,极力支持乡村文明建设,深入参与标语规范行动。同样是宣传渠道,媒体在聚焦乡村文明建设时,当需讲乡村振兴故事,曝光各种虚假商业广告,阐述广告案例的行动逻辑,以便看清其中的是非。企业也肩负着较强的社会责任,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也要共同参与处理好商业标语问题。通过营造多元主体参与的“治标”格局,深入净化乡村标语生态,共话乡村文明建设。
四、结语
标语内容应通俗易懂,最好能让人喜闻乐见,这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导向功用。乡村地区的标语随处可见,有力地传递了“政”能量,也体现出了干部群众参与的激情,尤其是精准扶贫期间的标语,大大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也改进了乡村精神面貌。标语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工具”,有助于推动乡村文明建设,与此同时,不能忽视各种问题标语。标语有助于深度推动社会治理进程,并非开展任何工作都需要强化标语宣传方式,如果开展一项工作离不开标语宣传渠道,则需正视标语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标语本是善意提醒别人“对标看齐”,但是,标语发布方也要提醒自己不让标语出现差错,并采取有效措施规范管理商业广告。各地在面对有关问题时,要接受各界监督,着力纠正或杜绝有关现象。
标语是乡村文明建设的基本选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将打出不同的标语和口号,以便让广大群众做到文明行动我参与、我先行。同时,乡村振兴还将体现出新的精神风貌,标语要积极宣传各项政策或措施,迎合地域文化发展的需要,而不是想到什么就标出什么,标语也要体现出温和度,而不是生硬度,这样才能体现乡村文明的新高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
[2]赵靓,付海鸿.“官话”与“民声”:汶川灾后重建标语表述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05).
[3]袁浩.文明标语也应讲文明[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5-6-23(02).
[4]吕东霞.新时代乡风文明路径选择[J].党政干部学刊,2019,(06).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21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