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农业论文》 理县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正文

理县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06-16 11:21

本文摘要:导读:概述了理县高山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该县高山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高山蔬菜产业持续发展思路和对策。 理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是以藏、羌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地貌类型为低中山中山高山极高山,海

  导读:概述了理县高山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该县高山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高山蔬菜产业持续发展思路和对策。

  理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是以藏、羌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地貌类型为低中山—中山—高山—极高山,海拔悬殊,地形复杂,是典型的中高山峡谷区,垂直气候和区域气候差异显著。春夏季降水量多,冬季无霜期短,光照充足,小气候资源丰富,且农业资源具有多层次结构特征。年平均气温11.5℃,年平日照时数1777.2h,年积温为2900~4500℃,年均降水量为566.4mm,无霜期200天左右,适合多种蔬菜生长。经过多年发展,理县已与汶川、茂县一并成为四川省高山蔬菜主产区之一,是成都、重庆等大城市夏秋淡季蔬菜的主要供应地。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一些不足之处。

上海蔬菜

  1产业发展现状

  1.1产业规模基本稳定

  自20世纪80年代建成成都市“秋淡”蔬菜三线基地以来,理县各级政府充分利用当地立体气候资源,大力发展高山反季节优势蔬菜生产,全县各乡镇均有栽培,截至2018年,全县蔬菜年种植面积2009.26hm2,总产量达15万t,总经济收入达1.13亿元。其中主要分布于朴头镇、薛城镇、杂谷脑镇、古尔沟镇、夹壁乡、米亚罗镇、甘堡乡等区域。在各蔬菜种类中,大白菜总产值达5694.21万元,占蔬菜总收入的50.5%,是理县规模和产值最大的蔬菜种类。目前,全县的蔬菜生产逐渐形成规模,品种由以往的单一型发展提升至以大白菜、莴笋、辣椒、芹菜等为主导,多品种搭配发展的产业格局,实现了理县高山反季节蔬菜优质、高效、高产,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理县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业种植论文投稿刊物:《上海蔬菜》(双月刊)创刊于1987年,是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科技专业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依托上海雄厚的科技和信息资源优势,立足华东,面向全国,旨在为广大蔬菜生产者、经营者提供科技支持和准确的市场导向,从而促进我国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1.2区域化布局逐渐形成

  随着蔬菜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全县蔬菜产业初步形成了3大主要种植区域:一是杂谷脑镇以上地区,海拔在1800~3000m,种植以大白菜、莴笋为主导的叶菜类蔬菜品种;二是杂谷脑镇以下高半山地区,海拔在1400~2700m,主要种植甘蓝、白萝卜、辣椒、莴笋、花椰菜、洋葱、菜用马铃薯、豌豆等蔬菜品种;三是杂谷脑镇以下河坝地区,海拔在2000m以下,主要种植番茄、辣椒、芹菜、蒜苗、香葱、黄瓜、苦瓜等精细蔬菜品种,多采用果树+蔬菜套种模式。在全县蔬菜产业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大白菜、莴笋为主导,精细蔬菜为辅的蔬菜产业区域化格局。

  1.3产品质量显著改善

  近些年,理县以“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创建为契机,充分利用杂谷脑河谷流域的自然生态资源,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蔬菜栽培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印制了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大白菜、莴笋、辣椒等蔬菜生产技术规程4.85万份。严把蔬菜质量关,以农业投入品监管为重点,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13个乡镇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定期抽样检测,保证农产品过硬质量。

  目前“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8个,认证基地面积达2333hm2,且取得了大白菜、莴笋、韩国白萝卜、番茄、辣椒、洋葱等蔬菜品种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定了理县大白菜、莴笋地方生产技术标准;注册了“米亚罗”“桃坪羌寨”鲜活农产品商标品牌和理县大白菜地理标志认证,建成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1.4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及应用

  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与推广是蔬菜生产取得成功的关键。近几年来,理县先后引进国内外优良蔬菜新品种1143个,成功推广118个,累计推广面积达2.8万hm2,实现产值达6.5亿元以上。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安装了频振式杀虫灯和太阳能杀虫灯2000余盏,发放黄板10万余张,推广生物有机肥3000余t。全面推广莴笋+大白菜、莴笋+棒菜、大蒜+大白菜、大蒜+莴笋等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这些措施的推广及应用,显著提高了理县高山蔬菜的持续生产能力和总体经济效益。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认识不到位,新的科研成果推广慢

  理县高山蔬菜基地海拔多在1400m以上,不同地区的海拔及气候差异较大。全县以大白菜、莴笋、番茄、辣椒、马铃薯及白萝卜等大宗蔬菜品种为主,在产业化发展中体现出品种较单一、连作现象多、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高山蔬菜区域多为藏羌生产区域,存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农业产业化认识不到位,生产中仍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对蔬菜新的生产技术接受能力较弱,导致蔬菜新技术、新品种推广较难,优质产品率不高,整体优势难以发挥,没有突出地区优势,制约了理县高山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2.2质量安全仍存在隐患

  由于地处山区,土壤综合肥力差,且农户懒汉思想严重,精耕细作意识淡薄,缺少农家肥堆制与施用,盲目依赖化肥,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和肥力降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缺乏种植新技术,不严格按照绿色蔬菜生产技术标准进行操作,为追求单一效益和生产便利,只顾眼前利益,连作现象仍较严重,多采用化学防控措施,农产品质量仍存在风险。

  2.3市场信息缺乏、产后处理薄弱

  理县高山蔬菜以农户单家分散种植为主,经营规模小,劳力生产效率低,缺乏团结协作意识,组织化程度不高,无法统一品种进行合理布局及规范栽培技术。同时菜农不能及时得到各地蔬菜市场信息,缺少必要的市场信息来源,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且在种植蔬菜种类、品种、茬口安排等方面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由于理县高山露地蔬菜成熟期比较集中,且全部为鲜销产品,储藏保鲜和加工的手段相对滞后,致使市场调节能力差,销售半径和市场受到限制,当蔬菜产品供大于求时,销售较被动,时常出现“菜贱伤农”事件,影响菜农种植积极性。

  2.4专业人才培养滞后,技术力量薄弱

  高山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对蔬菜产业重视力度不够,且支持产业的政策措施不完善,科技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严重,科研人员老龄化,县乡两级农业部门缺乏蔬菜专业技术力量,专业知识更新缓慢,不能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于农民科技培训、试验示范推广的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2.5品牌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全县蔬菜主要以农户家庭为经营单位的生产方式,规模小、效率低、组织化程度低,容易受眼前利益影响。品牌建设意识不强,无法实现产品的优质优价。虽然,近几年成立了一批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但在规模和产值方面还比较小,还没有在省内外“叫得响、打得出、覆盖面大”的真正名牌产品和农业知名企业,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空间较大。

  3发展思路与对策

  3.1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

  在理县高山蔬菜核心区建立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加大新优品种、技术的引进和试验示范。加强高效种植模式和茬口调整等试验研究与示范,筛选适合理县高山蔬菜种植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优良蔬菜品种和实用性强的新技术,丰富高山蔬菜种类。探索多品种、多样化的高效种植模式,降低连作障碍的为害。采用理论讲解、现场指导、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现代蔬菜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实用技术运用能力。

  3.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鼓励农户施用有机肥,秸秆无害化处理再还田,减少化肥使用,从而提升土壤肥力及其有机质含量,注重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推广应用先进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关键农时和投入品生产经营高峰期,加大农药、化肥等生产投入品行政执法监管力度,依托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不定期不定点抽查,设立专门的质量监督投诉举报电话,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农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中来,共同维护蔬菜质量安全、维护农业生态安全、维护品牌形象。并且严厉查处违禁农药生产、销售、使用和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从严打击违法生产和经营行为。

  3.3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理县高山蔬菜产业发展信息共享平台,使菜农通过该平台获得多种信息服务,包括生产性信息和经济性信息等,重点进行产品价格和供求价格的信息建设。并且不断增加信息渠道,丰富信息来源,促进相互学习交流和提高,扩宽致富之路。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理县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重实效、重落实,切实解决蔬菜产业发展的问题,为农民脱贫增收作贡献。

  3.4强化品牌战略,培育龙头企业

  在继续构建“净土阿坝”公共品牌的基础上,加强蔬菜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申报认证,重视知名品牌培育,实现农产品由商品到品牌的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制定优惠政策,扶持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带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初深加工,构建基地农产品生产、贮藏保鲜、初深加工配套融合发展的协作关系,不断完善企业与菜农利益的联动机制,促进产品增值增效,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3.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技术服务体系

  依托省级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撑,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培育制度,加强理县高山蔬菜基层推广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业务精、素质高、懂经营、组织能力强的蔬菜专业技术骨干,重点培育青年人才,逐步解决高山蔬菜产业发展中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结构断层及老龄化的问题。利用院县共建高山蔬菜试验站,加大支持力度,建立稳定的蔬菜科技示范园,开展高山蔬菜专项科技攻关与示范推广,把论文书写在理县蔬菜的大地上,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和瓶颈问题。同时联合县农业部门,形成省、县、乡、村四级蔬菜技术服务体系,大力开展高山蔬菜科技培训、技术咨询、现场指导,提高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设施在生产中的覆盖率,提升菜农的生产技术水平。

  作者:苗明军李菊党亚古强李志杨亮廖继超常伟李跃建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23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