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产学研合作是高校促进教研与产业有机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随着饲料工业和养殖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大量动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文章以河南工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为例
摘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产学研”合作是高校促进教研与产业有机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随着饲料工业和养殖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大量动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文章以河南工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为例,解析目前动物科学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动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提高动物科学专业人才质量。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动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高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任务,以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培养人才。为响应党的十九大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各高校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因此涌现出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的示范性高校。然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跟不上发展的脚步,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培养的人才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人才短缺日益突出,这就要求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1]。
动物科学评职知识:动物科学专业好发论文的期刊
河南工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是河南省首批特色专业和河南工业大学优培工程项目支助建设专业,也是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科特色专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学科一直保持饲料加工的工科培养体系和特色。为适应现代饲料工业发展需要,推动饲料产业转型升级,满足饲料工业和养殖产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河南工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围绕“产学研”合作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改革,通过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优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培养能从事科研、教学、工程技术及管理等创新型人才。通过“产学研”合作有效解决了培养人才与饲料工业和养殖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短了产业需求与动物科学人才培养间的距离,提升了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 力,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饲料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推动了饲料工业及养殖产业的转型升级。本文基于“产学研”合作,以河南工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为例,探讨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
一、动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动物科学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现状
河南工业大学动物科学系的前身是原郑州粮食学院的粮食加工系,1986年设立饲料教研室,1987年开始招收第一批饲料工程专业专科生,1995年招收饲料工程专业本科生,于1999年并入动物科学专业并招收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2009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高校特色专业。动物科学专业按照特色专业要求,通过河南工业大学统一部署,坚持“工农相融”的办学理念,修订了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一支创新意识强的师资队伍,规划了高效实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也建立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培养了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适应养殖产业需求的动物科学专业的创新人才。
然而,我国现代饲料工业发展很快,已进入生产的集约化、办公的自动化、管理的信息化和经营的专业化。因此动物科学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术和突出的实践能力,还要具备多学科、多领域及多层次交叉融合的创新能力[2]。由此可见,目前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显然未能跟上形势发展,人才培养的现状具体表现在:一是学生对饲料工业和养殖产业发展了解不够,对未来从事的工作思想认识模糊,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多且杂,造成对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
三是实践教学环节少,学生没机会进行实践操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也因此有可能胜任不了新型的工作岗位;四是饲料工业和养殖产业对人才需求与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脱节,造成培养的毕业生能力达不到产业需要;此外,培养的部分毕业生存在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等现象。基于这些现状,现执行的工科培养体系和“工农相融”的办学理念已无法满足饲料工业和养殖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需要认清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加强产学研合作,探索新的动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动物科学专业“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产学研”合作发展迅速,形成了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高校和科研机构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三方共建型五种方式[3]。河南工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产学研”合作主要采用学校和科研机构、企业或三方共建型合作模式。一定程度上将动物科学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饲料科学研究当中,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养殖产业的实践中,促进了动物科学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和饲料工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养殖产业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教学和科研脱离,教研动力缺失。有部分教师只顾教学不做科研;而有的恰恰相反;也有教师不愿和企业交流,唯SCI和职称最重要,造成教学、科研不能相互兼顾,动力缺失,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阻力很大。其次,教学与实践不能相互促进,忽视实践。其主要问题在实践课程少且时间短,缺乏系统的实践课程构架和实践环节,虽安排有认识实习、专业实践和小学期,但明显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造成合作流于形式,难以让学生实际动手接触实践操作,造成专业知识难于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后果,不利于其思维拓展和创新能力的塑造。
第三,“产学研”合作主导地位不明确,合作目的差异较大,导致学校、科研单位和企业三方合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合作成果期望值不高,抑制了“产学研”合作的兴趣,甚至导致合作不欢而散。第四,学生专业思想不牢、不热爱本专业,动不动要转学,严重影响其参与“产学研”合作积极性。第五,工科背景下的河南工业大学农学动物科学专业在“产学研”合作创新实践项目申报无优势或无机会。目前来看,动物科学专业申请到的不同类型创新实践项目尚且缺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动力。除此之外,还存在对“产学研”合作重视不够、管理松懈、机制不全和经费不足等问题,都对动物科学专业“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二、构建动物科学专业“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
培养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高校重要的工作任务,也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培养“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着重培养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河南工业大学针对动物科学专业的特色和现有的条件,深入分析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实际问题,探讨制约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借鉴国内动物科学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基于密切联系的实践教学基地的优势资源,在强化动物科学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基于“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方式方法,提高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优化教学模式,制定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案,建设动物科学专业创新教育的师资队伍和创新教育的平台,为饲料工业和养殖产业发展培养具有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三、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动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一)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目前各高校努力探索的育人模式之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可以通过不同的课堂教育方式获得,但仅依靠课堂教育的方式及手段显然不够,需要创新。实践教学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验式学习,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尤为重要。河南工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环节,是指导教师负责制的集中或分散实习模式。目前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实践教学经费不足;二是实践教学时间较短;三是缺乏完善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或训练场所,校外实践基地又相对偏远;四是饲料加工设备及工艺、集约化养殖实践缺乏,大多是流于形式的饲料厂“观摩”,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锻炼和培养。而“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实践育人培养模式,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4]。
首先,导师通过对学生直接辅导相关科研项目,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解惑,形成“产学研”合作的教研式创新能力培养,既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和实践经费不足,也可以高效利用有限的时间,合理选择实践平台,以快速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其次,通过“产学研”合作,一方面实习单位方便安排,有利于将课题研究与企业需求密切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另一方面,对实习单位压力小,可充分满足学生参与“产学研”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第三,通过“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人才培养优势;跟踪企业对人才能力需求,依托科研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行业发展;培养学生不仅要有想法、有创意,还要动手操作、要实干,同时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增强协同创新能力,真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基于“产学研”合作的KAQ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与素质(Quality)简称KAQ,KAQ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为学生构建的KAQ培养平台[5]。通过将KAQ平台纳入“产学研”合作体系,以动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优化教学体系,修订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构建动物科学专业与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有机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6]。目 前,河南工业大学动物科学系与开封正大、沈阳禾丰牧业、大北农集团、广安集团、正邦集团和上海新农饲料有限公司等建有近20个教学、科研和实践基地,拥有郑州市饲料装备重点实验室及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与沈阳禾丰牧业(开封)的产学研合作基地。
河南工业大学加强同各公司的合作关系,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给学生提供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地,不仅为“产学研”合作的KAQ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也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提供了产学平台,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及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动物科学系通过构建“产学研”合作的KAQ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促进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了其创新创造的思维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直接或间接地获悉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7]。
(三)基于“产学研”合作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河南工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作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和河南工业大学的优培专业,一直以饲料工程与动物养殖为主线探索动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首先,动物科学专业根据自身特色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方案,并借鉴农林院校动物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成功案例,依托“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资源,通过饲料生产工艺、设备、厂房以及饲料开发、设计、产品质量控制和养殖产业等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构建“产学研”合作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其次,制定动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建设,通过科技竞技、论坛、讲座和模拟等方式建立多样化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丰富学生的创新体验,提升学生创新创造的意识、精神和能力。第三,构建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学团队,才能将创新人才培养落到实处。通过配置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负责人,通过请进来或送出去培养教师创新能力,使团队有较高的教学和学术造诣,以及创新思想、能力和经验,才能培养好创新人才。
四、展望与建议
(一)研究展望
现有研究对于“产学研”合作模式已有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有待深化改革之处。首先,市场需求对于“产学研”合作动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指导作用。研究证实,创新是饲料工业与养殖产业未来发展应具备的能力,也是解决目前“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出现的方式单一、利益冲突、机会主义和短视主义等问题的重要理论前沿[8]。有关校企“产学研”合作的主体之间合作模式,亟需改革目前的线性与静态模式,改变以饲料工业为主体、以养殖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模式,并以此探讨如何构建一个共赢的合作模式。
这是构建“产学研”合作的一种长效机制。其次,针对“产学研”合作的载体进行优化。养殖产业需求是饲料工业创新的基石,也是维系“产学研”合作的纽带,如果忽视合作的载体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将大大抵消研究成果对创新能力的指导作用。因此有必要探讨“产学研”合作中如何围绕合作的载体开展合作。第三,“产学研”合作的机制创新。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良好的管理及运行机制是协调创新主体利益之间关系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关键,也是实现合作共赢的保障。为此有必要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研究,比如创新能力培养动力机制、管理机制以及利益分配机制等。
(二)研究对策及建议
基于“产学研”合作动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现状与问题,以及培养模式探讨和展望,笔者提出几点对策或建议。首先,推动“产学研”合作模式向深层次发展。结合饲料工业与养殖产业发展情况,灵活运用“产学研”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饲料工业与养殖产业需要为主导,构建开放灵敏的动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动物科学专业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可能性。其次,健全“产学研”合作动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共赢机制。
第三,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引导作用和服务职能。完善“产学研”合作动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行政支持,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为相关利益分配提供指导原则和管理办法,规避因利益分配引发的矛盾和冲突。同时,出台相关“产学研”合作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支持,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
五、结语
随着饲料工业、动物养殖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科技驱动创新,社会相关产业对高校培养动物科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河南工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为适应产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探索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教学创新人才培养、KAQ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等不同模式,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为我国动物科学专业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探索新的路径,以满足新形势下我国动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白文林,丛玉艳,王泽英,等.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沈阳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为例[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7(2).
[2]陈国顺,史兆国,葛洪骏.农科院校动物科学类人才的培养与实践[J].家畜生态学报,2016(3).
[3]王秋菊,张爱忠,倪宏波,等.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8).
[4]戴四发,胡洪,李焱,等.动物科学专业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5]邓一飞.浅议构建高校KAQ人才培养模式[J].辽宁大学学报,2004(5).
[6]李春燕.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0.
[7]李淑红,王京仁,成钢,等.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构建与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4).
[8]梅亮,陈劲,刘洋.创新生态系统:源起、知识演进和理论框架[J].科学学研究,2014(12).
作者:殷海成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25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