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农业论文》 服务于国家和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果树栽培学课程专创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正文

服务于国家和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果树栽培学课程专创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7-28 10:35

本文摘要:摘要:内蒙古民族大学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是服务国家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应地区实际需求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其人才培养更注重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性和契合性。果树栽培学作为内蒙古民族

  摘要:内蒙古民族大学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是服务国家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应地区实际需求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其人才培养更注重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性和契合性。果树栽培学作为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园艺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通辽市将林果产业作为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重点支柱产业,对果树高级应用型人才需求旺盛。基于“新农科”背景,根据高校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规律,并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果树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探究了果树栽培学专创融合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以期将学生培养成服务国家和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新农科;果树栽培;专创融合;实践教学;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果树栽培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2019年6月教育部在安吉召开了新农科建设研讨会,发布了《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1]。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新农科建设逐步推进的大背景下,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作为内蒙古东部地区唯一培养农科高级人才的基地,承担着培养农科应用型人才及创新人才培养,紧密贴合乡村振兴战略,为振兴我国,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乡村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的任务。

  果树栽培学是涉农高校园艺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果树栽培的新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动态和新理念,以及我国果树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并能很好地融入地区林果业经济发展,为地区林果业持续发展贡献力量[2]。新农科背景下,很多涉农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向已经发生了转变,出现了部分高校开始向技术应用型的方向进行发展[3]。

  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作为边疆地区民族类院校,学校虽认识到新农科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受制于现实条件,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实践教学主要以简单的参观活动为主,内容少,任务轻,时间短,缺乏长期系统的实践培养机制。因此,针对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自身发展特点和当地林果产业对果树高级应用型人才需求目标,探讨符合自身的果树栽培学课程的专创融合新型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果树栽培学课程创新与改革,实现果树人才培养从理论知识型向实用技能型转化,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果树人才。

  1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现状

  1.1果树栽培学课程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不紧密

  高等院校课程实验和实践教学在学生培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培养适应地区实际需求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人才的基石,特别是农学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的解决能力。但因农学类课程(如果树)实践和实验部分需要一定的田间实验场地(果园)和丰富的实验试材(果树品种众多),因此,在果树栽培学课程的实际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中,果树栽培学课程理论教学部分与果树实验实践部分往往很难区分,并且果树栽培学课程实验实践部分中验证性的实验占比较多,而承担着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设计性和综合型实验的占比往往很少。

  目前果树栽培学课程实验和实践教学所面临的的实际情况,导致其实验项目的实用性较低,学生在面临果树栽培实际问题(如果树整形修剪等)时往往束手无策,这样不仅影响学生分析解决生产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培养学生对未来从事果树科研生产的兴趣方面也会起到负面作用。在果树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训练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学生除了学习果树栽培技术基本操作外,更应该学会怎么去解决问题,包括理论问题、技术问题、生产问题、经营问题、效益问题等,不断优化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目前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课外为主,没有深度融入到果树栽培学课程的整体培养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还没有形成良性的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有机联系。

  1.2果树栽培学教材滞后且果树栽培学专业实践教育启动较晚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采用全国统编的教材,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采用的果树栽培学教材为《果树栽培学总论第4版》和《果树栽培学各论(北方本)第4版》。虽然统编教材的内容比较丰富,《果树栽培学总论第4版》内容详实,深入浅出,基础理论适合不同地区开设果树栽培学课程的高校。但《果树栽培学各论(北方本)第4版》不适合所有地区的高校,因为每个高校园艺专业都有不同的特点,当地适合栽培的果树各有侧重,例如内蒙古民族大学所在的蒙东地区位于我国北纬42°线附近,地形多样,土地资源丰富,光照资源充足,具备发展果树产业的多项条件,但由于1月份平均气温低于-14℃、极端温度可达-40℃,周期性发生大冻害,≥10℃的积温3000~3200℃。年平均降水量350~400mm,无霜期140~160d。

  优质大苹果在蒙东地区难以越冬,只能栽植以抗寒性强、抗逆性较强、丰产性强和管理简单的优良寒地小苹果品种和特色的干果类经济林品种为主,但《果树栽培学各论(北方本)第4版》内容难以培养满足服务国家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在果树栽培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就需要结合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充分融入到内蒙古东部地区鲜明的气候特点,同时还要结合内蒙古东部地区果树的树种和栽培特点[3]。

  比如内蒙古民族大学所在的蒙东地区气候为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季干旱多风。这就需要根据蒙东地区果树实际生产栽培情况,对果树栽培学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以满足当地实际情况,使果树栽培学实践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培养提升学生未来进入社会的符合地区实际需求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并且低年级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思维较为活跃和开放,其创新能力也具有很大的潜能。

  及时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使其具备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促成其创造性意识的形成意义重大。但传统果树栽培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前半程以基础理论教育为主,专业实践教育也基本以室内试验和简单的果树识别训练为主,创新实践与专业实践分离,导致低年级学生创新创业定位模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

  1.3学生果树栽培学课程专业实践创新平台短缺

  专业实践教育是面向社会和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施教过程,同时因为农林业实际生产过程中对相关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若想保证农林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满足农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在果树栽培学实践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训实践创新的机会,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目前一般涉农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专业课程因为各种原因的限制,对实践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实践课程存在或多或少的形式化问题,这就降低了学生对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从而造成学生就业后实践技能的缺失[3-4]。

  针对上述果树栽培学课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果树栽培学实践和试验部分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对应的改变和调整,因时因势而变,积极搭建并合理运用校内外果树栽培学课程的实践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果树实践环境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创新平台。

  除此之外,目前林果产业发展面临着产业链条短、融合度低、农产品增值能力不强等问题,林果产业一二三产业发展亟需有机融合;随着居民对绿色、安全、生态、健康的林果产品需求增加,林果产业新产业、新业态将逐渐彰显,大学生需要结合林果产业发展趋势与特色,在专业实践中进行理念创新和创新实践能力训练,并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践创新训练过程中多元化和全链条的素质拓展,使之真正成为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途径。

  2果树栽培学课程专创融合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路

  为了加强学生专创综合素质的培养,果树栽培学课程以“新农科”建设为引领,采用专创融合的理念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基本技能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协同育人平台”,以培养“专业认知”+“专业实践”+“创新训练”过程为主体框架,通过“基础专业技能、创新创业思维能力、综合素质”等三位一体的学生实践能力的有序训练,强化“果树栽培学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加强课程实验室和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建设胜任专业教学和创新指导能力的教学团队,推进专创教育相融合,课内课外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从理论知识型向实用技能型转化,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果树人才,为国家和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3果树栽培学课程专创融合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的策略

  3.1构建“三平台、三强化”专创融合型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专创教育融合立足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三平台、三强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认知-实践-发现-批判性思考-创新-解决问题”为主线,优化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创新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强化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综合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1.1专业实践教育连续化。

  专业实践前置,通过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利用新生专业研讨课的设置,邀请国内果树专家开展果树产业和果树科研专题讲座活动,从而利用专家的影响力和对果树产业的全局把握,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国内外果树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帮助学生树立果树产业的整体认知,树立对果树科研创新创业的意识,将果树专业发展新趋势、果树产业发展新模式分享给一年级学生,引导专业兴趣。

  同时利用新生专业研讨课的机会,组织学生到当地果树研究所或者果园进行考察与学习,并将这一实践环节安排在果树栽培学课程学习之前,充分调动学生对未来学习果树栽培学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对果树栽培学知识有一定的初步了解,并使学生认识到当地不同果树栽培品种,认识到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可以实现果树对当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巨大促进作用。组织一些趣味问答活动,加强学生与果树生产企业技术负责人的有效沟通,为接下来开展有效和有针对性的果树栽培学实践教学活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3.1.2双创教育过程化。在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和课程结束后,应积极组织学生结合果树栽培学实践活动中的具体环节进行相应实践活动的拓展和延伸,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实践环节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对果树栽培学课程的兴趣,激发今后从事相关行业的兴趣。

  例如,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度,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的果树类的课题及项目研究,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及学科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果树实践和果树创新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融入到果树创新实践活动中去,从而为培养适应地区实际需求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性和契合性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实践教学密切结合生产,统筹安排专业实验和实习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段式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田间实习。教学内容覆盖果树产前、产中、采收和采后处理,开设果干、果酒制作等创新创意实践内容,突出果树栽培学课程与产业融合的特色。通过产教相融、专创相融,激励学生开放性思考和自主学习,培养综合实践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自身果树专业优势,组织相关的下乡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支农、助农,服务三农”的意识,有利于推动双创教育过程化模式的持续性发展。

  3.1.3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化。充分发挥果树专业课教师、本科生导师、创新创业导师三重身份的独特引领作用,鼓励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将果树产业链条相关环节参与校级大学生研究项目、学科竞赛,三年级参与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四年级结合生产和科研做毕业论文。并指导学生论证项目选题、完善项目计划书等。通过创业竞赛、学科竞赛、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分层次的教学,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强化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提升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3.2学校、企业以及果树科研机构合作建设校内外实践平台

  建立果树教学实践基地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果树基地不仅是教师教学场所,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与进行实践的重要场所,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摆脱室内教室的局限性,扩展教学空间,在教学基地田间地头,展开果树专业知识学习、毕业设计、科学研究训练等环节,从而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达到最大化。同时通辽市大力支持林果产业的发展,通辽市林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果树品种——塞外红苹果,通过国家林木品种审定,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通过国审的寒地苹果品种。

  近年来,塞外红苹果发展势头强劲,在通辽及周边地区发展迅速,截至2019年底发展面积近2万hm2,丰产期效益在8000元/667m2以上,在脱贫攻坚中起到巨大作用,并在科尔沁沙地防风固沙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结合果树专业特色和地区果树经济发展现状,以校企、校地合作模式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满足学生在果树方面的知识技能训练,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果树产业发展中一二三产融合型经营模式、现代农业中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多重专业知识交叉融合的创新理念。以企业、果树科研机构和学校之间资源优势互补的合作教育,通过企业家、科研专家进课堂、校企合作职业资格培训、企业顶岗实习、组织创业实战竞赛等多种方式,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融合。

  3.3提升专业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建设多元化的教学团队

  在专创融合的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要做到以企业需求、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创业实践指导,要形成“双师+创新创业导师+行业企业导师”的多元化结构团队,在校内选择专业实践强、具备企业或实际创业经历的优秀教师参与学科的双创教育;选择优秀青年教师到企业、果树科研机构挂职锻炼,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双创教育进修培训,及时了解最新的双创教育理念及其进展状况,更新自身知识体系[4];邀请创业成功的人士或企业家担任果树产业类的创业导师,对具体果树产业类创业项目的团队进行专项指导。

  教育论文投稿刊物:科学大众科学教育杂志栏目设置:教海探航、科学教育研究、课堂经纬、国外科学教育动态、教师成长与专业生涯发展、科学教育课堂、科学探究园地、高等教育在线、中职教育、幼教天地、热点关注。

  4结语

  综上所述,果树栽培学作为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园艺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通辽市将林果产业作为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重点支柱产业,对果树高级应用型人才需求旺盛。果树栽培学课程对于学生今后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对果树栽培学进行相应的专创融合实践教学调整与改革,能够激发学生对果树栽培学课程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果树高级应用型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践行习近平同志为内蒙古自治区提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振宁,曹雪戴,圣杰.农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以“蔬菜栽培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48):222-224.

  [2]冯美,张宁波,徐伟荣,等.农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果树栽培学》课程理论教学改革[J].农技服务,2020(04):124-126.

  [3]木塔里甫·艾海提.应用型本科院校果树栽培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6):178+139.

  [4]江朝力,张玉伟.基于专创融合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7(03):9-11+15.

  [5]张影.“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地方农业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资讯,2020,24:181-183.

  作者:李志军,郭园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27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