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双管齐下,既要发挥好国家队作用,又要发挥好区域队作用,打造科技竞争优势护城河。文章阐述了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所面临的问题、应坚持的办院理念,并从强化顶层设计、优化科
摘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双管齐下,既要发挥好“国家队”作用,又要发挥好“区域队”作用,打造科技竞争优势“护城河”。文章阐述了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所面临的问题、应坚持的办院理念,并从强化顶层设计、优化科研布局、打造创新矩阵、点燃融合引擎等方面提出了新时代地方农业科研院所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办院理念;发展路径
深刻认识地方农业科研院所的价值,深入发掘其潜力和优势,聚力强化地方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对于提升国家农业科研水平、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奠定粮食安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建设发展要强化顶层设计、优化科研布局、打造创新矩阵、点燃融合引擎,聚力发挥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主引擎作用,成为农业科技强国的重要支点、农业新发展格局的科技支撑。
1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地方农业科研院所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服务、支撑和引领农业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1],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是农业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地方农业科研院所是我国农业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导力量。新中国成立后至21世纪初,我国育成的6000多个农作物品种中,由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选育的占60%~70%,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在农作物新品种、适用技术研究与推广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强化地方战略科技力量,有助于充分发挥多学科、建制化、区域性优势,加快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抢占科技制高点,加快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发展,将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农业科技发展和进步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1.2是国家农业创新体系的重要方阵地方农业科研院所是国家农业科研组织活动的重要主体,在国家科技主体性计划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重大创新成果落地的重要载体与直接完成者,一批院所在诸多技术领域中形成了与“国家队”、领军“企业队”并驾齐驱的研发能力,成为国家农业科技研发活动的“第三方阵”[2]。强化地方农业战略科技力量,有助于发挥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在基础科学研究的巴斯德象限中的积极作用,打通科学技术到产业技术创新通道,建立起“国家队”、“区域队”和“企业队”共同参与的国家农业基础科学研究“三元结构”体系,推动区域科技创新的全链条设计、系统化发展,提升创新集中度和创新竞争力,形成科技创新发展全域格局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力量集群。
1.3是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
地方农业战略科技力量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区域队”,是国家农业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强化地方农业战略科技力量,是优化农业创新体系布局、引领带动区域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系统提升的重要抓手。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农科系统作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高地的引领者、国家农业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农业科技强省和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战略支柱,在推动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全系统主持获省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励96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46项、三等奖41项;省级及以上审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363个,其中,国审231个、省审132个;获植物新品种权授权262件;获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770件;发表各类学术论文近4000篇,其中,被SCI、EI收录共计423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项,获批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600余项,科研经费12.5亿元,服务、支撑了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发展阶段,强化地方农业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农业综合科技实力和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发挥农业科研的高端引领、关键支撑和示范带动作用,是赢得农业发展主动权的必然选择、应对科技竞争新格局的内在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2地方农业科研院所面临的瓶颈问题
2.1科研发展环境不容乐观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占全国院所总量的八成,是我国科技创新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方阵,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多数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因为“小”,发展受到制约。一是资金“小”。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市、县级财政普遍困难,农业科研项目经费主要来自中央和省级财政。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在项目争取上又处于弱势,“粮草”短缺是地方农业科研院所特别是基层院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学科“小”。学科综合性、交叉性、融合性不强,顶尖科研人才、顶尖科研平台、顶尖科研成果缺乏。三是团队“小”。河南省农科系统虽有一支近5000人的专职科研队伍,但创新单元各自为战、科技创新碎片化局面依然存在,迫切需要以系统思维整合创新力量。
2.2科研发展缺乏整体统筹在国家战略层面,尚未形成包含地方农业科研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对包括省、市、县三级在内的地方农业科研院所缺乏顶层设计、整体规划与统筹协调。国家和地方农业科研主体功能定位不清,支持地方农业科研事业的规划体系、政策体系尚未形成。地方农业科研力量亟须进行从个别据点到体系化的提升,在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有效保障国家农业安全和粮食安全,形成“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的局面。
2.3科研治理能力亟待提高科技创新的竞争逐步演化为系统之间的竞争。社会创新力量逐步崛起,与建制性科技力量一起成为科技创新的“双雄”。科技创新研究范式加速迭代发展,网络化、数字化、平台化、社会化趋势明显,策略化、有组织的颠覆式创新初见端倪。科技创新资源的内涵更加丰富,配置 趋向社会化和开放化,开发利用呈现网络化和平台化趋势。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持续增加,制度供给的质量和效率面临严峻挑战[3]。统筹抓好地方农业科研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建设,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强化地方战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创新治理效能,全面增强高质量科技供给能力,事关国家农业战略安全。
3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应坚持的办院理念
建设地方高水平科研院所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办院理念。地方农业科研院所推进高水平建设,必须遵循科研规律,立足地方实际,守正出新,追求卓越,秉承“科研立院、人才强院、开放兴院、文化盛院”理念,扎实推进高水平农业科研院所建设。
3.1科研立院科研院所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强越好。科研自立、创新自强是科研院所强大的核心标志。要将科研立院、自立自强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支撑,坚守科研质量底线、完善农业科学建制、坚持区域科研自信,推动地方农业科研事业自立自强,努力成为区域农业科技的探索者、创造者与供给者。
3.2人才强院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科技竞争、创新竞争背后是人才竞争,“卡脖子”困境其实是人才困境。人才竞争背后是制度竞争。要将人才强院作为优先战略,扫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党建保障、制度约束、事业支持、情感激励、精神鼓舞“五位一体”,构建人才发展新格局,夯实自立自强人才根基。
3.3开放兴院坚持开放兴院是地方农业科研院所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途径,是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势、服务重大需求,提升科技影响力的必然选择。要落实“四个面向”要求,扎实做好“比、学、赶、帮、超”大文章,以新发展格局引领农科事业高质量发展,以科研高质量发展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
3.4文化盛院文化与精神是科研生态的灵魂。科研微生态和创新小气候是科研生态的底层。坚持文化盛院就是要强化创新基因,优化科研生态,弘扬科学家精神,培根铸魂赋能,让创新蔚然成风,以实干的品格、报国的情怀、创新的气质和卓越的追求推动院所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农业科研事业。
4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的路径探索
地方农业科研院所是区域农业科研的主阵地。加快地方农业科研院所的发展,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和构筑新时代农业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是构建农业新发展格局和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现实需要,是科技强农兴农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业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双管齐下,既要发挥好“国家队”作用,也要发挥好“区域队”作用,打造竞争优势“护城河”。要加强地方农业战略科技力量统筹建设,提升农业科研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充分释放地方院所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牢牢把握农业科技创新主动权。
4.1强化顶层设计
着眼服务“国之大者”,科学规划地方农科事业新蓝图。一是聚焦“大问题”。聚焦“区域队”使命定位、区域“战略科技力量”目标定位[4],更加突出集智攻关的顶层设计、更加突出前沿研究的战略谋划、更加突出成果转化的制度安排,打造农科院所茁壮成长的“热带雨林”,努力成为新发展格局的区域农业科创战略支点。二是构建“大系统”。实施农科系统整体创新战略,为群体创新突破按下“加速键”。发挥院所主体创新引领作用,形成“融合 创新”攻关体系,产生“价值共创”增值效应。
在科技自立自强中研发出更多的“独门绝技”,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三是健全“大机制”。强化制度建设,聚焦科学管理和有效激励,建立有活力、有效率的农科系统管理机制。构建应用导向评价、精品导向激励、任务导向保障机制,培育区域创新发展新引擎。四是深化“大协作”。坚持大科研理念,整合系统科研力量,构建更加紧密的创新联合体,实现创新主体和重点任务协调推进。五是培育“大兵团”。汇聚全省农科力量,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和科研集群优势,从“一家独大”转为“多点开花”,努力占据“头部领域”,掌握“头部技术”,打造农业战略科技力量“河南阵地”。
4.2优化科研布局
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引领统筹推进科研战略布局,锻造农科事业发展翅膀。一是牵住核心技术“牛鼻子”。瞄准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着眼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快打造一批技术“硬核”“利器”,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筑牢技术创新战略高地。二是盯住产业技术“主源头”。精准聚焦“卡脖子”技术,争取重大科研任务落户,接轨“卡脖子”领域联合攻关,实施清单式科学研究,扫除产业发展“拦路虎”。打造核心技术攻关团队,锤炼技术创新的智囊团、创新源、攻关队、孵化器。三是构筑科技创新“共同体”[5]。以建设新型地方农业科研院所为抓手,打造区域创新发展新引擎。独立创新、联合创 新和协同创新“三管齐下”,形成完整的创新链,推动基础研究前沿化、应用研究成果化。四是锻造科技支撑“智力群”。
人才是立研之本、兴研之源。要把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强化“三个建设”(强化创新文化建设,厚植创新人才成长沃土;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铺就创新人才进步阶梯;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搭建创新人才发展舞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让科研人员安心科研、热心科研、舒心科研、静心科研,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科技强国作出新贡献[6]。五是打造科技创新“新范式”。迎接融合科学与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新时代,加快形成创新资源丰富、创新环境良好、创新生态活跃的生态赋能型结构,加快形成创新的核心能力、基础能力、系统能力,用科技实力为新农业发展格局提供“河南动力”。
4.3打造创新矩阵
要用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这个法宝,发挥科研院所创新内核作用,绘就地方农科事业自立自强的壮丽画卷。一是加快学科体系转型建设[7]。现代科研拼的是体系,拼的是精锐,要打造以精锐科研力量为主体的现代科研力量体系,加快科研力量由数量规模型、人力密集型向质量效能型、创新密集型转变。加快新农科和新手段建设,大幅提高新域新质科研力比重[8]。加强新研究领域战略预置,不断开辟科研能力新增长极。
二是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任务。聚焦攀登科学高峰和解决区域农业问题两大任务,打好基础研究“持久战”和“卡脖子”技术“歼灭战”两场战役。特色产业是区域科技创新之基。地方院所要在产业科技攻关中“揭榜挂帅”,精耕细作,研发出更多的“独门绝技”。三是加大地方农业科研投入力度。确定农业科研优先发展方针,强化农业科研支撑保障,给农业科技创新注入“强心剂”,聚力打造有特色、善创新、高水平地方农科院所。
四是锻造地方农科强院方阵。打造农业科技强国建设的“创新矩阵”,既要有解决基础问题的“国家队”,也要有服务一方的“区域队”。要通过深化改革“组合拳”,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解绑赋能”,推动河南农科系统科研格局整体重塑、科研条件整体改善、科研质量整体提升,构建以省院为龙头,市院优势互补、特色发展、协作共赢的新时代农科建设发展联动协同机制,强化院所体系化能力和集群化优势,成为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制、打好种业翻身仗的“主战场”,走出以农科方阵建设赋能农业现代化的“河南路径”。
4.4点燃融合引擎
深化“三个融合”,点燃“三个引擎”,以科技创新赋能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院企融合,点燃“合作创新”引擎。推进科技产业化和产业科技化,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有竞争力的区域农业产业集群。二是深化院地融合,点燃“成果转化”引擎。注重从产、学、研、用维度布局创新联合体,注重从上、下游产业链维度部署创新联合体,注重跨界、跨领域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多领域、交叉学科、差异化团队参与的高能级平台,打造研发、创新和应用的“朋友圈”和“生态链”,打通乡村振兴“绿色通道”[9]。
三是深化院院融合,点燃“主核驱动”引擎。强化“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改变省院“单兵作战”、市院“各自为战”模式,织好“一张网”,共下“一盘棋”,融出“新团队”,加强科研力量联合创新、联合保障、联合运用,提升基于农科系统的联合创新能力、系统集成能力、创新策源能力和创新策源功能,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增长极。河南农科系统近年来以“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为抓手[10],以开源技术助力产业创新生态建设,构建一体化产业技术战略体系,打造有农科内核、河南特色的“多源融合”创新成果,激活了科技创新一池春水。
农业论文范例: 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现状分析
展望“十四五”,河南提出建设面向世界的农业科技研发中心[11],农科系统要在“共享创新”上迈上新台阶,以科学研究新模式、队伍建设新机制、学科建设新生态、开放办院新格局、治理体系新抓手、基础支撑新拓展引领发展模式转变,实现科研组织力、人才凝聚力、创新引领力、院所影响力明显提升,在精准服务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上当表率、在技术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上做示范,在科技引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走在前,努力写好科技自立自强的“河南答卷”。
5参考文献
[1]李杰,扶定,程辉,等.农业科研院所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以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9,38(4):59-61,71
[2]柳楷婧,柳世君,程辉,等.地方农业科研强院的培育模式、支撑逻辑与建设路径[J].农业科技管理,2020,39(3):23-26
[3]陈凤,余江,甘泉,等.国立科研机构如何牵引核心技术攻坚体系:国际经验与启示[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8):920-925
作者:柳楷婧柳世君王军威柳菁刘守尧程辉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27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