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一直以来农业现代化问题就是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农业现代化便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本文创新性地从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三个维度构建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业现
摘要:一直以来农业现代化问题就是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农业现代化便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本文创新性地从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三个维度构建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业现代化的测度评价体系,并以甘肃省这个农业大省为例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振兴战略下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发展缓慢,3个维度的演变过程各不相同。同时分析原因并给出农业现代化各个维度未来发展路径的选择。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综合指数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问题一直都是关系到全国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问题之一。1964年“农业现代化”就作为我国首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之一被正式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被放到了首要的位置;之后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吉林考察时又强调: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就是实现该战略的总目标之一。
乡村振兴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扶贫的困境与路径
指明了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来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农业现代化是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过程手段和结果,早期的农业现代化被概括为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化学化,后来农业现代化演变为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代替传统的农业手段。当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出以来,农业现代化在新时代就被赋予了新的涵义。
当下的农业现代化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机械化,而被赋予了更广泛的意义。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提出和强调,新的时代背景下农业现代化不仅要使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构建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即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农业现代化要从多个角度来实现,对于农业现代化的测度也要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深入的考察和测评。
甘肃省一直以来都是农业生产大省,解决好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有利于实现全省农业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探讨其进一步发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对于农业现代化问题的研究,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对于农业现代化的研究大致分为3类,第一类是对于区域性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研究,如王国敏等构建了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并运用评价模型对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做出了测度与评价[1],于正松等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来对陕甘宁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研究[2],张荣天利用GIS空间分析、变异系数及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评价了长江三角洲农业现代化水平[3],吴云勇等利用熵值法并且构建指标体系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测度[4]。
第二类则是研究单个省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大部分学者都立足于本省实际情况对其农业现代化进行测度分析,如对贵州省[5]、安徽省[6]、河北省[7]、辽宁省[8]、甘肃省[9-10]、新疆维族自治区[11]等省区有针对性的建立评价模型来测度评价当地农业现代化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研究山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时关海玲等创新的使用了数据包络的分析方法对当地的11市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分析测度,找出了优缺点及差异点[12];第三类则是将研究范围具体到各个市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测度与分析,这其中就包括潍坊市[13]、邯郸市[14]、兴化市[15]等城市,研究者们均立足当地实际对其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分析与评价。
综上所述,对于区域性以及省域和市域的农业现代化的测度评价众多,但是这些测度评价中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时代特征明显,大多研究都是集中在2010年前后,且这些指标体系设计大都较为片面,仅仅关注农业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现代化的贡献,在目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农业现代化在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以及产业体系的发展理念。并且在众多评价测度的研究中,各个学者都对农业现代化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指标体系的设计也是有所差异,没有广泛性与代表性。故本文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视角下,结合前人对于农业现代化的研究及指标设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性的重新构建乡村振兴视角下农业现代化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甘肃省为例运用综合指数法的评价方法来对其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测度并给出未来发展路径选择的建议。
一、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立足于甘肃省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典型性的原则,兼顾数据的可得性和有效性,在充分参考已有文献、根据农业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以及理解乡村振兴的内涵和全国目前仅有的苏州市在2020年5月28日发布的《苏州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考核指标体系(2020—2022年)(试行)》的基础上,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分别从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3个维度构建涵盖17个指标的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 熵值法在已有对于农业现代化研究的文献中,几乎所有的研究人员在指标体系的权重设计方面使用专家打分法等主观赋权方法,这种方法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合理性,但是由于各个专家对于指标的理解不同,所给出的权重也就不同,这种方法就没有代表性与广泛性。而熵值法是一种基于“信息熵”理论形成的多指标评价方法,是一种客观的赋权方法,其原理就是评价体系中某一指标的信息熵越小,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就越大,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就越大,相应赋予的权重值也就越大。利用熵值法对权重系数进行客观赋值,能够客观评价各指标项目在复杂系统中的相对作用。
2. 综合指数法本文采用学术界普遍认可且在测度评价中广泛使用的综合指数法对乡村振兴视角下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分析[10]:根据对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的文献研究[8,14],以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报告为参考,结合乡村振兴视角下甘肃省农业发展的实际,构建了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阶段划分的标准参考值。
2010年是全国“十二五”的开启之年,在甘肃省政府印发的《甘肃省“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自2010年“十二五”时期开始是甘肃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阶段;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出以来,农业现代化及农村建设走向了新的阶段;本文选取甘肃省2010—2019年农业现代化的变化和水平进行研究和测度,并在乡村振兴视角下给出发展建议。本文所构建的相关指标的数据均来自于2010—2020年《甘肃发展年鉴》《中国统计年鉴》、2010—2019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及部分文献资料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
二、乡村振兴视角下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测度与评价
(一)甘肃省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
利用熵值法对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赋权,位于前3位的指标分别是家庭农场数量、农民工资性收入以及规范运营的合作社的数量,说明在乡村振兴视角下,这3个指标是影响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而各项二级指标的权重值排在第一位则是新型农业经营,也表明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设是尤为重要的,这也与乡村振兴下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探索不同的专业合作社模式的重要思想内涵高度吻合。
其余指标的权重值(重要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农业固定资产投入、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成灾面积、粮肉菜稳定保障指数、森林覆盖率、主要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率、粮食产量稳定度、农业土地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农药减量水平、化肥投入强度。
开始进入农业现代化的初步实现阶段。值得注意的是,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在2012年和2017年的增长幅度较大,也正是由于2012年末甘肃省大力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计划,加快了甘肃省现代农业的发展;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又将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大幅度提升了甘肃省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也使得甘肃省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走向了新的阶段。但是不得不承认,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发展又十分缓慢,经过2010—2019年的缓慢发展,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得分才达到初步实现阶段,距离基本实现阶段以及发达阶段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从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来看,2010—2019年其综合得分一直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从2010年综合得分0上升到2019年的0.247。
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适应新型农业和保障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甘肃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从2010年的几乎零基础发展到2019年的运营的合作社10万家左右、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以及家庭农场的数量也增长迅速,甘肃省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方面也狠下功夫,相继出台《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指导意见》《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意见》《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推动了甘肃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快速发展。
从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来看,2010—2019年其综合得分整体出现先小幅上升后下降再大幅上升的波动趋势。2010—2015年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缓慢增加,农业产业融合以及农业综合产出两方面各项指标的数值均在缓慢增长;2016—2017年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出现小幅下降趋势,其中农业产业融合方面下降趋势明显,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从2015年的6.067%急剧下降到2016年的4.040%,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的下降也表明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生产货物或提供服务活动而增加的价值在下降,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下降的信号,究其原因,这几年甘肃省并没有出台有关农村产业融合、产业链延伸的相关政策与实施方案,导致产业融合发展的停滞,全省农业产业融合一度陷入低迷中。
自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出以来,甘肃省在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方面非常重视,迅速在2018年初出台《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全省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体系,大力促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故在2017—2019年期间,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整体得分大幅度增加,农业产业融合及农业综合产出两方面水平均得到了快速大幅度的提升。
三、乡村振兴视角下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的路径选择
(一)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的提升路径由测度评价结果显示,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水平经历了由2012—2015年的加速上升直到稳定、2015—2017年的下降以及2017年以后的再次缓慢上升的三个阶段,目前农业生产现代化体系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在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水平还是亟待加强。要大力提升粮食产量稳定度和粮肉菜保障程度,保持粮食年产量处于稳定水平。首先就要加强耕地的保护与建设、合理使用耕地种植农作物;其次由于全省自然灾害较多,故要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及其在农产品生产中的作用,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抗旱防汛防涝能力,让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降到最低;最后依托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大力发展甘肃省“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充分利用可开发的资源进行特色农产品的培育。
(二)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化发展路径2010—2019年10年来,甘肃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在未来继续保持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以及家庭农场的发展势头的基础上,需要大力加强农民合作社的运营的合理化及规范化;积极促进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户的带动和节本增效的作用,提升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的能力,建立完善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家庭农场”新型经营运行体系,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益处,积极吸纳更多的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社或成立家庭农场。
四、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乡村振兴的视角下,2010—2019年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不断向好的趋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在10年间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发展相对较为滞后和缓慢。除2012年与2017年甘肃省政府出台和实施了关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后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增幅较大外,其余年份发展速度较为缓慢。2013年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由准备阶段转入起步阶段,2019年由起步阶段转入初步实现阶段,距离基本实现阶段还有较大的差距,农业现代化发展目前任重而道远。从乡村振兴视角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各个维度来看,各维度的发展各有差异。
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发展水平呈现先升后降再上升的趋势,目前正处于缓慢上升的状态,其发展受粮食产量稳定度波动的影响较大,粮食产量增幅的大幅下降是导致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发展出现波动的主要原因,也是农业现代化整体发展的重点问题;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化发展水平一直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目前发展势头强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较快;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发展水平在经历了小幅上升和小幅下降后在2017年迎来了大幅上升的趋势,其发展受农业产业融合影响较大,农业产业融合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程度是导致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发展水平波动的主要原因;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化和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发展仍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乡村振兴的视角下,针对甘肃省目前农业现代化发展缓慢、水平较低的现状,第一,在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方面需要对耕地加强保护并且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同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及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保障和提升粮食产量及粮肉菜保障程度;第二,在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化方面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规范化及合理化管理,提升抗风险能力并且积极整合几种农业经营主体来构建新型经营体系;第三,在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方面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与发展,整合资源、创新农业营销模式,加速农村的产业融合,提升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程度。
[ 参考文献 ]
[1]王国敏, 卢婷婷. 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定量测评与实证分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 13(6): 64. DOI:10.3969/j.issn.1009-3176.2012.06.007.
[2]于正松, 李同昇, 龙冬平, 等. 陕、甘、宁三省(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格局演变及其动因分析[J].地理科学, 2014, 34(4): 411.
[3]张荣天. 长江三角洲农业现代化评价及空间分异[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2): 111.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150215.
[4]吴云勇, 杨艳, 赵德起. 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J].南方农村, 2019, 35(5): 21. DOI:10.15879/j.cnki.cn44-1099/f.2019.0043.
[5]朱玉鹏, 洪名勇. 贵州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测度与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 2014, 20(7): 42. DOI:10.3969/j.issn.1006-6500.2014.07.010.
作者:邓 怡, 王 娜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28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