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农业论文》 中国农业类论文期刊浅析稻瘟病对水稻的危害> 正文

中国农业类论文期刊浅析稻瘟病对水稻的危害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5-04-28 11:34

本文摘要:【摘 要】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其危害程度因品种、栽培技术以及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别,凡有水稻栽培的地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流行年份一般减产幅度在10-30%,严重的可达4050%,甚至有的在苗期即引起大片枯死化苗而绝收。因此,本文拟通过对古蔺

  【摘 要】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其危害程度因品种、栽培技术以及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别,凡有水稻栽培的地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流行年份一般减产幅度在10-30%,严重的可达40—50%,甚至有的在苗期即引起大片枯死化苗而绝收。因此,本文拟通过对古蔺山区水稻稻瘟病发生特点、传播途径及发生原因的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对指导今后水稻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水稻 稻瘟病 发生 防治 对策 中国农业类论文期刊

发表学术论文网

  1我县稻瘟病的发生特点

  古蔺县地处川黔交界地带,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立体气候明显,昼夜温差大,稻田分布夹沟,海拔高低差异达1543m,水稻品种布局十分复杂,以致形成我县稻瘟病发生地域性强的特点:

  1.1发生区域大,发生程度重。稻瘟病常发重发乡镇有丹桂、大村、桂花、龙山、鱼化、石宝、双沙、箭竹、大寨等9个乡镇,占全县26个乡镇的34.6%。从90年代到现在20年间,重发年份为7年,占35%.其中2000年,因后期低温引发全县穗颈瘟大流行造成全县高山地区减产30%左右,不少农户水稻基本绝收;2008年,桂花、双沙、鱼化、观文等乡镇成片穗颈瘟绝收面积达5000亩以上,造成社会不安定现象。

  1.2发病中心多,比较固定。据2006年大村镇调查结果显示,全镇有中心发病点23个,平均每个村有3个以上,发病面积几亩至几十亩。这些病点多是常年发病,如该镇的桑木村2组,有稻田100余亩,常年稻瘟病病田率都在50%以上,严重年份高达到90%。

  1.3随海拔高度增加,病情呈加重发生态势。根据2001—2008调查统计结果,海拔800米以下地区,稻瘟病发生面积占总发生面积的22%,800m以上地区稻瘟病发生占总发生面积的78%。同时病情严重度也逐渐加重。据2006年我站对土城乡叶瘟进行的普查,700m以下低矮地区糯稻病株率为12%,病叶率为4.3%,病情指数为1.8,而1000m以上高山地区则平均为50.1%,病叶率为24.9%,病情指数为8.4,个别田块还出现枯死化苗现象,后期穗颈瘟发生也是如此。

  1.4夹沟地带比开阔地带发生严重。在同一个发生地区,不管是叶瘟还是穗瘟,背阴夹沟田块比向阳田块发病严重度要重得多。在大寨乡海棠村调查,开阔向阳田块穗瘟率为21.2%,而背阴夹沟田块穗瘟率为47.9%。

  1.5偏施氮肥和密度过大的田块发病严重。在稻瘟病常发乡镇,往往田块施肥不平衡,磷钾肥施用较少,而氮肥施用量则过大,叶片柔弱披垂。2006年土城乡占台村6组调查显示,氮肥明显用量过大田块,稻瘟病的病叶率比正常田块高近20个百分点。

  1.6感病品种多。由于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汕优、冈优等品质较差品种已被Q优系列、宜香系列、中优系列、内香系列等优质稻品种所取代,而这些品种中,又大多属于中、高感品种,这为稻瘟病的发生危害创造了条件。

  2我县稻瘟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2.1病稻草和牛栏肥是田间病源菌的两个重要初浸染来源。一是稻草野外存放是我县农民长期养成的堆放习惯,田间病稻草农户一般也不予以清理;二是稻草是牛冬季的主要草料,而稻草残渣和牛粪则是当地重要的农家肥,使用量较大,但大多未经充分堆沤腐熟就直接施入田间。通过对土城乡风光、占台、玉华等村不同海拔、田间施肥情况、病稻草处理、稻草堆放及距离房屋远近的田块调查,结果显示,发病中心田块田间不“清洁”,90%的农户都连续多年使用未腐熟带病菌的牛栏肥;房前屋后及稻草堆附近的田块,稻瘟病发生早而重。

  2.2种子带菌是田间初浸染的一个较重要的来源。据我站2001—2006年开展的种子带菌调查,种子带菌率普遍为2.7—4.1%之间。带菌种子不仅增加了田间菌源量,同时给低发病区或无病区增加了发病频率。

  2.3灌溉水传播也是稻瘟病蔓延扩散的重要途径。桑木村2组,有稻田100多亩,其中,20多亩常常连片发病,最主要就是灌溉水串灌十分严重;重病田块的水所流到的其它田块,稻瘟病的发生也较为严重,而处于重病田块上方的稻田,稻瘟病发病则较轻。

  3我县稻瘟病发生原因分析

  大量充足的菌源是造成我县稻瘟病大面积发生的最直接原因。此外,气候条件、品种抗性、田间管理等也是造成我县稻瘟病大面积发生的主要直接和间接原因。

  3.1气候条件有利稻瘟病的发生发展。我县立体气候明显,昼夜温差大、雾多寡照、湿度大、极端气候出现频率高。据2001—2008年气象资料统计,全县年降均雨量为765毫米左右且分布不匀,5—6月气候闷热多雨湿度大,易导致叶瘟流行;7月下旬—8月中下旬为多雨季节,常伴随偏低温度气候出现,此时又正值水稻抽穗扬花期,防治难度增大,因而易导致穗颈瘟大流行。

  3.2品种抗病能力较差。目前,我县主要种植的水稻品种80%为优质稻类型,如:宜香系列、内香系列、Q优系列等,普遍抗病力在7—9级。一些抗病力强的品种往往因为产量、品质表现不理想,群众不愿意种植,面积不大;一些具有相同或相近抗性的优质稻品种又因连续多年种植,导致稻瘟病生理小种发生变化而丧失抗病性。

  3.3田间管理粗放。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弱、病、残,懂科学会管理的相对较少,生产水平有所下降,具体表现在:一是稻田长期深灌、串灌,排灌不分家;二是偏施氮肥,肥料施用单一;三是不采取预防或预防措施单调,抓不住防治关键适期;四是部份农民不懂使用农药,乱用农药,将杀虫剂用来防治稻瘟病等。

  4防治对策

  稻瘟病是一种流行性病害,在菌源量大、条件适宜情况下,易爆发流行。为此,要认真贯彻落实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4.1选择抗病品种。农业部门应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种子动态,对抗性较差的品种,要坚决从源头上杜绝引进推广;农民购种时,技术人员应加强宣传和指导,帮助农民选择购买抗性较强的品种。

  4.2彻底肃清病源。一要着重解决好病稻草处理,特别是常发病地区,在水稻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遗留稻草、残桩并进行烧毁,野外堆放的稻草应在入春后及时转移到室内;二是牛栏肥要充分堆沤腐熟后使用,或通过沼气发酵后使用

  4.3搞好多质源品种布局。由于目前推广的水稻品种抗稻瘟病能力普遍较差,所以在进行品种布局时,应搞好多质源品种布局,杜绝高感品种连片种植。如大力推广杂糯间栽等。

  4.4规范化栽培和科学肥水管理。一是推广配方施肥,切忌偏施或不施某种肥料;二是尽量做到浅水栽秧、寸水返青、薄水促蘖,分蘖盛期后及时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抽穗扬花期保证供水,齐穗后以湿为主,干干湿湿灌溉。推广旱育秧、抛秧、三围强化栽培等规范化栽培技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4.5加强监测,抓好科学防治

  4.5.1加强病害监测。从水稻播种开始,应严格对其发生流行情况进行认真监测,随时掌握流行动态,做到科学决策,保证防效。

  4.5.2搞好种子消毒和药液浸秧。浸种时,可采用“立克秀”或强氯精亦或“三环唑”等药剂浸种消毒,减少稻瘟病病菌初次浸染基数。

  4.5.3抓住叶瘟防治。秧苗带菌是水稻本田菌源的重要来源,移栽前1—2天在秧田内喷施三环唑或在移栽时用20%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50g兑水25kg的比例,将秧洗净甩干,浸入药液中取出闷30分钟,然后栽插。对大田叶瘟防治,要及早控制发病中心,一旦田间出现叶瘟发病中心,应及时用75%三环唑或富士一号50mL/667m2兑水60kg喷雾。

  4.5.4突出穗颈瘟预防。对于重发生地区,由于菌源量大,不管水稻抽穗期是否有降雨,在水稻破口期,都要进行施药保护;对于一般地区应加强剑叶枕瘟的发生调查,当有枕瘟发生或气象预报抽穗期有降雨时,其发生叶枕瘟的田块以及附近田块,在水稻破口期都要进行施药保护。具体方法是:在水稻孕穗破口期,无论稻田是否发病,都应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g/667m2兑水60kg进行喷雾防治1次。若抽穗后发现穗颈瘟,应用富士一号100mL/667m2兑水60kg进行喷雾。齐穗后,仍有穗颈瘟感染的,还应立即用富士一号进行第二次防治。

  主要参考文献

  [1]水稻稻瘟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北方水稻》2009年03期

  [2]蒋春艳、陈淮川.水稻重大病虫害主推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111,114.

  [3]稻瘟病菌及寄主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现代农业科学》2009年05期古蔺植保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3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