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泰国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与印度和中国的关系密切,交往频繁,语言教师论文文学也深受中国和印度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中印两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我们在评价文学作品的时候,除了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之外,最重要的是看作品的语言运用方面,词语是
泰国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与印度和中国的关系密切,交往频繁,语言教师论文文学也深受中国和印度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中印两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我们在评价文学作品的时候,除了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之外,最重要的是看作品的语言运用方面,词语是否运用得当,是否运用恰到好处。随着泰语词汇的发展,泰国的文学作品在运用词汇方面越来越丰富多彩。
《语言与翻译》(季刊)创刊于1985年,由新疆《语言与翻译》杂志社办。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语言文字政策,贯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办刊方针。《语言与翻译》主要刊登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党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以及实施情况;以不同学术观点撰写的有关突厥语族诸语言的古代和现代语言文字研究、名词术语规范、正字法研究、方言调查;翻译理论与实践;汉语与双语教学研究;语言与民俗研究;书评等内容的文章。
【摘要】语言文字是文学产生的基础,更是文学得以成功的关键前提和重要基础。没有了语言文字,也就没有了文学作品。因此本文将从语言文字因素入手,浅析其对泰国文学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语言文字;泰国文学
“语言承载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而文学却是语言的精华”。这句话高度概括了语言与文学的关系。兰甘亨国王于1283年在古高棉文的基础上创造了泰文,随着泰文的产生,书面文学出现。泰国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深受印度和中国的影响,殖民时期,又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表现在文学上也是一样的。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浅析语言文字对泰国文学的影响。
一、语言文字为泰国文学的发展创造了基础
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其产生成为文学发展得以飞跃,文学作品得以记录和保存。高尔基曾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泰国于公元1257年建立素可泰王朝,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兰甘亨国王为使泰国彻底摆脱高棉(吉蔑)王国的控制和影响,于1283年在古高棉文的基础上创造了泰文。并用泰语和少量的吉蔑语和巴利语在碑铭上记载了兰甘亨国王的历史,素可泰时期的生活和风俗习惯以及那时的国家情况等。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兰甘亨碑文》,其中碑文中所描绘的“田中有稻,水中有鱼”、“椰子林和菠萝蜜林在这个国家繁荣的生长”等富庶田园景象,不仅经常为史学家所引用,也是文学史研究者不容错过的经典语句。碑文是一种纪事性的文献,并不具备文学作品的所有功能,但无疑是书面文学的基石。自此泰国书面文学随之诞生。
泰文字母产生于13世纪的素可泰王朝,到了14世纪的阿瑜陀耶时期出现了比较系统的文字记载史料之后,泰国的史学产生。
在还没有泰文字母出现前,广大民众被排斥在文使用之外,因此他们的文学创作一般只能用口头语,口耳相传。但是在泰文字母产生之后,许多民间文学被记录下来,得以保存,并且泰国的许多文学名著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加工和在创造出来的。比如最著名的民间传说《昆昌与昆平》,《伊瑙》,《帕罗赋》等都是取材于民间故事,具有口头传统的民间文学在泰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丰富了泰国文学创作的题材和体裁。
二、语音文字的发展,词汇的扩充,丰富了泰国文学
在素可泰王朝兰甘亨在古孟文和古高棉文的基础上创造泰文,经历了多年的演变,时至今日,泰语语音文字博大精深。在文学方面的表现就是:经过长期的创作实践,借鉴巴利文的音韵规则,形成了许多种类的律诗,如律律体(Lilit),莱体(Lai),柯隆体(Klowg),嘎体(Gab),禅体(Chan)等,标志着诗歌创作进入成熟阶段。跟中国的诗歌一样,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追求抑扬顿挫的艺术效果。“语言的形式之所以能是美的,因为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所以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
高尔基说过:“文学的根本材料是语言文字——给一切印象、感情、思想等以形态的语言文字。文学是借语言文字来做雕塑描写的艺术。”“文学的创作过程实际上是作者熟练而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正如我们所知的西巫拉帕的《画中情思》,书中主人公说的一句:“欣赏油画,离得太近就领悟不出其中的奥妙;如果站远一点儿,你可能就会发表另一种意见。”看似是以爱情为主题,其实作者是想表达反对封建的思想。
三、外文作品的翻译促进了泰国文学的发展
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伴随着殖民入侵,泰国成为英法两大殖民地的缓冲国,在形式上保持了独立。拉玛四世王和拉玛五世王都是开明的君主,特别是五世王时期主张“泰体西用”思想,在不根本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积极引进西方文化,开展外语教学,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等,这些措施无疑地促进了文学的近代化进程,翻译西方文学之风也开始盛行。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改写和创作实践,将外国文学作为榜样进行革新。
首先是对印度文学的翻译。文人学士集体翻译佛本生经故事的泰文版《钦定佛本生经》,它不仅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是对以往诗歌创作的大总结,将所有的律诗体融为一体,而且他也是文学创作灵感和创作素材的重要来源。可以说它促进了佛教文学和宫廷文学的发展。“东南亚南传佛教国家的佛教文学大多是从翻译注释佛教经典开始,继而在佛教注疏的基础上以佛经故事为素材进一步拓展发挥,援例阐明佛教教义,或以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传教弘法。”
其次是对中国文学的翻译。曼谷王朝一世时期,在拉玛王朝一世的主持下,披耶洪将中国的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翻译成泰文。披耶洪不懂泰文,据说是通过华人向他讲述内容,他将整部小说的内容吃透,然后再创作成具有泰国特色的,使泰国读者能通俗易懂的泰文译版,而没有用直译的方法。但是迄今为止披耶洪所翻译的泰文版《三国演义》是最受欢迎的版本,没有哪个版本能超越。自此《三国演义》在泰国流传甚广。孔明和关公等人物在泰国成为了众所周知的英雄人物,空城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故事被泰国人民津津乐道,苦肉计,美人计,连环计等的军事智慧,也被运用到泰国的各个领域。可以说渗透到生的各个方面,最重要的是《三国演义》的行文风格,形成了“三国文体”,对泰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拉玛五世王的支持下,1900年泰国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仇敌》出现,这部作品是译自英国,虽然这部作品在英国并不出名,但是对泰国起了样板的作用,此后泰国人自己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并非仇敌》问世出版。其后,以惊险、侦探、爱情等题材的小说相继问世。“文学翻译为泰国文坛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给泰国读者带来了全新的审美感受,带来了不同于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无疑起到了文学启蒙的桥梁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10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