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校园文化研究硕士论文范文(两篇)> 正文

校园文化研究硕士论文范文(两篇)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7-10-20 14:26

本文摘要:下面是两篇校园文化研究硕士论文范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校园文化体现了一所学校的精神和神韵,对大学生思想有着重要意义。第二篇论文介绍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通过分析校园文化的内涵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来提

  下面是两篇校园文化研究硕士论文范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校园文化体现了一所学校的精神和神韵,对大学生思想有着重要意义。第二篇论文介绍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通过分析校园文化的内涵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激发劳动市场的活力。
校园心理

  《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在逐步成熟,仍存在一些不良倾向。校园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体现了一所大学独特的精神、神韵,影响着学生的言行和思维方式。本文认为对大学生德育影响的主要途径有:合力营造适宜思政教育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非正式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提炼促进思政教育的大学精神内核,建立配合思政教育的校园制度,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手段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人格;大学生;校园文化

  未来世界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支生力军,其素质高低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不仅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还要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然而纵观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的现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良倾向,比如价值观上出现“金钱至上”“权利本位”的不良思想等。笔者认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包括大学生人格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及价值观教育。人格是一个众多学科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的概念,个体心理倾向的行为表现,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诸方面综合的整体概念,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总和,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和特有的自我。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将受到人格因素的影响,也受个体、家庭、生长环境的影响。因此,人格、行为习惯、价值观中既有先天从父母处继承而来的部分,也有后天个体在社会化中形成的部分。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从未定型走向基本定型,从不成熟走向基本成熟的一个重要时期,实现大学教育的全程育人,把立德树人始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大学的名片,是大学精神独有的标签和烙印。大学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内核,是一所大学长期的历史积淀,办学思想、学术氛围的传承和衍生。当然,校园文化内涵丰富、多元,围绕校园文化的内核衍生出来的还有物质层面的校园环境、建筑、实验设备等,也有制度层面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更有行为层面的各种丰富的校园活动、宿舍文化、师生往来等隐性课程。

  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离不开宽松的发展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而积极、健康、民主的校园文化正是提供此的沃土。现代化的设施,美的建筑,科学合理的组织制度及浓厚的学术氛围将作用于大学生的思维、心理、行为模式中,起到良好的同化作用,最终校园文化将逐步沉淀、凝结、升华,最终内化为一种价值体系。本人拟研究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及其影响的途径。

  1.合力营造适宜思政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

  思政教育应遵循“因事而化”的原则,不能空谈大道理,而应通过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具体而微的事情来教育。树立“榜样”的力量。无论是思政工作者的身体力行,还是优秀大学生的人格影响,都是现成的育人素材。思政工作者除了努力提升个人文化修养、人文情怀等综合素质外,还应该把握好适宜教育的时机、借助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用心来开展有效的人格教育。营造有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校园文化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2)思政工作者应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和看法。

  (3)推进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前进的要求,塑造自我的健康人格。

  (4)树立健康积极的正面舆论导向,净化校园文化环境。对自己在虚拟世界中的行为、语言负责,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2.充分发挥校园非正式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

  校园非正式课程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比正式课程更能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的功能。实践出真知。学生在非正式课程中往往能够理论结合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健全的人格。目前,我国高校主要有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社会实践、学术讲座、宿舍生活等非正式课程。其中,学术讲座、社团活动比较受大学生的青睐,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1)打造有意义的主题班会和班级活动。

  (2)加强宿舍文化建设。

  (3)整合优化社团资源,避免重复浪费。目前,高校中的社团管理和活动指导还存在一些问题。根据社团性质的不同,可以将社团归类整理,比如有些高校将社团分为专业性社团和公共性社团。公共性社团由学校团委管理,专业性社团由院系团总支管理。两种类型的社团活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专业性社团主要依托专业方向、结合专业特色来开展,公共社团主要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兴趣爱好角度入手。

  (4)打造系列特色的专业学术活动。

  3.提炼促进思政教育的大学精神内核

  高校应充分提炼本校的大学精神内核,通过量身订制校歌、校训,设计校徽等加强宣传,以增强大学生对学校历史、文化的认同,从而产生认同感、自豪感和存在感。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在学工一线上努力推进大学生的“十个一养成教育”活动,通过“一个总结,两封书信,三个场地,四个活动”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努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4.建立配合思政育的校园制度

  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障管理的有效性。处于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阶段的青年大学生,可塑性较强,容易受到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和行为和误导。因此,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学生管理细则、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等,尤其是完善大学生综合评价和教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系统的育人、导人的作用,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5.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手段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需要健康的心理。学校主管部门应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的一般规律,来制定相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一般来讲,主要从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机构来入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教研室科学开发教育内容、方法,专职教师牵头,一般分为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心理咨询室则配备了足够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沈文婷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

  [摘要]学校教育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教学目标,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环境,担负着完成教书育人和提升职业技能目标的重任。本文通过分析校园文化的内涵作用,结合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将校园文化建设和职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实现校园教育和劳动力需求的有效衔接,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激发劳动力市场的活力。

  [关键词]校园文化;学生职业素质;建议

  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对企业文化和要求具有认同感,这样才能够较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因此,校园文化不仅要具有一般校园文化的特色,还要强调突出职业技术教育重要性的要求,将校园文化与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目标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对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实现学生的教育价值,以及促进就业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作用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从宏观来看,文化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发挥民族凝聚力和创新力的重要基石,文化不仅能够引领风尚、服务社会,还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民,起到教育作用。一方面,校园文化是文化众多组成部分的一个小小分支,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又是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内容。校园文化的这种特殊属性决定了校园文化的特殊功能,校园文化不仅要有助于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还要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西方学者把“校园文化”定义为: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标准、信念、态度、价值以及行为的综合体现,也可以看作是校园中师生精神的集中体现。

  国内研究一般认为校园文化包括了学校的精神信仰、规章制度、行为方式和价值追求等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是一个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摸索进步和总结思考而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校园意识形态的文化形式,它能够对全校的师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对于加强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校园文化建设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迫切需要,目前在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健全的背景下,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实现其与劳动力人才市场的接轨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基本教育,对于学生健全人格和端正品质的培养具有建设性作用,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工作中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祖国、团结他人的品质优良的学生。

  其次,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学风端正、教风严谨的学习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间的学习竞争意识,在全校范围内形成热爱学习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学习进步,牢固掌握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最后,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发掘自己的才艺和兴趣,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多方面的才能,积极汲取课内外的知识,充实和丰富自己,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未来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职业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和社会的双重要求决定了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但是纵观我国目前学校教育现状,职业素质教育仍是“短板”,一些问题比较突出。

  (一)学校对职业素质教育重视不够

  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模式还是比较偏向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考核标准大多“唯成绩”论,老师比较重视学生试卷考试成绩的高低,对于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不够,也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不管是普通学校,还是职业型教育学校,学校的教育体系对职业技能的培养总是较为缺乏的,前者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中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输,而后者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往往与市场脱轨,不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二)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薄弱

  经实践调查,很多学生表示其对于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只学到了浅层的表面知识,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些学生只是把学习知识当做最后顺利毕业的一个过程和取得文凭的一个条件,并没有把专业知识当做未来寻找工作和适应工作的基础,为了考试而学习的现象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的很多老师的知识储备不能及时更新,本身就缺乏新型的专业技能,学生只能在学校内接受教育,缺少参与生产实践的机会,这就造成学生的专业技能比较欠缺,既很难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又不能学习到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在未来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很容易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三)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足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一个民族没有创新就不能进步,一个企业没有创新就不能发展,现在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现在国家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但是一些学校却没有足够重视创新教育,很多学生也没有把握这一有利时机,只是专注于课堂知识和书本知识的学习,缺乏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创新意识薄弱,创新能力不够。

  三、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相关建议

  (一)现代职业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1.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集中体现,更是其思想与实践的结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和个人品德中的一个部分,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根每个行业的特点不同,身处该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具体要求也不同,基本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守时重诺、诚实守信、团结同事、工作严谨等。

  2.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是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集中体现,员工要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才会被企业所雇佣,学生不仅要掌握好课堂和书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要注意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要与企业要求的能力对接,这样既能够在应聘时脱颖而出,又能够尽快适应工作,为企业创造利润。

  3.社会能力。社会能力包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他人的交际能力、面临问题和任务的抗压能力等,它是现代开放的市场经济体系下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一名员工,不仅要和公司内部的领导同事打交道,还要处理好与其他公司的协调交往能力,处理好各个层面的人际关系。

  4.认同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公司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是企业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观体现。职工文化是与企业文化相对应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对员工行为的约束和管理,基本要求是以员工为核心,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双赢局面。

  (二)建设以职业素质为重点的校园文化的相关建议

  1.综合规划,纳入学校战略体系。学校要把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培养目标的战略规划中,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注重细节管理,综合考虑学校定位、社会要求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和不断探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运行机制,把这一战略思想贯彻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之中,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进行有效对接。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必须要让学生了解企业的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充分重视和引入企业文化,向学生介绍企业的精神和要求,提高学生对企业文化的熟悉程度,培养学生形成职业价值观念,以便加深学生对企业的感情,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和岗位,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从学生到职工的转变。但是,学校的老师一般缺乏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不熟悉企业的具体运作流程,因此,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以开放的态度主动引入企业文化,可以邀请企业里的人员来学校定时授课,也可以不定时地邀请企业相关代表来学校讲座,使学生近距离地感受企业文化,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文化的影响。

  3.将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与校园文化进行有机契合。一方面,专业知识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学生考核的一项基本内容,理论知识可以指导实践。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企业的项目管理方法教学,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贯彻融入到每一个项目当中,不仅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另一方面,实操技能是学生进入社会,适应岗位所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学校要多开展实践类的课程,给学生创造符合专业特点的实训条件和环境,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实操手册一步步完成操作,培养学生的耐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4.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的教育。俗话说“素质决定未来,人格决定成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职业道德要成为职业素质培养中考核体系的重要标准,这既体现了国家对人才计划实施的重视,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对高素质的职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更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道德是每个学生进入社会,参加工作都必须要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是职业素质的基本核心内容,学校要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加思想教育的课程,结合时代要求不断丰富职业道德的内涵。结束语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高低关系着学生能否就业和实现人生价值,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前提和立足社会的关键因素,学校要充分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促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和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胡艳霞,郎宏志,朱慧泉,何权峰,齐伟明,李小明.中原经济区时域下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素质培养的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6):77-79.

  [2]于红岩,于明岩.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5(34):21-22.

  [3]王乐平.校企文化融合中高职学生素质培养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31):48-50.

  作者:陈昕 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阅读:《校园心理》是国内第一本面向校园的心理科普读物--以解读青年成长困惑,促进心理健康为宗旨,围绕在校大学生关注的学习、情感、交往、发展、适应等问题,设置了“特别关注”“心灵阳光”“人生视野”“情感地带”“休闲沙龙”五大版块。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14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