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这篇文化类期刊投稿发表了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文化融合,论文分析了中西方文化差异中的表现,从中西方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礼仪文化方面进行了探讨,探讨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在差异中寻找相似点,从而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共同在新形成的融合式文化下解决问题
这篇文化类期刊投稿发表了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文化融合,论文分析了中西方文化差异中的表现,从中西方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礼仪文化方面进行了探讨,探讨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在差异中寻找相似点,从而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共同在新形成的融合式文化下解决问题,谋求发展。
关键词:文化类期刊投稿,中西方文化,差异,文化融合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
(一)价值观念的差异
西方国家信奉“个人主义”,行为由个体利益所驱使。“个人主义”重视个体自由和个体权利,崇尚独立,是古典自由主义的组成部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别在于中国以儒家理论为基础形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整体意识。由于历史的发展进程和社会意识形态演变的不同,造成了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也导致了东西方人的价值观相差较大的现象。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谦逊谨慎、平和不争,以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考虑问题,并以此作为评判是非对错的标准进行传承,而西方人则信奉个人主义,以个人的成败来评定其人生价值。
只有通过东西方的价值观念差异来认识文化差异,才能理解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的行为方式,从而避免跨文化交流带来的误解。众所周知西方人讲究“绅士风度”,但实际上他们表现出的是恭敬而并不谦虚,他们认为只有肯定自己才能有所作为,过于谦虚则是不自信的表现。这种观念在日常用语中也有所体现。例如在英语书写中,“I”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大写,“we”、“you”、“he”等则小写。从以上现象能够发现在西方文化体系中,相对于其他人称代词来说“我”最为重要。这和传统的中国文化形成了截然相反的对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字通常被“在下”、“鄙人”等词语替代。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指人们观察问题的出发点和侧重点,它对人们的行为方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思维方式一般可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人们通过对事物的定义来理解事物的具体概念,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重要途径,具有系统化、理论化较高;另一种是基于人们日常的生活经验而发展起来的,通常表现为思维的习惯和倾向,是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在思想的表现形式上,中国人通常倾向于从侧面表达,表述较为含蓄,通常以环境为线索,最后引出主题。这主要是因为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表达越是含蓄隐晦越能得到他人的认可,而如果表达过于直白则效果相反。
假如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作螺旋线,那么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则类似于一条直线,他们更习惯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先从重点切入,然后补充其他因素。中华文明推崇中庸,素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之说,主张从不同的方面看待和处理问题。除此之外,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还注重将事物整体看待,将其内在联系结合考虑,反对割裂性的处理、看待问题。相对而言,西方文化则提倡独立,认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Earlybirdcatchestheworm),并喜欢把一个繁杂的整体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因素,分别展开研究。
因而西方人更加注重逻辑分析,在对事物进行研究时,也更加注重研究事物的内在规律。在国际商务方面,中国人由于“整体性”的思维方式通常会首先考虑在原则问题上达成共识,再进一步就细节进行商榷;而西方人则由于“独立性”的思考方式,往往会先关注细节问题,在细节上达成共识后再考虑整体问题。因此,在具体商务问题中的体现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般是“先务虚,再务实”,即先就原则性问题进行商谈,在达成意见统一后再商定详细方案;而西方人为了将每个细节方面都覆盖到,通常会将合同写的非常详细,言明了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细节问题。对西方人而言,合同是一系列明确的条款,具有约束力并受到法律保护,而原则性问题则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或者保障应有权益。
(三)礼仪文化的差异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通常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或手段,礼仪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东西方在礼仪方面存着许多不同之处。1.做客礼仪由于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差异,中西方在做客时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常常会在这个过程中造成误解。中国有着谦逊的传统,因此当中国人款待宾朋时,即使饭菜十分丰盛,也会对客人说“招呼不周”之类的话语,但西方人却会对此表示十分诧异。此外,按照西方国家的礼节,被邀请的客人应该尽量吃完主人给自己准备的食物,以表达对主人宴请的感谢之情。
而根据中国人的礼节,将主人准备的饭菜吃饭则通常表示主人所准备的饭菜不够食用,会让主人感觉自己招呼不周,因此中国人在通常会通过将主人准备的饭菜略剩一些,以表示主人的款待周全。2.用餐礼仪东西方在用餐礼仪方面存也在着不同。中国人在宴请宾客时,通常使用圆形的桌子。不只是桌子在屋子里的放置位置有地位不同之分,而且每一张圆桌周围不同的座位地位也不尽相同。只有两桌酒席时,通常将两桌并排摆放。当两张桌子横向并排时,朝向门口右侧的桌子是主桌;当两张桌子竖向并排时,远离门口的桌子是主桌。当宴会桌数为三桌或更多时,还应考虑其余桌子相对于主桌的位置。一般距离主桌越近的桌位次越高。
二、中西方的文化融合
虽然东西方文化中有着诸多的不同,但也“异中存同”。东西放历史和文化的独特性,是跨文化沟通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研究文化间的融合,首先要基于文化研究之上。所以,文化融合必须以求同存异作为出发点,在差异中寻找相似点,从而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
(一)中西方价值观念融合
价值观念作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在文化融合中必然会发生融合。在西方价值观涌入中国之后,缺乏个体观念的中国人的主体意识得到了提升,尤其在如今的青年中,他们更加倾向于自我价值实现的理念。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倡导淡薄名利,尽管名利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但是“轻利而重义”依然是传统价值观所提倡的。对个人利益和金钱的对待方式,是西方价值观对我国传统价值观影响较深的方面之一。
在西方文化渗入东方价值观的同时,东方的传统价值观同时也影响着西方人的思想观念。中国古代就有了贵“和”思想,“礼之用,和为贵”中庸思想就是“和”的精神梁漱溟认为中庸之道是最能长久之道,是中国社会长治久安之道。中庸思想的出发点是维护矛盾的统一性和平衡性,防止矛盾积累而爆发。以“中和”为中心的中庸思想,要求人们待人处世时保持中正和谐,这有助于消除人际矛盾,达到社会的安定,这也为缓解如今的国际冲突或地区纷争提供新的解决方法。
(二)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融合
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是文化艺术融合的必然趋势,两者在相互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共同进步。中国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融合具有前瞻性与时代特质,首先从思想内容上中西文化都崇尚积极健康向上和谐的融合的理念,并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呼唤真善美,弘扬法制、自由、和平、友善的良好风尚。在表现风格上,特别是在声乐方面将中国传统的民族唱法和国际主流的演唱方法有机的融合起来,达到中西融合、互衬互映的表现效果。
从二三十年代西方的大型歌舞剧的人物扮相与服饰装点与中国民族戏剧就有许多契合之处;歌剧《图兰朵》大气雄浑,在这一歌剧的音乐中,作者大胆的尝试把中国民族地方小调“茉莉花”融入其中,两者一柔一钢,彼此映衬,相得益彰,使整个作品,更具有欣赏性、民族性、世界性,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没有文化差异给人带来的隔阂,只有音乐给人带来的精神享受。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一个中国古老凄美的爱情故事,它表现了一对男女忠贞不渝的爱情传说,和敢于向命运抗争的不屈精神。如今我们临着的是一个世界急剧变革、文化多元冲突的时代。我们也许会以为东西方传统文化似乎是互不相容的,但实际上不同文化的某些一直被认为是“水火不容”的方面,实则形成了一直深层次的互补。然而仅做到这些离我们的目标还相距甚远,我们还需要建立起一种跨文化品格,从而更好地培养相互理解、共同进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沟通的关键在于要提倡一种新型的文化发展观,要建立一种包容并蓄的价值观和行动准则,更要从不同文化中寻找共同点,将不同的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共同在新形成的融合式文化下解决问题,谋求发展。
作者:刘妍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推荐阅读:《文化交流》的宗旨是"立足浙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每期约10万字,120余幅图片,图文并茂,内容精彩,可读性强,致力于介绍中国的文化、经济和风景名胜以及中华民族传统,风土人情,学术研究成果等。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15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