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网络社会治理的路径探究> 正文

网络社会治理的路径探究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9-03-15 16:22

本文摘要:【摘要】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网络社会应运而生,但由于网络社会治理主体责权定位不清,治理能力不足,法制保障不健全等致使网络社会治理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要结合传统的治理模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吸收各地有效的治理办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网络社会应运而生,但由于网络社会治理主体责权定位不清,治理能力不足,法制保障不健全等致使网络社会治理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要结合传统的治理模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吸收各地有效的治理办法,以确保网络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协调有序。

  【关键词】网络社会;治理;路径

  一、引言

  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普及率为57.7%,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2018年6月,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7.7小时,相比2017年末提高0.7个小时。由此可以充分说明我国已形成庞大的社会网络,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通过“中国知网”查询发现,“网络治理”为主题的相关论文共1322篇,而其中“网络社会治理”为主题的相关论文只有232篇(论文发表时间分别为:2008年2篇、2010年5篇、2011年1篇、2012年3篇、2013年8篇、2014年24篇、2015年34篇、2016年56篇、2017年58篇、2018年41篇)这说明网络社会治理研究作为一个新问题开展研究才刚刚起步,就其问题的全面系统研究就少之又少。因此,深入探讨研究新时期“网络社会治理”面临挑战、问题以及目前有效的治理手段和模式迫在眉睫。

  二、网络社会概念及我国网络社会治理现状

  网络社会是一个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而产生的,由網络空间中人们的互动关系而发生的社会系统。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并不是对立的社会形态,它也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形态,但是它同样具有区别于现实社会的鲜明特点。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鉴于此,新常态背景下网络社会治理的模式也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逐渐从政府主导型模式向政府主导下各主体协同治理转变。但由于地方政府网络治理的能力受网络虚拟性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出现了许多新的治理问题。一是政府网络社会治理重管制轻视沟通和对话;二是立法工作滞后,社会群体的网络法律意识淡薄;三是重视政府管控,轻视社会参与;四是习惯采用“捂、删、封、关”等管控措施,而非信息公开、真诚沟通、积极回应、舆隋引导等有效办法。因此,网络社会治理主体责权定位不清,治理能力不足,法制保障不健全等都是网络社会治理的关键,我们要结合传统的治理模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吸收各地有效的治理办法,以确保网络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协调有序。

  三、网络社会治理优化路径

  (1)深入研究互联网在社会治理中的主要特征。互联网本质上是不同主体之间公开、平等交流的平台,政府对待互联网的态度就是对待网络群体的态度。互联网利用数字手段传播,特别是伴随着新媒体(微博、微信等)的使用与发展,由于使用者比较“潮”,是思想活跃的青少年学生喜爱的信息传播渠道,是“草根参与”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要接受互联网带来的挑战,熟悉掌握互联网并使其为我所用,首先必须正确认识互联网具有传播主体的多样性,传播形式的交互性,容易引发非理性情绪蔓延,传播内容往往不准确、不全面和带有煽动等特征,调动多主体参与治理。

  (2)完善主体功能定位,提升多元参与、多元治理网络社会能力。构建政府、互联网企业、网络群体及个体多元体系,建立公开透明的政府与公众互动平台,公信平等的公众之间行为互动平台,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公信力,企业服务和发展竞争力,公众契约遵守能力。实施网络问政——打造本溪网络品牌。建立健全政府与网民互动的机制,确保网络问政的民主性、实效性,切实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使网络真正成为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用完善的制度维护网络社会秩序。

  (3)构建网络舆情六位一体的应急处置机制。增强预警意识,建立完善的网络舆隋多维采集和疏通机制;以引导策略为指向,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类别分析机制;发挥科技和媒体的作用,建立法制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的预警教育机制;以层层问责为保障,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报送反馈机制;以引导成效为落脚,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三次干预机制;以应急预案为热键,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研判防控机制。

  (4)完善网络管理领导体制,加强网络法治建设和舆论引导能力。领导干部要善于成为网络意见领袖,增强驾驭新媒体的能力,善于应用网络新媒体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提高对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和网络盥情监控和突发事件妥善处理能力;及时利用主流媒体发布管理者对突发事件的态度。建立官方网络发言人制度,加强自身的公信力建设。建立配套的信息公开机制,保持信息公开的渠道通畅。积极主动参与舆论引导,消除新媒体舆情负面影响。发扬人民民主,主动接受人民监督,形成主要负责领导亲自抓,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格局。

  (5)大力开展网民素养教育。广泛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和网络法治教育,提升网民的媒体素养,增强网民对网上有害信息的甄别、抵制、批判能力,实现网民网上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打造特色鲜明网站联盟,释放主流声音,传播网络正能量,正确引导网民社会取向,培育“向上”与“向善”的网络文化,创建平安网络社会。

  互联网治理也是社会治理的一部分,推荐阅读:社会保障学论文发表指导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18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