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大卫·哈维时空修复理论的当代意义及回响> 正文

大卫·哈维时空修复理论的当代意义及回响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9-11-16 10:52

本文摘要:[摘要]在工业革命之前,人们对资本社会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时间维度,空间的概念或多或少地被忽略,马克思也是重点从时间的角度对资本进行批判。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交通通讯产业发展迅速,全球化进程不可阻挡的前进,西方学者们的研究开始转向空间领域,其

  [摘要]在工业革命之前,人们对资本社会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时间维度,空间的概念或多或少地被忽略,马克思也是重点从时间的角度对资本进行批判。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交通通讯产业发展迅速,全球化进程不可阻挡的前进,西方学者们的研究开始转向空间领域,其中美国地理学家、马克思主义者大卫·哈维便是其中之一。

  他通过对马克思资本批判和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的研究形成自己的空间理论并对当代资本进行批判。文章论述哈维的“时间—空间”修复理论,结合目前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时期,指出该理论对我国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时空修复理论,不平衡地理发展,全球化,资本循环,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学教育

  一、大卫·哈维时空修复理论概述

  (一)时空修复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大卫·哈维(1935-)最开始是以地理学家的身份走入大众视野的,他对空间的研究也是以地理学为立足点展开的。空间在哈维看来不只是一个人类生活活动的场所,也是资本积累的载体。哈维提出:“变动的各种矛盾以不同的方式演变,是资本的历史和地理演化的主要动力来源。”[1]

  马克思对资本进行分析后认为,资本寻求的是无止境的资本积累,哈维也认同这一观点,并补充“这种积累必须是复合式增长”。资本在以国家为范围的地域中活动,无止境的资本积累导致资本过度积累的结果。

  过度积累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机器化生产日益普遍,导致大量工人失业,失业率上涨导致消费不足,没有足够的购买力,因此导致市场上供过于求,商品无法按照原有的价值售卖。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投资固定成本改变,例如改善生产环境、更换生产机器,等等,这一环节被哈维称为“一级循环”。

  资本主义为了转移资本过度积累的矛盾,在一级循环接近饱和时,将资本使用到对生产的固定资本和人造环境的投资中去,如开发新型社区、完善社区环境、修建公园,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资本被嵌入到无法替代的地理位置中,占据了一个有力的固定资本的位置。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吸收资本和劳动的过程,哈维称其为“二级循环”。

  还有的剩余资本可以投入到教育科学发展、就业技能培训等领域中去,抑或是提供社会福利、保障。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这一过程吸收了大量的资本,并且长期而持续,这个过程是资本的“三级循环”。在后两种循环中的资本投入是有利于资本进一步发展的:教育的投资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程度,交通运输系统的完善有利于资本下一步的生产。在短时期内,“资本的三循环”可以缓解资本过度积累的矛盾,但是无法彻底解决,只能从一个矛盾转移到另一个矛盾。这个循环系统也是这样,二级和三级循环之中产生的过度积累,往往会变成更大的危机的导火线。

  (二)时空修复理论内涵

  在哈维看来,修复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通过资本在某区域相对固定,某些教育培训的投资也逐渐区域化,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修补作用;二是更主要的原因,通过延迟时间和地理扩张来化解资本主义危机。时间修复主要是指前文谈到的通过延长资本循环的时间对资本进行修复,延缓危机的到来。而空间的修复是指扩大地理范围,在国内资本积累达到饱和的情况下试图向外开发市场,主要表现为地理扩张和重建,当然对其影响最大的是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不仅是向外扩大市场,同时也是使用其他地区的廉价劳动力,以获得更多的资本积累。资本想要持续积累就要扩大循环的范围,尽力消除地理上的障碍,因此这就要求交通发展一定要紧随其后,这不仅降低了运输、交通的成本,而且还扩大市场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失业问题。时空修复是指将二者结合起来,以求达到用时间消灭空间的效果。

  但时空修复也有其局限。首先,在“资本三级循环”中,二级和三级循环达到一定阶段时会产生过度投资的现象,虽然在短时期内这种方法可以缓解资本危机,但这个方法不能彻底解决资本过度积累的问题;其次,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家为了自身利益持续消除空间障碍,建立新的空间设施,资本要做一道选择题:在保护原有的建筑环境和开发新的基础设施中选择哪一个?

  于是便出现了哈维所说的“创造性的破坏”;最后,资本想要通过地理扩张以获得更多的资本积累,这时一些欠发达地区就会成为“牺牲品”:资本利用不发达地区的廉价劳动力以减少投资扩大利润,廉价的地租也是他们选择地区的因素之一。这样发展下去会形成一种不平衡的地理发展,各地区之间产生矛盾,为以后的世界危机埋下伏笔,这也是资本主义的危机。哈维在《资本社会的十七个矛盾》中指出:小修小补已经修复不了资本主义,从这个角度也说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趋势。

  二、大卫·哈维时空修复理论对当代世界的分析

  (一)全球化进程

  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经过两个月航行到达陆地,这个事件可以被看作全球化开始的标志。国际贸易和商业化进展顺利,但是如果国家没有自己的“空间定位”,资本主义就很难向前发展。如上文所说,资本为了扩大资本积累,连续地进行“地理重组”,不仅是强化原有的基础设施和进程,更是扩张新的地理范围,一个交通通讯发达、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的人造环境被重塑出来,同时,这也是下一阶段资本积累的基础。

  如果把全球化作为一个过程来看,那么它的进程是与资本主义空间进程相一致的。对发达国家来说,全球化无疑为他们打开了新的世界市场,而很多落后地区被迫卷入到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来,即使提供了相应的就业机会,服务业也稍有起色,但更多时候是作为资本接收国而存在。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也涉及过全球化的思想,虽没有明确的提出过“全球化”这一概念,但是在当时资本主义已经出现萌芽。

  《共产党宣言》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全球化的起初阶段,人们都大力宣扬鼓励全球化进程,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但近些年,全球化的本质展现在我们面前,其根本是资本主义国家打着“自由、平等发展”的旗号而进行的一种资本霸权主义的掠夺方式,其背后催生的是一种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对于全球化带来的后果也是可预测的:全球化会造成过分强调资本的情况出现。

  纵观全球化过去的进程我们不难发现,真正从全球化中得到优势和好处的人是那些控制着生产资料的人,也就是资本家。他们拥有更多的资本投入生产,会使资本增殖。而对于地区来说同样是这样,发达先进的地区由于掌握了天然的地理环境优势,会发展的更加迅速;而贫穷落后的地区沦为了资本吸收国,而且劳动力的廉价使人民无法过上富裕的生活,这也是“马太效应”———“穷者俞穷,富者愈富”的现实表现。

  (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种逻辑:领土逻辑和资本主义逻辑。简单来说,领土逻辑是固定在空间中,是资本主义国家寻求的地理扩张而进行无止境资本积累的方法逻辑;而资本主义逻辑是资本家追求的把投资放到利润更高的地方,是一种以追求个人利益为目标的逻辑。这两种逻辑并不是完全矛盾对立的,很多时候二者会以复杂的方式交织在一起,共同服务于资本积累。

  1870年开始,为了摆脱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欧洲各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重建,包括对住房、供水系统、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投资改善;同时还进行地理扩张,欧洲内部压力增大,以致于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在1840-1945年美国演变成独特的帝国主义国家,主宰了世界的技术和经济。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不仅掌握着最先进的技术和经济,而且保证美元的地位在世界上无可撼动,军事力量也远超其他国家。但美国对外一直避免与其他国家战争纠缠,并用一种抽象的普遍主义来伪装自己的帝国主义野心。

  美国用特权贸易关系、经济援助等手段控制其他国家,使其他国家被迫卷入自己的发展轨道,整个资本主义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在1970年前后,虚拟资本数量增多,引发一轮破产高潮,企业利润大大降低,资本过度积累的危机出现,美国在生产领域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地位不再稳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塌。

  1973年,中东地区提升原油价格,当时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还不很严重,因此损失低于欧洲和日本,纽约成为世界经济的金融中心,美国因此掌握了新自由主义的霸权。在布什政府的带领下,美国的领土逻辑众人皆知,因此在讨论帝国主义时美国当之无愧的成为主角。哈维对全球正义的研究也是从对美国霸权主义的批判开始的。

  三、大卫·哈维时空修复理论对我国建设的指导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从矛盾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以实际情况为本,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中国进行深刻的分析,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结合和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水平迅速提高,有些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生产力已经摆脱了落后的困境;同时,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也不再单纯的满足于物质文化需求,而是对物质、精神、环境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即使是这样,我国的现实社会仍有很大的缺陷和不足。

  当有学者提到中国社会特殊的时候,哈维反问:“到处有人对我说中国特殊,你们不开汽车吗?没有银行吗?没有酒店吗?它们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怎么工作的?”哈维说,这些是同一种资本发展的不同方式,本质的逻辑是一样的。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也出现了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问题,这说明我国也不例外地加入到了空间生产的大军之中。

  我国领土面积大,地形类型多种多样,自然条件的差异是我国不平衡的地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各地区的生产生活都有着不同的方式,每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也都各不相同,因此,不平衡的地理发展是束缚我国人民美好生活的主要原因。这种不平衡还表现在东西部发展上,东部地区改革开放后凭借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开始对外贸易,并且有着国家的政策支持,在生产力上大大领先于其他地区。

  同时,生产规模随之扩大,吸引了更多的劳动者从欠发达地区转移到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发展就变得更加的艰难,进一步扩大了东西部的经济水平差异。我国对此也做出了相应的政策回应,2000年开始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开发领导小组,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和支持各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自力更生,倡导社会多元化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至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因此,精准扶贫是一个重要环节,处理好不平衡的地理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资本不断扩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控制全球化的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生存环境日趋艰难。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遵循社会客观发展规律,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当今世界来说,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到世界治理体系的重要体现,对维护各国平衡关系、加速全球化进程、构建新的世界秩序、谋划新时代的新发展、勾勒全人类利益最大化和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景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4]

  经济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要素。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寻求资本扩张,获得更大的利润。但是,在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促进全球经济共同发展,全球化和交通通讯业的发展使一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中国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提出要合作共赢、互惠互利。中国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带动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积极促成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并进一步进行文化、政治交流。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不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资本的“魔爪”已经伸向了自然,自然资源的使用被货币化、商业化,自然资源成为了商品被用来交易。资本局部的生态系统加速恶化,我们很难说这与资本的“第二级循环”中对城市化的追求和人造环境的改造是否有关。也许有些地区已经意识到并加以改善,但是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资本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不再是可以简单的被解决的。因此,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建一个有益于世界人民生活的环境是全世界共同的责任。

  四、结语

  大卫·哈维的时空修复理论不仅是对资本社会现实的分析和解剖,对现实的世界运行轨迹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他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分析资本,指出全球化的背后其实是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寻找可以吸收资本的空间。中国现在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也是该理论的表现形式,是我国在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时期的关键举措;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对全球发展贡献的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

  文学方向评职知识:可以发表文学艺术类论文的期刊

  《文学界理论版》重点突出文学领域的新理论、新观点、新体会和新经验,探索现代教育与课程改革中的新思路、新特点,为我国文学战线上提供一个发表与展示成果的平台。所设栏目有:文学评论、语言研究、外国文学、古典文学、影视文学、历史回廊、艺术审美、文学鉴赏、文化万象,是文学艺术方向的优秀刊物。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0883.html